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技术论文-张钰

协调技术论文-张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调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合试验,边界条件,领域重迭,高层结构

协调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钰[1](2019)在《结构混合试验边界协调技术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试验方法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结构试验方法,通过将整体结构划分为多个计算子结构及数值子结构,可以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与实验设备整合起来进行结构试验。在以往的混合试验技术研究中,重点集中在混合试验平台的开发以及对于简单的边界具有较少自由度的结构的混合试验应用中,而对子结构边界条件的研究较少。由于混合试验均采用子结构技术,各子结构之间边界条件的准确性对整体结构地震响应的模拟有较大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10期)

邵伟[2](2019)在《面向5G的认知密集小区干扰协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10年,无线通信将面临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容量需求的提升驱动着网络结构的不断演进,而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Small Cell(小基站)逐渐成为通信网络中的主角。更高频谱、更高带宽、更高的密集组网已经成为5G通信技术的一个大趋势。小基站的部署密集性、部署无规则性、距离终端近等特性使得密集小区网络中存在着严重的区间干扰问题,而这也成为了5G网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是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周围无线电环境情况进行频谱感知和分配的技术,可以智能地调整系统的参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将CR功能集成到基站上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有效方案。本文将CR功能赋能到密集小区系统中构成CR通信系统进行干扰协调。具体工作如下。针对认知密集小区之间的同层干扰问题,以在一定干扰阈值约束下最大化微小区系统容量为目标建立问题模型,基于拉格朗日双重分解方法将该问题分解为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两个子问题分步解决,基于贪心算法进行信道分配与基于拉格朗日定理最优化功率控制,最终提出一种联合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具有认知能力的SBS(Small Base Station)相比普通的基站可实现近60%的容量增益。同时当可用信道数小于6时,提出的联合资源分配方案比现有的信道着色分配方案实现的容量有近1倍的增益。当对联合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算法进行7次迭代之后SBS平均容量达到2.20Mbps收敛值,相比固定功率分配方案容量增益接近5%,最终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联合资源分配算法可有效地协调密集小区之间的区间干扰。针对双层异构认知密集小区网络跨层干扰问题,基于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提出了认知功率分配(Cognitive Power Allocation,CPA-Q)算法,旨在宏基站用户QoS约束下最大化微小区容量,设定了两个优化目标CPA-1和CPA-2。仿真结果表明,在SBS平均容量上CAP-2相对比CPA-1有近0.1Mbps的增益,相对比现有文献提出的Q-Learning算法有近0.2Mbps的增益。同时提出一种合作学习(Cooperative Q-Learning,CQL)模式改善了单代理模式造成的基站之间不公平及全局最优问题。仿真表明当SBS部署密度为50%时,CPA-2在CQL模式下比单代理模式有近35%的系统容量增益。同时CQL模式下SBS之间的公平性始终保持在1左右,进一步提高了小区之间的公平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0)

孙瑞华[3](2018)在《毫米波多天线系统干扰协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时代中各类信息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冲击,使得人们对移动通信系统中信息获取的速率、误码率、信息传输的距离以及系统的信道容量等等方面不断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伴随着各种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可用的无线电频谱资源却越来越短缺匮乏。多天线技术可以在同一频道同时发送或接收多个独立的数据流,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大地提高了信道的传输速率。同时,超高频毫米波由于频谱资源较为丰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毫米波由于波长短,可以在原有通信系统的设备上安置大数目的天线,从而组成的天线阵列能够为通信系统提供很高的波束形成增益,使得整个通信系统能够获得足够的链路余量。因此,毫米波和多天线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毫米波多天线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系统容量。但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多以及信息传播距离的增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号干扰问题。解决毫米波多天线系统的信号干扰问题是当前的关键。文中详细的介绍了基于基站端多天线的干扰对齐算法和基于中继协作的多天线干扰对齐算法。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基于基站端多天线的干扰对齐算法比基于迫零预编码的干扰对齐优化算法在信道容量上有明显的提高。随着信噪比的增加,基于中继协作的多天线干扰对齐算法的信道容量是机会空间正交算法和线性空间干扰对齐算法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对比得出文中所提的两种算法在消除干扰和提高信道容量上的可行性。图22幅;表2个;参54篇。(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8-11-26)

