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标记论文_邱志伟,接贵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光谱,纳米,核酸,标记,生物。

电化学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邱志伟,接贵芬[1](2019)在《基于二茂铁功能化的石墨烯免标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核酸扩增技术实现对弧菌dsDNA的灵敏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使用二茂铁(Fc)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及核酸扩增技术构建了一个免标记且简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食源性弧菌的高灵敏度地检测。探索了最佳的实验体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二茂铁的峰电流信号的改变与目标物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22)~10~(-15) mol·L~(-1),检测限为4.6×10~(-23) mol·L~(-1),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分析和临床诊断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辉,任秀燕,刘富饶,曹俊涛,刘彦明[2](2019)在《基于硫化钼量子点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无标记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硫化钼量子点(MoS_2 QDs)/过二硫酸钾(K_2S_2O_8)电化学发光(ECL)体系,构建了灵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新方法.将发光材料MoS_2 QDs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形成MoS_2 QDs-rGO纳米复合物,然后组装构建传感器.在优化条件下,对cTnI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4) g/L(R=0.998),检出限为4.9×10~(-10) g/L(R_(SN)=3).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中cTnⅠ含量的测定,RSD在1.0%~2.6%范围,加标回收率在98.0%~110.0%之间.讨论了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罗婷容,石维平,刘冰倩,聂方钦,邓雪锦[3](2019)在《无标记均相电化学传感器快速测定水体中亚硝酸根》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一种无需固载生物分子及纳米材料合成的新型均相电化学传感器,并可用于水体中NO2-的快速检测。富G碱基序列在单链状态下可以形成G-四聚体结构,并能与氯化血红素(Hemin)结合形成G-四聚体-Hemin结构而表现出过氧化酶的催化活性。在中性介质中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G-四聚体-Hemin对NO2-的电催化还原作用,实现对NO2-含量的快速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示差脉冲伏安信号结果显示,电信号响应随着目标NO2-浓度的增大而增加,NO2-浓度在1. 2×10-5~1. 2×10-3mol/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 4μmol/L。将其应用于实际水体中NO2-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2. 5%~108. 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 3%~4. 2%。(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9期)

