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品种论文-姚丽贤,周昌敏,何兆桓,李国良,杨苞梅

龙眼品种论文-姚丽贤,周昌敏,何兆桓,李国良,杨苞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龙眼品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眼,生物量,营养特性,叶片养分

龙眼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姚丽贤,周昌敏,何兆桓,李国良,杨苞梅[1](2019)在《主栽品种龙眼生物学性状及营养累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华南龙眼主产区挖取16~17 a成熟期中高产石硖、储良、福眼和松风本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各1株,调查树体生物学性状,探讨养分元素在树体的累积和分配。结果显示,4株龙眼地上部树体生物量平均为264.3 kg(鲜重),果实、叶片和树干分别占地上部生物量的28.4%、12.3%和59.3%。在果实成熟期,叶片、树干、根系和果皮均以Ca含量最高,果肉以K含量最高,果核N含量最高。为生产50 kg果实,龙眼地上部需吸收N 668.6 g、P 102.0 g、K 461.6 g、Ca 1310.4 g、Mg 80.7 g、S 43.3 g、Si 63.8 g、Fe 20.1 g、Mn 5.8 g、Cu 349.9 mg、Zn 1245.9 mg、B 849.5 mg和Mo 8.7 mg。Ca是龙眼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收获50 kg龙眼果实,带走养分量为N 167.8 g、P 23.1 g、K 156.4 g、Ca57.0 g、Mg 12.6 g、S 8.4 g、Si 0.7 g、Fe 0.7 g、Mn 0.4 g、Cu 110.5 mg、Zn 155.6 mg、B 125.3 mg和Mo 1.6 mg。为维持立地土壤养分肥力及龙眼植株正常生长,果实带走养分量应为翌年施肥量的下限。对生产中因营养问题引起的龙眼叶片缺素和果实生长异常现象进行讨论后,建议今后加强龙眼Ca、Mg、Si和B营养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谢青夏[2](2019)在《广西龙眼新品种通过全国专家组现场查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25日,广西大学科技处组织专家到广西大学龙眼研究基地对广西大学和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桂丰早"龙眼进行现场查定。专家组通过听取选育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考察种植现场并进行测产和室内分析,一致认为"桂丰早"表现早熟(比石硖早熟7~10天),果实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0.9克);果皮青褐(本文来源于《农家之友》期刊2019年08期)

潘介春,黄幸,邓英毅,丁峰,徐炯志[3](2019)在《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储良’和‘石硖’2个龙眼品种的成熟叶为材料,对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与叶面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9种模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储良’和‘石硖’的叶面积均可用叶片的周长、长、宽、长/宽、宽×宽、长×长、长×宽等指标进行估算,基于叶长×叶宽建立的9种叶面积回归方程R2均最高,拟合效果最好,且相关性最大,因此叶片长×宽可作为龙眼叶面积估测的首选指标。基于叶长×宽建立的9个回归方程中,一元线性方程、二次方程、叁次方程、幂函数能较好拟合,其中以幂函数估算的精度最高,较适合用来估测龙眼的叶面积。‘储良’和‘石硖’叶面积对应的较为精准的叶面积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0.751x~(1.006)和y=0.986x~(0.973)。最适合两个龙眼品种的总叶面积幂函数方程为y=0.869x~(0.988)。(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吴嘉荟,唐颖,韩刚,宋明华,林钧[4](2018)在《重庆市5个主要龙眼品种叶片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上龙眼非果期品种识别较为困难,给引种栽培、资源保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对重庆市龙眼主产区永川和涪陵的5个主要品种叶片进行了形态分析,拟为非果期龙眼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提供参考依据。5个龙眼品种为黄壳、蜀冠、储良、石峡和油潭本。2018年4月分别采集成熟叶片。每果园每品种随机抽取3株10年生以上的结果龙眼树,分别在树冠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采集20片成熟叶,单株共80片。自封袋密封带回实验室。及时用湿纱布擦净后,各品种分别随机取10片鲜叶称重,然后105℃杀青30 min,65℃烘干至恒重称叶干质量。3个重复。剩余的50片叶用电子游标卡尺(精度0.01 mm)测量叶中部和叶脉的厚度,用扫描仪(Canoscan LIDE 110)扫描叶片保存叶片平面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对叶片图像采集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数据。利用Excel和SPSS13.0计算出叶片形态性状数据的平均值、叶长叶/宽比值、含水量[(鲜样质量–干样质量)/鲜样质量×100%]、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叶干质量/叶面积,DPLA)。以此分析品种叶片形态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龙眼品种黄壳、蜀冠、储良、石峡和油潭本的叶片形态学性状依次如下,叶长:13.118、11.111、11.759、11.983、12.972 cm;叶宽:4.023、4.281、3.859、4.437、5.098 cm;长/宽比:3.259、2.640、3.058、2.707、2.555;叶面积:39.099、36.958、33.457、40.256、49.458 cm2;叶厚:227、216、223、222、219μm;叶脉厚度:687、695、733、756、753μm;单叶鲜样质量:1.011、0.809、0.851、0.863、1.226g;单叶干物质量:0.281、0.322、0.317、0.359、0.399g;含水量:72.16%、60.08%、62.72%、58.49%、64.24%(w/w);DPLA:0.717、0.873、0.949、0.891、0.807 g·mm-2。结论:黄壳叶片最为细长,呈长披针形,叶缘有明显的波浪状扭曲,叶尖多为渐尖,叶片较不平整,叶脉最细,DPLA最低,但含水量最高;蜀冠叶片最短,呈阔椭圆形或椭圆形,叶缘有明显的波浪状扭曲,尖凹或钝尖,叶片最不平整,叶片较薄,叶脉较细,含水量相对较少,但DPLA较高;储良叶卵形,叶尖多为锐尖,叶缘全缘,叶片最平整,叶片略厚,叶脉略粗,DPLA略高,但含水量略少;石峡叶阔卵形或椭圆形,叶缘略波浪状,锐尖,叶片略不平整,叶片较厚,叶脉较粗,DPLA最高,但含水量最低;油潭本叶片最为宽大,阔披针形,叶缘略呈波浪状,锐尖,叶片略不平整,叶脉最粗,单叶积累干物质量最高。5个品种的叶片在形态、大小、质地、厚薄、质量等方面具有显着的形态学差异,可以作为非果期龙眼品种识别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7)

