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昌月:浅谈阴阳太极图中的“道”论文

卯昌月:浅谈阴阳太极图中的“道”论文

摘要:“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对“道”的现代诠释有利于为古代哲学与现代理论的结合开辟新的道路。本文基于阴阳太极图、《道德经》文本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将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从矛盾与普遍、量与质、波浪式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阴阳太极图、《道德经》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定层面的内在趋向性,这种内在趋向性能够对道家哲学思想的现代发展以及对古代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道;道德经;太极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阴阳太极图中的“道”是《道德经》宇宙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的综合体现;在《道德经》开篇中的“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道”指的是指事物的本原及其运动规律;在“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中描述的 “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而不可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属宇宙的自发性,是一种最高级,最终极的形式,阴阳太极图就可以形象地将“道”展现出来。

阴阳太极图由双鱼构成,左边黑色代表阴,右边白色代表阳,阴极中的白色小圆表示阴中有阳,阳极中黑色的小圆表示阳中有阴。图形按箭头方向不停旋转运动,表示事物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过程中,整个图形及其运作形式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及其运动规律的形象展现。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中,“无名”代表没有名字的东西,它是万物的根本,而“有名”代表存在的物质,即“阴阳”,正好印证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代表太极图中的阴和阳,阴阳在时间的背景下,相互交替产生和演化万物,阴阳化合而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达到一定程度便出现相对静止,产生阴气,阴阳之气,互为其根,一动一静,运转于无穷,推动宇宙万物不断发展。太极图中的“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The“Belt and Road”initiative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with more Chinese investment pouring in these regions,said Gordon Flake,director of the Perth US-Asia Center.

图1 阴阳太极图

一、事物是矛盾和普遍联系的

阴阳太极图中的“阳”代表了雄性、刚硬、白昼、积极等方面,而对立的“阴”则代表了雌性、柔弱、黑暗、消极等方面。“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体现了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它们相互激荡而得以调和。一左一右的阴阳两极构成了完整的阴阳太极图,说明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互相排斥、相互对立,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道德经》中“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形象地将事物的这一性质体现出来,矛盾双方在相互对立、相互比较和相互依赖中得以显现,有了一方,另一方也随之存在,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正和负、左和右、正确与错误、吸引与排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阴离子和阳离子、化学运动中的化合和分解、氧化和还原、进化和退化,都是事物矛盾性的体现,双方都是依赖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之所以有“丑”,也是由于有“美”来作对照;不经历痛苦,也不能体会什么是幸福;只有同时存在白昼和黑夜,宇宙才能长久运行;矛盾双方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将不复存在。如此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矛盾是引起事物运动及联系的根本因素,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的矛盾使其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量变,此消彼长,为对立面的转化即质变准备条件,冲破事物存在的界限,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破裂和新的统一体的产生、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先进的事物斗争落后的事物。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代表矛盾双方是同时存在的,共处于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着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没有这种性质,就不存在事物及其发展过程。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的欲望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变成了“妄欲”,有了过度的欲望,居只会看到事的表象和眼前的利益,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及可能带来的危害。“欲望”往往是罪恶的渊源,过度的欲望就成了“妄欲”,如果不及时意识和克制,就会导致“有为”,也就是“妄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生活中一些欲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为了满足欲望,采取非法手段,这对自身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危害。“人”被称为万物之灵长,其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会独立的思考,有主观能动性,会判断事物,但是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当人的欲望超出了自身能力范围,往往会做出违法之事,这对自身乃至人类社会都会造成损害。人要想顺利地生活,就切莫沉沦于无休止的欲望之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去理性对待和处理事情。“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到了强盛就会走向衰败,求强求壮的做法是不符合规律的,不符合规律就会很快灭亡。

