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演化论文_孙藏军,别旭伟,聂玲玲,黄磊,姜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孔隙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隙,海拉尔,力学,蓬莱,渤海,特征,作用。

孔隙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藏军,别旭伟,聂玲玲,黄磊,姜永[1](2019)在《渤海曹妃甸6-4油田东叁段储层孔隙演化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渤海石臼坨凸起曹妃甸6-4油田东叁段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叁段储层埋藏成岩后经历4个孔隙演化阶段,模型计算初始孔隙度平均为32.24%;早成岩A期压实减孔阶段,储层孔隙演化受控于早期机械压实,减少孔隙度5.79%;早成岩B期压实+早期胶结减孔阶段,压实作用减少孔隙度9.62%,早期胶结作用减少孔隙度2.33%;中成岩A期压实-溶蚀增孔阶段,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度10.80%,受压实作用影响减少孔隙度2.16%;中成岩A期压实+中晚期胶结/交代减孔阶段,压实作用减小孔隙度仅为3.80%,胶结作用减少孔隙度为3.90%。经过成岩过程中孔隙度演化模拟,最终计算样品孔隙度平均为15.47%,与气测孔隙度相对误差平均为2.52%,误差相对比较小。本文研究成果对于该区优质储层预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6期)

唐攀,吴仕强[2](2019)在《玉北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晰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储集空间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和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有溶蚀、白云石化、泥晶化、破裂、热液作用等,其中与T78界面相关的准同生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埋藏溶蚀和热液作用在后期改善了储层物性。各种成岩作用控制了孔隙演化的历程,形成现今以溶蚀孔洞、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的储集空间。(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肖晖,王浩男,杨引弟,柯昌艳,折海琴[3](2019)在《致密砂岩孔隙演化特征及其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南延长组长8储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岩演化的差异性是导致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差异、影响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及渗流能力的主要原因。通过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多种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南地区长8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历史进行定量研究。长8砂岩岩石类型相近,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较高,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到B期早期。成岩演化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刚性颗粒与塑性颗粒含量的不同对压实作用的影响。压实程度相对强的砂岩,溶蚀作用是控制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经历了一定压实作用的砂岩,残余粒间孔仍发育,绿泥石薄膜及钙质胶结物的充填程度是影响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孔隙演化定量计算表明,压实作用孔隙减少率平均在49.51%,胶结作用孔隙减少率平均在30.6%,溶蚀作用孔隙增加率平均在7.0%,压实作用是导致本地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不同成岩改造类型对储层孔隙结构发育特征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绿泥石薄膜发育的储层质量最好,长石溶蚀为主的储层,储集能力较好,但渗流能力相对较差;压实压溶作用强烈和钙质胶结充填为主的储层,其储层质量相对较差。压实程度、绿泥石胶结、溶蚀程度和钙质充填程度是影响储层孔径大小、储集性和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李楚雄,肖七林,陈奇,蒋兴超[4](2019)在《页岩纳米级孔隙在有机质熟化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页岩纳米级孔隙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室内含水封闭热解系统对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嫩江组二段湖相页岩开展了生烃全过程模拟实验(R_o=0.61%~4.01%),并对处于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样品进行了索氏抽提,基于抽提前后有机碳含量、N_2吸附和矿物组成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研究了有机质成熟过程中纳米级孔隙形成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页岩在模拟实验后BJH孔体积和BET比表面积均大幅增加,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06 73~0.101 61 cm~3/g和0.60~15.75 m~2/g。成熟—高熟阶段干酪根热降解和残留烃热裂解促使纳米级孔隙快速发育,过熟阶段随着有机质生烃能力减弱,纳米级孔隙发育速率变缓;生油高峰期液态烃生成并充注在纳米级孔隙内,抑制了纳米级孔隙形成。油气生成和排出过程对纳米级孔隙发育起主导作用,固体焦沥青在不断富集的同时其本身发育纳米级有机孔隙,黏土矿物的伊利石化和石英溶蚀均有利于纳米级孔隙发育。(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9年06期)

