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催化聚论文_郭鹏,赖国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酶催化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脂肪,生物,多巴胺,酵母,月桂。

酶催化聚论文文献综述

郭鹏,赖国松[1](2017)在《基于酶催化聚多巴胺沉积的高灵敏电化学免疫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与电化学传感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因而在面向肿瘤临床诊断的蛋白质标记物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本工作在基于普鲁士蓝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的免疫传感器上,通过脲酶功能化纳米探针催化聚多巴胺沉积对普鲁士蓝的电化学信号抑制作用,发展了一种新型高灵敏免疫分析方法。实验首先将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原位合成普鲁士蓝制备而成的纳米复合物~([2])分散于壳聚糖溶液中后用于电极表面修饰,之后通过金纳米粒子组装来固定捕获抗体制备成免疫传感器。将该传感器用于人IgG免疫识别之后,进一步将制备的脲酶功能化二氧化硅纳米探针用于夹心免疫分析。通过夹心免疫反应定量捕获在传感器表面的纳米探针上负载的高含量脲酶的酶催化反应可引起非导电聚多巴胺不溶物在其表面的沉积~([3]),从而大大降低传感器上普鲁士蓝的电化学信号。基于该酶催化信号放大抑制机制,本工作成功发展了一种高灵敏免疫分析新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4-14)

潘超[2](2014)在《基于G-四链体模拟酶催化聚苯胺原位生成的研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苯胺(PANI)因其卓越的电力学、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等优点备受学者的青睐。在过氧化氢存在下,辣根过氧化物模拟酶能够有效催化苯胺氧化产生聚苯胺,该反应具有动力学可控和高效酶催化等优点。基于G-四链体模拟酶催化原位生成聚苯胺开展了如下工作:1.第一部分主要对生物传感元件及一些纳米材料做了扼要的介绍,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特别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种类特征、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 G-四链体DNA酶模拟辣根过氧化酶在生物传感器的构筑等方面得以应用广泛;金纳米粒子的主要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导电聚合物尤其是聚苯胺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2.第二部分主要建立了一种新型、简单且通用的电化学检测Pb2+传感平台。基于辣根过氧化物模拟酶(即DNA酶)催化原位生成聚苯胺(PANI),以铅离子(Pb2+)为模型证明了方法可行性。该传感平台对Pb2+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对Pb2+的检测浓度范围为1.0nM到1.0μM,检测限为0.5nM。3.第叁部分主要介绍了建立了一种新颖、通用且信号放大的电化学高灵敏检测核酸的方法。该方法经生物条形码引发滚环扩增技术,产生DNA模拟辣根过氧化酶作为催化剂,原位产生电活性物质聚苯胺,实现DNA的高灵敏检测。线性范围6.0fM到1.0nM,检测限为6.0fM。(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4-04-10)

安思源,朱晶莹,卢滇楠,刘铮[3](2012)在《脂肪酶催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加工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为解决其化学合成方法中的金属催化剂残留问题,脂肪酶在近些年的研究中被用于催化PBS聚酯的合成。本文使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ndida antarctica lipase B)作为催化剂,以丁二酸二乙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PBS,分子量高于目前的文献报道。(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2-10-16)

龙俊元[4](2011)在《预聚—酶催化聚合法合成超支化聚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支化聚酯是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可望在涂料、功能助剂、功能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获得应用。传统的化学催化合成超支化聚酯的方法要求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副反应难以控制,并可能带来催化剂残留的问题。而采用以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催化聚合反应来制备超支化聚酯,则反应条件较温和,可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反应完成后催化剂容易除去,产物提纯简单;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体现酶催化反应的高效、专一特性,从而使高分子产物的结构调控成为可能。因此,通过酶催化聚合合成超支化聚合物是一条值得研究与探索的新途径。本研究旨在使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为催化剂,以叁羟甲基丙烷、1,8-辛二醇和己二酸为共聚单体,探索通过预聚-酶催化聚合法合成超支化聚酯的新方法。针对所选择的反应底物体系,首先考察了预聚合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并通过后续的酶催化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测定,评价了预聚合过程的作用及其对酶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体系的预聚合过程是改善反应体系的初始环境,使生物催化剂Novozym 435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的关键,是本反应体系能够顺利实现随后的酶催化聚合的前提。进一步地,对预聚合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确定了较佳的预聚合反应条件以及通过预聚-酶催化聚合合成超支化聚酯的基本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用GPC和NMR表征了以叁羟甲基丙烷、1,8-辛二醇和己二酸为共聚单体,通过预聚-酶催化聚合法合成的产物的分子结构。结果表明,该产物的分子量Mw为26300,分子量分布为1.9,支化度为31.3%。这证明这一反应体系可通过预聚-酶催化法成功地合成出具有较高分子量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酯。进一步地,探索了反应体系和酶催化聚合反应条件诸因素及其变化对通过预聚-酶催化法合成的超支化聚酯产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的影响,以便优化酶催化聚合的反应条件。研究表明,对本研究所选择的反应体系,最适的酶催化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60~70 oC,最佳的反应时间为48 h;甲苯是较适宜的反应介质。此外,通过预聚-酶催化聚合法合成了以不同单体组成比为反应底物的超支化聚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1-06-01)