韩秀娟[4](2019)在《基于金属硫化物胶体体标记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建立低丰度蛋白质类疾病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是当今国内外电分析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提高一直是发展电化学免疫传感分析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在基于两种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碳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研究基础上,制备了叁种金属硫化物胶体体并作为抗体标记物,构建了两种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建立了检测人附睾蛋白4和糖类抗原125的新方法。该研究为研制超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胶体体的种类与应用范围,并为卵巢癌的诊断提供了参考手段。本论文共分叁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与壳聚糖(Chit)的简单复合,构置了C_(60)-Chit/GCE和N,S-rGO/GCE两种修饰电极,分别研究了Hg~(2+)、Cu~(2+)、Pb~(2+)、Cd~(2+)等四种和Cd~(2+)、Pb~(2+)等两种重金属离子在C_(60)-Chit/GCE和N,S-rGO/GCE上的溶出伏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于GE-Chit/GCE、CNTs-Chit/GCE和CNFs-Chit/GCE,C_(60)-Chit/GCE表现出更优异的分析性能。基于C_(60)-Chit/GCE建立了同时测定Hg~(2+)、Cu~(2+)、Pb~(2+)、Cd~(2+)四种重金属离子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该法测定Hg~(2+)、Cu~(2+)、Pb~(2+)和Cd~(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6.0?mol·L~(-1)、0.05?6.0?mol·L~(-1)、0.005?6.0?mol·L~(-1)和0.5?9.0?mol·L~(-1),检出限分别为3 nmol·L~(-1)、14 nmol·L~(-1)、1 nmol·L~(-1)和21 nmol·L~(-1)。该法不仅检出限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四种离子在饮用水中的参考值,而且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好等优点。(2)相较于裸GCE、rGO/GCE、N-rGO/GCE、S-rGO/GCE,N,S-rGO/GCE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检测Cd~(2+)和Pb~(2+)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其线性范围分别为0.01?5.0?mol·L~(-1)和0.001?4.0?mol·L~(-1),检出限分别为1.3 nmol·L~(-1)和0.86nmol·L~(-1)。该法显着降低了对Cd~(2+)测定的检出限,这归因于N,S-rGO良好的导电性、杂原子掺杂后材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和N,S共掺杂的协同效应。借助两种修饰电极建立的重金属离子测定方法,不仅可用于水、蜂蜜和牛奶等样品的分析,而且为下一章基于金属硫化物胶体体的电化学免疫传感研究奠定了基础。2、采用反相油包水Pickering乳液合成法制备了PbS、亚甲基蓝@PbS和蒽醌-2-磺酸钠@CdS叁种新型胶体体,分别将其作为电化学信号标记物,构建了两种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1)以C_(60)-Chit/GCE为基体电极,PbS胶体体为标记物,构建了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建立了测定人附睾蛋白4的新方法。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 fg·mL~(-1)?100 ng·mL~(-1),检出限为3.4 fg·mL~(-1)。该法采用了PbS胶体体作为抗体标记物,其大量释放的Pb~(2+)显着地放大了抗体-抗原相互作用,而借助上一章构置的C_(60)-Chit/GCE可使电化学检测Pb~(2+)的信号扩大百倍左右。因此,所构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超高的灵敏度。(2)以N,S-rGO/GCE为基体电极,亚甲基蓝@PbS和蒽醌-2-磺酸钠@CdS胶体体为抗体标记物,探索构建了双组分比率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人附睾蛋白4和糖类抗原125的新方法。该法将亚甲基蓝和蒽醌-2-磺酸钠两种电活性物质包裹在PbS、CdS胶体体的空腔内,制备亚甲基蓝@PbS、蒽醌-2-磺酸钠@CdS两种软核-硬壳结构金属硫化物胶体体。这种核壳结构胶体体可以同时产生两种电化学信号物质,达到实现比率型分析的目的。该比率型传感器有望避免胶体体粒径不均匀而导致的重复性差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提高免疫分析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褚亚茹[5](2019)在《基于MOFs电化学/电催化活性的免标记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碳、沸石、分子筛等多孔材料相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具有更大的空隙率和比表面积、特殊的拓扑结构、高度的内部结构规则性、高电化学活性、高电催化活性等特点。本论文通过电化学方法和共价键作用在电极表面修饰上普鲁士蓝(PB),Cu-MOF-74,MIL-101(Fe)等MOFs材料,并利用其电化学活性或电催化活性,用于对肝癌特异microRNA、心脏损伤指示蛋白(肌钙蛋白,cTnI)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构建了叁种新型的免标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恒电位法(I-t),通过两步沉积在GCE上依次修饰上MOFs材料普鲁士蓝(PB)和纳米金颗粒(AuNPs),得到AuNPs/PB/GCE。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证实PB和AuNPs在电极表面成功合成。将5’末端修饰巯基(-SH)的DNA探针(pro-DNA)和6-巯基己醇(MCH)通过Au-S键固定在AuNPs/PB/GCE上,构建了电活性传感电极MCH/pro-DNA/AuNPs/PB/GCE,原子力显微镜(AFM)证实,电极表面成功完成层层修饰,且拥有来自于PB良好电化学响应。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传感器对肝癌标志物microRNA-122(miRNA-122)的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线性范围为0.1 fM到1.0 nM,检测限为0.021 fM。将传感器应用于血清实际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98%~108%。(2)通过CV在氨基化还原氧化石墨烯(NH_2-rGO)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现场制备具有良好电化学活性的Cu-MOF-74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不同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利用Cu-MOF-74材料表面的羧基和心肌肌钙蛋白I抗体(anti-cTnI)上的氨基进行缩合形成酰胺键,实现抗体在电极上的固定;再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多余活性位点,构建了新型的免标记免疫传感器BSA/anti-cTnI/Cu-MOF-74/NH_2-rGO/GCE。利用Cu-MOF-74的高电化学活性通过DPV用于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灵敏检测。检测线性范围10 fg/mL到1.0ng/mL,检测限为4.5 fg/mL。将传感器应用于血清实际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95%~104%。(3)通过水热合成过氧化氢模拟酶MIL-101(Fe),并通过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进行表征。利用共价键将MIL-101(Fe)固定在NH_2-rGO/GCE上,进行与(2)中同样方法固定anti-cTnI和BSA,得到BSA/anti-cTnI/MIL-101(Fe)/NH_2-rGO/GCE。利用MIL-101(Fe)对过氧化氢高电催化活性首次采用计时电流法(Chronoamperometry)用于对cTnI的检测分析。检测线性范围10 fg/mL到0.1μg/mL,检测限为3.1 fg/mL。将所构建的传感器应用于血清实际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96%~103%。(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朱济锋,王国东,周大明,王赟姣,梁丽媛[6](2019)在《基于二茂铁标记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二茂铁和巯基修饰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探针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到金电极表面,以二茂铁作为电子介体构建电化学DNA传感器,利用杂化前后DNA传感器所展现出峰电流的差异,实现对目标DNA的定量检测。通过研究DNA杂化前后方波伏安法的扫描频率与二茂铁电子介体传输速率关系,优化扫描频率。结果表明:当扫描频率200 Hz时,目标DNA浓度在5. 0×10~(-9)~1. 0×10~(-7)mol/L范围内,峰电流的变化与目标DNA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拟合方程式为ΔI_P/I_0(%)=0. 760 95+0. 610 65 c,检测限为1. 7×10~(-9)mol/L(S/N=3)。(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05期)

