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定型枕,其包括枕体,枕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垫片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第一支撑部围设形成一弧面凹槽,垫片部置于弧面凹槽的底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组合而成的截面为波浪形构造。本实用新型婴儿定型枕通过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垫片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配合将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上设置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组合而成的截面设定为波浪形构造,在婴儿不同成长时期婴儿的脑后部会匹配支撑在垫片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上,帮助婴儿头骨自然成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所述枕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垫片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围设形成一弧面凹槽,所述垫片部置于弧面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组合而成的截面为波浪形构造,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呈阶梯状由内向外设置,所述枕体一侧部设置有颈垫部。
设计方案
1.一种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枕体,所述枕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垫片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围设形成一弧面凹槽,所述垫片部置于弧面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组合而成的截面为波浪形构造,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呈阶梯状由内向外设置,所述枕体一侧部设置有颈垫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垫部为弧面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垫部的最上端高度高于垫片部的弧形垫面及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所述颈垫部的弧面最上端高度低于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及扩展部的第三支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为一体成型构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为椭圆状、圆形状或云朵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部上表面最高点距离枕体上表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10~1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部的形状为圆台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部上表面为弧形垫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定型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之间围设形成扩展支撑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婴儿定型枕。
背景技术
由于新生儿的头骨中有许多松软的结缔组织,其头骨相对十分脆弱,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新生婴儿头部骨骼,确保新生婴儿头部正常发育,正成为新生婴儿健康生长的标准之一。由于婴儿骨骼并未发育成熟,易变形,在出生后基本处于睡眠状态,因此枕头是保证婴儿头部正常发育的重要保障。
现有的婴儿枕头与成人基本一致,即在枕套内填充一定量的松软填充物,睡眠时后脑直接支撑在枕面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枕头局部略下陷变形,但此类枕头普遍存在如下缺陷:枕头高低的不确定性无法保证婴儿睡眠时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不利于婴儿骨骼的总体生长发育;婴儿头与枕头的接触面积小,局部压力大,无法保证婴儿头部保持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易出现“偏头”现象;枕头透气性差,易吸湿潮气和滋生螨虫,影响婴儿正常睡眠。
另外,目前婴儿定型枕基本是以海绵、记忆棉材料基于模具生产的单面设计托附凹坑,长久使用易变形,且不便于根据具体宝宝头型做定制以便有效起到矫正美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气性好、支撑效果好的婴儿定型枕,可以满足不同成长时期的婴儿头围增长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定型枕,其包括枕体,所述枕体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垫片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围设形成一弧面凹槽,所述垫片部置于弧面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组合而成的截面为波浪形构造,所述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呈阶梯状由内向外设置,所述枕体一侧部设置有颈垫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颈垫部为弧面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颈垫部的最上端高度高于垫片部的弧形垫面及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所述颈垫部的弧面最上端高度低于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及扩展部的第三支撑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枕体为一体成型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枕体为椭圆状、圆形状或云朵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片部上表面最高点距离枕体上表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10~1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片部的形状为圆台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片部上表面为弧形垫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部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部之间围设形成扩展支撑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婴儿定型枕通过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垫片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配合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上设置的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将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三支撑面组合而成的截面设定为波浪形构造,在婴儿不同成长时期婴儿的脑后部会匹配支撑在垫片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上,通过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扩展部对不同成长时期的婴儿脑后部进行限位,帮助婴儿头骨自然成长,防止婴儿偏头或平头;同时,大大增强了通风透气的效果,有效防止婴儿闷热出汗,提升婴儿的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定型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定型枕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婴儿定型枕包括一体成型的枕体100,所述枕体100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垫片部10、第一支撑部20、第二支撑部30及扩展部40,所述第一支撑部20围设形成一个与婴儿脑后头型相吻合的弧面凹槽21,所述垫片部10置于弧面凹槽21的底部,所述垫片部10的形状为圆台状,所述垫片部10上表面为弧形垫面11,所述垫片部10及第一支撑部20为供婴儿脑后部支撑的主要支撑部位,所述垫片部10上表面最高点距离枕体100上表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10~14mm。
所述第一支撑部20设置有第一支撑面22,所述第二支撑部30设置有第二支撑面31,所述扩展部40设置有第三支撑面41,所述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组合而成的截面为波浪形构造,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组合而成的截面构造为中间低、外周向两侧弧形过渡的构造,即所述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呈阶梯状由内向外设置,使得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在对婴儿脑后部保持支撑作用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通风透气的效果,有效防止婴儿闷热出汗;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刚开始,婴儿脑后部匹配支撑在垫片部10的弧形垫面11及第一支撑部20的第一支撑面22上;随着婴儿头围的成长,婴儿脑后部大小逐步与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匹配,从而使得第二支撑部30的第二支撑面31及扩展部40的第三支撑面41起到支撑婴儿脑后部的作用,在不用更换枕体100的情况下实现枕体100的多重利用,提升产品的使用范畴。
所述枕体100一侧部设置有朝向婴儿颈部的颈垫部50,所述颈垫部50为弧面构造,所述颈垫部50的最上端高度高于垫片部10的弧形垫面11及第一支撑部20的第一支撑面22,所述颈垫部50的弧面最上端高度低于第二支撑部30的第二支撑面31及扩展部40的第三支撑面41,使得垫片部10及第一支撑部20对婴儿脑后部进行支撑时,颈垫部50能有效保护颈部,提升婴儿呼吸通畅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展部40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多个,使得枕体100表面纹路更为美观,同时,所述扩展部40之间围设形成扩展支撑面42,所述扩展支撑面42为弧面构造,所述扩展支撑面42用于当婴儿头围成长更大时供婴儿脑后部支撑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枕体100为椭圆状、圆形状或云朵状,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0~6个月的婴儿的头部置于枕体100内固定头型,根据婴儿的头围成长情况,在婴儿不同成长时期婴儿的脑后部会匹配支撑在垫片部10的弧形垫面11、第一支撑部20的第一支撑面22上、第二支撑部30的第二支撑面31及扩展部40的第三支撑面41上,通过第一支撑部20、第二支撑部30及扩展部40对不同成长时期的婴儿脑后部进行限位,让婴儿体验到良好的触感,帮助婴儿头骨自然成长,防止婴儿偏头或平头;同时,将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组合而成的截面设定为波浪形构造,使得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在对婴儿脑后部保持支撑作用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通风透气的效果,有效防止婴儿闷热出汗,提升婴儿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婴儿定型枕通过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垫片部10、第一支撑部20、第二支撑部30及扩展部40,配合第一支撑部20、第二支撑部30及扩展部40上设置的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将第一支撑面22、第二支撑面31及第三支撑面41组合而成的截面设定为波浪形构造,在婴儿不同成长时期婴儿的脑后部会匹配支撑在垫片部10、第一支撑部20、第二支撑部30及扩展部40上,通过第一支撑部20、第二支撑部30及扩展部40对不同成长时期的婴儿脑后部进行限位,帮助婴儿头骨自然成长,防止婴儿偏头或平头;同时,大大增强了通风透气的效果,有效防止婴儿闷热出汗,提升婴儿的睡眠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2898.6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78055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47G9/10
专利分类号:A47G9/10
范畴分类:申请人:东莞市富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富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缪边鸿利路42号
发明人:官伟光
第一发明人:官伟光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富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晓林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婴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