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债券论文_展凯,刘苏珊,方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巨灾债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债券,风险,模型,极值,分散,证券化,布朗运动。

巨灾债券论文文献综述

展凯,刘苏珊,方强[1](2019)在《基于Wang两因素模型的台风巨灾债券定价——利用广东省台风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之一,由于自然灾害的偶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往往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巨灾债券作为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能够有效弥补巨灾保险的不足,分散巨灾风险,降低巨灾造成的损害,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巨灾债券进行市场化运营的关键在于定价是否准确。本文利用广东省1983年至2017年间的台风损失数据和1951年至2017年间的台风登陆次数数据,基于非寿险精算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巨灾损失分布和发生次数的拟合,运用Wang两因素模型对台风巨灾债券定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巨灾债券价格随着触发概率的下降而上升,保障型债券比无保障型债券价格更高。由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启示:第一,建立健全巨灾损失数据库,为巨灾债券定价提供数据支撑;第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巨灾债券融资担保制度;第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为巨灾债券提供制度保障。(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9年10期)

王欣[2](2019)在《巨灾债券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保险损失额不断上升,保险市场承保风险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一直在寻求可有效转移巨灾风险的措施。巨灾风险债券能将保险市场风险转移到巨大的资本市场中,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巨灾债券作为巨灾救济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我国对巨灾债券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定价和实证分析阶段,没有统一的定价模型。因此,首先,本文将基于国外已有的定价框架,在不完全市场的条件下,利用均衡定价模型,结合中国国情给出一个包含保险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巨灾债券在零时刻的定价模型,以满足投资者对风险溢价的需求。其次,本文给出两类风险模型衰减为仅包含保险风险模型的特例,并以中国地震债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分为两类:第一类,使用参数型触发为触发条件;第二类,使用行业损失触发为触发条件。同时在巨灾债券定价实证分析时,考虑到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索赔为大索赔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大索赔发生的概率,即巨灾的尾部分布。本文选定地震震级为参数型触发的触发器,搜集了1973年至2017年所有地震震级的数据,利用极值理论对地震震级的尾部分布进行拟合,得到地震震级的尾部服从GPD分布。然后设定触发条件,结合地震震级尾部分布和定价框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出了以面值K发行的巨灾债券的固定票面利率与模型中各参数的关系。最后,根据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且各损失之间可能存在相依关系,本文利用极值理论对中国1996年至2016地震损失数据的尾部分布进行拟合,发现地震损失的尾部分布服从普通帕累托分布,满足正则变化(RV)结构。随后使用多元正则变化(MRV)结构,将尾部损失分布和尾部相依关系结合起来,并结合定价模型近似式对巨灾债券进行定价,给出了数值分析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2)

李南希,王欣童,李昊洋,李宇嘉[3](2019)在《基于LFC模型的巨灾债券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核心重点是对巨灾债券进行定价研究。通过对现阶段巨灾证券市场进行趋势性分析后发现,由于巨灾债券与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关联度较小的特性,投资者对其具有一定的需求量且需求不断上升,而国内现存风险证券化产品存在供给缺口。通过对黔东南州具体情况的分析,论证了在该地推行巨灾债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运用LFC模型对巨灾债券进行定价,最后对模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部分修正和改进。(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02期)

马宗刚,郑军,黄金波,袁鲲[4](2018)在《Longstaff利率下巨灾债券定价的一种FFT方法——基于广东省1989~2015台风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保险市场难以满足日益频发的巨灾风险分散需求,巨灾债券作为一种非传统金融创新工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散机制,而精准定价则对巨灾债券的成功发行与交易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风险中性测度技术,在Longstaff随机利率且巨灾风险累积损失服从复合泊松损失条件下,得到了零息票巨灾债券价格公式;进一步结合广东省1989~2015年台风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针对定价公式复杂性,本文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构模型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是希望能为我国发行巨灾债券与风险测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付星睿[5](2018)在《基于POT模型的中国地震巨灾债券设计与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与国民经济发展,我国亟需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改变巨灾损失补偿过于依赖政府救助的现状。预防巨灾风险的主要途径本应是巨灾保险,但我国目前却面临着巨灾保险供给缺失的问题,这是由于巨灾风险具有概率小、损失大的非可保性特征,保险公司无力独自承担巨灾风险。因此,为了转移和分散保险市场的巨灾风险,需要通过巨灾债券等巨灾风险证券化工具将风险向容量更大的资本市场转移,吸引资本市场投资者共同分散巨灾风险,从而使风险从不可保变成可保,完善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巨灾债券的定价是实现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关键,而巨灾债券定价研究包括度量巨灾风险、划分巨灾债券风险分摊边界、债券分层与定价等难点。现有研究对巨灾损失分布厚尾性拟合的不足,直接影响债券定价的准确性;巨灾债券风险分摊边界划分,是债券定价的基础,而目前对风险分摊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框架,缺乏划分风险的量化方法;现有债券定价研究缺乏对投资者需求的考虑,单一的定价结构在市场实践中存在局限性,无法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的投资需求。本文针对我国地震灾害,进行巨灾债券的设计与定价研究,对上述叁个研究难点进行改进。我国在地震损失分布方面,用极值理论的POT模型对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布的尾部风险进行拟合,得出我国地震巨灾损失的分布情况,弥补了现有模型难以度量巨灾风险厚尾分布的不足,提高了地震巨灾损失评估的准确性,为后续的地震损失风险分摊研究和债券定价研究提供基础。在地震损失风险分摊的问题上,本文根据我国再保险行业发育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震风险分摊机制;并基于地震损失尾部分布的估计结果,用VaR在险价值法为地震灾害损失的划分提供的量化方法,从而对巨灾损失实现分层,并得到资本市场分摊的风险损失范围,改进了现有地震巨灾债券定价研究缺少风险分摊考量的不足,提升了巨灾债券设计的合理性。在巨灾债券定价方面,构建了中国地震巨灾债券的分层定价模型,根据我国资本市场不同风险偏好的需求,对债券进行分层设计,以区分债券风险层级的办法和调整本金回收情况的手段使债券对投资者需求进行匹配,给出了对应不同层级风险的不同债券价格,增强了产品对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投资的吸引力与投资需求的适应性,丰富了我国巨灾债券定价的理论研究,为地震巨灾债券在我国的应用与发行提供了实践助力。(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10-30)

