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吸附论文-廖帅,王小明,刘凡,冯雄汉

磷吸附论文-廖帅,王小明,刘凡,冯雄汉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铝,纤铁矿,同晶替代,磷吸附

磷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廖帅,王小明,刘凡,冯雄汉[1](2019)在《铝同晶替代对纤铁矿结构、形貌与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纤铁矿是土壤中亚稳定态氧化铁之一,多存在于氧化还原交替的土壤中。纤铁矿的结构、形貌和表面特性与土壤中营养元素、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转化和归趋都密切相关。铝对氧化铁的同晶替代现象普遍存在于土壤中,铝对纤铁矿的结构、形貌、表面化学特性以及与营养元素(磷)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影响都至关重要。本研究合成了不同铝替代量的纤铁矿,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XRD)与Rietveld结构精修、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XAS)、同步辐射X射线总散射的配对分布函数(PDF)、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技术手段,探究了铝对纤铁矿结构、形貌以及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Al~(3+)的离子半径小于Fe~(3+)0.535/0.645 A),当铝同晶替代纤铁矿中铁位点后,纤铁矿的晶胞发生了收缩,其中共角顶连接(c轴方向)的Me-Me(Me=Al,Fe)距离变短显着于共边(a轴方向);另一方面Al~(3+)的电负性低于Fe3+(1.499/1.687),铝使得纤铁矿八面体层之间作用力减弱(b轴方向),层间距变大;鉴于纤铁矿不同方向上的晶面原子密度变化,我们根据布拉维法则(Law of Bravais)证实了铝替代导致了纤铁矿的不同晶面生长速率不同,在形貌上则表现为板条状的纤铁矿变短、变薄;纤铁矿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与吸附动力学常数均随铝的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其表面化学特性的变化机制则归结于铝同晶替代对纤铁矿暴露晶面比例的影响。这些结果为研究铝替代纤铁矿的局域结构和形态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纤铁矿在土壤中的表面反应活性和环境化学行为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王盛华,朱丹晨,邵敬爱,向家涛,杨海平[2](2019)在《MgO改性莲蓬壳生物炭的制备及其磷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生物炭作为磷吸附剂的潜在应用特性,本文通过将MgO与莲蓬壳混合物快速热解制备纳米MgO-生物炭吸附剂.采用XRD、BET、SEM和TEM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gO主要以薄片状和颗粒状的形态负载在炭表面,使吸附活性位点增加,MgO-生物炭MBC3吸附量是未负载MgO生物炭MBC1的14倍,热解通10%CO_2载气,MBC9的吸附量进一步增加为MBC1的16倍.准二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磷酸根在MgO-生物炭上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导.MBC3和MBC9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283. 26 mg·g~(-1)和297. 96 mg·g~(-1). MgO-生物炭是一种高效的磷吸附剂,可用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高玉玲,梁婷,郭永霞[3](2019)在《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杀扑磷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水中杀扑磷的吸附去除,并讨论了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投加量、pH值、吸附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为20 m L水样中,玉米秸秆生物炭投加量为0.6 g,pH值为6.5,吸附20 min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杀扑磷。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水中杀扑磷农药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91%。(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2期)

颜晓,卢志红,魏宗强,周春火[4](2019)在《几种典型酸性旱地土壤磷吸附的关键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几种典型的酸性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描述土壤磷的吸附特征,分析土壤最大吸磷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通径分析等方法明确了影响磷吸附的关键土壤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粘粒、游离态氧化铝(Al_d)、非晶质氧化铝(Al_o)及有机络合态铝(Al_p)的含量均与最大吸磷量(X_m)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土壤pH值与X_m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非晶质铁铝氧化物含量(Feo+Al_o)与X_m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62,P=0.01);而土壤有机质、游离态氧化铁(Fe_d)、非晶质氧化铁(Fe_o)及有机络合态铁(Fe_p)的含量对X_m均无显着影响(P>0.05)。即在本研究区域内,pH值越低,粘粒含量越高的土壤,其铝氧化物、非晶质铁铝氧化物(Fe_o+Al_o)含量越高,土壤的固磷能力越强。粘粒含量可能是影响土壤吸磷能力的一个最关键因素,其次为游离态氧化铝Al_d、非晶质氧化铝Al_o、有机络合态铝Al_p及土壤pH值等,其中各形态氧化铝对X_m的影响效应主要是通过与粘粒的间接作用来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3期)