武烈,孙建龙,姜秀娥[7](2019)在《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表面敏感的原位免标记光谱电化学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尤其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超灵敏的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亚单层膜水平的表面选择性探测.由于增强基底可同时作为工作电极实现电化学调制,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表面敏感的原位免标记光谱电化学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之后通过代表性研究工作着重介绍近年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电化学的应用和发展,最后展望了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乔星[8](2019)在《基于纳米材料无标记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电化学发光分析法(ECL)由于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分析领域。纳米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电化学性能和催化性能优异的特点,利用纳米材料作为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平台不仅能够固定大量的生物分子而且能够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实现对生物分子的超灵敏检测。本论文成功合成了Au-Co/GO、Au-Ag/g-C_3N_4和CdS QDs@MOF纳米复合材料并基于这些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传感平台构建了无标记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葡萄糖和癌胚抗原(CEA),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基于Au-Co/GO纳米复合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的ECL葡萄糖氧化酶(GOD)传感器并用于检测葡萄糖。首次通过一步原位化学还原法合成了Au-Co/GO并对材料进行了综合表征,结果表明Au-Co纳米粒子是粒径为4 nm左右的合金结构并均匀的分散在GO纳米片上。ECL测试结果表明GO纳米片和Au-Co合金纳米粒子对增强鲁米诺-过氧化氢(Luminol-H_2O_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将GOD固定到Au-Co/GO修饰的电极上实现了对葡萄糖的灵敏检测,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检测的线性范围是1μM~100μM,检出限为0.18μM。而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的选择性,并成功地用于人血清实际样的检测。(二)基于CdS QDs@MOF纳米复合材料和叁联吡啶钌(Ru(bpy)_3~(2+))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无标记ECL传感器用于检测CEA。CdS QDs@MOF作为共振能量转移的供体,Ru(bpy)_3~(2+)作为能量的接受体。另外,CdS QDs@MOF还作为Ru(bpy)_3~(2+)的共反应剂来增强体系的电化学发光信号。进一步修饰上TEOA@Au纳米粒子不仅可以固定CEA适配体而且叁乙醇胺(TEOA)作为Ru(bpy)_3~(2+)的共反应剂可以二次放大体系的ECL信号,提高对癌胚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该传感器对癌胚抗原检测的线性范围是100 fg·mL~(-1)~10ng·mL~(-1),检出限是85 fg·mL~(-1),并在检测人血清中的CEA实验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叁)利用Au-Ag/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构建了一种能够超灵敏检测CEA的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一方面Au-Ag/g-C_3N_4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Au-S或Ag-S键的作用能够固定大量的CEA适配体;另一方面Au-Ag/g-C_3N_4具有卓越的催化性能,能够高效催化溶解氧还原生成活性氧物种增强Luminol-H_2O_2体系的ECL强度,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癌胚抗原的线性检测范围是1 fg·mL~(-1)~1 ng·mL~(-1),检出限是0.89 fg·mL~(-1)。此外,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可以用于人血清中CEA的测定。(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周倩,卢明华[9](2018)在《无标记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标物诱导DNA杂交链式反应(HCR)及银纳米颗粒(Ag NPs)自组装过程构建了无标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并将其应用于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在目标物存在的情况下,适配体对CEA进行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释放出与之互补的触发DNA链(t DNA).该t DNA能够被金电极上的捕获探针(c DNA)捕获,并启动HCR过程,使得两条发夹DNA链被相继打开并串联成长的DNA双链结构,带正电的Ag NPs通过与该DNA结构之间的静电作用大量自组装到电极表面,并产生强的电化学信号.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能够在0.5 ng·L~(-1)到50μg·L~(-1)的浓度范围内实现对CEA的良好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袁莹[10](2018)在《一种间接标记的高灵敏度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不仅为人类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基因依据,而且还为有效地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分子基础。因此,检测基因表达谱、发现新的基因突变、识别特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于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和实施临床的分子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电化学方法分析检测DNA具有检测速度快、方法简便、性价比高的特点。但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较低一直是其所面临的一个技术挑战。目前,人们在电化学DNA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更多的聚焦于如何获得更高的电极的有效比表面积(例如利用电极表面修饰的方法、利用电极表面改性技术等);如何设计结构巧妙并具有序列特异性的DNA探针;获取能够具有更强区分dsDNA和ssDNA能力的杂交指示剂,而在提高电化学电极本身的特性以及改善电化学指示剂灵敏度方面的研究则少有关注。本研究中,我们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旨在改善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工作性能。