焦华喆,王树飞,陈新明,陈峰宾,杨亦轩[5](2019)在《全尾砂压密区孔隙结构几何特征及剪切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密区孔隙结构是影响全尾砂重力浓密底流浓度的关键因素,对其几何特征的定量研究鲜见。借助CT断层扫描与叁维重构技术获取孔隙的原位形态与分布,分析孔隙率、Feret直径以及孔隙圆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特点,揭示剪切作用对高浓度床层全尾砂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2rpm的剪切作用使尾砂床层的孔隙率下降13.43%,但平均孔隙数量变化不明显;有/无剪切作用下的孔隙在Feret直径0~20μm范围分布较多,达到30.67%和46.07%。剪切作用将孔隙圆度在0.9~1范围降低9.86%,但孔隙延伸度和扁平度的变化不大;孔隙在凹凸度0.45~0.5和0.95~1.0范围降低了14.45%。因此剪切作用可以降低尾砂压缩床层的孔隙率,减少孔隙在0~20μm范围内的数量,但对孔隙平均数量影响不大。剪切作用可以减少孔隙在圆度0.9~1范围的数量,对延伸度和扁平度无明显影响,对凹凸度在0.45~0.5和0.9~1范围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刘刚,李英明,肖福坤,黄顺杰,张若飞[6](2019)在《单、叁轴及孔隙水作用下黄砂岩破坏力学行为及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岩石受力状态及水力耦合下的反馈特征,研究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及能量演化规律,以黄砂岩单、叁轴及孔隙水声发射实验为基础,分析有效应力影响下的强度特征及变形特性,获取全过程的能量转化规律,基于声发射能量推导演化方程,并以此分析不同条件下黄砂岩损伤演化阶段及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有效峰值载荷与有效残余应力与有效围压呈现正相关。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弹性模量呈现线性增大,泊松比与水压力呈现反比特征,压密阶段越来越短,弹、塑性阶段不断延长,扩容点也在不断增大。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加,主控裂纹越来越规整,线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微裂纹越来越少,破裂角度逐步增大;在水力耦合条件下,岩石主破裂更加明显,微破裂随着水压和围压的增加而逐渐递减。通过分析有效正应力和有效剪应力之间的关系,τ-σ破坏强度曲线满足库仑准则。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峰前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峰后释放的能量及盈余能量均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孔隙水压力的增大,盈余能量越来越小,说明高水压能够降低发生动力破坏。基于能量损伤演化方程给出了损伤演化典型的5个阶段,得到了水压力与岩石脆性损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受力状态围岩控制及注水防治灾害具有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杜晓方[7](2019)在《基于NMR技术的充填体孔隙结构的冻融损伤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反复冻融循环条件下充填体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运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0、50、100和200次冻融循环后的试样细观结构损伤进行扫描,获得核磁共振弛豫时间T2谱,并对循环后试样进行拍照记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试样孔隙演化的规律和细观结构损伤的机理。结果表明:由T2分布曲线可以反映冻融循环作用下试样内部孔隙的演化和扩展特点;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表征材料孔隙率大小的T2谱面积呈现初期增加速度较快,后期增速减小的规律,其中小孔隙比例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大孔隙比例随次数增加而增大;通过探讨孔隙结构演化机理,提出冻融循环中渗透力和冻胀力共同作用是砂浆结合面出现破坏而形成连通裂隙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9期)

