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移补偿论文_王正玺

导读:本文包含了像移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轴,线性,观测器,视场,稳定,快速,反射镜。

像移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王正玺[1](2019)在《机载光电侦察平台高精度视轴稳定及像移补偿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载光电侦察平台是部队作战飞机、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等飞行器的重要载荷,要求在强震动、摩擦力矩及风阻力矩等恶劣条件下保证其成像设备保持高精度视轴稳定,并拍摄出高分辨率的图像。根据近几年机载光电侦察平台的发展可以发现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光学相机的成像质量及分辨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高分辨率的探测器成像系统需要具有高性能的伺服控制系统与之配合才能发挥其良好的性能。提高伺服系统性能的关键是提高系统的视轴稳定精度和系统的像移补偿能力。为了满足机载光电侦察平台对视轴稳定精度及成像分辨率的更高要求,本文基于目前的国内现状,依托长光所航测一部在光电侦察平台领域的基础研究了以下内容:对机载光电侦察平台的控制系统结构、硬件结构及工作流程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深入分析了影响视轴稳定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外框架所受扰动的主要特点对外框伺服系统提出了新型的复合控制策略,有针对性的对系统中的主要扰动力矩摩擦力矩进行了精确的建模和前馈补偿。对于除摩擦力矩扰动以外的其他次要扰动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和实际实验验证了该复合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实验表明单独外框架稳定精度可以达到20urad以内。介绍了机载光电侦察平台进扫描成像基本原理以及通过快速反射镜补偿扫描像移的基本原理。分析并指出本文研究的机载光电侦察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两种像移:飞机飞行像移和平台扫描像移。分别推导了用快速反射镜补偿两种像移的像移补偿公式,其中飞机飞行像移综合考虑了飞机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机姿态以及平台姿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结合项目涉及的机载光电侦察平台具体光学参数以及推导的公式,计算了系统扫描成像的最大扫描角度为8.5944°/s,以及在最大扫描角度情况下的像移量为30像元,证明了系统存在的扫描像移会严重降低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快速反射镜是二级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像移补偿的核心器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载体的振动、涡流传感器噪声及零飘、机械谐振等不确定性因素会使快速反射镜的模型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些会对快速反射镜的控制精度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针对快速反射镜扫频曲线中存在的谐振通过引入速度反馈的方式加以抑制,之后根据项目指标要求合理的设计了参考模型,最后Matlab仿真验证了系统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可知方案后被控对象输出能够很好的跟随参考模型,有效提高了被控对象的响应性能。最后的系统性能测试实验表明快速反射镜的阶跃响应稳定时间3ms,超调量低于10%,闭环带宽可以达到210.8Hz,在外界振动台给定5g振动量情况下快速反射镜的稳定精度都可以达到20urad,最终的像移补偿成像实验成功验证了快速反射镜能够补偿外框架扫描成像过程带来的像移。快速反射镜和外框架结合的二级稳定实验结果表明在摇摆台2°2Hz的扰动下,系统整体稳定精度可以达到4.628urad,最终的像移补偿成像实验成功验证了快速反射镜能够补偿外框架扫描成像过程带来的像移,满足飞行条件下对视轴稳定精度和像移补偿性能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汪奎[2](2019)在《空间相机像移补偿系统中快速反射镜机构的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地图测绘、资源考察和军事侦察等各个领域。而近地轨道空间相机高分辨率、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了空间遥感技术的研究重点。然而,空间相机成像期间卫星平台相对于地面的高速运动、扫描镜扫描及地球自转等因素引起的像移会严重降低图像的分辨率,所以必须配备相应的像移补偿系统。本课题对近地轨道空间相机像移补偿系统中的快速反射镜机构进行了设计与研究。首先,分析了空间相机扫描成像的工作方式,建立了典型结构空间相机的成像坐标系,利用齐次坐标变换法建立了像移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快速反射镜两轴补偿角随曝光历时t变化的函数,为结构设计过程中快速反射镜技术指标的提出提供了依据。