有害赤潮论文_郭若玉,金昶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害赤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潮,亚历山大,有害,图像,东海,羟基,自由基。

有害赤潮论文文献综述

郭若玉,金昶[1](2018)在《APEC专家聚会研讨专家聚会研讨联防联治有害赤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中国APEC合作基金资助,APEC海洋与渔业工作组授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主办的“亚太地区有害赤潮原因种及其迁移机制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秘鲁、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日本、泰国、智利、中国、中国香港等9个APEC经济体的近60位专家学者(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报》期刊2018-10-31)

邹怡欣,黄海龙,乔龙亮,党晨阳,庞建虎[2](2018)在《基于LAMP-LFD技术的有害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快检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海原甲藻的ITS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为检测靶标,将生物素标记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扩增产物与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探针特异性杂交,并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肉眼直接观察检测结果,建立了有害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快速检测技术。经优化后的最适条件为63°C、30min,较常规PCR扩增缩短约2h。结果表明:LAMPLFD可特异性检出东海原甲藻,对常见赤潮藻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对东海原甲藻基因组DNA的检测最低限为47pg/μL,是常规PCR技术(以F3/B3为引物)的10倍。LAMP-LFD技术能高效、特异地检出东海原甲藻,仪器设备依赖性低,结果可视化,有望成为赤潮原因种检测监控的常规方法。(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8年03期)

田建川,胡林果[3](2016)在《陆源污染入海致近海赤潮频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这几天,广东惠州市惠东县渔民郭建雄发现,他经常出海捕鱼的红海湾有点“怪”。“白天海水是粉红的,一到晚上,那些区域的海水又变成幽蓝色了。很奇怪也很好看,一些外地游客还过来拍照。”郭建雄说。造成海水颜色异常的是惠州海域近年来罕见的赤潮现象。今年1月(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6-05-09)

程超,白敏冬,郑琦琳,陈操,孟祥盈[4](2016)在《羟基自由基杀灭压载水中有害赤潮物种的生物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大气压下强电离放电协同气液混溶技术,高效制备羟基自由基(·OH)杀灭3个门的典型有害赤潮物种,使用荧光染色、测定光合作用潜能等生物学检测方法确定·OH致死阈值。结果表明,5.05×10~4 cells/mL的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5.28×10~4 cells/mL的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5.02×10~4 cells/mL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其致死阈值分别为1.24mg/L、2.01mg/L、1.12mg/L,此时其叶绿素a分解率分别为77%、85%和74%。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处理前后藻细胞结构有明显的改变。因此,·OH致死方法可有效地杀灭压载水中的有害赤潮藻。(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孟凡鹏[5](2014)在《基于荧光检测的·OH致死有害赤潮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远洋航运业、沿海工农业以及海水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致使我国海洋赤潮灾害频发,给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对近岸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甚至危害到人类健康。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理海洋赤潮并可靠评价其治理效果已成为海洋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大气压强电场放电技术制取羟基自由基(·OH)氧活性粒子溶液为基础,通过建立针对两种典型赤潮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双醋酸荧光素(FDA)和SYTOX Green的荧光染色鉴定藻死活及计数的方法,重点研究了·OH致死这两种典型赤潮藻的剂量,同时检测了处理后藻细胞中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当藻液中FDA浓度为100μg/mL,染色时间为10min时,对于密度为1.0×106cells/mL以下的中肋骨条藻染色率约为100%;当藻液中SYTOX Green浓度为50gM,染色时间为10min时,对于密度为1.0×105cells/mL以下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染色率约为100%。这两种荧光染色计数方法分别可应用于·OH氧活性粒子溶液处理后的两种藻的活性检测及计数。2.·OH能快速致死中肋骨条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当羟基比值浓度(TRO)分别达到约0.64mg/L、0.91mg/L和1.64mg/L时,可将密度为5.21×104cells/mL、 10.11×104cells/mL和20.21×104cells/mL的中肋骨条藻杀灭到赤潮爆发点(1.0×104cells/mL)以下;当TRO浓度分别达到约0.73mg/L、1.86mg/L和2.83mg/L时,可将密度为1.05×104cells/mL、4.99×104cells/mL和9.83×104cells/m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杀灭到赤潮爆发点(1.0×103cells/mL)以下。3.处理后的两种赤潮藻的叶绿素a含量均降低至检出限以下。当TRO浓度分别达到059mg/L、0.86mg/L 和 1.41mg/L时,可将密度约为4.91×104cells/mL、 10.23×104ells/mL 和 19.87×104ells/mL的中肋骨条藻的叶绿素a含量低至检出限以下;当TRO浓度分别达到1.12mg/L、2.01mg/L和2.98mg/L时,可将密度约为1.03×104cells/mL、5.18×104cells/mL 和 9.83×104cells/m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叶绿素a含量低至检出限以下。·OH是一种绿色强氧化剂,不但可以快速致死赤潮藻,同时不会对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在治理海洋赤潮方面具有长远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4-12-01)