刘静,肖宇谷,曾宇哲[6](2018)在《基于指数效用函数的零息巨灾债券无差异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巨灾经常对保险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也催生了巨灾债券市场。但巨灾债券的复杂性和非流动性特征,对巨灾债券定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至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价方法,特别是由于巨灾债券市场还远不完备,不适合采用经典的无套利定价方法。本文应用无差异定价方法,假设买方(投资者)具有指数效用函数,给出了零息巨灾债券无差异价格的解析表达式。同时本文在股票价格与巨灾风险指数为正相依的情况下,对无差异价格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保险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李立松[7](2018)在《巨灾债券发行定价的原理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价格构成、定价逻辑、测算方法和交易安排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巨灾债券的定价原理和定价方法,证明了巨灾债券定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仅有对风险的量化测算,也有投资者主观偏好;不仅涉及对灾害和损失的分析,也涉及对市场和外部因素的判断。同时,本文以国内第一只巨灾债券海外发行为例,分析并提出应该从加强巨灾风险的分析和管理能力、研究产品设计和发行的市场规律,以及与资本市场有效互动等方面积极实践,推动我国巨灾证券化产品创新。(本文来源于《保险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7期)

杨璇[8](2018)在《地震巨灾债券分析及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地大物博,但同时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出现的地震、洪涝等巨灾事件远远超过世界平均频率。随着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好,单位区域的财富集中度增加,巨灾所带来的损失也随之增加,每年GDP中新增长部分有较大比例被巨灾损失所吞没。传统的保险业和再保险业面临严峻考验,在面对巨灾风险赔付时显得捉襟见肘,明显地暴露出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偿还能力的不足,同时我国以政府为主导、国家财政为支撑的灾害救助也只能满足灾后灾区人民基本生活需求,面对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等问题时显得杯水车薪。因此急需建立一个帮助国家减轻财政负担并且帮助灾民恢复家园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巨灾债券应运而生。本文先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结合巨灾风险债券的风险特性,证明其需求和供给的合理性,并分析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各种重要因素;再通过分析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在巨灾风险债券方面的案例,比较并总结其特征,得出其对中国保险业的启示。对巨灾风险进行量化是一切债券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从模型的使用开始,阐述了巨灾风险建模所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构建,并对建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进行分析;巨灾风险债券的运行模式即为债券运行过程中各种主体及它们之间的各种结合方式,是巨灾风险债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实际操作起着指导性作用,本文从巨灾债券的参与主体、标准结果、触发机制、信用评级和发行份额进行了分析;定价作为巨灾债券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分析了影响定价的关键要素,并对多个定价模型、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对比分析。任何理论研究的落脚点都是实证,地震债券亦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与检验,所有的理论研究才有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地震损失数据对巨灾债券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矩估计法对1969~2016年的地震灾害损失数据进行拟合,得出损失分布,利用CAPM模型计算地震债券收益率,并得出不同本金安排和期限的地震债券价格,是对所有理论研究的拓展与应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结尾处对文章做出总结,基于我国真实情况,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现有的巨灾债券市场的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8-05-30)