郭欣然[4](2018)在《基于随机几何的密集异构蜂窝网认知干扰协调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密集异构蜂窝网络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容量,是未来蜂窝通信的重要形式,而同层与跨层干扰是影响密集网络潜能的主要障碍。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能够有效缓解密集蜂窝网络中的干扰问题。本文研究了小蜂窝基站感知信息对系统性能的作用,提出了两种频谱共享机制组合方案,将正交方式的跨层频谱共享机制分别和随机接入以及侦听接入方式的小蜂窝间同层频谱共享机制相结合,通过随机几何建模,推导符合中断约束条件时的活跃小蜂窝基站密度,并通过仿真分析比较所提频谱共享机制的性能。以上分析是在单信道场景进行的,而在实际小蜂窝网络中,可用信道数目远不止一个,并且每个小蜂窝接入用户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研究并提出认知密集蜂窝网在多信道与不定承载用户数条件下的随机接入和侦听接入两种干扰协调方案,并利用随机几何工具分析这两种方案的系统性能。除此之外,不同于假设小蜂窝用户始终位于小蜂窝的边界,这里采用更一般的用户分布模型,因此得到的结果对用户位置的变化具有健壮性。在侦听接入方案中,本文基于随机几何工具,推导了密集蜂窝网中频谱效率与独享半径的分析表达式。根据推得的理论结果,利用一维数据搜索方法可以快速地得到最优独享半径,其可在频谱复用率与干扰协调之间做出一个最佳的权衡。仿真显示,提出的最优共享半径配合认知干扰协调方案可以获得比已有研究更优的频谱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本刊讯[5](2018)在《中俄边境地区无线电频率有效使用和频率协调技术专家组会议在京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2018年9月17日至21日,中俄边境地区无线电频率有效使用和频率协调技术专家组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双方秉持友好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就广播业务和非广播业务的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了广泛共识,形成了3个协议草案,为即将召开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通信与信息技术分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及其下设无(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8年10期)

许丽金[6](2018)在《LTE系统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区间干扰(ICI)是由网络规划策略不合理产生的,然而LTE系统为了满足更高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在网络规划中摒弃了传统频率规划方法,而是采纳了更小的频率复用方法,这样的网络规划会产生较大的小区间干扰,特别影响小区边缘用户性能。高数据速率的LTE系统使用了OFDM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小区内干扰,但小区间干扰严重制约了LTE网络的用户服务质量。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ICIC)是解决ICI问题的主要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对系统带宽和功率合理规划,来达到避免或者减轻ICI的目的,它具有性能提升明显、使用灵活和实现简单等优势,部分频率复用(FFR)和软频率复用(SFR)是干扰协调技术中的两个经典方案。本文针对ICI问题研究了FFR和SFR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针对小区间干扰问题,介绍了LTE系统的发展与演进,同时展望了未来5G网络,并阐述了SFR技术和FFR技术;针对LTE系统小区仿真建模问题,通过matlab建立了LTE系统仿真模型,为后续软频率复用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2)针对LTE系统的最优网络规划问题,从小区划分、用户划分、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等方面着手,为静态SFR资源分配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规划,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干扰模型的建立及分析。最后以系统吞吐量指标为准则,结合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得出了软频率复用技术的最优半径比和功率比;3)针对ICIC分类问题,分析比较频率复用为1(FRone)、SFR和FFR叁种方案,从系统吞吐量、中断概率以及小区面积百分比等指标,对比分析了叁个方案的特点和系统性能。通过与FRone对比,得出了FFR和SFR能使边缘用户的性能提升,但中心用户的性能会下降;SFR相较于FFR兼顾了干扰和系统总性能的平衡,大大提高了最差用户的速率,并降低了系统总中断概率。4)针对静态SFR资源分配问题,根据功率控制?值的动态变化以及中心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比K值,给出了五种不同功率控制?值与距离比K值的函数关系方案,最终得出合适的功率控制?值选取方案,以确定不同中心用户的发射功率。在动态功率控制SFR功率控制?值的选取方案中,通过Matlab仿真与数值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态SFR技术比较,当?值与K值成线性关系时,该方案在提升小区吞吐量、降低中断概率、提高小区面积百分比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进一步提升小区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8-06-30)

