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截面抗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构加固,外包型钢加固,槽钢,钢筋混凝土梁
正截面抗弯论文文献综述
麦志亨[1](2019)在《双侧槽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一、二线城市存有大量60至80年代的旧式建筑,该部分建筑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随着我国建筑科技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安全耐久、抗震性能,而这部分建筑的结构可能不满足目前我国相关设计规范的承载力、抗震要求,但如果将其拆除重建,则会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现代的绿色环保要求,所以对旧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改造,是时下的研究热点。双侧槽钢加固混凝土梁属于外包型钢加固法,其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现场湿作业较少等优点,并结合了SRC结构的优异性能,能有效提高原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与抗震性能,但目前国内外对利用工字钢、角钢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较多,利用槽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相对较少,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本文采用试验与有限元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双侧槽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1根钢筋混凝土梁、5根双侧槽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叁分点静载试验,研究了单纯使用结构胶粘贴槽钢、单纯使用螺栓锚固槽钢、结合结构胶与螺栓共同锚固槽钢等方式对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分析其破坏模式。试验结果显示,单纯使用结构胶粘贴槽钢的试件在加载过程中槽钢突然掉落,荷载迅速下降,呈脆性破坏,而通过结构胶与螺栓共同锚固槽钢的试件呈受弯破坏,破坏前有一定的征兆,且能大幅提高原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具备较好的加固效果。(2)试验后通过ABAQUS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槽钢截面参数、螺栓间距对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槽钢截面参数对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延性、破坏模式有较大影响,而槽钢螺栓端距较大或在端部不采用支承构件的情况下螺栓间距越大,槽钢端部与钢筋混凝土梁发生较大滑移,对抗弯性能越不利,但由于结构胶的密封、粘结作用,螺栓间距无需布置过于密集。(3)本文基于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探讨了双侧槽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槽钢螺栓端距的构造措施;螺栓用量的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何勇[2](2018)在《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以配筋率及再生骨料取代率作为变量,制作四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并进行抗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的增加,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明显增强,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和极限压应变均呈增长趋势;试验中四根构件除L4外均为适筋破坏,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受弯破坏过程及特征与普通混凝土梁基本相同,且跨中截面上各测点的混凝土平均应变曲线近似直线,与平截面假定吻合。(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8年08期)
周迎利[3](2018)在《碳纤维布加固纵筋锈蚀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及耐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混凝土碳化、氯离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中钢筋锈蚀,这已成为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问题。由于发生了钢筋锈蚀,许多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了损伤,这些受损结构需要修复或加固才能正常使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以质量轻、便于施工、适用面广、耐久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构的加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对碳纤维布加固不同锈蚀率下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及加固后的耐久性能研究很少,且已有研究中的构件数量不多。本文设计并浇筑了11根钢筋混凝土梁试件(B0~B10),其中B0为对比梁(未锈蚀)。采用恒电流加速锈蚀梁内纵筋,设计锈蚀率分别为2%、4%、6%、8%、10%、12%、14%、16%、18%、20%。所有试验梁均用碳纤维布(CFRP)对正截面抗弯加固,加载方式均采用四点加载,研究不同纵筋锈蚀率对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抗弯承载能力及跨中变形的影响。通过对现场和实验室取得的碳纤维布加固锈蚀试件进行100天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了锈蚀构件碳纤维布加固后在盐溶液中的耐久性能。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实验中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均发生弯曲破坏。试验梁的最终破坏是因为底部纤维布拉断破坏。从裂缝形态和宽度可知,随着纵筋锈蚀率的增加,加固梁的破坏形式逐渐由适筋破坏向少筋破坏转变。(2)不同纵筋锈蚀率的加固梁抗弯极限承载力均比未锈蚀加固梁低。随着纵筋锈蚀率的增加,锈蚀加固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逐渐降低,开裂荷载略有降低。在纵筋锈蚀率较低时,锈蚀加固梁的极限挠度随锈蚀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在纵筋锈蚀率较高时,锈蚀加固梁的极限挠度会有明显的降低。在碳纤维布不同位置处的应变变化的速率并不一致,但在荷载即将达到极限时,均迅速增加。(3)在对试验结果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表达式,并利用其他研究者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4)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盐溶液中的耐久性能显着增强。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成果,提出了钢筋半电池电位及混凝土电阻率综合判断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后钢筋状态的方法。并对一座加固桥梁中钢筋的锈蚀状态进行了评价。(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付士峰,窦远明,戎贤[4](2017)在《再生砖轻骨料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陶粒和以废砖为主的再生骨料制成7根不同再生砖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的钢筋混凝土梁,通过正截面承载力试验,对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梁和再生砖轻骨料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弯受力特点、破坏形式、裂缝开展特点、极限承载力,平截面假定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2类梁受弯性能的异同点。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砖轻骨料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弯过程相似,都符合平截面假定,并且受取代率的影响较小。由于再生砖轻骨料混凝土梁质轻,与普通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相差不大,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应用于工程中。(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7年24期)