列举了快速反射镜的整机性能指标和主要组成结构,分析了各组件的参数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结合空间相机快速反射镜的工作条件,明确了结构设计思路。分别利用理论分析和拓扑优化的方法设计了反射镜及镜架的轻量化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对比分析了侧面支撑和背部中心支撑这两种反射镜支撑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背部中心支撑方案更有利于反射镜的高精度、轻量化设计。基于背部中心支撑方案,定义性能指数QI对反射镜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QI随反射镜主要结构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影响反射镜质量和镜面RMS的各结构参数中,加强筋高度和镶嵌体壁厚对综合性能的贡献最大,优化方案下反射镜的总体轻量化率为44.1%,-8°C温度载荷作用下的镜面RMS变化值仅为2.2 nm。基于十字型柔性铰链设计了快速反射镜的两轴柔性环节,理论推导了柔性铰链和柔性支撑结构的转动刚度计算公式,根据结构的转动惯量和快速反射镜机构的谐振频率要求,拟定了十字型柔性铰链的主要结构参数。确定了音圈电机的排布方式,建立了快速反射镜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动力学平衡方程,并根据快速反射镜的补偿角函数选取了音圈电机的型号。介绍了位置灵敏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的摆角测量机构,并推导了测量电压与反射镜摆角的函数关系。基于有限元仿真对快速反射镜机构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谐振频率满足设计要求,并最终确定了快速反射镜的总体结构方案。加工了快速反射镜机构的实验样机,检测了机构的两轴转动刚度、镜面面形精度以及谐振频率等机械性能,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陈超帅,王世勇,李范鸣,黄飞,石永彪[3](2018)在《一种实时视轴跟踪的IRST系统像移补偿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面阵凝视器件运用到红外搜索跟踪(IRST)系统中出现的图像拖尾问题,为解决方位搜索转台变速运动下高质量的IRST系统像移补偿,提出一种实时视轴跟踪的IRST系统像移补偿控制技术。基于方位搜索转台速率实时感知的振镜高速、高精度控制策略,实现了对像移的准确补偿。采用高精度M/T测速算法实现了像移的准确计算,通过对振镜电机建立控制系统模型,开展了振镜补偿控制算法仿真研究。实验室成像测试结果表明,在方位搜索转台任意变速运动下,靶标成像清晰无拖尾,成像效果与凝视型几无差别。(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4期)

李永昌,金龙旭,李国宁,武奕楠,王文华[4](2018)在《宽视场遥感相机像移速度模型及补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宽视场遥感相机在轨成像期间,受地球自转、卫星颤振、姿态机动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像移,导致成像质量降低。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宽视场遥感相机的像移速度模型,并考虑了离轴角对计算精度的影响,推导了离轴叁反相机像移速度和偏流角解析式。以某卫星为例,仿真分析了3种典型成像模式下像移速度和偏流角在焦面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像移速度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侧摆兼具俯仰成像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像移补偿策略。补偿效果表明,卫星侧摆35°兼具俯仰35°成像时,采用全局优化偏流角匹配策略能保证整个焦面区域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均大于0.95(16级);采用局部优化偏流角匹配策略能保证焦面重点观测目标的MTF大于0.95(96级);采用提出的像移速度匹配策略在分11组调节行周期情况下,能保证整个焦面区域的MTF均大于0.95(16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像移补偿策略能有效解决侧摆兼具俯仰成像时的像质下降问题,可为宽视场遥感相机像移补偿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王凯迪,苏秀琴,李哲,吴少博[5](2018)在《像移补偿快速反射镜时频特性优化控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优化像移补偿快速反射镜的时域和频域特性,进而提高运动相机所拍摄照片的清晰度,设计了基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器(ZPETC)和卡尔曼滤波器的控制系统。首先,建立了音圈电机驱动型快速反射镜的数学模型。然后,阐述了LESO、ZPETC和卡尔曼滤波器的原理。最后,对被控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阶跃响应曲线显示,系统调节时间达到2.5 ms,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相比,系统相对误差在小于1%时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收敛到零。