潘丽娜,李姜兵[7](2018)在《异构网干扰协调技术专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异构网络作为LTE-A引入的增强型技术,通过增加低功率节点来增加网络性能。与此同时,当微小区数目增加而形成高密度异构网络时,会出现严重的干扰问题。因此,如何抑制异构网络中宏小区与微小区以及微小区相互间的干扰,成为LTE-A异构网络技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干扰协调技术,主要通过协调资源或限制基站发射功率,达到降低小区间干扰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11期)

赵晓琳[8](2018)在《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预编码的干扰协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无线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业务种类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更高的速率。微基站密集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使用户与基站间距离减小,实现更大的频率复用度,从而提升网络容量,满足5G中增强型移动宽带场景中对用户的高速率需求。但是随着用户和基站间距离的减小和用户密度的增加,小区间干扰也随之增大,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性能。所以,如何减轻超密集网络中的小区间干扰是超密集网络的重点研究内容。在传统的蜂窝网络中,预编码技术是消除干扰的主要手段。在超密集网络中,可以通过将虚拟小区分簇与预编码技术结合起来,来解决小区间干扰问题。本文首先搭建了超密集网络的系统模型,将用户和微基站按泊松点分布产生,并在信道中考虑了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同时本文采用了用户中心化的虚拟小区策略,选择服务用户的微基站,从而实现提升边缘用户性能的目的。同时,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预编码算法,分析其性能特性,以便在超密集网络的场景中选择预编码方案。然后,本文在搭建好的场景中研究了联合虚拟小区分簇和预编码矩阵设计的方案。为了在有效抑制小区间干扰的同时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本文提出了以参考信号接收强度为判据的虚拟小区分簇方案,设置合理的干扰强度门限值,来设计最佳的虚拟小区簇形成方案。这样,可将原来的虚拟小区间干扰转变为虚拟小区簇内干扰。在形成的新虚拟小区簇中,采用迫零预编码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实现了对干扰的抑制。最后,针对实际场景,本文在超密集网络中考虑了用户的移动性。在超密集网络的场景中,用户有不同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并根据用户的移动方向以及无线信道的时变特点,提出了考虑用户移动性的虚拟小区簇形成与更新算法。对于每个用户,总能依据其位置和速度信息选择为其提供最佳服务的基站。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迫零算法和改进的最小均方误差算法之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降低用户平均切换次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圣雅[9](2018)在《TD-LTE复杂场景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3GPP LTE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领先标准,该标准以高速度传输速率、高负载及频谱利用率高等优势占领全球4G市场。由于频谱资源作为移动通信中最稀缺资源,LTE采用相邻小区间相同频率进行组网以提高频谱效率,该方式易引起小区间同频干扰,尤其是在大型集会与人流众多等复杂场景下,影响通信网络质量与用户使用体验,TD-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因此该技术在未来通信领域不断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小区间同频干扰抑制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现象,该技术主要包括有小区间干扰协调、小区间干扰消除、小区间干扰随机化与波束赋形天线技术等。本文主要对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优化进行了研究,该技术从资源分配方式来区分为:部分频率复用、软频率复用与全频率复用;从资源分配周期来区分:静态分配、半静态分配、动态分配与协调调度。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资源分配算法中比例公平算法与QoS服务时延门限值进而提出了一种半静态小区间基于软频率复用的干扰协调算法,基于MATLAB平台下并对该改进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理论实验,通过仿真结果证明该改进算法相比之前相关算法分析得出:在覆盖小区内用户数持续增长过程中边缘用户吞吐量、中心用户吞吐量、平均信道信噪比指标值提升;实时业务延时、非实时业务延时以及实时业务丢包率指标值降低,其中实时业务延时与非实时业务延时都在1ms左右,丢包率则在1%左右,以上理论实验能够佐证该改进算法有效性。本文根据该改进算法理论仿真结果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场景都具有区域内用户密集、用户使用网络频繁、用户业务负载多样化以及无线网络环境复杂等特点。对场景内配置改进算法前后网络业务指标包括:上行吞吐量、下行吞吐量、平均RSRP、平均SINR、平均下载速率、平均上传速率、覆盖率以及QoS平均服务时延等数据统计分析对比得出:上下行吞吐量、平均上传速率、平均下载速率以及覆盖率均有一定幅度提升,平均RSRP参考信号强度增强,平均SINR值提高则干扰影响明显减弱,QoS平均服务时延值降低1.2ms。对场景内配置改进算法前后网络性能指标包括:无线接通率、无线掉线率、切换成功率、RRC建立成功率、RRC拥塞次数等数据统计分析对比得出:RRC拥塞指标次数明显下降,无线接通率、RRC建立成功率与切换成功率类指标提升1%左右,无线掉线率指标下降1.5%左右,有效证明该改进算法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内网络业务与性能指标,降低小区间同频干扰对网络影响,显着改善网络质量。