胡少伟,黄逸群,范向前[5](2017)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边坡支护结构,由于其具有挡土面积大、外观优美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其抗弯承载力及对应变形情况是设计的关键,为了研究波形板桩的抗弯承载力学性能,基于截面等效假定,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波形板桩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得到了中性轴高度、截面弯矩、截面曲率表达式以及挠度的计算方法。为了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采用有限元单元法对抗弯试验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整体吻合良好,3种结果中的抗裂弯矩值、极限弯矩值的误差基本在5%以内。(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袁伟,周小勇,蔡汗,李娜[6](2016)在《CFRP配筋高韧性复合材料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性的提出了CFRP配筋高韧性复合材料(CFRP-ECC)。依据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建立材料本构模型,提出基于平截面假定的CFRP-ECC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同时设计小梁试件进行四点弯曲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抗弯承载力理论值与试验实测值,验证计算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最大误差不超过4%,研究成果可供非金属配筋高韧性材料结构的计算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宁燚[7](2016)在《无粘结预应力RPC梁正截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作为一种高强度、高韧性、耐久性的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其特殊的组成材料(如石英粉、硅粉、减水剂等)和力学性能使得它具备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能力,因此为了得到其破坏形态发展趋势以及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本文主要对预应力RPC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开展研究,完成了以下工作:(1)首先,了解国内外对RPC性能研究现状,然后研究目前RPC实际工程运用情况,最后结合对RPC梁的抗弯性能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本文进行RPC材料性能试验,得到RPC基本性能参数:弹性模量、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以及进行2根同截面尺寸、相同配筋率的预应力RPC简支梁叁分点加载试验,得到其受弯状态下的跨中纯弯段区域内混凝土应变分布、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变化情况、预应力增量随加载值变化规律、裂缝发展情况、实测开裂弯矩以及极限状态破坏弯矩等数据,分析简支梁的跨中截面的应变分布,验证了无粘结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符合平截面假定。(3)本文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理论计算并结合上述试验所得的试验数据,对预应力RPC梁正截面受弯状况的开裂弯矩计算和极限状态承载力进行了推导研究,并将国内各相关规范的理论承载力计算公式所得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以现有规范对刚度、挠度以及裂缝宽度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现有规范对RPC的计算分析偏于安全。(4)基于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通过ABAQUS仿真有限元模拟,进行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对比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所推导出的计算式对预应力RPC梁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2)
周勇[8](2016)在《既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往进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中,研究人员都将其视为处于理想状态的完善构件,但是在施工期和后期正常服役过程中,结构的实际状态相对于设计理想状态而言无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损伤,这些缺陷和损伤对结构的工作性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现有文献在分析既有损伤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时通常只关注了某种单一损伤的影响,忽略了各类损伤之间复杂的耦合作用。本文依据既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性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当前我国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服役状况,并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研究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性能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2)详细介绍了既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钢筋锈蚀、混凝土缺损、混凝土碳化和混凝土开裂这四类常见损伤的成因和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在有限元分析中的模拟方法。(3)基于既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破坏性试验,获得了试验梁的相关材料参数和损伤状况,并分别介绍了钢筋和混凝土以及二者之间粘结力的本构关系模型,利用以上内容构建了相应的分离式无损有限元模型,探讨了各类损伤单独作用时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然后建立了考虑多种损伤同时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将有限元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4)根据碳化混凝土本构关系和钢筋锈蚀引起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应变不协调关系,在截面受压区高度的计算式中引入考虑混凝土碳化和缺损的截面折减系数,提出了考虑多种损伤因素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丁哲,张谢东,李红[9](2016)在《钢筋混凝土T梁桥正截面抗弯时不变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桥梁时不变可靠度的分析是判别桥梁实际承载能力,以及运营状态的前提,也是桥梁时变可靠度计算的基础。文中以一座20m普通钢筋混凝土T梁桥为例,开展了普通钢筋混凝土T梁桥时不变可靠度分析,建立了普通钢筋混凝土T梁桥时不变可靠度计算的极限状态方程,分析了变量或参数的概率分布特征,得到了钢筋混凝土T梁桥正截面抗弯时不变可靠度,可为桥梁运营状态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徐港,徐浩铭,邓庆,赵鹏[10](2015)在《负载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主设计的混凝土梁反力加载试验装置,对不同负载条件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力性能进行研究。在试验梁跨中设置保水槽并盛装3%的Na Cl溶液模拟海洋环境,采用恒电流加速锈蚀钢筋,试验工况分为不负载锈蚀、连续负载锈蚀、负载锈蚀卸载、负载不锈蚀及完好梁等5种,其中负载水平又按梁极限承载力的25%、45%和65%分为3种。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持荷状态对梁内钢筋的平均锈蚀率影响不明显,但负载水平对钢筋的锈蚀形态具有重要影响,随着负载水平的增加,钢筋的不均匀锈蚀程度渐趋显着;相同条件下,持续负载与否对锈蚀梁的承载力具有影响,较未负载锈蚀梁而言,负载锈蚀梁卸载后重新加载至破坏时两者极限承载力相近,但负载锈蚀不卸载梁的承载力更高;现有锈蚀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尚不能充分揭示其退化机理。(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12期)
正截面抗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截面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以配筋率及再生骨料取代率作为变量,制作四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并进行抗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的增加,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明显增强,混凝土极限拉应变和极限压应变均呈增长趋势;试验中四根构件除L4外均为适筋破坏,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受弯破坏过程及特征与普通混凝土梁基本相同,且跨中截面上各测点的混凝土平均应变曲线近似直线,与平截面假定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截面抗弯论文参考文献
[1].麦志亨.双侧槽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9
[2].何勇.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材.2018
[3].周迎利.碳纤维布加固纵筋锈蚀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及耐久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付士峰,窦远明,戎贤.再生砖轻骨料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性能研究[J].施工技术.2017
[5].胡少伟,黄逸群,范向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波形板桩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及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袁伟,周小勇,蔡汗,李娜.CFRP配筋高韧性复合材料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6
[7].宁燚.无粘结预应力RPC梁正截面抗弯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8].周勇.既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9].丁哲,张谢东,李红.钢筋混凝土T梁桥正截面抗弯时不变可靠度分析[J].交通科技.2016
[10].徐港,徐浩铭,邓庆,赵鹏.负载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研究[J].工业建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