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类言语行为论文-李亚清

承诺类言语行为论文-李亚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承诺类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承诺言语行为,汉语母语者,汉语学习者,语用策略

承诺类言语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清[1](2019)在《汉语母语者与汉语学习者使用承诺言语行为情况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承诺言语行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言语行为之一,对汉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重难点,因此,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研究承诺言语行为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汉语母语者及汉语学习者使用承诺言语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汉语母语者与汉语学习者在语用策略及句法表现上的特点,并针对所得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1)汉语学习者使用承诺醒示语及承诺辅助语的比例略低于汉语母语者;(2)汉语母语者使用承诺醒示语不止拘泥于某一种类别,形式多样,各类所占的比例相当,而汉语学习者侧重使用职业名称,缺少礼貌语的使用;(3)汉语学习者过度使用“对不起”作承诺辅助语;(4)汉语学习者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做承诺中心行为语的主语的频率略高;(5)汉语学习者没有使用承诺对象作为中心行为语的宾语,仅使用承诺内容做承诺中心行为语的宾语;(6)汉语母语者集中使用多种承诺语标记词,汉语学习者使用类别比较单一。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编写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时,可以增加相应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介绍或说明,还可以对承诺言语行为的类别进行细分,具体分类列举承诺标记词的相关实例说明;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实用性,重点内容优先编排,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充实承诺言语行为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设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语境,并应注重汉语功能语法教学。(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丁瑶[2](2019)在《从言语交际视角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承诺言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承诺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言语交际行为之一,然而关于致谢、道歉等言语行为研究较多,相比之下,关于承诺言语行为研究较少。尤其教材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习材料,所以本文以言语交际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主要从言语交际视角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承诺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从一个新角度为承诺言语行为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相关理论综述,相关理论综述中主要介绍了汉语中承诺言语行为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汉语中承诺言语行为的具体描述,包括内涵、行为结构、分类等。在内涵上参考塞尔的构成性规则对承诺言语行为进行定义;在行为结构上,我们按照言语交际理论进行分析;在分类上,首先根据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按照是否能直接推断出承诺意义,将承诺分为直接型承诺和间接型承诺,然后按照是否含有承诺动词,将直接型承诺分为有标记直接型承诺和无标记直接型承诺,再按照实施的承诺意义,将直接型承诺分为单纯类承诺、保证类承诺、发誓类承诺和答应类承诺;按照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将间接型承诺分为规约性间接型承诺和非规约性间接型承诺。第叁部分是对教材中的承诺言语行为进行统计,分别从数量、话语形式、情景等方面具体统计并做出具体分析。在数量方面,分册统计、分类型统计、分情景统计。然后针对主要情景进行细致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四部分是针对第叁部分统计的情况进行评价,提出目前教材中对承诺言语行为呈现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文烨[3](2018)在《现场即席话语中“承诺”言语行为的多模态视角个案研究——以《非你莫属》职场招聘节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牛津派代表人物奥斯丁提出了与逻辑实证主义相悖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并由其学生舍尔等人不断完善发展。长久以来学者们对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语言哲学意味较重;在言语行为表达手段上,韵律特征与体貌表现特征方面的研究鲜为少见。因而黄立鹤教授(2014)提出对言语行为研究的另一个视角:现场即席话语。本文通过运用多模态言语研究手段,借助贴真建模的核心步骤多维度对"承诺"言语行为进行个案分析。案例来自于《非你莫属》职场招聘节目中一位女大学生求职者(20120101期)。通过概念建模、情景因素、情感状态、韵律特征、体貌表现状态这五个层级组建现场即席话语的"承诺"语力发现程序,在视频层面借助Elan对语力实例进行分层标注、在音频层面借助Praat对语力实例中的韵律特征进行标注,以期在特定情境、意图和情感因素下探究说话人的"承诺"言语行为表达手段在多模态层面的互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21期)