第一,我们在铂片电极表面修饰了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这种高度有序的纳米纤维阵列可以增加铂片电极的有效比表面积,大大地提高共价结合在电极表面上的DNA探针的数目。这种高度有序的、定向排列的纳米纤维阵列为DNA的杂交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学条件和优异微环境,因此DNA杂交的检测灵敏度得到大幅的提高。进而提高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第二,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DNA电化学指示剂的信号增强剂。这种指示剂以富含赖氨酸的多肽链(Lysine-rich peptide,LRP)为介质,利用多肽链中赖氨酸的ε-NH_2与二茂铁甲酸中的-COOH共价连接而在LRP上富集多个二茂铁分子,同时还在LRP的-COOH共价连接了具有平面结构的苯胺作为嵌入分子与双链DNA作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在同一DNA的嵌入位点上富集多个二茂铁分子,增加了在同一双链DNA分子上结合的二茂铁分子数,提高了二茂铁分子在双链DNA分子附近即电极附近的相对浓度,从而提高了相同浓度下被测DNA响应的峰电流,进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2实验方法我们通过恒电流电化学聚合、电流密度逐阶段梯度递减的方法来聚合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其中第一阶段电流密度分别为0.02、0.04、0.08、0.16、0.32mA/cm~2,第二阶段和第叁阶段的电流密度梯度递减的,以苯胺的高氯酸溶液为单体,在铂片电极表面制备了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我们对电化学聚合的条件进行了优化进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电极的有效比表面积。我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人组蛋白H1 C末端不同截短序列的系列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LRP,并将其转入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我们对诱导表达条件(IPTG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五种不同的GST融合蛋白(GST-LRP),并纯化了得到的GST-LRP。我们通过优化GST-LRP的酶切条件,利用GST融合蛋白的凝血酶的特异性酶切位点对其进行酶切。我们在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修饰的铂电极上连接了探针DNA分子制备导电聚苯胺纳米阵列修饰的DNA电化学传感器,以道诺霉素做指示剂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检测。我们探索了一维导电聚苯胺纳米阵列修饰的DNA电化学传感器上的探针DNA分子与其完全互补的靶标DNA分子的最适杂交温度,并对这种传感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我们以LRP为介质,逐步合成富集了二茂铁同时连接有嵌入分子苯胺的新型的DNA电化学杂交指示剂(FLAA)。我们利用FLAA进行了DNA电泳阻滞实验。我们将FLAA与二茂铁和苯胺的连接产物(FAAA)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对比。我们以FLAA作为DNA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对不同浓度的DNA进行检测。3结果我们利用恒电流密度法聚合得到了排列整齐、导向均一的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电化学循环伏安扫面结果显示,修饰了导电聚苯胺纳米列的铂电极的有效比表面积与未修饰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的铂电极相比较有显着增加。我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成功构建了人组蛋白H1 C末端不同截短序列的系列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LRP,将其转入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后得到了GST-LRP融合蛋白,利用凝血酶酶切GST-LRP融合蛋白得到了五种不同长度的LRP。我们以道诺霉素做指示剂对的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修饰的DNA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可以对我们实验中所设计的靶标DNA分子进行检测。DNA阻滞实验显示DNA分别与FLAA、LAA共孵育的两个条带与DNA本身及DNA与LRP共孵育的条带相比较出现了明显的弥散,这一结果说明了确实是作为嵌入分子的苯胺嵌入到了双链DNA中,而不是作为中间介质的蛋白质与DNA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FLAA作为DNA电化学杂交指示剂比较实验的结果显示不同长度LRP所构成的FLAA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这种新型的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对完全互补的DNA进行了检测,其DNA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2 pM至2 pM。最适杂交温度实验结果显示当杂交温度在57℃(Tm-10℃)时,FLAA电化学响应的峰电流最高。我们制备的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修饰的DNA电化学传感器在经过叁次反复测定后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4讨论本研究中,我们从两个不同方面改善了DNA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性能。第一,我们制备了表现出良好的均一性及定向排列的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对其特性的电化学表征也表明了被导电聚苯胺纳米阵列修饰的铂电极具有比未修饰的铂电极相比较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由此,修饰了导电聚苯胺纳米阵列的铂电极具有了与更多的DNA探针结合的能力,这种高度有序的、定向排列的纳米纤维阵列为DNA的杂交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学条件和优异微环境,因此DNA杂交的检测灵敏度得到大幅的提高。第二,我们以LRP分子为中间介质,利用赖氨酸的ε-NH_2与二茂铁甲酸中的-COOH共价连接而在LRP上富集多个二茂铁分子,同时在LRP的α-COOH共价连接了具有平面结构的苯胺作为嵌入分子与双链DNA作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在同一DNA的嵌入位点上富集多个二茂铁分子,增加了在同一双链DNA分子上结合的二茂铁分子数,提高了二茂铁分子在双链DNA分子附近即电极附近的相对浓度,从而提高了相同浓度下被测DNA响应的峰电流,进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5结论通过本研究中我们得到如下结论:1、本研究中我们确定了将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修饰在铂片电极上的作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最佳聚合条件;2、本研究中我们以富含赖氨酸的多肽链为中间介质,合成了一种能够响应DNA杂交的新的电化学信号增强剂;3、我们利用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阵列修饰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不同浓度的DNA。DNA浓度在0.02 pM~2 pM的范围内时,我们合成的这种新型的电化学信号增强剂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10-01)