目前,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新型的防水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在地铁施工防水技术中电渗透防渗技术和UEA无缝防水技术是当下使用最广泛的。电渗透防渗系统是采用低电流的电磁场把混凝土中水分子采取排斥。它的工作原理就是使用液体电渗透性能产生电磁场,将混凝土结构中水成分进行电离,让水得到排出。由于电渗透防渗技术在操作上方便,并且成本相当低,最大的优点就是防水持久度高,可以将钢筋混凝土的寿命有所延长,同时水对结构的侵蚀可以大大降低。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联系,联系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条件,而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人不会踏入同一条河流”。所以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离开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无从理解和考察事物的运动,只有分析事物的不同联系,针对性解决问题,才能认识事物和有效地改造事物。联系同样离不开运动,如果一切事物都是不运动不变化的,事物本身内在元素及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之间也就不会有联系。也就是说,运动导致了事物的联系,而联系又反作用于运动,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庐山市温泉镇旅游地产要想取得发展,最核心的一点是旅游资源要与地产相配套。鉴于温泉镇过度开发的现象。首先,作为开发主体—企业需要意识到要以市场的需求来整合旅游资源;不能盲目跟风,导致供过于求。其二: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审批与监督机制,合理规划旅游地产项目,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项目的开发。

事物因具有矛盾性,所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使其各个部分和环节相互联系着,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包括事物及其发展的全过程。比如,我们处理一件事情,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整件事的发展全过程我们都需要对其进行预测和评估。评价一个人也一样,不单是看这个人的外表形象,或是短时间内就对其作出评价,需要长时间对其更深入地进行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十指连心”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小到一个夸克,大到整个宇宙,都是一个个统一的整体,宇宙就是由无数个小的整体构成的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整体过程。如果把宇宙比作一个集合,那么在它之内的不同形式的整体就好比它的子集或是元素。人类的知识也是一样的,每一类知识也都不是孤立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比如易学,它是计算机遗传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地质学等诸多学科发展的基础。学习并不是各种知识的机械堆积,而是需要去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发现共同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不是狭隘的看待事物,持有偏见地学习某个单一的知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二、事物之量与质的关系

阴阳太极图中阴极和阳极的分界线是曲线而不是直线,体现出事物在周而复始的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不是以直线式前进的,而是以曲折的、迂回的,呈波浪式向前发展。这一过程中阴阳不断互换,推动着阴阳太极图永不停息地运动,即事物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如果阴阳太极图中间的分界线为直线,那就会忽略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这一特点。发展是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是一种前进的、波浪式的运动,就像“后浪推前浪”。“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和“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定律”,都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以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从正(余)弦图形可以和阴阳太极图都很好地展现出波浪式前进这一规律,我们把正(余)弦图形中,横轴定位时间轴,以横轴为基准,上半部分定位阳,下半部分定位阴,阴阳太极图旋转一周就相当于正(余)弦图形中的一个周期,一正一负对应于太极图中的一阳一阴。而整体的图形又是以波浪式体现,表明事物不 断运动变化,阴阳互换,起落交错,当发展到兴盛状态时就会走向衰败,当意识到衰败后,又再次想出解决措施,使得事物走向兴盛,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也印证了“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规律,但是事物整体的发展趋势仍然是前进的,因为时间具有单向性和不可逆性。如果割裂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就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而且如果事物只是处于一成不变的循环中,就不存在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这是不符合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发展规律的。

阴阳太极图中,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体现出矛盾对立的双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包含着对方的因素。这说明不仅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矛盾,事物自身内部因素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事物内在矛盾是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例如,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分为不同的阶段。由于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对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事物,以便高效解决问题。“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客观存在的事物往往很复杂,不止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这些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起决定和支配作用,次要矛盾在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起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事物永远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状态,不会永居一方。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我们做事要学会抓重点,一些次要成分就可能顺利地得到解决。比如演奏一首歌曲,只要抓住了主旋律,则其伴奏就随之得以匹配起来了。分清主流和支流,既抓住主流,又不忽视支流,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分配,全面处理事物,对于我们认清事物的本质,正确认识和估量形势,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事物以波浪形式向前发展