王静[4](2014)在《《非你莫属》职场招聘节目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哲学家的“语言学转向”,言语行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西方学者Austin、Searle率先发起了有关言语行为理论的探讨,继而各国学者分别对其加以探究、完善,并在Searle等人的理论框架下开始不同种类话语施事行为的多维度分析。本文以天津卫视电视台自2010年10月以来热播的《非你莫属》职场节目的前100期视频资料为主要语料来源,统计、分析节目中出现的承诺类言语行为,共搜集到以求职者为阵脚的承诺类言语行为199例和以Boss团为阵脚的承诺类言语行为1194例。采取面试形式进行的招聘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恰恰进一步突出了双方语言表达和言语行为正确应用的重要性。本文针对招聘活动中出现的承诺类言语行为进行研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求职者合理应用承诺语提供相应的指导,同时也为用人单位竞争到优秀人才应该采用的承诺方式加以总结概括,提高招聘活动成功率。因此,本文重点探究影响承诺类言语行为话语施效行为的言语、社会因素,以便帮助招聘双方在日常交流中合理筛选、利用合宜的辅助手段。在内容安排上,本文第一章主要总结、概括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概况,介绍相关理论背景,归纳国内各学者有关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的各种视角;第二章在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相关基础上,提出承诺类言语行为的定义,并与较为类似的其他言语行为进行举例区分,同时简述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话语构成,引出下文有关辅助说明语的分析和解说;第叁章重点从言语因素角度入手,采用量化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解析影响节目中承诺类言语行为话语施效行为的因素,包括语用层面的辅助说明语和词汇、语法层面的辅助说明语汇,并在每小节后面总结给出使用建议;第四章从社会、个人因素角度入手,解析性别、经济水平因素在承诺类言语行为使用数量、表达方式、施效行为方面的影响;结论部分在对本文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点出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4-05-01)

樊小玲,胡范铸[5](2013)在《承诺言语行为与指令言语行为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承诺和指令是两种重要的言语行为,两者不仅与提问、陈述等言语行为处于并列的位置,而且"承诺言语行为"是"给予‘行为’","指令言语行为"是"索取‘行为’",它们也是处于对立面的两种言语行为;承诺言语行为中的威胁言语行为有一类"条件性威胁言语行为"可以以间接的方式承担指令的任务,实现指令意图,它实际是一种间接指令。(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徐慧洁[6](2013)在《从言语行为转喻的角度解读戏剧《日出》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角度分析话剧《日出》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采用理论包括Panther和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和Hernandez和Mendoza的语用参数。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扩大了言语行为的研究领域,并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Austin和Searle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Panther和Thornburg第一次从认知的视角下研究言语行为的转喻系统,并在1997年提出了言语行为转喻的主张。他们认为,转喻有助于间接实施言语行为,说话者可以通过提及言语行为的某一属性来实施该言语行为。在1999年,他们提出了事态场景理论,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他们认为,言语行为是特殊的事态场景,一个事态场景包括叁部分:事态前部分,事态核心和效力部分,事态后部分。在一个转喻操作中,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代替整个事态场景,因此说话者可以通过提及整个事态场景的某一个部分来实施该言语行为。然而,Panther和Thornburg没有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诸如权力关系,社会距离等。基于他们的理论,Hernandez和Mendoza在2002年提出了言外ICM,从而能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言外ICM不仅包括Panther和Thornburg的事态场景也包括Hernandez和Mendoza提出的语用参数。然而只有六个语用参数用来区分承诺类言语行为的次类型,比如:损益/增益,权力,说话人意愿程度,听话人意愿程度,缓和程度和社会距离程度。在对《日出》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之后,得到了以下发现:第一,关于剧本中的人物使用的承诺类言语行为转喻结构的特点,剧本中的人物多使用单一结构。事态场景中的核心段在整个承诺类言语行为中使用最频繁,其次是事态场景中的前段。关于组合结构,事态前段和核心段的组合结构使用最频繁。第二,关于影响这些特点的原因,研究发现剧本中各人物由于受性格特征、社会地位、权力关系、会话者的会话目的和所处的社会语境的影响,会选择不同的事态场景部分。第叁,言语行为转喻结构在不同的承诺类言语行为次分类中有着不同的分布情况和作用。事态核心段在所有的承诺类言语行为次分类中是使用最频繁地,它用来表明承诺类言语行为的内容。事态前段大部分用在拒绝类言语行为中,它不仅用来说明拒绝的原因也用来表明说话者没有能力执行某一行为或某一行为不是说话人所想要的。本文分析和探索了剧本中人物所使用的言语行为结构的特点,以及言语行为结构在承诺类言语行为次类型中的分布情况和作用。这会扩大从认知角度对承诺类言语行为的研究。对剧本《日出》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剧本内容,并且会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4-01)

李晶[7](2013)在《浅析商务英语合同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承诺类言语行为是人类日常语言交流中一个重要的现象,也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合同作为商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明确双方在某些经济活动或交易方面的权力与责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合同已经成为双方经济与贸易合作方面的主要调节因素。本篇论文从承诺类言语行为理论出发,探讨了商务英语合同中承诺类言语行为的语言体现形式,本研究将会对日常商务英语活动中合同的有效的解读,起草和翻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09期)

李晶[8](2013)在《浅析广告语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广告被认为是运用媒体而非口头形式传递的具有目的性信息的一种形式,它旨在唤起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并对生产或销售这些商品的企业产生了解和好感,告之提供某种非营利目的的服务以及阐述某种意义和见解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种商务活动频繁,作为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告在经济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广告中的大部分语言是以"承诺"的形式起草。本课题将以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旨在分析并解释"承诺"这一言语行为在广告中词汇,句法和语义的特点和实现方式。此外,语境对于承诺的实施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广告之中的各种"承诺"无不受着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对于特定语境下承诺类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05期)

