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动加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网格,多普勒,自动气象站,防伪技术,角形,物质,特征。
自动加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江涛[1](2014)在《代码自动混淆技术在脚本源程序加密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软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变得更加高涨,从而更激起了人们对软件保护技术的研究热潮。防篡改技术、代码混淆、软件加密、软件水印和数字指纹等都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软件保护技术。代码混淆技术是一种保留语义的程序变换技术,使得变换后的程序和原程序相比在功能和行为上相同或相近,但使变换后的程序复杂度高、可读性差,增加了攻击者分析程序的难度,使攻击者难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达到保护软件的目的。本文针对代码混淆技术在脚本源程序中的应用进行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根据常见的多态混淆算法设计原理,证明了基于脚本的混淆算法的等价性,并提出了面向PHP脚本语言的多态混淆算法实现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通用的基于脚本加密的代码自动混淆系统框架模型,并给出了代码混淆系统的形式化描述,该混淆系统主要包括用户接口模块、预处理模块、混淆算法管理模块及混淆算法执行模块四部分组成,此系统实现了混淆算法的集中管理及动态选择调用的功能。为了深入分析混淆转换的性能指标,本文拟分别从转换的正确性、多态性、可读性、隐蔽性、额外执行开销和不确定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重点对程序不确定度作了详细研究,给出了程序不确定度测量的数学计算方法和具体实现方案。本文可为基于脚本的多态混淆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5-30)
戴阳豪,张华庆,张征[2](2012)在《叁角形网格的自动生成及其局部加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目前比较流行的叁角形网格生成方法前沿生成法和delaunay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叁角形网格生成方法。利用节点的间距函数来控制计算区域内网格尺寸的变化和疏密过渡,优先处理边界尺寸最长边,逐渐在计算域内过渡生成网格尺寸减小的叁角形,最终实现计算区域的叁角化。同时利用源项加密和边界加密的方法将工程区域网格细化。(本文来源于《水道港口》期刊2012年01期)
陈其欢,黄海春[3](2011)在《加密自动气象站维护保障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上海地区城市规模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气象的依赖性日益增长,对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为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的水平和能力,适应大城市、特殊区域的气象和环境预报服务需要,加密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建设也在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目前上海地区300多个已建完毕,平均布点密度不到5公里,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和各类专业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加密自动气象站数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维护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如何确保地面自动气象站网的运行稳定,数据接收率和正确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加密自动气象站运行维护保障管理上多年来推行的"运控自动化、维护属地化,维修专业化,校准标准化"技术经验。多年的实践证明在这管理模式下,本地加密站网的运行稳定,数据接收率和正确率较高,为提高本地中小尺度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完成世博会等大型活动气象保障奠定了扎实基础。(本文来源于《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期刊2011-11-01)
张青艳[4](2010)在《基于多普勒雷达和加密自动站资料的暴雨短临预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2005年-2007年四川盆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几十个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用组合反射率因子、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和估测1小时降水量四个因子作为暴雨自动预警因子,总结出上述各因子的暴雨自动预警因子阈值。引入融合算法,根据各因子的暴雨自动预警阈值,逢整点读取加密自动站的降水产品信息,计算得到暴雨自动预警产品,结果以图像和图表的方式输出。用上述方法对2008年"7.20"大暴雨过程、"9.23-28"大暴雨过程及2009年"7.14"大暴雨过程进行检验分析,并分析了2009年汛期中此方法在暴雨短临预报中应用结果,指出此方法对暴雨的短临预报预警有明显的警示作用和提前量。(本文来源于《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10-10-21)
马渝勇,华明,李佳[5](2007)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网资料收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成都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现有地面气象监测条件对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网的业务特性与需求进行了分析,对GPRS、CDMA1X等主流的现代移动通信网络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业务性质客观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建设成都市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网的经验,提出了更加合理优化的资料收集应用模型。(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07年01期)