(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华[10](2018)在《飞机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协调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先进复合材料自20世纪70年代就以比重小、强度高、疲劳性能好等优点在飞机中得到应用,大型客机大量采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已经成为航空领域发展的重要态势。随着先进复合材料在新机结构上应用比例的大幅度提高,更多的复材装配协调与应力控制的问题因此产生,复材构件装配协调与应力控制技术已成为我国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总结先进复合材料装配协调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飞机先进复合材料装配协调、应力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对我国飞机先进复合材料装配协调理论与技术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航空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协调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未来10年,无线通信将面临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容量需求的提升驱动着网络结构的不断演进,而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Small Cell(小基站)逐渐成为通信网络中的主角。更高频谱、更高带宽、更高的密集组网已经成为5G通信技术的一个大趋势。小基站的部署密集性、部署无规则性、距离终端近等特性使得密集小区网络中存在着严重的区间干扰问题,而这也成为了5G网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是一种能够自动检测周围无线电环境情况进行频谱感知和分配的技术,可以智能地调整系统的参数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将CR功能集成到基站上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进行干扰协调的有效方案。本文将CR功能赋能到密集小区系统中构成CR通信系统进行干扰协调。具体工作如下。针对认知密集小区之间的同层干扰问题,以在一定干扰阈值约束下最大化微小区系统容量为目标建立问题模型,基于拉格朗日双重分解方法将该问题分解为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两个子问题分步解决,基于贪心算法进行信道分配与基于拉格朗日定理最优化功率控制,最终提出一种联合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具有认知能力的SBS(Small Base Station)相比普通的基站可实现近60%的容量增益。同时当可用信道数小于6时,提出的联合资源分配方案比现有的信道着色分配方案实现的容量有近1倍的增益。当对联合信道分配与功率控制算法进行7次迭代之后SBS平均容量达到2.20Mbps收敛值,相比固定功率分配方案容量增益接近5%,最终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联合资源分配算法可有效地协调密集小区之间的区间干扰。针对双层异构认知密集小区网络跨层干扰问题,基于强化学习Q-Learning算法提出了认知功率分配(Cognitive Power Allocation,CPA-Q)算法,旨在宏基站用户QoS约束下最大化微小区容量,设定了两个优化目标CPA-1和CPA-2。仿真结果表明,在SBS平均容量上CAP-2相对比CPA-1有近0.1Mbps的增益,相对比现有文献提出的Q-Learning算法有近0.2Mbps的增益。同时提出一种合作学习(Cooperative Q-Learning,CQL)模式改善了单代理模式造成的基站之间不公平及全局最优问题。仿真表明当SBS部署密度为50%时,CPA-2在CQL模式下比单代理模式有近35%的系统容量增益。同时CQL模式下SBS之间的公平性始终保持在1左右,进一步提高了小区之间的公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调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钰.结构混合试验边界协调技术与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9

[2].邵伟.面向5G的认知密集小区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孙瑞华.毫米波多天线系统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8

[4].郭欣然.基于随机几何的密集异构蜂窝网认知干扰协调技术[D].南京邮电大学.2018

[5].本刊讯.中俄边境地区无线电频率有效使用和频率协调技术专家组会议在京举行[J].中国无线电.2018

[6].许丽金.LTE系统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7].潘丽娜,李姜兵.异构网干扰协调技术专利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8

[8].赵晓琳.超密集网络中基于预编码的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周圣雅.TD-LTE复杂场景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的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

[10].王华.飞机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装配协调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18

标签:;  ;  ;  ;  

协调技术论文-张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