朱兴彪,郑玉忠,谢丽玲,张振霞,查广才[6](2014)在《有害赤潮藻种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有毒涡鞭毛藻,在中国的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域均有分布。塔玛亚历山大藻是一种主要的有毒赤潮原因种,而且它能产生可经食物链传递后在贝类、鱼类等生物体内大量蓄积的麻痹性贝毒素,对水域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针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产生、发展以及毒素的特征等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环境、分子鉴定、藻际竞争关系以及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研究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利弊和监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4年06期)

郭春锋,姬光荣,郑海永[7](2012)在《有害赤潮显微图像识别的叁级分类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赤潮藻鉴定主要依赖经验丰富的藻类专家依据种的生物形态学特征在显微镜下通过人工目视判读、分类,该方法存在专业水平高、分类人员断层、耗时费力等问题。基于赤潮藻类细胞生物形态学分类特征,通过对藻类细胞3种细节特征(有无角毛、横纵沟、尖顶刺)进行有效的自动提取和描述,提出了显微图像自动分类识别的思想。设计叁级两类分类器,建立树状判别体系,将大样本集有效划分为小样本集,构建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诊断识别系统,结果表明:多级分类器的设计思想减少了训练时间,提高了识别准确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11期)

张寒清[8](2012)在《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而近年来,海洋灾害严重阻碍了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赤潮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海洋灾害在我国近海海域频发,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对沿海海洋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加大了对赤潮预警和防治的研究力度。而针对赤潮进行预警和防治的关键一步就是把将要引发或已经引发赤潮的优势藻种检测出来,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理。本文就是以我国近海海域常见的40种有害赤潮藻藻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物形态学特征分析,并根据各门类藻种的形态特点将40种藻种分为非硅藻和硅藻两类,进而对其运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建立了一套自动识别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藻种分类。对40种藻种中的各大门类进行形态学特征分析并将其分为非硅藻和硅藻两大类,进而提出一种基于分类思想的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系统架构;2.图像目标分割。根据藻种显微图像边缘较模糊的特征,研究基于图像区域信息的图像分割方法,并根据硅藻的角毛等特殊形态特征,运用基于灰度方向角模型的图像分割方法进行分割,最终得到藻种目标分割图像;3.形状特征提取。根据各类藻种形状差异较大的特点,对40种藻种进行形状特征研究,并运用不变矩和形状特征参数组成19维特征向量对其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实验验证特征的几何不变性。4.多类分类。运用支持向量机对40种藻种进行模型训练和模式识别。其中,建立了粗分类、非硅藻和硅藻叁个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对非硅藻和硅藻的两类识别以及其具体藻种识别。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4240幅图像进行模型训练,并用2006幅图像进行藻种识别测试,平均识别率达到82.7%,除去粗分类校验误差后,实际识别率为81.05%,能够对40种有害赤潮藻进行有效的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5-30)

