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唐代汉族男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汉族,唐代,男子,服饰,文化,论文。
唐代汉族男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怡[1](2001)在《唐代汉族男子服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物质生产和思想文化的综合反映。衣冠服饰的演变,同经济、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服饰史是一个国家历史特别是文化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唐代服饰尤其是汉族男子服饰更是大唐帝国文化特质的缩影──通过对这些服饰质地、图纹、样式的描述,社会各阶层在不同场合服制差异的研究,剖析服饰演变的内在因素以考察唐帝国的兴衰流变,这对于从更深层次研究唐代历史无疑是大有稗益的。 文章以唐代汉族男子服饰为研究对象,以男子的身份为划分标准,系统详尽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人的服饰。文章共分六章:第一章皇族的服饰,介绍了皇帝、太子的服制;第二章官员的服饰,描述了官员的祭、朝、分、常服以及唐代的赐服;第叁章社会各阶层服饰,探究了士人、民众和僧道的服饰;第四章军人的服饰,包括军人常服和战服;第五章胡服,介绍了胡帽、胡服和胡带;第六章是对唐代汉族男子服饰的整体评价。 文章在把握本世纪此领域学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加强了史籍与文物互相印证的力度,以提高论证的说服力,并涉足一些头绪繁杂的领域,初步理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皇帝的朝服和公服。关于这一点,史书中并没有象官员服装那样记载明晰,而且前人在碰到这个问题时往往避而不谈。笔者在认真阅读《隋书·礼仪志》、两唐书《舆(车)服志》等书之后,加以分析、整理,认为皇帝朝服为绦纱袍,与之相配之首服为通天冠、辎布冠、武并、并服。公服无饰,为白裙糯,兼或配白纱单衣,与之相配之首服为黑介债、白纱帽、平巾(巾责)。 二、皇太子的服饰。这一点不太被学者重视,尤其是其朝服、公服和常服。皇太子朝服为绎纱袍、白纱中单、白裙糯,与之相配之首服为远游叁梁冠;太子公服为绦纱单衣,白裙糯,与之相配之首服为远游冠、弃服;常服为紫衫袍或白裙襦,亦有3夸措服,与其相配之首服为进德冠、乌纱帽和平巾幌。 叁、官员的常服。笔者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唐代官服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常服的等级化,具体体现在品色制度、腰带和章服叁方面,并按照这叁个特征,将有关材料系统分类。除此之外,又介绍了一种印有铭文图案的服装——异文袍,它实质上是在常服上增加了图案而已。通过对异文袍在唐代沿革发展情况的分析,指出虽然在唐代没有形成完全的制度,但它自武则天开始代代沿袭,对明清时期袍服的影响极为深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官眼——补服。 四、唐代的赐服。终唐一代赐服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因而以往学者对此少有涉猎。笔者将读书过程中收集到的材料按照赐服原因的不同分为五类;赏赐官员之忠诚、能政;赏赐出于巩固国防;赏赐军功;赏赐宠臣;版授高年,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和分析了赐服的内容、格局以及其重要意义。 五、军人的服饰。关于这一点,学者们通常重视战服中的盔甲,忽视军人的常服以及战袍(袄)。笔者结合史料叙述了将帅、士兵的常眼,并分析了唐廷在府兵制瓦解后军服供应情况:主要来源是地方供奉,亦有宫中自制。军队服装按季节发放,京揽之外由朝廷派专门使者颁授。 六、胡服。介绍了胡帽、胡衣和胡带,突出叙述了唐代男子胡服是中国古代服饰从“上衣下裳”演变发展到“上衣下裤”的成果体现这一事实,并指出胡服是唐代的“时服”。 七、唐代汉族男子服饰的整体评价。笔者将服饰的研究上升到文化的层次,从叁个方面对此作出评价:(一)唐代男子服饰是继承传统、内部调整的产物;(二)唐代男子服饰是大唐帝国开放平等、兼容并包特质的体现;(叁)唐代男子服饰文化以宫廷文化为起源和中心。(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1-04-01)
唐代汉族男子论文开题报告
唐代汉族男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怡.唐代汉族男子服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