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性桩论文-杨鹏,李照东,胡永涛,丁锴,章定文

刚柔性桩论文-杨鹏,李照东,胡永涛,丁锴,章定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刚柔性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地基,刚柔性桩,深厚软土,综合处理技术

刚柔性桩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深厚软土刚柔性桩与格构墙组合复合地基综合处理技术(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成果针对河网区地基淤泥质土层分布厚、强度低及土体蠕变性强等特征,提出刚柔性桩与格构墙组合复合地基综合处理技术。刚性桩对软土层全深度加固,刚柔性桩形成地基竖向增强体,有效控制地基沉降变形;"口"型格构墙对软土地基分块围固,形成地基横向增强体,约束软土地基侧向(蠕)变形,增强地基整体稳定性。发明并运用塑性混凝土褥垫层技术、卡槽式钢筋混凝土包箍技术,有效(本文来源于《江淮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曹玲珑[2](2018)在《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是指在地基中设置刚柔性长短桩作为竖向加筋材料,并在垫层中设置水平加筋材料的地基加固方法。因其加固效果好、工期短、成本较低的特点,该技术常用于软土路基的加固。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进行研究。以大比尺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探究荷载频率、土工格栅加筋层数和支承桩类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坡顶沉降、土工格栅应变、桩身轴力分布及桩体荷载分担比的影响。使用Plaxis 3D软件模拟模型试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于杭州地区地质条件,根据实际工程尺寸建立复合地基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正交试验,确定桩帽尺寸、土工格栅层数、柔性桩桩长、格栅刚度等对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大小;通过数值对比试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对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具体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坡顶沉降随着荷载循环次数增大而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趋缓;增大循环荷载频率时,复合地基沉降也会随之增大;增加土工格栅层数能减小复合地基的累计沉降;仅采用柔性桩作为支承桩时,复合地基沉降明显大于采用刚柔性桩作为支撑桩的工况。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应变受荷载频率、格栅层数、支承桩类型的影响与复合地基坡顶沉降类似;土工格栅应变与其所在位置有关,刚性桩顶附近处土工格栅应变较大,桩间土位置处土工格栅应变较小。刚性桩与柔性桩桩身轴力分布情况不同,刚性桩起主要的承载作用;增大荷载频率和增加土工格栅层数均能提升桩体荷载分担比。采用Plaxis 3D进行数值模拟时获得的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化规律、土工格栅应变分布规律、桩身轴力增长规律与模型试验相似,这表明采用Plaxis 3D分析复合地基性状是可行的。数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刚性桩桩帽尺寸与土工格栅层数对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最大。数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桩帽尺寸能显着提升复合地基中桩体荷载分担比,减少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增加土工格栅层数能略微提升桩体荷载分担比,小幅减小复合地基沉降最大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15)

杨鹏,李照东,胡永涛,丁锴,章定文[3](2018)在《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双层软弱地基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路堤荷载下刚柔性桩对深厚双层软弱地基的加固效果及其桩土荷载传递规律,结合连云港港某铁路软基处理工程,采用带帽预制方桩和带扩大头的双向搅拌粉喷桩联合加固,对路堤填筑过程及预压期内地表沉降、桩土差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超静孔隙水压力、桩土应力比以及桩土荷载分担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荷试验中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随外荷载增加而增加;地基变形发生在填土期,预压期内沉降变形继续并逐渐趋于稳定;填土荷载向刚性桩及搅拌桩桩顶集中,刚性桩桩顶应力增长较快;面积置换率为22.2%的预制方桩(含桩帽)承担了56.2%的荷载,但其承载力只发挥了不到18%;面积置换率和土质条件是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刘开富,许家培,曹玲珑[4](2018)在《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承载性状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PLAXIS 3D软件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垫层模量、土工格栅层数、桩间距及刚性桩桩长对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荷载较小时,土工格栅层数、刚性桩桩长及桩间距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较小;当荷载较大时,复合地基沉降随着垫层模量、土工格栅层数及刚性桩桩长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桩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垫层模量和土工格栅模量对桩土荷载分担比的影响较小;增大桩间距,刚性桩和柔性桩的荷载分担比均有所减小;增大刚性桩桩长,刚性桩荷载分担比增大明显,柔性桩荷载分担比略有减小。(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许家培[5](2017)在《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地基加固措施,目前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研究尚落后于工程实际。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叁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加载方式、刚性桩、加筋层数、加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对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桩身应变和土工格栅应变的影响,并将室内模型试验与叁维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采用基于现场地质条件的叁维有限元分析,探讨了桩间距、柔性桩模量、柔性桩桩长、刚性桩桩长、土工格栅轴拉刚度及加筋层数对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桩身轴力、荷载分担比及土工格栅张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沉降随着荷载增大、循环次数增加、加载幅值及加载频率增大而增大,且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累积效应明显;加入刚性桩、增加加筋层数、减小桩间距及增大刚性桩桩长均可减小复合地基沉降。桩身应变沿桩深先增大后减小;加筋层数越多,整体加筋效果越好,桩身应变越大;增加刚性桩后,桩土间的应力重新分配,柔性桩桩身应变有明显减小。随着桩间距增大,刚性桩与柔性桩轴力均有明显增大,但总的荷载分担比减小;桩模量或桩长对桩身轴力的影响显着,同时也影响桩土间的荷载分配情况;土工格栅轴拉刚度对桩身轴力和荷载分担比无明显影响。土工格栅应变分布受不同刚度桩布置影响非常显着,表现为桩边最大,其次为桩顶,桩间土最小;多层加筋时,各层土工格栅应变均比单层加筋时小,且上层土工格栅应变大于下层。土工格栅张拉力随着桩间距和土工格栅轴拉刚度增大而增大。本研究成果可为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7-12-13)

