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效果论文_郭葳,李建中,管仲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震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支座,斜拉桥,隧道,地震波,效果,屈曲,塑性。

减震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郭葳,李建中,管仲国[1](2019)在《黏滞性阻尼器对千米级斜拉桥纵向减震效果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千米级斜拉桥纵向采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以一座主跨1 088 m的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按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一座几何缩尺比为1∶35的全桥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改变塔梁间的连接方式,建立了塔梁间纵向无约束的非减震体系和塔梁间纵向采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体系,选用4条具有代表性的地震动进行了4个振动台纵向一致激励的全桥振动台试验,然后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2种体系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千米级斜拉桥纵向无约束体系的地震响应受输入地震动的特性影响较大,对于长周期成分丰富,特别是对应于结构一阶周期的加速度谱和位移谱谱值较大的地震动,结构的地震响应较大;千米级斜拉桥非减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同样也受输入地震动特性的影响较大;纵向采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体系可以减小结构的梁端位移、塔顶位移以及塔底钢筋应变,但输入地震动的特性会影响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对于特征周期较长、长周期成分丰富的地震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较好,而对于有明显速度脉冲的地震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相对较差,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为0.4g时,在场地人工地震动、Loma Prieta地震动作用下,梁端最大位移分别减小了62.41%、37.75%;对于有明显速度脉冲的地震动,需要选择阻尼系数更大的黏滞性阻尼器。(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杜修力,许紫刚,许成顺,蒋家卫[2](2019)在《摩擦摆支座在地下地铁车站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的破坏模式与成灾机理,借鉴地面建筑结构的减隔震设计理念,提出在地铁车站中柱顶部设置摩擦摆支座形成新型减震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土-地下结构整体二维数值分析模型,运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摩擦摆支座不同滑道半径和不同摩擦系数工况下减震结构与原型结构在结构变形和截面内力等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柱端设置摩擦摆支座使得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结构的水平变形呈现小幅增大趋势。当摩擦摆支座的滑道半径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时,中柱变形、剪力和弯矩值较原型结构均有大幅的减小。(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长迪,王其营[3](2019)在《发动机橡胶减震器的制造及选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减震器的原理及作用进行阐述,确定橡胶减震器设计要点和制造流程,进而对发动机橡胶减震器的种类及选用进行分析。认为对橡胶减震器进行科学设计是基础,精细制造是前提,合理选择与布局是关键,精准使用是根本,这样才能使发动机橡胶减震器取得理想的减震、降噪的使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17期)

孙洪稳,李竹有,杨国华,樊贵明,浦瑞[4](2019)在《无中隔墙双连拱隧道连拱处减震装置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连拱隧道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逐渐增多,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开挖爆破对隧道连拱处衬砌结构的影响,已成为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宜昭高速公路榨坊隧道为例,该隧道为无中隔墙双连拱隧道,为减小后行洞开挖爆破时对先行洞的影响,在先行洞隧道的初支层和防水层之间加一层材料为L-600聚乙烯闭孔泡沫减震板,实现减震作用。再结合现场的爆破振动监测,总结泡沫减震板的效果,为该装置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云南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4期)

李守刚[5](2019)在《减震层对跨断层隧道抗错断效果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跨断层隧道设置减震层时的抗错断效果以及跨断层隧道衬砌的破坏特征,以敦(敦煌)格(格尔木)铁路阔克萨隧道为依托,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减震层对跨断层隧道在断层错动时的受力特征以及对跨断层隧道的减错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否设置减震层,跨越断层隧道节段以及与之相连的节段在断层错动时的受力较大、破坏较严重,是跨断层隧道抗错断的重点设防部位;设置减震层后衬砌应变和接触压力均有所减小,但减震层对接触压力的减小幅度要大于对应变的减小幅度;设置减震层后,断层错动引起衬砌环向应变的增大倍数在4.8~14.2,最大降低11.7%,接触压力增大倍数在1.4~5.6,最大降低11.9%,跨断层节段以及与之相连节段衬砌的破坏情况明显减弱,对跨断层隧道衬砌防错断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9年12期)

庄初立,五十子幸树,张永山[6](2019)在《极端地震下惯容器-弹簧-阻尼装置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在隔震层附加黏滞阻尼系统以增加阻尼从而减少大震下的隔震层位移,但可能带来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增加,故在减少隔震层位移与加速度响应增加这两者间需要平衡。将惯容器-弹簧-阻尼装置(ISD)应用于隔震结构受极端地震作用时抑制过大的隔震层位移,同时控制加速度响应的增加,ISD装置由惯容器串联弹簧单元和阻尼单元构成,该装置具备放大表观质量和对主系结构进行调谐。基于定点理论推导了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受简谐荷载作用时的ISD最优参数封闭解,且对全频段最大值的控制效果好于既有文献的优化解。采用一栋6层隔震建筑为例进一步检验ISD的控制效果,分别附加ISD和线性黏滞阻尼器(LVD)在隔震层,ISD的参数由定点理论推导的最优解确定,从而进行极罕遇地震水准下的性能对比分析。算例结果表明,ISD装置性能优于LVD,ISD装置能更有效地改善极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性能状况,在减少隔震层位移的同时也能减轻加速度响应,结构楼层剪力与倾覆弯矩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2期)