展凯,丁冬[9](2018)在《基于贝叶斯推断的巨灾债券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台风数据匮乏的特点,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来保证广东省台风巨灾损失频数分布和损失强度分布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在已知损失频数分布和损失强度分布的情况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扩充样本对总损失分布模型进行拟合。利用零息债券定价公式对不同本金偿还比例的台风巨灾债券进行定价。实证结果表明:运用贝叶斯推断可以较好地解决台风数据不足的问题;台风巨灾债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邹丽华[10](2018)在《巨灾债券定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经济损失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这种上升的趋势愈发明显。从社会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的角度上看,灾害损失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风险分散、损失补偿,进而弱化灾害对个人生命财产和社会财富的威胁和冲击呢?我国现有的灾害风险防御体系很大程度沿袭了“计划经济”的做法,主要表现为以政府主导的灾前修建防御设施、安排救灾费用预算,灾中积极抗灾救灾、挽救灾民生命和财产,灾后进行财政救助。政府是灾害损失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其支配地位贯穿了整个防灾减灾过程的始终。相比较,市场在灾害风险管理过程发挥的作用微乎甚微,市场救灾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从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成功的灾害保险实践上看,市场可以在灾害风险防御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能够推行灾害保险救灾机制,一方面聚众人之财为个人消灾,将个体受灾的损失分散到诸多个体上;另一方面将过去由受灾者或者政府直接承担的灾害损失转嫁到保险市场或资本市场上,由市场的诸多行为主体进行分担,如此便增强整个社会的能灾害应对能力,弱化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的冲击。但是,我国保险市场不完善、承保能力不足、赔付能力有限等客观因素决定巨灾保险、巨灾债券等机制在我国推行困难重重。因此如何有效拓宽灾害保险的承保能力和赔付能力、分散转移汇集的灾害风险是推行保险救灾机制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决定保险救灾制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本文以我国巨灾风险防御体系现状与不足为切入点,首先对于灾害损失救助补偿现状进行简述,以反映出我国财政救助的效率较低,灾害保险救助的效率相对较高,但是巨灾保险制度缺位和承保能力不足的特征。其次,借鉴国外巨灾风险分散转移的办法,对灾害保险承保能力不足和拓宽赔偿能力等问题进行分析,初步设计了以“风险免赔——风险自留——再保险——风险证券化——政府救助”的灾害风险分散转移机制。最后,对于风险证券化阶段中的最成功的工具——巨灾债券的运行机制和定价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本文着重对巨灾债券定价进行分析和探讨,将Bayes混合分布模型用以改善传统的巨灾风险损失分布拟合,运用Monte Carlo方法来进行灾害聚合损失模拟,并结合BDT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巨灾债券定价分析。此外,将定价模型中的参数设置进行敏感性分析,为分析定价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定价模型的改善提供了根本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巨灾债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的频繁出现,保险损失额不断上升,保险市场承保风险不断增加,保险公司一直在寻求可有效转移巨灾风险的措施。巨灾风险债券能将保险市场风险转移到巨大的资本市场中,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巨灾债券作为巨灾救济的一种重要金融工具,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我国对巨灾债券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定价和实证分析阶段,没有统一的定价模型。因此,首先,本文将基于国外已有的定价框架,在不完全市场的条件下,利用均衡定价模型,结合中国国情给出一个包含保险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巨灾债券在零时刻的定价模型,以满足投资者对风险溢价的需求。其次,本文给出两类风险模型衰减为仅包含保险风险模型的特例,并以中国地震债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分为两类:第一类,使用参数型触发为触发条件;第二类,使用行业损失触发为触发条件。同时在巨灾债券定价实证分析时,考虑到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索赔为大索赔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大索赔发生的概率,即巨灾的尾部分布。本文选定地震震级为参数型触发的触发器,搜集了1973年至2017年所有地震震级的数据,利用极值理论对地震震级的尾部分布进行拟合,得到地震震级的尾部服从GPD分布。然后设定触发条件,结合地震震级尾部分布和定价框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出了以面值K发行的巨灾债券的固定票面利率与模型中各参数的关系。最后,根据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分布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且各损失之间可能存在相依关系,本文利用极值理论对中国1996年至2016地震损失数据的尾部分布进行拟合,发现地震损失的尾部分布服从普通帕累托分布,满足正则变化(RV)结构。随后使用多元正则变化(MRV)结构,将尾部损失分布和尾部相依关系结合起来,并结合定价模型近似式对巨灾债券进行定价,给出了数值分析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灾债券论文参考文献

[1].展凯,刘苏珊,方强.基于Wang两因素模型的台风巨灾债券定价——利用广东省台风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19

[2].王欣.巨灾债券定价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李南希,王欣童,李昊洋,李宇嘉.基于LFC模型的巨灾债券定价研究[J].中国商论.2019

[4].马宗刚,郑军,黄金波,袁鲲.Longstaff利率下巨灾债券定价的一种FFT方法——基于广东省1989~2015台风数据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8

[5].付星睿.基于POT模型的中国地震巨灾债券设计与定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8

[6].刘静,肖宇谷,曾宇哲.基于指数效用函数的零息巨灾债券无差异定价[J].保险研究.2018

[7].李立松.巨灾债券发行定价的原理与实践[J].保险理论与实践.2018

[8].杨璇.地震巨灾债券分析及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

[9].展凯,丁冬.基于贝叶斯推断的巨灾债券定价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邹丽华.巨灾债券定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如何应对不同的风险山东省海洋渔业灾害保睑的融盗结构级巨灾债券和BB级公司债券的收...级巨灾债券和公司债的价格比较中国巨灾债券发行构架图巨灾债券的运作过程

标签:;  ;  ;  ;  ;  ;  ;  

巨灾债券论文_展凯,刘苏珊,方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