顺着阴阳太极图外周的箭头指向看,不论是阴的一方还是阳的一方,从鱼的尾部到头部,都是以由小到大的规律在运动。当阴极发展到极盛时就会到达阴阳交界点,从而转向阳极,当阳极不断运动积累到达极盛的时候,也会转向对立的阴极,达到一种量到质的飞跃。整个图形不是仅仅按这样的规律运动一次或有限次数就会停止,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循环运动中,从而不断无限产生和演化万物。传达出事物的矛盾促使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的性质,矛盾推动事物的量变,此消彼长,为对立面的转化即质变准备条件,冲破事物存在的界限,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的破裂和新的统一体的产生。《道德经》中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以及《荀子》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都形象地说明了事物发展的这一规律。“质”是事物差异性的根本,根据不同的质,我们可以将事物区分开来。“量”是事物本身及发展程度的限定词,量是质的前提,质是量的必然结果,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互为对方的基础。没有无“质”的量,质也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质总是建立在一定的量的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量,也就无以构成质,量制约着质,质是事物量变的表现形态。质与量的关系转变充分体现在“度”中,由“度”来决定。过了一定限度的量就会引起质变,“质”达到一定程度也会积累为一定的量。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存在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阴阳太极图无限的运转,阴阳互换,引起量变到质变的无限转化。阴阳太极图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产生事物,才使得宇宙中的事物越发繁杂丰富。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运动、变化和发展。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适度的原则,适可而止,事物过了度,其性质就发生了改变,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只有遵循“道”的规律,顺应自然,才不至于很快走向灭亡。

只有遵循“道”太极图才能长久地运作,事物才会永恒发展下去,不至于很快走向灭亡,对于正(余)弦图形,不可能一直处于高潮,也不会一直处于低潮。如果固执地追求某一面,就打乱了其内在规律,打破平衡与和谐的状态。人总是想永居于有利之地,没有认识到事物不会永处一方的规律,这种固执的行为也是过度的欲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转向衰落。因此,如果人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道”的法则,便不会为人生之低谷过分忧伤,也不会为一点成就而骄傲自满,不把得失看得太重,不宠辱若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应对一切事物,顺利地生活。贪图利益,固执地想永葆好的事物,则是妄欲,会违背“道”所意,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如意。正如“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所示,“大”会运动发展,发展下去就会走向极盛,走向极盛后又要反过来回到原处,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

四、结语

阴阳太极图将《道德经》的宇宙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共通点——“道”显而易见地展现了出来。“持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掌握了亘古已有的事物发展规律,就可以凭借它来支配万物,了解情形。利用对“道”的认识来指导自身行为,在遵循“道”的规律和纲纪的基础上不断的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有所提升。懂得了规律,思想会更加深邃通达,做事会更加谨慎,通达而不固执,朴实敦厚,空阔开朗,胸怀宽广,拥有包容之心。懂得了规律,做事就不会求其圆满,能接收事物缺陷的一面,不会自满自溢,在物欲横流而混沌的当今社会保持自身的宁静与和谐,在宁静中保持自己质朴活泼的本真,保持灵魂的活力,如婴儿般质朴,无知无欲,不断自省更新,以达到安和长久的状态。

测量值是否有效会影响锅炉给水、机组循环汽水的品质的真实性,因此测量值的有效性需要被验证。专家诊断系统会自动定期扫描状态值、校准历史、仪表设定值等,告诉用户当前测量值是否有效。

参考文献:

[1]赵家祥,王元明.《哲学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后浪出版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08.

[3]李聃.《道德经》.三秦出版社,2008.

[4]师贵龙.《荀子·劝学》.湖北美术出版社,2012.

[5]杨天才.《周易》.中华书局,2011.

作者简介:

卯昌月(1993.03- ),单位: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职称:在读硕士研究生二年级,专业:宗教学,研究方向:宗教学。

标签:;  ;  ;  ;  ;  ;  ;  ;  ;  ;  ;  ;  

卯昌月:浅谈阴阳太极图中的“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