伯德图显示,系统带宽达到369 Hz,是PID控制系统的1.5倍以上,同时减少了接近一半的相位滞后。在加入干扰后,系统平均相对误差达到0.028%,比PID控制系统减少了75%。相机拍摄的照片表明,该控制方法使得照片的主观视角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参数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陈超帅[6](2018)在《红外面阵搜索系统快速扫描成像像移补偿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当前线列探测系统相比,红外面阵搜索系统具有探测能力强、扫描效率高等特点,是红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在探测积分时间内成像景物相对探测靶面是运动的,面阵扫描成像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图像质量退化问题,本文针对面阵扫描成像图像退化问题,开展了图像质量退化机理分析、像移补偿方案比较、高频率大摆角快速反射镜伺服控制策略研究、像移补偿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红外面阵扫描探测进行机理分析,基于动态光学理论推导出红外面阵扫描图像像移方程以及动基座下俯仰指向视轴稳定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二维搜索下红外面阵扫描成像的图像像移、视场旋转、补偿速率变化等问题。分析出补偿系统的带宽、位置准确度、速度准确度,为具体方案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深入研究了红外面阵搜索系统的像移补偿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反射镜的像移补偿方法。2提出一种实时视轴跟踪的IRST(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像移补偿控制技术,达到了方位搜索转台与补偿反射镜的快速匹配效果,实现了红外面阵搜索系统在一定俯仰角度下方位搜索转台变速运动下高质量的像移补偿,快速反射镜伺服系统抗扰动能力与控制带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采用高精度测速算法实现对方位搜索转台速率的实时测量,采用SIMULINK构建了振镜控制模型,对伺服系统电流环、速度环以及位置环的带宽、阶跃响应、抗干扰能力等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采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提升振镜控制系统的带宽,实现快速面阵扫描的高质量成像。3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具有像移补偿功能的红外面阵连续扫描探测系统,采用像方扫描像移补偿技术,实现了红外面阵连续扫描成像。研究了补偿伺服系统的设计,包括关键元部件的选型、伺服系统软硬件实现。搭建了红外面阵搜索系统的实验样机,实现了快速面阵扫描成像的像移补偿。4设计了像移补偿效果验证方案,搭建红外面阵搜索系统的像移补偿测试平台。采用实验室靶标对红外面阵搜索系统的MTF(调制传递函数)进行测试,对像移补偿效果进行评估。开展了系统外场全景搜索成像实验,对快速面阵扫描成像的像移补偿做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提出了采用倾斜刃边法测量红外面阵搜索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分析出红外面阵搜索系统成像质量的定量性指标。分别测量了未补偿、补偿后以及无像移图像的最小可分辨温差和调制传递函数,从而证明了采用振镜的反扫补偿方案可以有效实现对快速面阵扫描成像的像移补偿要求,成像效果接近凝视型。本论文的研究工作表明:连续扫描凝视补偿方式能够很好的实现对快速面阵扫描成像的像移补偿功能,极大的缩短了帧与帧之间的稳定时间,充分发挥了面阵探测器高帧频的优势,提升了系统的帧频,大幅提升扫描效率。实时视轴跟踪的IRST系统像移补偿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振镜的控制性能,达到了振镜与方位搜索转台变速运动下二者的快速匹配,同时像移残差小于1/3个像元,从而实现红外面阵搜索系统的高质量像移补偿。(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胡庆龙[7](2018)在《摆扫式天基红外成像系统光机结构设计及其像移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基红外成像系统是一种以空间飞行器为搭载平台,应用于空间环境的光学精密仪器,它以获取海洋、地面以及空间运动物体的影像为主要功能。该谱段在夜视、透烟、透雾等方面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因此天基红外成像系统的研制有极大的需求。