王成,张安达[8](2019)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储层特征及其孔隙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储层岩性多样、孔隙成因复杂,导致相近深度下储层物性的巨大差异和孔隙演化过程的复杂化。以储层岩心薄片、铸体薄片、CT扫描和压汞测试等储层微观特征分析资料为基础,系统开展了储层岩性特征、物性特征、成岩阶段、孔隙结构、孔隙成因、孔隙演化与储层致密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性具有岩屑和杂基含量高、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的特点,孔隙类型可分为原生、次生孔隙两大类,共8种类型;成岩阶段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B期;埋深超过2 400 m后原生孔隙度降低至10%以下,储层呈现致密化状态;在埋深为1 000~1 800 m和2 300~2 800 m处储层存在相对高孔渗带,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明显增多,最高比例可达到80%,孔隙喉道一般为细喉,储层以Ⅱ级孔隙结构为主,为致密储层中的次生溶孔"甜点段"。(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徐洁,陶辉飞,陈科,张中宁,王晓锋[9](2019)在《过成熟页岩在半封闭热模拟实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过熟页岩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选用上扬子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2套过熟页岩开展热模拟实验,结合X-衍射、氮气和二氧化碳吸附以及扫描电镜研究其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龙马溪组样品孔体积在500℃时得到最大提高,为原样的1.35倍;牛蹄塘组样品孔体积在450℃时上升为最高,较原样提高到1.13倍.利用吸附数据计算出牛蹄塘组样品微孔体积是龙马溪组样品的1.72倍,龙马溪组中孔体积是牛蹄塘组样品的1.44倍.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生烃潜力弱且原始微孔体积高,生烃量少又不易排出,孔隙结构改善较差;(2)龙马溪组页岩石英含量较高抗压能力较强,利于中-大孔隙的发育与保存,也有利于烃类生成后排出,孔体积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焦华喆,王树飞,吴爱祥,沈慧明,杨亦轩[10](2019)在《剪切浓密床层孔隙网络模型与导水通道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切作用是膏体重力浓密制备的基础要素,本文研究了浓密床层孔隙和喉道的变化对导水通道的影响,揭示了水分排出的来源与比例.开展半工业实验并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孔隙网络模型(PNM)提取床层微观孔隙结构,利用最大球搜索算法识别并分析剪切前后孔隙与喉道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转速为2 r·min~(-1)的剪切作用将尾砂底流浓度(即底流的固相质量分数)由55. 8%提升到58. 5%,孔隙率由43. 05%降低到36. 59%,孔隙率降低的比率为15%.通过PNM技术将孔隙空间划分为"球体"储水孔隙与"棍体"喉道;剪切后球体和棍体数量分别增加了16. 5%和22%,球体平均尺寸小幅下降,球体半径多集中在40~60μm之间.棍体平均半径由9. 83μm降低至8. 58μm,降低了12. 7%,棍体长度变化较小.剪切作用下的球体配位数在5~10的部分从25. 73%增加至44. 58%,配位明显增多,颗粒接触紧密.本文提出"球棍比"的概念用于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剪切后球体体积占比由14. 14%降低至12. 75%,球体体积减少的比率达到9. 83%;棍的体积由28. 91%降低至23. 84%,棍体积减少的比率为17. 54%.球棍比由48. 91%增加至53. 48%,球棍比提升的比率达到了9. 34%,与球体体积减小相比,棍的体积减少的幅度更大,导致球棍比上升.本文从孔隙结构变化的角度揭示了全尾砂重力浓密剪切排水机理;剪排水过程中主要排出的是喉道中的水分,孔隙中的水分排出较少.(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孔隙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晰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储集空间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和孔隙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有溶蚀、白云石化、泥晶化、破裂、热液作用等,其中与T78界面相关的准同生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埋藏溶蚀和热液作用在后期改善了储层物性。各种成岩作用控制了孔隙演化的历程,形成现今以溶蚀孔洞、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的储集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隙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孙藏军,别旭伟,聂玲玲,黄磊,姜永.渤海曹妃甸6-4油田东叁段储层孔隙演化定量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2019

[2].唐攀,吴仕强.玉北地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科技通报.2019

[3].肖晖,王浩男,杨引弟,柯昌艳,折海琴.致密砂岩孔隙演化特征及其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南延长组长8储层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19

[4].李楚雄,肖七林,陈奇,蒋兴超.页岩纳米级孔隙在有机质熟化过程中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19

[5].焦华喆,王树飞,陈新明,陈峰宾,杨亦轩.全尾砂压密区孔隙结构几何特征及剪切演化规律[J].有色金属工程.2019

[6].刘刚,李英明,肖福坤,黄顺杰,张若飞.单、叁轴及孔隙水作用下黄砂岩破坏力学行为及损伤演化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7].杜晓方.基于NMR技术的充填体孔隙结构的冻融损伤演化特征[J].煤矿安全.2019

[8].王成,张安达.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储层特征及其孔隙演化[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9].徐洁,陶辉飞,陈科,张中宁,王晓锋.过成熟页岩在半封闭热模拟实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J].地球科学.2019

[10].焦华喆,王树飞,吴爱祥,沈慧明,杨亦轩.剪切浓密床层孔隙网络模型与导水通道演化[J].工程科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白庙及其周边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成分...濮深19井4846.9m包裹体分布特征新12井4521.65m包裹体分布特征研究区卡洛夫-牛津阶裂缝特征塔河地区寒武系岩石的成岩演化图缓坡带高89井沙四段埋藏及孔隙演

标签:;  ;  ;  ;  ;  ;  ;  

孔隙演化论文_孙藏军,别旭伟,聂玲玲,黄磊,姜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