张森安,郭斌,项龙江,何腊平[6](2017)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兰州地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于不同挤密方法的挤密处理效果及刚柔性桩组合形成复合地基进行地基承载力测试。测试刚性桩、柔性桩与桩间土应力比以及单桩、桩间、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成果,就兰州自重湿陷性黄土挤密法与刚性桩组合处理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蔡时标[7](2017)在《刚柔性桩基础承载性能试验及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软土地基中综合管廊工程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设计理念。通过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试验原理、承载力计算、检测依据等方面的介绍,以及通过温州某管廊基础工程现场局部荷载试验的案例分析,评价刚柔性桩整体复合地基基础的承载性能及刚性桩、柔性桩和桩土间各自荷载传递变化、桩土荷载分担比及桩土应力分担比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能为工程设计和工程项目应用推广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李洪江,童立元,刘松玉,顾明芬,陆湛秋[8](2017)在《软土地基刚柔性桩水平承载位移控制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软土地区开展桩基工程建设,桩基水平承载力的确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Matlock软黏土p-y曲线为基础,提出Matlock p-y曲线的双折线简化模型,进而采用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su和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c对双折线简化模型参数k_(ini)、p_u进行表征。以无量纲桩土相对刚度系数K_R作为刚、柔性桩划分标准,并分别建立了初始切线模量系数K_E与K_R、水平土抗力系数K_C与K_R的关系,最后提出了软土地基刚、柔性桩水平承载位移控制标准。结果表明:提出的位移控制标准可以快速确定桩基临界水平承载力,是一种实用、可靠的桩基水平承载判别方法。(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7年09期)