郭春锋[9](2011)在《中国海常见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持续高频次发生,已严重影响到居民的饮水安全、水产养殖、水体景观价值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有害赤潮进行快速监测、早期预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情形下,建设一个数字化和标准化的、具有“有害赤潮综合信息检索、藻种和藻毒素标准品供应、鉴定与检测标准技术提供、远程诊断服务”等功能的有害赤潮诊断标准技术平台,就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国际上虽已有类似设想,但尚未建成如此完整而独具特色的技术支持平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沿海有害赤潮发生情况,给出常见有害赤潮藻名录,采集藻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地理株系、不同角度的生物形态学信息及多视点图像,得出生物形态学分类判据,并汇集藻种分子生物学、色素和光谱信息,建立中国海常见有害赤潮藻综合数据库;同时,集成各种赤潮藻分析方法的鉴定与检测标准技术体系和处理方法,构建一个基于Web的有害赤潮生物诊断技术平台;以传统的生物形态学分类为依据,深入分析藻种细节特征和形状特征的明显差异,基于图像分析、统计学习和模式识别技术,构建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诊断识别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如下:1、中国海常见赤潮藻的海洋生物学信息和分类研究结合中国沿海近年来赤潮发生的情况,给出了本课题涉及的41种藻种名录,研究了这41种赤潮藻的生物形态学特征,初步阐述了赤潮藻生物形态分类思想,从而为有害赤潮藻数据库设计和显微图像识别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2、中国海常见有害赤潮藻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采集藻种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地理分布的海洋生物学信息及不同角度的多视点图像,汇集本项目研究获得的赤潮藻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色素与光谱数据,形成“有害赤潮藻综合信息库”。同时,汇集适用于不同时空尺度与精度的赤潮藻检测技术,建立赤潮藻鉴定与定量检测技术体系库。结合有害赤潮生物诊断技术平台的应用需求,设计了用于诊断识别的处理方法库和识别数据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有害赤潮藻综合数据库。3、“有害赤潮生物诊断技术平台”建设依托中国海常见有害赤潮藻综合数据库,搭建“有害赤潮生物诊断技术平台”,主要包括赤潮藻综合信息库、赤潮藻鉴定与定量检测技术体系、在线诊断系统和有害赤潮研究与监测材料供应虚拟中心四部分。可满足数据库输入与查询的前端交互、赤潮研究相关资料的动态发布、诊断鉴定技术接口、用户管理等需要。“赤潮在线诊断”集成了项目开发的多项功能模块,包括人机互动检索、显微图像识别、化学分类、叁维荧光光谱识别,可通过Internet提供在线远程服务。平台采用J2EE体系架构,融合了当前主流的Struts、Spring、Hibernate等Web应用框架,实现了适用于本项目需求的系统框架。系统设计采用MVC模式,将表现逻辑、业务逻辑、数据库调用逻辑分开,具有很好的独立性、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4、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技术研究通过对有害赤潮藻类细胞生物形态学细节特征和形状特征的分析,建立了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分类体系。分别对藻类细胞叁种细节特征(有无角毛、横纵沟、尖顶刺)进行有效的自动提取,作为显微图像自动分类的重要判据,进而设计叁级两类分类器,建立树状判别体系,将大样本集有效划分为小样本集,并针对不同的小样本集进行相应的自动分类,然后进一步提取全局形状特征,从而得出识别结果,多级分类器的设计思想同时也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分类器Ⅰ,根据细胞有无角毛,对上传图像进行第一级分类。对于赤潮藻显微图像,首先采用基于灰度方向角模型的细胞目标提取算法;针对角毛藻细胞分叉较多,进行基于形态学细化的骨架提取,得到藻种细胞骨架的细节特征,将骨架的节点和端点数目多少作为是否为角毛藻的判据。对角毛藻类进行分类识别,得到诊断结果;对无角毛类藻使用分类器Ⅱ继续判别。分类器Ⅱ,针对无角毛类藻,根据有无横纵沟进行第二级分类。对于无角毛类藻种,首先采用基于自动化阈值的最大轮廓细胞目标提取算法;针对显微图像中横纵沟区域与细胞主体景深不同,用基于约束标记分水岭变换进行横纵沟提取,获得藻种细胞的横纵沟细节描述,计算所提取横纵沟与细胞的面积之比和横纵沟区域质心到细胞质心距离与细胞最小外接矩形的长之比,将这两个比值的大小作为藻种有无横纵沟的判据。对无角毛有横纵沟类藻种进行分类识别,得到诊断结果;对无角毛无横纵沟类藻种使用分类器Ⅲ继续判别。分类器Ⅲ,针对无角毛无横纵沟类藻,根据有无尖顶刺进行第叁级分类。针对显微图像中尖顶刺较小并与细胞主体边缘凸出相连,采用基于最佳结构元的尖顶刺提取方法,获得藻种细胞的尖顶刺细节描述,根据有无尖顶刺分为两类。然后分别进行分类识别,得到诊断结果。分类识别方面,主要结合不同赤潮藻的生物形态学特征,在细胞目标提取的基础上进行不变矩和形状因子特征的提取和描述,形成特征样本集;采用支持向量机对特征样本集进行训练,得到识别模型库;将待识别样本特征数据与相应类别识别模型库进行模式识别,得到最终诊断结果。采用上述分类器思想对41种赤潮藻种、共3600幅显微图像(其中训练样本2600幅,测试样本1000幅)进行识别测试,平均识别率为83.27%,去掉叁级分类器的识别误差,实际识别率平均值为82.05%,达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12-17)