电化学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硫化钼量子点(MoS_2 QDs)/过二硫酸钾(K_2S_2O_8)电化学发光(ECL)体系,构建了灵敏检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新方法.将发光材料MoS_2 QDs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形成MoS_2 QDs-rGO纳米复合物,然后组装构建传感器.在优化条件下,对cTnI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10~(-9)~1.0×10~(-4) g/L(R=0.998),检出限为4.9×10~(-10) g/L(R_(SN)=3).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中cTnⅠ含量的测定,RSD在1.0%~2.6%范围,加标回收率在98.0%~110.0%之间.讨论了反应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邱志伟,接贵芬.基于二茂铁功能化的石墨烯免标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核酸扩增技术实现对弧菌dsDNA的灵敏检测[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辉,任秀燕,刘富饶,曹俊涛,刘彦明.基于硫化钼量子点的心肌肌钙蛋白Ⅰ无标记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检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罗婷容,石维平,刘冰倩,聂方钦,邓雪锦.无标记均相电化学传感器快速测定水体中亚硝酸根[J].分析试验室.2019

[4].韩秀娟.基于金属硫化物胶体体标记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研究[D].西北大学.2019

[5].褚亚茹.基于MOFs电化学/电催化活性的免标记生物传感器[D].闽南师范大学.2019

[6].朱济锋,王国东,周大明,王赟姣,梁丽媛.基于二茂铁标记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7].武烈,孙建龙,姜秀娥.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表面敏感的原位免标记光谱电化学技术[J].电化学.2019

[8].乔星.基于纳米材料无标记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9

[9].周倩,卢明华.无标记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J].化学研究.2018

[10].袁莹.一种间接标记的高灵敏度DNA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合成过程及其...基于MWNTs作为电化学标记物链置...基于磷脂修饰碳纳米管作为电化学标基于MWNTs作为电化学标记物链置...基于DNA修饰碳纳米管作为电化学标4 二茂铁标记的电化学可卡因适体传感器...

标签:;  ;  ;  ;  ;  ;  ;  

电化学标记论文_邱志伟,接贵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