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富:“四度”并举破解“地球卫星”教学难点论文

张永富:“四度”并举破解“地球卫星”教学难点论文

摘 要:“地球卫星”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由于该模型用到的定律多,公式变形多,加之卫星运行轨道花样多,所以学生很难掌握。通过一道经典考题的模型建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四度”并举,或许是破解这一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卫星;周期;变规;能量

模型与建模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元素,是科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认知与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如果让学生通过建立“地球卫星”模型,将卫星运行的主要参量浓缩成“四度”结论,从数学表达中找出规律,一定会有“柳暗花明”般的彻悟。

一、 “地球卫星”模型

人造卫星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地球运行,轨道无论是圆形、椭圆形还是双曲线轨道等,都要解决好运行过程中的“供——需”关系。地球提供给卫星的万有引力F万卫星运动需要的向心力F向或mrω2或mvω)。若F万=F向,则卫星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可定量计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加速度等参量;若F万≠F向,由功能关系可定性分析卫星运行的轨道变化、能量变化等参量。

二、 “地球卫星”模型中“四度”结论

卫星运行问题涉及的物理参量有很多,需要学生推导并记住“四度”结论,即卫星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行的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以及中心天体的密度,这是快解卫星运行问题的基础。

(一) 人造卫星运行的加速度a

(二)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v

宇宙速度V1=7.9km/s,V2=11.2km/s,V3=16.7km/s

按照光学成像原理,物点和像点及光心三点一线,此直线上任何一点对应同一像点,因此,当A、A′、O共线,B、B′、O共线,C、C′、O共线,D、D′、O共线,且有长度lA′B′=lAB,lC′D′=lCD,A′B′//OX,C′D′//OX时,目标AB等效于A′B′,目标CD等效于C′D′。

(三)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ω

双星绕质心的角速度:为双星的质量,L为双星间的距离)

(四) 中心天体的密度ρ

为近地卫星运动周期为近地卫星运动线速度);

③卫星在Q点由Ⅲ轨道变为Ⅱ轨道,卫星的动能,总机械能,卫星从Q点到p点动能。(填如何变化?)

三、 拓展一道经典考题

⑤如果从地球上发射的卫星绕月球后又回到地球,则发射速度应不超过11.2km/s。

拓展一(重力加速度与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问题)

解:①卫星走Ⅰ轨道过P点满足卫星走Ⅱ轨道过P点满足(r′为卫星轨道曲率半径),由此可得VPⅠ<VPⅡ<11.2km/s;由机械能守恒可得VPⅠ>VQⅡ;由Ⅰ轨道过渡为Ⅱ轨道在P点应加速。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可得aP1=aPⅡ<g;aP1>aQⅡ。

从图2来看,沙湾特色旅游小镇的自我就业者的收入与经营情况可观,收入挺好维持现状的商家高达79.17%,另外还有6.25%的商家还打算扩大经营,由此可见特色小镇的发展给了自我就业者就业的机会和较大的收益。但由6.25%的另谋职业的与8.33%的放弃回家去别的地方寻机会的自我就业者可知,获益群体仅仅针对本地的自我就业者。究其一个原因是62.5%的商家是拥有相关的技术自我就业的,如自家制作当地美食“姜埋奶”、当地人制作的手工艺品,相反,当地非技术类型商家收入并不多甚至想另谋机会。

拓展二(卫星运行速度与宇宙速度问题)

VLPs是L1蛋白的基因组序列修饰后在载体中表达的一种重组蛋白,可以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但无感染性和致病能力。目前可用的疫苗有三种,分别为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二价疫苗Cervarix和美国默克公司的四价疫苗Gardasil 4、九价疫苗Gardasil 9[1]。这三种疫苗的预防范围见表1。

水路,一是指自然河流的交通线路,包括如长江、闽江等,二是指一些人造运河,最为著名的当属京杭大运河。在运河沿岸的乡土建筑,因其所经过的地域不同,自然风格各异,但间或发现相隔甚远的民居形式竟有异曲同工之妙,细究其来源,多是由于两相似民居的原型之间通过水路联系更为频繁。

①卫星走Ⅰ轨道过P点速度VPⅠ与走Ⅱ轨道过P点的速度VPⅡ的关系:VPⅠVPⅡ11.2km/s;卫星走Ⅰ轨道过P点速度VPⅠ与走Ⅱ轨道过Q点的速度VQⅡ的关系:VPⅠVQⅡ(填“>”“<”或“=”);由Ⅰ轨道过渡为Ⅱ轨道在P点应速(填“加”或“减”)。