马海燕,Bernd,Krock,Urban,Tillmann,Allan,Cembella,Ulf,Bickmeyer[10](2011)在《有害赤潮横沟甲藻亚历山大塔玛藻植化相克物质的化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海洋有害赤潮横沟甲藻亚历山大塔玛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的植化相克物质的化学特性和作用机制。亚历山大塔玛藻产生的植化相克物质可导致其他自养或者异养的浮游植物生长抑制、活动能力丧失、甚至细胞溶解等负面作用,并抵抗海洋牧草者如桡足类等(本文来源于《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1-11)

有害赤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东海原甲藻的ITS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为检测靶标,将生物素标记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扩增产物与经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探针特异性杂交,并结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肉眼直接观察检测结果,建立了有害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快速检测技术。经优化后的最适条件为63°C、30min,较常规PCR扩增缩短约2h。结果表明:LAMPLFD可特异性检出东海原甲藻,对常见赤潮藻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对东海原甲藻基因组DNA的检测最低限为47pg/μL,是常规PCR技术(以F3/B3为引物)的10倍。LAMP-LFD技术能高效、特异地检出东海原甲藻,仪器设备依赖性低,结果可视化,有望成为赤潮原因种检测监控的常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害赤潮论文参考文献

[1].郭若玉,金昶.APEC专家聚会研讨专家聚会研讨联防联治有害赤潮[N].中国海洋报.2018

[2].邹怡欣,黄海龙,乔龙亮,党晨阳,庞建虎.基于LAMP-LFD技术的有害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快检方法[J].海洋与湖沼.2018

[3].田建川,胡林果.陆源污染入海致近海赤潮频发[N].经济参考报.2016

[4].程超,白敏冬,郑琦琳,陈操,孟祥盈.羟基自由基杀灭压载水中有害赤潮物种的生物有效性研究[J].海洋学报.2016

[5].孟凡鹏.基于荧光检测的·OH致死有害赤潮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6].朱兴彪,郑玉忠,谢丽玲,张振霞,查广才.有害赤潮藻种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14

[7].郭春锋,姬光荣,郑海永.有害赤潮显微图像识别的叁级分类器设计[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张寒清.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9].郭春锋.中国海常见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识别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10].马海燕,Bernd,Krock,Urban,Tillmann,Allan,Cembella,Ulf,Bickmeyer.有害赤潮横沟甲藻亚历山大塔玛藻植化相克物质的化学特性研究[C].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1

论文知识图

1有害赤潮显微图像识别详细流程图8 2002 年有害赤潮发生频率有害赤潮灾害危险度评估图有害赤潮灾害承灾体易损度评估...有害赤潮灾害危险度评估结果与...有害赤潮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图

标签:;  ;  ;  ;  ;  ;  ;  

有害赤潮论文_郭若玉,金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