姜帆,胡文舜,陈秀萍,郑少泉[5](2018)在《华泰丰龙眼对7个主栽品种的砧穗亲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华泰丰龙眼是以‘石硖’为母本、‘香脆’为父本杂交而成的新品种。本研究以石硖、储良、福眼、蜀冠等7个国内主栽龙眼品种为中间砧,分析了华泰丰龙眼的嫁接亲和性表现。结果表明,华泰丰龙眼对主栽龙眼品种表现较好的嫁接亲和性,平均嫁接成活率81.1%,枝梢长度40.7~68.4 cm,砧穗比平均为0.73。(本文来源于《东南园艺》期刊2018年05期)

秦大宗,秦光月,李杰,郑小红,孙云昌[6](2018)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龙眼迟熟品种平衡增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眼属于亚热带水果,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面积达13.3万hm2,而长江上中游地区龙眼主要集中在重庆市的丰都、涪陵、永川和四川的宜宾、泸州及贵州小河一带的沿河谷地区,北纬30°左右已成为我国龙眼栽培的最高纬度线。龙眼属于顶端花序,当年的早秋梢是第二年的结果母枝,因此早秋梢的抽发情况直接影响第二年(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8年02期)

潘介春,朱建华[7](2018)在《早熟龙眼新品种——桂龙1号》一文中研究指出"桂龙1号"是从广西龙眼优良实生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龙眼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实大小中等,扁圆形,果肩平广,皮色黄白色,果面平滑,外形美观;平均单穗质量406 g,平均单果质量11.7 g,果实纵径2.43(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8年02期)

刘恩来[8](2017)在《优质鲜食葡萄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以龙眼、藤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龙眼、藤稔2种名优鲜食葡萄品种为例,从开沟定植、修剪整形、肥水管理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7年12期)

刘红红,蔡小林,潘介春,周煜棉[9](2017)在《3个不同熟期龙眼品种开花和果实发育及落果规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龙眼早熟品种桂冠早(暂定名)、中熟品种石硖、晚熟品种桂明一号为研究对象,观测并分析3个不同熟期龙眼品种开花和果实发育及落果规律,并测定了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桂冠早雌雄花比为0.587,是石硖和桂明一号的近2倍。桂冠早的雌雄花相遇期长达15d,且开放高峰期重合;石硖和桂明一号雌雄花相遇期仅8~9d,且石硖雌花开放高峰期早于雄花,桂明一号雌花开放高峰期晚于雄花。桂冠早果实发育期仅80d左右,但在整个发育期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较高。3个品种的落果均贯穿果实发育期,且均集中在前期;采前4周桂冠早、石硖和桂明一号的累积落果率分别达7.57%、9.75%和6.06%。桂冠早为高糖中果形品种,石硖为高糖小果形品种,桂明一号为低糖大果形品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7年06期)

潘介春,朱建华,朱建武,黄锦芬,潘丽梅[10](2017)在《早熟龙眼新品种“桂龙1号”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桂龙1号"是从广西龙眼优良实生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龙眼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南宁,该品种7月15—20日成熟,平均单果质量11.7g,可食率67.9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果肉不流汁。(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7年06期)

龙眼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9年7月25日,广西大学科技处组织专家到广西大学龙眼研究基地对广西大学和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共同选育的"桂丰早"龙眼进行现场查定。专家组通过听取选育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考察种植现场并进行测产和室内分析,一致认为"桂丰早"表现早熟(比石硖早熟7~10天),果实中等大(平均单果重10.9克);果皮青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龙眼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1].姚丽贤,周昌敏,何兆桓,李国良,杨苞梅.主栽品种龙眼生物学性状及营养累积特点[J].热带作物学报.2019

[2].谢青夏.广西龙眼新品种通过全国专家组现场查定[J].农家之友.2019

[3].潘介春,黄幸,邓英毅,丁峰,徐炯志.回归方程法测定两个龙眼品种叶面积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9

[4].吴嘉荟,唐颖,韩刚,宋明华,林钧.重庆市5个主要龙眼品种叶片形态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5].姜帆,胡文舜,陈秀萍,郑少泉.华泰丰龙眼对7个主栽品种的砧穗亲和性分析[J].东南园艺.2018

[6].秦大宗,秦光月,李杰,郑小红,孙云昌.长江上中游地区龙眼迟熟品种平衡增产技术[J].植物医生.2018

[7].潘介春,朱建华.早熟龙眼新品种——桂龙1号[J].中国果业信息.2018

[8].刘恩来.优质鲜食葡萄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以龙眼、藤稔为例[J].园艺与种苗.2017

[9].刘红红,蔡小林,潘介春,周煜棉.3个不同熟期龙眼品种开花和果实发育及落果规律比较[J].中国南方果树.2017

[10].潘介春,朱建华,朱建武,黄锦芬,潘丽梅.早熟龙眼新品种“桂龙1号”的选育[J].中国南方果树.2017

标签:;  ;  ;  ;  

龙眼品种论文-姚丽贤,周昌敏,何兆桓,李国良,杨苞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