吴忠铁,范萍萍,杜永峰,程选生,高忠虎[7](2019)在《地震波参数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影响研究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震波参数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影响,选取集集地震中16条地震波作为输入,采用单自由度体系对基础隔震体系进行数值分析,主要分析地震波参数中卓越周期、平均周期、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和断层距及地震波幅值对其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振动台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地震波参数中卓越周期、平均周期、断层距和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及地震波幅值对其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影响明显,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同幅值下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对其减震效果的影响最显着,可以作为评价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的主要指标。远场地震波和普通近场地震波下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减震率增大,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减震率基本稳定,减震效果较好;脉冲型近场地震波作用下其减震效果最差;试验分析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召震[8](2019)在《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支座减震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害造成的房屋倒塌,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工程抗震专家们不断努力,积极寻找有效的结构抗震形式,隔震技术已经成为抗震领域发展的新趋势。目前,隔震领域发展最为成熟的事迭层橡胶隔震技术,但是因为该技术存在成本较高、抗拉强度不足、生产工艺要求高等原因,并没有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在此背景下,本课题提出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技术,该技术以造价低廉、性能稳定等特点,可以有效弥补迭层橡胶隔震技术的缺陷,促进隔震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广泛使用。本文利用ABAQUS和SAP2000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对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以及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支座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可以作为隔震构件作用于隔震结构;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支座作用下的隔震结构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叁个方面:(1)隔震结构理论分析。隔震结构理论分析确定了隔震支座在本文算例中的数量,得出了可以通过调节等效阻尼比以控制结构动力响应的结论。主要包括隔震层理论分析:隔震层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水平刚度分析,承载力分析以及隔震支座数量的确定方法;隔震结构动力反应理论分析:加速度反应分析,层间位移反应分析。(2)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支座弹塑性分析。有限元模拟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对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螺栓半径r_0和连接钢板厚度b_0在保证支座与地梁连接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对耗能能力的影响较小;铅芯半径r由30mm增加到50mm的过程,等效阻尼比先增加后减小;钢壁厚度b越小,等效阻尼比越大;支座高度h越高,等效阻尼比越小;确定了本课题算例中隔震支座的参数r_0=15 mm、b_0=12mm、r=40 mm、h=200 mm、b=6 mm。(3)8度地区多遇地震、罕遇地震时程分析。对传统抗震结构和隔震结构输入El-Centro波、Taft波和1条人工波,分析两种结构的层间剪力反应,得出结论: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结构减震系数小于0.3,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胡国辉[9](2019)在《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塔梁间粘滞阻尼器参数比选及减震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建立该桥叁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行E2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计算,通过参数比选得出适合该桥的一组粘滞阻尼器参数,并对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所得结论可为类似桥梁的减隔震设计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9年05期)

唐志,刘军,徐向东,张小锋[10](2019)在《ε型钢阻尼减震支座在连续箱梁桥中的减隔震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省某(20+33+20)m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对采用普通橡胶支座及ε型钢阻尼减震支座方案的桥梁内力、位移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ε型钢阻尼减震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耗能减震作用,采用ε型钢阻尼减震支座可有效地减小桥梁各墩柱地震力,同时桥梁梁端位移也大大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2期)

减震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阪神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的破坏模式与成灾机理,借鉴地面建筑结构的减隔震设计理念,提出在地铁车站中柱顶部设置摩擦摆支座形成新型减震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土-地下结构整体二维数值分析模型,运用整体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摩擦摆支座不同滑道半径和不同摩擦系数工况下减震结构与原型结构在结构变形和截面内力等动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柱端设置摩擦摆支座使得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结构的水平变形呈现小幅增大趋势。当摩擦摆支座的滑道半径越大、摩擦系数越小时,中柱变形、剪力和弯矩值较原型结构均有大幅的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震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郭葳,李建中,管仲国.黏滞性阻尼器对千米级斜拉桥纵向减震效果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2].杜修力,许紫刚,许成顺,蒋家卫.摩擦摆支座在地下地铁车站结构中的减震效果研究[J].工程力学.2019

[3].王长迪,王其营.发动机橡胶减震器的制造及选用效果分析[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9

[4].孙洪稳,李竹有,杨国华,樊贵明,浦瑞.无中隔墙双连拱隧道连拱处减震装置效果的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19

[5].李守刚.减震层对跨断层隧道抗错断效果的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9

[6].庄初立,五十子幸树,张永山.极端地震下惯容器-弹簧-阻尼装置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7].吴忠铁,范萍萍,杜永峰,程选生,高忠虎.地震波参数对基础隔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影响研究与试验验证[J].土木工程学报.2019

[8].王召震.新型铅填充钢管隔震支座减震效果分析[D].吉林建筑大学.2019

[9].胡国辉.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塔梁间粘滞阻尼器参数比选及减震效果分析[J].广东建材.2019

[10].唐志,刘军,徐向东,张小锋.ε型钢阻尼减震支座在连续箱梁桥中的减隔震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公路.2019

论文知识图

=500Ns/m、=800Ns/m4-20=500Ns/m、=...=500Ns/m、=800Ns/m和=1000Ns/m时的...顶层加速度减震效果随频率比变...采用TMD的屋盖上弦节点位移减震效果机库屋盖杆件内力减震效果分布屋盖杆件内力减震效果分布

标签:;  ;  ;  ;  ;  ;  ;  

减震效果论文_郭葳,李建中,管仲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