王嘉斌,李星,邱立平,王晓宇[5](2019)在《免烧复合钢渣滤料的制备及其磷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钢渣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免烧复合钢渣滤料,并表征了其物化性能、除磷效能和碱度释放能力。同时,结合等温吸附公式和吸附动力学,初步分析了复合钢渣滤料的除磷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制备该免烧复合钢渣滤料无需高温烧结,具有制备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制备出的复合钢渣滤料具有粒径均匀、强度高、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性能稳定等特性,更易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复合钢渣滤料具有优良的磷去除效能和碱度释放能力,对磷的去除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复合钢渣滤料的吸附特性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磷去除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规律,除磷过程以化学吸附作用为主。将免烧复合钢渣滤料作为生物载体与吸附介质,应用于AO交替运行生物滤池中处理实际废水,其表现出了较好的持续吸附与生物协同除磷效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1期)

邹慧芳[6](2019)在《褐土磷吸附特征及不同水肥条件下设施黄瓜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本身含磷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农民为追求高产而过量施肥,导致土壤中磷素大量积累、淋溶现象突出。它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成本,降低肥料利用率,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威胁。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以及吸附动力学实验明确运城市永济市、晋中市寿阳县、晋中市太谷县、长治市长子县、太原市小店区五个地区不同土层褐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以在初始外源磷浓度为100mg/L,阐明山西境内五个地区褐土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在晋中市太谷县温室大棚中不同磷水平条件下种植黄瓜,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量+常规灌溉量(T1)、80%农民习惯施肥量+常规灌溉量(T2)、农民习惯施肥量+80%常规灌溉量(T3)、农民习惯施肥量+常规灌溉量+生物炭(T4)、80%农民习惯施肥量+80%常规灌溉量+生物炭(T5),明确不同磷水平下黄瓜产量、灌溉水生产率(IWP)、磷肥偏生产力状况(PFP_P)、黄瓜及植株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及养分盈余量,探究减少灌溉量及磷施用量对黄瓜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1)不同地区、不同土层褐土对磷的吸附量及解吸量均随初始外源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解吸量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地区、不同土层褐土对磷的吸附过程可以与Langmuir方程较好地拟合。不同地区、不同土层褐土对磷的等温吸附结果均可以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拟合。平衡吸附量最大值出现于长子县褐土40-60 cm土层土壤,最小值出现于寿阳县褐土0-20 cm土层土壤。吸附速率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于永济市0-20 cm、40-60 cm土层土壤。(2)在农民习惯施肥量基础上适量减少磷肥施用量未造成黄瓜减产,T3处理产量最高,T5处理产量最低,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减少灌溉、磷施用量提高了PFP_P及IWP,PFP_P、IWP均表现为T5处理最大,T4处理最小。不同处理均出现黄瓜养分盈余现象,T2处理养分盈余量最少。不同处理下氮的盈余量均高磷的盈余量,减磷条件下,磷的盈余量高于钾的盈余量。综上所述,最大吸附量(Q_(max))、最大缓冲量(MBC)、表面吸附系数、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均出现于长子县褐土。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减少磷肥施用对黄瓜产量、黄瓜及植株养分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处理均出现黄瓜养分盈余现象。(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蔡越桐[7](2019)在《添加有机物料及解磷菌对黑土磷吸附性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黑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玉米连作,导致耕作、施肥等管理方式单一,使黑土退化严重。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易固定,磷肥利用效率比较低。施用有机肥和生物炭是培肥土壤、提升肥力的重要手段,土壤有机质的官能团和有机酸等可以影响磷的吸附及其有效性。为此,本文以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研究添加生物炭、有机肥条件下,对磷吸附性及其有效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有机肥在培肥黑土中的应用以及其磷素转化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包括两部分试验,一是供试土壤中添加生物炭、有机肥及配施解磷菌,研究其对土壤磷吸附与解吸影响的试验,分别把质量比1%、2%、3%生物炭、有机肥与黑土混合,25℃培养,时间为45天,同时设一组配施解磷菌处理,生物炭、有机肥水平同上;二是添加生物炭、有机肥及其与解磷菌互作对磷吸收利用的生物有效性试验,在供试黑土中分别施用3%生物炭、3%有机肥、3%生物炭+解磷菌、3%有机肥+解磷菌,盆栽种植大豆,时间为40天。供试土壤为典型农田黑土,试验所用生物炭由沈阳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生物有机肥由黑龙江省五常市润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结论如下:(1)添加生物炭、有机肥对土壤磷吸附具有显着影响。随生物炭、有机肥添加水平的增加与培养时间延长,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少;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磷饱和吸附量小于生物炭处理,且高水平有机肥处理土壤磷素产生解吸现象。