余小勇[6](2006)在《反求工程中基于DMIS的自动加密测量和精确重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CMM联机检测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Bezier曲面插值原理,通过划分予叁角域,在测量曲面内部得到了更多的测量点,从而实现了曲面的加密测量,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测量点,把重构之后的曲面法矢量作为测量点的法矢量进行重新测量,得到更为精确的重构曲面。应用实例表明,这种自动加密测量和精确重构技术达到了理想的CAD建模效果,实物测量的测量速度、准确性得到提高,测量过程与曲面重构的有效集成,解决了测量点数量和分布的确定问题。(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06年08期)
李志刚[7](2005)在《信息安全技术 引领防伪未来——兆日物质特征加密和自动识别防伪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防伪技术中,防伪和仿造是一对矛盾,传统防伪技术在现代仿造技术面前,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不能防止大规模复制。传统技术主要是通过人为控制产品的原料,加工设备或是依赖配方的保密性等来实现防伪,人工造出防伪要素,从理论上讲,是无法避免仿造的。相比之下,兆日物质特征加密和自动识别防伪技术的防伪要素是利用了纸张纤维的自然特性。如图1中反映了动物特征,植物特征和一般物质的特征,这些特性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正如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两片树叶,任何人也不能人为地制造出相同的两张纸。(本文来源于《中国防伪报道》期刊2005年09期)
[8](2005)在《信息安全技术引领防伪未来——兆日物质特征加密和自动识别防伪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防伪技术中,防伪和仿造是一对矛盾,传统防伪技术在现代仿造技术面前,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不能防止大规模复制。传统技术主要是通过人为控制产品的原料、加工设备或是依赖配方的保密性等来实现防伪,人工造出防伪要素,从理论上讲,是无法避免仿造的。相比之下,兆日物质(本文来源于《中国防伪报道》期刊2005年05期)
张业际,钟华琼,杨靖,卢洋[9](2004)在《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技术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国各地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现状,结合武汉市城区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实际,指出了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从设备选型、站址选择、通信方式选择、中央站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中的若干具体规范。(本文来源于《湖北气象》期刊2004年02期)
苏铭德,朱方林[10](1998)在《二维非结构网格生成及自动加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可对任意二维区域进行非结构网格划分的方法,提出关于网格调整光滑的新思想,可对Laplace型滤波算子赋予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有目的选择松弛因子的大小,可达到同样的光滑效果而迭代次数显着减少。利用文献[3]提供的自动加点算法,对该方法稍加改进,就能完成自适应过程。利用该方法编制的程序,只需提供边界点座标,就能快速地得到满意的网格。(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1998年01期)
自动加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目前比较流行的叁角形网格生成方法前沿生成法和delaunay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叁角形网格生成方法。利用节点的间距函数来控制计算区域内网格尺寸的变化和疏密过渡,优先处理边界尺寸最长边,逐渐在计算域内过渡生成网格尺寸减小的叁角形,最终实现计算区域的叁角化。同时利用源项加密和边界加密的方法将工程区域网格细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动加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江涛.代码自动混淆技术在脚本源程序加密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2].戴阳豪,张华庆,张征.叁角形网格的自动生成及其局部加密技术研究[J].水道港口.2012
[3].陈其欢,黄海春.加密自动气象站维护保障技术[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2011
[4].张青艳.基于多普勒雷达和加密自动站资料的暴雨短临预报技术[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2010
[5].马渝勇,华明,李佳.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中小尺度加密自动气象站网资料收集技术[J].气象科技.2007
[6].余小勇.反求工程中基于DMIS的自动加密测量和精确重构技术研究[J].铸造技术.2006
[7].李志刚.信息安全技术引领防伪未来——兆日物质特征加密和自动识别防伪技术[J].中国防伪报道.2005
[8]..信息安全技术引领防伪未来——兆日物质特征加密和自动识别防伪技术[J].中国防伪报道.2005
[9].张业际,钟华琼,杨靖,卢洋.加密自动气象站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技术规范[J].湖北气象.2004
[10].苏铭德,朱方林.二维非结构网格生成及自动加密技术[J].计算物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