吴小涛[9](2016)在《基于ABAQUS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属地基处理范畴,是长短桩复合地基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刚性长桩和柔性短桩组成其桩体,并和桩间土体形成地基共同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近年来,这种新的地基处理形式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尤其是在深厚软土中,与传统的地基形式相比在控制沉降变形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本文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模型进行数值分析。文中以沉降控制设计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六种不同的5×5布桩方案,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方案进行优化。然后,依据最佳方案,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进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进而从受力角度对最佳方案作进一步的优化。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依据复合地基的发展背景,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组成、工作机理以及破坏形式进行论述,探讨了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的异同,并与刚性长短桩复合桩基进行对比,阐明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2)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设计和承载力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了按沉降控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以及单桩和群桩水平承载力的计算方法。(3)介绍了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运用时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详细描述了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模型建立的过程。(4)对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不同布桩方案进行模拟。在总桩数不变而刚性桩所占比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依据ABAQUS分析结果,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讨论,得出了承台沉降量随刚性桩比例变化的一般规律。(5)论述了按沉降控制设计理论在深厚软土地基设计中的合理性,并依据其对方案进行优化。然后,依据最佳方案,着重探讨了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褥垫层、刚性桩、柔性桩模量变化影响的受力性状。(6)依据最优方案,并结合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性状和受力性状的一般规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给实际工程。(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胡意[10](2015)在《考虑刚柔性桩支撑作用的土工格栅承载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刚柔性桩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是一种既新型又较为经济的软土地基处理形式,但目前对刚柔性桩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中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及变形特性研究尚存在不足。本文通过直剪试验和模型试验分别研究了土工格栅与土体的界面特性及考虑刚柔性桩支撑作用的土工格栅变形机理。结合复合地基的实际工况,提出了采用不同上下盒填料的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土工格栅与土体界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筋-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竖向压力、土工格栅材质、土工格栅抗拉强度、垫层材料粒径、土体含水量,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筋-土界面抗剪强度模型,并讨论与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土工格栅与土体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模拟了刚柔性桩支撑作用下土工格栅承载变形性状,分析了土工格栅的薄膜张拉效应及桩承加筋垫层中的土拱效应,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的变形性状及桩土应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边缘处的土工格栅最容易发生拉伸破坏,刚性桩处的薄膜张拉效应和土拱效应比柔性桩处的更明显,循环荷载的加载频率、加载幅度及加载波形的变化仅相应地改变土工格栅的响应曲线。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加筋垫层内土工格栅与土体的界面特性和在刚柔桩桩承加筋土中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及变形特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5-01-01)

刚柔性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是指在地基中设置刚柔性长短桩作为竖向加筋材料,并在垫层中设置水平加筋材料的地基加固方法。因其加固效果好、工期短、成本较低的特点,该技术常用于软土路基的加固。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研究较少。本文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进行研究。以大比尺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探究荷载频率、土工格栅加筋层数和支承桩类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坡顶沉降、土工格栅应变、桩身轴力分布及桩体荷载分担比的影响。使用Plaxis 3D软件模拟模型试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于杭州地区地质条件,根据实际工程尺寸建立复合地基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正交试验,确定桩帽尺寸、土工格栅层数、柔性桩桩长、格栅刚度等对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大小;通过数值对比试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对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的具体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坡顶沉降随着荷载循环次数增大而不断增大,但增长速度趋缓;增大循环荷载频率时,复合地基沉降也会随之增大;增加土工格栅层数能减小复合地基的累计沉降;仅采用柔性桩作为支承桩时,复合地基沉降明显大于采用刚柔性桩作为支撑桩的工况。循环荷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应变受荷载频率、格栅层数、支承桩类型的影响与复合地基坡顶沉降类似;土工格栅应变与其所在位置有关,刚性桩顶附近处土工格栅应变较大,桩间土位置处土工格栅应变较小。刚性桩与柔性桩桩身轴力分布情况不同,刚性桩起主要的承载作用;增大荷载频率和增加土工格栅层数均能提升桩体荷载分担比。采用Plaxis 3D进行数值模拟时获得的循环荷载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化规律、土工格栅应变分布规律、桩身轴力增长规律与模型试验相似,这表明采用Plaxis 3D分析复合地基性状是可行的。数值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刚性桩桩帽尺寸与土工格栅层数对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影响最大。数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桩帽尺寸能显着提升复合地基中桩体荷载分担比,减少复合地基最大沉降;增加土工格栅层数能略微提升桩体荷载分担比,小幅减小复合地基沉降最大沉降。研究结果可为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柔性桩论文参考文献

[1]..深厚软土刚柔性桩与格构墙组合复合地基综合处理技术(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J].江淮水利科技.2019

[2].曹玲珑.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承载变形性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3].杨鹏,李照东,胡永涛,丁锴,章定文.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加固双层软弱地基现场试验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8

[4].刘开富,许家培,曹玲珑.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承载性状数值分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许家培.循环荷载下刚柔性桩加筋垫层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6].张森安,郭斌,项龙江,何腊平.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7

[7].蔡时标.刚柔性桩基础承载性能试验及案例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

[8].李洪江,童立元,刘松玉,顾明芬,陆湛秋.软土地基刚柔性桩水平承载位移控制标准研究[J].岩土力学.2017

[9].吴小涛.基于ABAQUS的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6

[10].胡意.考虑刚柔性桩支撑作用的土工格栅承载性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标签:;  ;  ;  ;  

刚柔性桩论文-杨鹏,李照东,胡永涛,丁锴,章定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