不同水平生物炭培养15天磷饱和吸附量分别为7.65 mg.g~(-1)、6.65 mg.g~(-1)、4.03 mg.g~(-1),培养45天磷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5 mg.g~(-1)、2.86 mg.g~(-1)、2.17 mg.g~(-1);1%有机肥处理培养15天、45天磷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07 mg.g~(-1)、2.96 mg.g~(-1),而2%、3%有机肥处理培养15天即出现磷负吸附。土壤磷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可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R~2>0.98。各水平生物炭、有机肥处理均可以降低黑土对磷的吸附速率,且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吸附速率减小不明显,而随有机肥添加量增加,吸附速率显着降低。土壤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R~2>0.96。(2)生物炭、有机肥及配施解磷菌可以促进土壤磷素活化,且配施解磷菌加快土壤磷素活化速率,其中3%生物炭、有机肥显着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机磷含量,且30天后各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机磷变幅增大。生物炭、有机肥配施解磷菌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有机磷含量均比单施生物炭、有机肥处理增高,且15天后配施解磷菌处理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有机磷含量增加明显。(3)生物炭、有机肥均可促进大豆根部生长。生物炭、有机肥处理及其配施解磷菌处理与CK相比均可以提高植株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且生物炭处理可以增加植株干重、株高;生物炭配施解磷菌处理植株干重大于单独生物炭处理,而有机肥配施解磷菌处理植株干重在生长20天后小于单独有机肥处理。综上,生物炭、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不仅能提供磷素且有效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供试有机肥使土壤磷处于富磷状态,建议农田黑土增施有机肥时,可适当降低其施用量。配施解磷菌可以增强生物炭、有机肥对土壤磷素活化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真娟[8](2019)在《有机质对黑土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质是土壤磷吸附-解吸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对土壤磷吸附-解吸影响的研究结论分歧较多。本文在兼顾内、外源有机质的前提下,系统地探究了有机质对典型东北黑土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从而为阐明土壤磷的供应和贮存机制、实现减肥增效和有机物料的循环再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可行的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选择典型黑土采样点(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学试验田、吉林省公主岭定位观测站、辽宁省昌图市、吉林省榆树市和黑龙江佳木斯市)采集黑土,并对五种黑土进行批量吸附解吸试验,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其吸附磷的能力越弱。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机质含量适中的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学试验田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化学浸提的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再结合吸附-解吸试验,研究土壤内源有机质对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土壤相比,有机质的去除提高了土壤颗粒的最大吸附量,降低了土壤颗粒的亲和力常数和最大缓冲容量,但同时降低了土壤吸附磷的解吸率,其中磷的最大缓冲容量下降了32%左右,磷的解吸率下降了61%,二者综合来看磷的固持能力还是以提高为主,有机质的去除减弱了磷的供应能力,间接说明土壤有机质的存在能够提高磷的供应能力。(2)在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学试验田土中掺杂外源有机物料牛粪和活性污泥,按5g/kg、10g/kg、20g/kg叁个梯度添加,培养30d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牛粪和活性污泥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磷的吸附能力随有机质的增加反而降低,最大吸附量下降18%-46%;同时解吸率大于未施加外源有机物料的对照土壤。因此外源有机质对土壤的磷吸附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土壤磷的解吸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磷的供应能力。(3)外源有机物料掺杂24h后进行玉米盆栽试验,考察外源有机物料对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有机物料牛粪和活性污泥的施入,土壤有机质和Olsen-P均有所提高,植株总磷吸收和净磷吸收亦增加;同时随植物的生长,土壤中Olsen-P/TP比也有所提高;且盆栽试验前后土壤的磷吸附解吸试验发现,盆栽后对照土壤的磷最大吸附量增大,但有机质添加后土壤的磷最大吸附量降低,且有机质添加越多的土壤、其磷最大吸附量降低的幅度越大、土壤磷解吸率的增加幅度也逐渐增加,说明有机质的添加增强了土壤的供磷能力,从而增加了植株的磷吸收。综上,无论是施加外源有机物料短期增加土壤有机质、还是土壤有机质本身就相对较高的土壤,其对磷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但解吸能力较强。因此可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可通过适量施用有机肥或其他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提高磷的解吸能力,进而提高土壤中磷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弘,林韵[9](2019)在《退役养猪企业污水处理系统及周边河流底泥氮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退役养猪企业对水环境造成遗留环境问题的状况,本次选择永泰县富泉乡桃园养殖场退役场址开展底泥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退役项目的氧化塘等各级处理设施存留的底泥总磷和氨氮释放强度和其处于处理系统中的级别有关,第一级氧化塘的释放强度最大。建议各地政府应针对大型已退役养殖场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关注遗留污水处理设施(氧化塘等)的水体和底泥环境质量,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应采取适用的技术进行水环境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5期)