徐慧洁[9](2012)在《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行为一直是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探讨承诺类言语行为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13期)

朱琳琳[10](2012)在《现代汉语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独立学科,于20世纪70、80年代建立并发展起来。在对语用学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等,所以语用学其实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塞尔将其发展成为解释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本文根据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将其与汉语实际紧密结合,以承诺为研究对象,以接近现实的报刊、文学作品、生活话语为语料进行研究。首先,本文简单概述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接着考察了国内言语行为的研究,我们发现,针对汉语本身的承诺类言语行为的研究很少,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案。其次,本文详细解释了汉语承诺类言语行为的四条构成性规则:承诺的命题内容条件所规定的两个标准,一是说话人所作的承诺必须与一个将来的行为有关联,二是所承诺的将来行为的实施者只能是说话人;承诺的准备条件所规定的两个标准,一是听话人愿意说话人实施他承诺将要做的事情,二是说话人相信听话人愿意他去实施其承诺;承诺的诚意条件指的是说话人真诚地遵守其所立的承诺,意欲实施他所言及的行为;承诺的根本条件指向了言语行为的结果,即说话人会承担起做某事的义务。并通过汉语句例分别对四套标准进行了辨析。然后,本文根据塞尔的理论,将承诺类言语行为划分为直接型承诺和间接型承诺。直接型承诺指的是带有核心承诺语的承诺,往往和辅助说明语配合应用。本文着重分析了直接型承诺的话语模式、辅助说明语的构成和作用。间接型承诺中,特定格式,可以通过字面意义能够较为容易地推断出承诺语意的称为规约性间接承诺;而无法单纯由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推导话语意图,需要参照相关原则,依靠交际双方想通的语境知识方能理解承诺,称为非规约性间接承诺。本文结合大量语料对两种间接型承诺进行了分类和说明。最后,本文提出了符合汉语承诺类言语行为特点的调节性规则。详细分析了影响语用意图的四种要素,包括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承诺场合及目的、所承诺事件的难易程度、担保物、见证物。并讨论了帮助承诺言语行为实现的叁种调控变量,包括回报、奖励式策略;补偿式和自罚、自贬式策略;夸张式策略。这些语用策略能够有效地帮助说话人更大限度地实现承诺的话语意图。(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1)

承诺类言语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承诺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言语交际行为之一,然而关于致谢、道歉等言语行为研究较多,相比之下,关于承诺言语行为研究较少。尤其教材是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习材料,所以本文以言语交际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主要从言语交际视角对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承诺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从一个新角度为承诺言语行为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相关理论综述,相关理论综述中主要介绍了汉语中承诺言语行为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汉语中承诺言语行为的具体描述,包括内涵、行为结构、分类等。在内涵上参考塞尔的构成性规则对承诺言语行为进行定义;在行为结构上,我们按照言语交际理论进行分析;在分类上,首先根据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按照是否能直接推断出承诺意义,将承诺分为直接型承诺和间接型承诺,然后按照是否含有承诺动词,将直接型承诺分为有标记直接型承诺和无标记直接型承诺,再按照实施的承诺意义,将直接型承诺分为单纯类承诺、保证类承诺、发誓类承诺和答应类承诺;按照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将间接型承诺分为规约性间接型承诺和非规约性间接型承诺。第叁部分是对教材中的承诺言语行为进行统计,分别从数量、话语形式、情景等方面具体统计并做出具体分析。在数量方面,分册统计、分类型统计、分情景统计。然后针对主要情景进行细致分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四部分是针对第叁部分统计的情况进行评价,提出目前教材中对承诺言语行为呈现的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承诺类言语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亚清.汉语母语者与汉语学习者使用承诺言语行为情况对比分析[D].广州大学.2019

[2].丁瑶.从言语交际视角分析对外汉语教材中承诺言语行为[D].吉林大学.2019

[3].张文烨.现场即席话语中“承诺”言语行为的多模态视角个案研究——以《非你莫属》职场招聘节目为例[J].农家参谋.2018

[4].王静.《非你莫属》职场招聘节目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

[5].樊小玲,胡范铸.承诺言语行为与指令言语行为关系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6].徐慧洁.从言语行为转喻的角度解读戏剧《日出》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D].电子科技大学.2013

[7].李晶.浅析商务英语合同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J].青年文学家.2013

[8].李晶.浅析广告语中的承诺类言语行为[J].青年文学家.2013

[9].徐慧洁.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2

[10].朱琳琳.现代汉语承诺类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标签:;  ;  ;  ;  

承诺类言语行为论文-李亚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