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压控制论文_王春梅,贾建国,吴航,黄莹,宋礼坡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分压,航天器,红细胞,花环,聚合物,控制电路,地面。

分压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梅,贾建国,吴航,黄莹,宋礼坡[1](2019)在《经皮氧分压测定的质量控制问题及其改进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经皮氧分压测定的质量控制管理,以确保经皮氧分压测定在使用中的安全、有效和可靠。方法针对电气安全性、准确性,多学科协作对经皮氧分压测定拟定了科学的、严谨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结果定期检查操作,对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结论该方案解决了经皮氧分压测定在使用过程中因缺乏质量控制环节而出现的各种不规范问题,提出简单有效的提示语"洁""定""换",从而规避由此引出的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9年02期)

熊凌飞,蒲莹,张进,马为民,宫勋[2](2018)在《受端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系统中点分压器故障控制保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高压直流受端分层接入500kV/1000kV交流系统的接线方式在世界上属于首创,系统设计及运行均无可借鉴的经验。分析了受端分层接入方式对控制保护的影响,以及引入高、低端换流器中点分压器电压测点的必要性。为了防止因测点增加而降低直流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了中点分压器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提出了中点分压器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控制保护动作策略。使用该策略能够保证在中点分压器故障时,直流系统不因控制系统动作而闭锁换流器。采用实时数字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保护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在建的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工程。(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靳健,陈伯翰[3](2018)在《载人航天器组合体CO_2分压控制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器由单舱段构型逐渐发展成为多舱段组合体构型,其中一个或若干个舱段在舱间通风的支持下对组合体密封舱内空气环境进行集中控制。利用多学科建模工具Ecosimpro建立了载人航天器组合体CO_2分压控制计算模型,对载人航天器组合体组建过程中,各舱CO_2分压水平进行了分析。当舱段数达到3个以上,将会出现非主控舱CO_2分压超标现象。针对CO_2分压超标现象,提出了3种控制策略:提高全部舱间通风量、更改CO_2控制系统位置、提高部分舱间通风量+更改CO_2控制系统位置,并对3种控制策略的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更改CO_2控制系统位置并提高部分舱间通风量是最有效的载人航天器组合体CO_2分压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王晓军,施燕飞,李雪刚,王昌斌,张红[4](2016)在《控制氧分压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控制氧分压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肾保护措施。方法53例风湿性心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氧分压组(H组,n=26)及控制氧分压组(C组,n=27)。C组与H组PaO2分别控制在100~250 mm Hg、300~500 mm Hg。于术前(T_0)、CPB后24 h(T_1)、48 h(T_2)、72 h(T_3)、96 h(T_4)采集动脉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600)对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率过滤(GFR)检查。结果 H组:与T0比较,CPB后各时间点BUN、Cys-C值均明显升高、而GF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2时点后各时间点BUN、Cys-C逐渐下降、而GFR逐渐升高,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_4时点各指标均未恢复到术前。C组:T_1与T0比较,BUN、Cys-C及GF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BUN、Cys-C值有升高、GFR降低趋势,但与T0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间同时点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心脏瓣膜患者CPB后24 h肾功能受损最明显;CPB中控制PaO2在100~250 mm Hg,可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靳健,徐进,侯永青[5](2015)在《多舱段载人航天器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乘员安全性,载人航天器需通过氧分压控制系统将密封舱内的氧分压控制在指标范围内.提出了一种两舱段载人航天器密封舱氧分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包括密封舱体、乘员、供氧组件、舱间通风(IMV)等多个子模块.通过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由两个容积为60 m3密封舱组成的组合体,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乘员驻留位置、舱间通风量、氧分压监测模式对两舱氧分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舱间通风量为0.5 m3/min且6人驻留在氧分压非主控舱时,两舱氧分压上限差别达到2.2 k Pa.两舱氧分压差别会随着舱间通风量的增加而减小.单舱监测模式和两舱监测模式对两舱氧分压影响并不显着,当舱间通风量超过1.5 m3/min时,两种控制模式的氧分压控制效果趋于一致.(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陈志明,蒋漳河,王新华,谢超[6](2014)在《基于分压配气和流量配气的隔爆型设备爆炸试验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分压配气和流量配气的特点和优势,设计了基于分压配气和流量配气原理的自动化配气控制系统,用于I类、II类隔爆型设备(d)和III类可燃性粉尘环境外壳保型设备(tD)的耐爆和传爆试验。经试验测试与比对:该系统可靠性、精确度、稳定性和重复性方面均满足GB 3836.2-2010防爆试验所规定的要求,并具有节省试验时间和试验气源的优点。(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信息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黄光彩[7](2012)在《HS3虚拟仪器在分压限流控制电路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仪器主要是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化采集测试分析。将HS3虚拟仪器应用于控制电路的研究中,测量实时,即时可将存储的数据做I-R、U-R曲线处理,可使学生形象地掌握分压控制电路和限流控制电路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36期)