本文面向天基红外探测的需求,以某天基平台的项目为依托,对一种应用于低轨太阳同步轨道、有效幅宽百公里量级、地面分辨率十米量级、工作波长为3μm-5μm的红外成像系统开展了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针对技术指标的需求,着重分析了如何在保证高分辨率的同时,实现大幅宽,对比了多种方案,选择了垂轨摆扫的工作模式来满足幅宽要求,并基于这种工作模式,对红外成像系统的覆盖能力进行了分析;2)光机镜头作为红外成像系统二维转动机构的负载,它的质量特性,包括质量、质心、转动惯量等,都对伺服系统的控制水平有极大的影响,且卫星平台为红外成像系统的安装空间有严格的限制,基于此,本文提出光机镜头紧凑化、轻小型的设计思路对光机镜头进行设计,通过合理选择光学系统结构、合理的规划光学系统折转方向与折转位置,实现了光机镜头内部各个部组件的合理布局,达成了光机镜头紧凑化、轻小型的目标,远摄比达到了0.21;3)天基红外成像系统所工作的空间环境极其复杂,受周期性变化的外热流及冷黑空间的交替作用,将产生极大的温差,这对红外系统来说是致命的,本文对红外成像系统的热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设计,一方面采用无热化的设计方法提高光学系统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采用热控设计的方式控制光学系统的热环境;4)红外成像系统通过卫星的调姿实现对目标的指向后,采用摆扫成像的工作模式,通过其自身在俯仰向和方位向的摆扫实现对目标区域的成像,这种模式下,整星的飞行与红外相机在偏航方向的摆扫都将产生的像移,因此一方面要求系统具备二维转动机构进行成像摆扫,另一方面要求系统具备二维补偿机构对卫星运动及摆扫所产生的像移进行补偿,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具备粗、精跟踪能力的的复合轴转动机构,提高了红外探测器工作效率,扩大了覆盖宽度,同时减小了对整星平台的稳定性影响;并详细介绍了天基动基座复合轴转动机构的设计过程与选型方法。5)二维转台作为粗跟踪的实现单元,其控制残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精跟踪的成败,本文提出将二维转台的设计与伺服控制带宽要求相结合的设计方法;6)考虑到卫星运输与发射过程中系统都必须经历严酷的力学环境,结构设计要求做到高刚度、高强度以及低质量,而用于承载相机本体的安装支架是整个系统中的主要承力部件,对相机的力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全碳纤维材料(镶嵌件除外)、高刚度、高稳定性、高度轻量化、桁架形式的安装支架,充分利用了碳纤维丝轴向刚度高的优势,所设计的安装支架尺寸约为350mm×430mm×360mm,一阶基频约为222.7Hz,承载质量约为16kg,而自身质量仅为3.8kg,能够满足需求;7)本文所设计的红外相机为天基动基座复合轴转动机构,若无法实现其运动补偿,则相机的成像质量将无法保证,因此本文最后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建立了天基动基座两维复合轴转动机构的像移补偿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算法对像移补偿残差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外景成像试验以及最终的入轨成像验证了系统功能与像移补偿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陈超帅,王世勇,李范鸣,石永彪,黄飞[8](2018)在《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像移补偿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面阵凝视器件运用到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中出现的图像拖尾问题,分析了造成像移的原因。利用齐次坐标变换关系,推导出周视搜索过程中的像面位置方程和像移速度方程,通过对周视搜索过程中扫描像移的建模分析,指出了补偿后的剩余像移量范围。提出一种动态扫描凝视补偿方案,确定了凝视补偿扫描器的频率、摆角和速度准确度等参数。并对信号进行傅里叶频谱分析,确定了补偿扫描器的伺服控制系统带宽。(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1期)

杨洪涛[9](2017)在《宽幅航空相机像移补偿和目标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CCD、CMOS成像芯片技术成熟、性能提高,机载光电成像相机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对于高时间、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成像的侦察效率和效能也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同时获取高分辨率和宽幅图像,另外机载航空测绘、军事侦察对无控制点无源目标定位也有迫切应用需求。目前获取宽幅图像的方法较多,经过综合分析与论证本文采用面阵科学级SCMOS成像芯片,通过摆扫成像的方法扩展成像视场,从而增加成像幅宽的方法。此方法基于动基座动态扫描成像会带来扫描像移、飞机飞行的前向像移、平台振动所带来的振动像移等,而像移会引起成像质量退化,是影响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宽幅成像的综合像移补偿是航空相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另外将POS系统与相机刚性连接并摆扫获取相机曝光时刻的位置和姿态信息,并通过坐标变换和解算实现,机载航空相机的无源目标定位是新的应用方向,也是本论文具有创新性的实现目标定位的新方法。对POS与相机模型建立和引起定位精度的各种因素详细分析,从而获取目标位置信息,实现对地面目标的无源定位。