吴小龙,林建伟,张宏华,詹艳慧,张志斌[10](2019)在《物理扰动对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磷吸附和移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物理扰动对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吸附水中磷酸盐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对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中磷赋存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良底泥相比,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明显更强.但是,物理扰动却降低了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在物理扰动状态下培养的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的最大磷酸盐吸附容量(743 mg·kg~(-1)),比在静止状态下培养的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的最大吸附容量(902 mg·kg~(-1))低18%左右.物理扰动对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的磷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物理扰动略微降低了改良底泥中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和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P)含量,但是却会略微增加改良底泥中残渣态磷(Res-P)含量.另外,物理扰动还会略微降低改良底泥中藻类可利用磷(AAP)和NaHCO_3可提取磷(Olsen-P)的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物理扰动虽然略微降低了改良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但是却略微促进了锆改性沸石对底泥中潜在可移动态磷和生物可利用性磷的钝化.(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磷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生物炭作为磷吸附剂的潜在应用特性,本文通过将MgO与莲蓬壳混合物快速热解制备纳米MgO-生物炭吸附剂.采用XRD、BET、SEM和TEM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gO主要以薄片状和颗粒状的形态负载在炭表面,使吸附活性位点增加,MgO-生物炭MBC3吸附量是未负载MgO生物炭MBC1的14倍,热解通10%CO_2载气,MBC9的吸附量进一步增加为MBC1的16倍.准二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磷酸根在MgO-生物炭上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导.MBC3和MBC9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分别可达到283. 26 mg·g~(-1)和297. 96 mg·g~(-1). MgO-生物炭是一种高效的磷吸附剂,可用来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廖帅,王小明,刘凡,冯雄汉.铝同晶替代对纤铁矿结构、形貌与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王盛华,朱丹晨,邵敬爱,向家涛,杨海平.MgO改性莲蓬壳生物炭的制备及其磷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2019

[3].高玉玲,梁婷,郭永霞.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杀扑磷吸附性能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9

[4].颜晓,卢志红,魏宗强,周春火.几种典型酸性旱地土壤磷吸附的关键影响因素[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5].王嘉斌,李星,邱立平,王晓宇.免烧复合钢渣滤料的制备及其磷吸附特性[J].中国给水排水.2019

[6].邹慧芳.褐土磷吸附特征及不同水肥条件下设施黄瓜的生长[D].山西大学.2019

[7].蔡越桐.添加有机物料及解磷菌对黑土磷吸附性及其有效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

[8].刘真娟.有机质对黑土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

[9].陈弘,林韵.退役养猪企业污水处理系统及周边河流底泥氮磷吸附-解吸特征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10].吴小龙,林建伟,张宏华,詹艳慧,张志斌.物理扰动对锆改性沸石改良底泥磷吸附和移动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9

标签:;  ;  ;  ;  

磷吸附论文-廖帅,王小明,刘凡,冯雄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