刘彦平,张红,蔡回钧,丁珺[8](2012)在《心肺转流控制动脉氧分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心肺转流(CPB)中控制动脉氧分压(PaO2)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其对红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控制PaO2组(Ⅰ组,PaO2100~250mmHg)和高PaO2组(Ⅱ组,PaO2350~450mmHg)。入手术室后行桡动脉、中心静脉穿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建立CPB,CPB后通过调节吸入氧浓度调节控制PaO2。两组均在麻醉前(T1)、CPB前(T2)、CPB后15min(T3)、主动脉开放15min(T4)、术后24h(T5)抽动脉血分别作酵母菌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b)及血浆MDA含量。结果与T1时比较,T3~T5时两组RBC-C3bRR明显降低、RBC-ICRR明显升高(P<0.05);T2~T5时两组PF-Hb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T4、T5时Ⅱ组RBC-ICRR明显降低(P<0.05);T3~T5时Ⅱ组PF-Hb、红细胞MAD含量和T3、T4时血浆内MA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CPB可导致损伤及免疫功能下降,CPB中控制PaO2可减轻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的损伤,对CPB中的红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临床麻醉学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刘亚叁,孙赫,李成东[9](2012)在《聚合物驱地面控制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类油层注聚合物过程中,由于层间存在渗透率差异,在注入同一分子量聚合物溶液的条件下,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油层注入困难,油层动用程度差。地面控制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利用分子量调节器,在注入过程中将高分子聚合物的长链剪断,降低注入液的黏度,提高低渗透层注入量。同时利用井口压力调节器,在保证注入液黏度基本不变情况下,控制高渗透层的注入量。最终实现高渗透层注入高黏度聚合物,低渗透层注入低黏度聚合物,解决油层动用不均衡的矛盾。地面模拟实验和现场应用试验表明,聚合物驱地面控制分质分压注入可以有效控制注入液的黏度和压力,应用后油层注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油层动用程度提高,连通油井取得了增油降水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刘亚叁,孙赫,李成东[10](2012)在《聚合物驱地面控制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类油层注聚合物过程中,由于层间存在渗透率差异,在注入同一分子量聚合物溶液的条件下,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油层注入困难,油层动用程度差。地面控制分质分压注入技术,利用分子量调节器,在注入过程中将高分子聚合物的长链剪断,降低注入液的黏度,提高低渗透层注入量。同时利用井口压力调节器,在保证注入液黏度基本不变情况下,控制高渗透层的注入量。最终实现高渗透层注入高黏度聚合物,低渗透层注入低黏度聚合物,解决油层动用不均衡的矛盾。地面模拟实验和现场应用试验表明,聚合物驱地面控制分质分压注入可以有效控制注入液的黏度和压力,应用后油层注入剖面得到明显改善,油层动用程度提高,连通油井取得了增油降水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采油工程》第2卷第3册》期刊2012-09-25)

分压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特高压直流受端分层接入500kV/1000kV交流系统的接线方式在世界上属于首创,系统设计及运行均无可借鉴的经验。分析了受端分层接入方式对控制保护的影响,以及引入高、低端换流器中点分压器电压测点的必要性。为了防止因测点增加而降低直流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了中点分压器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提出了中点分压器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控制保护动作策略。使用该策略能够保证在中点分压器故障时,直流系统不因控制系统动作而闭锁换流器。采用实时数字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保护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在建的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工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压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梅,贾建国,吴航,黄莹,宋礼坡.经皮氧分压测定的质量控制问题及其改进思路[J].中国医疗设备.2019

[2].熊凌飞,蒲莹,张进,马为民,宫勋.受端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系统中点分压器故障控制保护策略研究[J].电网技术.2018

[3].靳健,陈伯翰.载人航天器组合体CO_2分压控制策略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4].王晓军,施燕飞,李雪刚,王昌斌,张红.控制氧分压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6

[5].靳健,徐进,侯永青.多舱段载人航天器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5

[6].陈志明,蒋漳河,王新华,谢超.基于分压配气和流量配气的隔爆型设备爆炸试验控制系统[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4

[7].黄光彩.HS3虚拟仪器在分压限流控制电路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2

[8].刘彦平,张红,蔡回钧,丁珺.心肺转流控制动脉氧分压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

[9].刘亚叁,孙赫,李成东.聚合物驱地面控制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与应用[J].采油工程.2012

[10].刘亚叁,孙赫,李成东.聚合物驱地面控制分质分压注入技术研究与应用[C].《采油工程》第2卷第3册.2012

论文知识图

保温时间对薄膜Hc和Hk的影响1.4 高可靠逆变器的主要波形图不同水汽含量下YBCO薄膜的扫描电镜图...3 总压和氧分压控制结果分压控制电路U负-Rac变化曲线热力学平衡试验的气体净化及氧分压

标签:;  ;  ;  ;  ;  ;  ;  

分压控制论文_王春梅,贾建国,吴航,黄莹,宋礼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