王宜鹏,洪海兵,曾科,缪培凯,周鸿飞[5](2009)在《酶催化聚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酚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的亲核取代反应,将邻苯二甲腈单元引入到了聚酚中。傅里叶转变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其基本的结构单元,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结果显示在聚酚衍生物的合成中可能发生了一些链段的断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和热重分析(TGA)技术对聚酚及其衍生物进行了分析,热分析结果显示聚酚衍生物的热性能较聚酚有一定的提高,预固化试验揭示了分子结构中的氰基在羟基的存在下发生了自加速热聚合,从而对聚酚衍生物的热性能提高有较大贡献。(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9年08期)

寇秀芬,徐家立[6](1996)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固定化假丝酵母(Candidasp.)-1619脂肪酶催化脂肪酸和不同聚合度的乙二醇形成酯。其中以聚乙二醇400(PEG400)的酯化率较高,C10-C18的饱和脂肪酸与PEG400反应的酯化率相仿。反应体系中,月桂酸与PEG400的摩尔比大于2∶1时有利于酯化反应,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60。在比较的30种添加有机溶剂中,饱和烷烃,芳香烃能促进反应,使酯化率提高20%左右。反应开始添加5μl水有利于酶的作用,外加水量超过适量时,随外加水量的增加酯化率下降。在由25mmol月桂酸,125mmolPEG400,10mg固定化脂肪酶(100u),5ml己烷,5μl水组成的反应体系中,40℃振荡反应22h,酯化率达498%。经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鉴定,产物为聚乙二醇400月桂酸酯。(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1996年S1期)

酶催化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苯胺(PANI)因其卓越的电力学、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等优点备受学者的青睐。在过氧化氢存在下,辣根过氧化物模拟酶能够有效催化苯胺氧化产生聚苯胺,该反应具有动力学可控和高效酶催化等优点。基于G-四链体模拟酶催化原位生成聚苯胺开展了如下工作:1.第一部分主要对生物传感元件及一些纳米材料做了扼要的介绍,主要包括:生物传感器特别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种类特征、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 G-四链体DNA酶模拟辣根过氧化酶在生物传感器的构筑等方面得以应用广泛;金纳米粒子的主要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导电聚合物尤其是聚苯胺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2.第二部分主要建立了一种新型、简单且通用的电化学检测Pb2+传感平台。基于辣根过氧化物模拟酶(即DNA酶)催化原位生成聚苯胺(PANI),以铅离子(Pb2+)为模型证明了方法可行性。该传感平台对Pb2+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对Pb2+的检测浓度范围为1.0nM到1.0μM,检测限为0.5nM。3.第叁部分主要介绍了建立了一种新颖、通用且信号放大的电化学高灵敏检测核酸的方法。该方法经生物条形码引发滚环扩增技术,产生DNA模拟辣根过氧化酶作为催化剂,原位产生电活性物质聚苯胺,实现DNA的高灵敏检测。线性范围6.0fM到1.0nM,检测限为6.0f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催化聚论文参考文献

[1].郭鹏,赖国松.基于酶催化聚多巴胺沉积的高灵敏电化学免疫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2017

[2].潘超.基于G-四链体模拟酶催化聚苯胺原位生成的研究及其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14

[3].安思源,朱晶莹,卢滇楠,刘铮.脂肪酶催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合成[C].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2

[4].龙俊元.预聚—酶催化聚合法合成超支化聚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5].王宜鹏,洪海兵,曾科,缪培凯,周鸿飞.酶催化聚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热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

[6].寇秀芬,徐家立.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的合成[J].生物工程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一2El活化泛素示意图突变酶E20D的模型模型与模板1y4wA的重迭图预聚一酶催化聚合法合成超支化...预聚合反应合成的低聚物的可能结构固定化酶催化水解乳糖后的产物构成图

标签:;  ;  ;  ;  ;  ;  ;  

酶催化聚论文_郭鹏,赖国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