式中,轴承内圈转动频率fr=N/60,N为内圈转速;D为轴承节径;d为滚子直径;∂为接触角;z为滚子个数。

②卫星走Ⅰ轨道的速度VⅠ与沿Ⅲ轨道运行的速度VⅢ关系为:VⅢVⅠ7.9km/s。(填“>”“<”或“=”)

拓展三(卫星变轨运动中的功能关系问题)

④卫星由Ⅲ轨道运行转移到Ⅱ轨道运行,在Q点应速(填“加”或“减”)。

⑤如果从地球上发射的卫星绕月球后又回到地球,则发射速度应不超过km/s。

卫星沿Ⅰ轨道过P点加速度aP1与沿Ⅱ轨道过P点加速度aPⅡ大小关系:aP1aPⅡg(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卫星沿Ⅰ轨道过P点加速度aP1与沿Ⅱ轨道过Q点加速度aQⅡ大小关系:aP1aQⅡ。(填“>”“<”或“=”)

②卫星走Ⅰ轨道和Ⅲ轨道均为正圆运行,因此线速度关系为:VⅢ<VⅠ<7.9km/s。

③卫星在Ⅱ轨道上运行在近地点若距地面高度可忽略,速度应大于7.9km/s,近地点若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速度应大于5.6km/s,因此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范围为0<V<11.2km/s。

④卫星由Ⅲ轨道运行转移到Ⅱ轨道运行,在Q点应减速。

如图,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某次发射远地圆轨道卫星时,先让卫星进入一个圆轨道Ⅰ,此轨道半径为R1,卫星在轨运行周期为T1;然后在P点变速进入椭圆转移轨道Ⅱ,在此轨道运行的卫星周期为T2;到达远地点Q时再次变速,进入远地轨道Ⅲ,此轨道半径为R3,周期为T3,轨道Ⅱ的近地点为轨道Ⅰ上的P点,远地点为轨道Ⅲ上的Q点,已知R3=2R1=4R。

③卫星在Ⅱ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范围为。

①卫星在轨道Ⅰ、Ⅲ上运行具有的机械能分别为E1、E3,则E1E3(填“>”“<”或“=”)。

解:①由引力势能公式可知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具有的引力势能较大,机械能E1<E3。

(g为中心天体表面加速度,R为中心天体的半径)

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主要有链霉属和丝状放线菌,已应用于芒果、香蕉、柑桔等水果的采后病害防治中。如钟敏等[8]发现链霉菌702发酵液能抑制有害菌在苹果、梨、猕猴桃、甜瓜表面的生长,减慢水分蒸发,对这些水果有较好的防腐保鲜效果。

②卫星在Ⅱ轨道上运动机械能守恒吗?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吗?卫星完全失重吗?。

②卫星在Ⅱ轨道上运动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但在非近地点和非远地点向心力不等于万有引力。卫星处于完全失重,但重力不等于零。

针对品牌专业职业岗位群,分析各个职业岗位的能力构成,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与分解,确定本专业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以及对应的课程。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做项目”为主线整合专业课程知识,使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都围绕“做项目”这个核心展开,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③卫星在Q点由Ⅲ轨道变为Ⅱ轨道时,卫星的动能必须减少,即总机械能减少,卫星从Q点到p点引力做正功,所以动能又不断增大。

拓展四(中心天体与环绕天体的密度问题)

如果已知卫星沿Ⅰ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1(不是近地卫星运行周期TⅠ)和轨道半径为R1,则地球的密度表达式为ρ=;如果已知卫星沿Ⅰ轨道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V1和轨道半径为R1,则地球的密度表达式为ρ=;如果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为R,则地球的密度表达式为ρ=。

解:已知卫星沿Ⅰ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1和轨道半径为R1,则地球的密度表达式为已知卫星沿Ⅰ轨道绕地球运行的线速度V1和轨道半径为R1,则地球的密度表达式为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为R,则地球的密度为

综上所述,在正确建立“地球卫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一道经典考题的多维拓展,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四度”并举,一题多得,基本上一网打尽了卫星运行的各类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邱美虹.模型与建构能力之理论架构[J].科学教育月刊,2008:2-9.

[2]宁鹏程.圆周运动中的追及问题[J].数理天地(高中版),2011(2):43-44.

作者简介:

张永富,湖北省丹江口市,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中学。

将得到的载荷分别施加在车体后梁和前方牵引销处,对后方的质量块施加16.67 m/s的初始速度,方向正对压力容器轴线,且质量块相对压力容器上下、左右对称,并保证满载时内部压力为2.16 MPa。

他这是要出一口气,也是要争一口气。林氏宗祠将他的名字从族谱除去,又没收了他名下的田地,让他功成名就也还是入不了祠堂,不能认祖归宗,也确实够憋屈的。

标签:;  ;  ;  ;  ;  ;  

张永富:“四度”并举破解“地球卫星”教学难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