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体,命运,人类,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宫笠俐[1](2017)在《中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演进——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亚洲安全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亚洲安全观,都是对我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的有益探索,两者具有延承关系,都强调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亚洲安全观,中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不断演进:周边外交安全理念从强调军事安全到注重综合安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强调互惠原则到更强调惠及周边;周边外交工作的目标从强调“和平共处”到注重“可持续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范宏伟[2](2019)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缅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经验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1954年,中缅印叁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转折期由中国提出,都具有适时性,因应了时代发展的主脉。中缅在提出和确立这一原则过程中,通过对亚洲身份的强调,使得该原则具有了地缘区域基础,获得了支点国家的支持,成功发挥了首脑外交、主场外交的优势和功效。(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湘砚[3](2019)在《从国际法视角浅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核心,在实践中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历经60多年,其精神彰显了巨大生命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新时代国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新的价值目标和外交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弘扬。(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6期)
韦福林[4](2019)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下称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对既有国际法律环境的积极回应,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向国际社会积极传递国际法的中国理念。它的提出反应了新中国谋求和平和发展的诉求,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法立场,在其后的数十年间一直是我国对外交往的指导方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是当今历史时期站位高远、目光长久和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描绘了人类世界未来美好图景,进一步表明了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国际法立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五项原则具有密切的联系。五项原则提出以后,中国政府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安全观”和构建“和谐世界”等一系列的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新主张,这是中国政府与世界国际法律秩序的持续良性互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便是在这些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形成和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五项原则在根源上、目的上和基础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在主权观、发展观、文明观和生态观等各具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发展与创新,是五项原则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生动体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际法理念,勾勒了良好的国际法律秩序并描绘了未来世界的大好蓝图。五项原则在调整国际法律秩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它开创了国家间相处的新模式,诸如“求同存异”方针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都是最为直接的佐证;它是良好国际法律秩序的基石,丰富了国际法的原则体系并鲜活了战后国际法律秩序的理念;它坚实了战后国际法律秩序的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它的内容为众多双边协议、国际组织和联合国决议所吸收的同时,还约束了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行为,其法治内涵在国际关系的交往互动中不断发展。但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多极化和信息化的持续快速推进,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以五项原则为核心原则的国际法在当今国际社会遇到诸多发展难题。一方面,国际法自身存在权力结构失衡、正当性存疑和不成体系等问题。另一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身的理论站位受提出时的时代背景所局限,未能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与世界发展形势和发展需要不够契合。同时,五项原则的各项内容在客观上遭受了挑战,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等对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各项具体原则的破坏等。从国际法的角度理解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问题,便是建立适应和促进世界发展的国际法律新秩序,以稳健破解当前所出现的阻碍国际社会有序发展的各类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即为构建站位更高、包容性更强、更为综合有效的国际法律新秩序的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公平正义、安危一致、民主共生、循序渐进等构建原则,要积极参与国际法学术话语讨论和国际立法、司法互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新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研究、解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维持中国对外形象的一致性,增强中国政府的可信任感,使中国政府一贯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加清晰,有助于国际法治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国际法治氛围的不断浓厚。未来的中国,必将继续在国际政治、经济、法治、文明、生态等多个舞台上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4-30)
朱莉欣[5](2019)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的漏洞治理国际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漏洞是指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可能对系统、运行、数据造成损害的一切因素,其存在于使用、硬件、软件、底层协议、代码实现、系统架构、安全策略等多个层面。它是信息系统固有的缺陷,在现有的技术条件无法实现彻底根除。漏洞本身没有危害,但一旦被发现就意味着系统存在被病毒和恶意代码攻击的可能。如果漏洞问题被少数国家掌握,那么网络空间将不再是自由的空间,漏洞会因此成为对网络空间施加影响力的权力来源。漏洞对网络空间的稳定性有着根源性的影(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期刊2019年01期)
魏海香[6](2018)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是深入学习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议题。综合起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提出及适用的时空背景、外交定位、主体构成、利益维护,以及内容和宗旨上都存在严格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又存在复杂联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辨析两者的区别,梳理两者的联系,对于全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科学认识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与评论》期刊2018年06期)
李东[7](2018)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为了处理印度与我国西藏的关系问题,后来随着中国在外交事务中的广泛倡导运用,以及原则本身所独具的理论和实践魅力,而逐渐被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准则性价值理念。"五项原则"发展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检验,已成为中国与联合国等诸多国际行为主体制定对外政策的价值基石,也自然而然成为新时期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价值基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张宏喜[8](2018)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是外交部退休大使,外交部的老一代无不对周恩来深怀崇敬之情。无论是周总理在世,还是离开我们以后,他始终在我们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习主席说:“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我是搞外交的,就说说(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8-03-28)
许爱国[9](2017)在《解决中印边界冲突问题的钥匙——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材料】2017年6月16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非法越界,闯入中国亚东的洞朗地区,阻挠中方人员修建道路,由此形成了中印边境紧张对峙。依据印度政府多次明确承认的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国西藏同锡金之间的边界,洞朗地区历来属于中国,一直在中方有效管辖之下。印度边防部队越界进入洞朗地区,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截至7月底,印方仍未撤出非法越界的边防部队,并(本文来源于《教学考试》期刊2017年53期)
董文文[10](2017)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基于国际法的根本原则和现实国家利益的互利合作,与国际法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原则基本是一致的。各国应重视和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国际准则,积极应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受到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7年09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54年,中缅印叁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五项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转折期由中国提出,都具有适时性,因应了时代发展的主脉。中缅在提出和确立这一原则过程中,通过对亚洲身份的强调,使得该原则具有了地缘区域基础,获得了支点国家的支持,成功发挥了首脑外交、主场外交的优势和功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宫笠俐.中国周边外交安全理念演进——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亚洲安全观[J].中国周边外交学刊.2017
[2].范宏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缅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经验与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王湘砚.从国际法视角浅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J].青年与社会.2019
[4].韦福林.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9
[5].朱莉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的漏洞治理国际合作[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9
[6].魏海香.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系探究[J].理论与评论.2018
[7].李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石[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
[8].张宏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N].新华日报.2018
[9].许爱国.解决中印边界冲突问题的钥匙——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J].教学考试.2017
[10].董文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探究[J].学理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