本文以装载在某型无人机上高分辨率、宽幅航空相机为研究对象,对宽幅动态成像所带来的综合像移和基于POS系统的相机无源目标定位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为此类相机工程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航空相机发展趋势和现状,并针对典型宽幅航空相机机理分析对比其优缺点,提出本文所采用面阵相机连续摆扫成像实现宽幅成像,像方光学补偿像移的技术路线。并对此宽幅成像方式结合给定的光学系统,对所引起的各种成像像移机理分析、按照不影响成像质量的最小像移量为优化和设计的目标,进行误差分配。影响像移补偿精度的各部分因素根据所分配的误差模型,建立补偿反射镜在系统中安装模型、补偿反射镜补偿精度、补偿反射镜补偿速度和扫描机构转速关系模型等,并进行分析仿真,最后采用室内仿真成像试验和外场挂飞试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针对机载无源目标定位在军事侦察、查打一体、光电吊舱等军用装备及民用搜救方面的应用需求,开展典型飞行高度5000米飞行高度目标定位精度优于20米的相关技术研究。提出采用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与相机刚性连接,经过高精度标定后与相机同步摆扫,通过坐标变换和精度分析从而不需要地面控制点而实现无源目标定位的创新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精度分析确定了POS(Postion Ortation System)系统的精度,建立从飞机到相机到目标的静止和运动坐标系模型,进行坐标转换,并精确标定相机与POS系统间相对位置、相机内方位元素。从而实现了动态摆扫成像条件下对目标的无源定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期刊2017-07-01)

胥青青,李超,雷霏霖,丁昨凯,文江华[10](2017)在《用于像移补偿的扫描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红外成像系统像移补偿问题,对像移补偿的扫描电机控制系统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像移补偿的原理,介绍扫描电机选取的原则,对所采用的电机建立控制系统模型,并开展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在100 Hz扫描频率下,凝视时间大于5 ms,表明该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满足红外成像系统像移补偿的要求,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7年06期)

像移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空间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地图测绘、资源考察和军事侦察等各个领域。而近地轨道空间相机高分辨率、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了空间遥感技术的研究重点。然而,空间相机成像期间卫星平台相对于地面的高速运动、扫描镜扫描及地球自转等因素引起的像移会严重降低图像的分辨率,所以必须配备相应的像移补偿系统。本课题对近地轨道空间相机像移补偿系统中的快速反射镜机构进行了设计与研究。首先,分析了空间相机扫描成像的工作方式,建立了典型结构空间相机的成像坐标系,利用齐次坐标变换法建立了像移的数学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快速反射镜两轴补偿角随曝光历时t变化的函数,为结构设计过程中快速反射镜技术指标的提出提供了依据。列举了快速反射镜的整机性能指标和主要组成结构,分析了各组件的参数对整机性能的影响,结合空间相机快速反射镜的工作条件,明确了结构设计思路。分别利用理论分析和拓扑优化的方法设计了反射镜及镜架的轻量化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对比分析了侧面支撑和背部中心支撑这两种反射镜支撑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背部中心支撑方案更有利于反射镜的高精度、轻量化设计。基于背部中心支撑方案,定义性能指数QI对反射镜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QI随反射镜主要结构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影响反射镜质量和镜面RMS的各结构参数中,加强筋高度和镶嵌体壁厚对综合性能的贡献最大,优化方案下反射镜的总体轻量化率为44.1%,-8°C温度载荷作用下的镜面RMS变化值仅为2.2 nm。基于十字型柔性铰链设计了快速反射镜的两轴柔性环节,理论推导了柔性铰链和柔性支撑结构的转动刚度计算公式,根据结构的转动惯量和快速反射镜机构的谐振频率要求,拟定了十字型柔性铰链的主要结构参数。确定了音圈电机的排布方式,建立了快速反射镜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动力学平衡方程,并根据快速反射镜的补偿角函数选取了音圈电机的型号。介绍了位置灵敏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二维位置灵敏探测器的摆角测量机构,并推导了测量电压与反射镜摆角的函数关系。基于有限元仿真对快速反射镜机构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谐振频率满足设计要求,并最终确定了快速反射镜的总体结构方案。加工了快速反射镜机构的实验样机,检测了机构的两轴转动刚度、镜面面形精度以及谐振频率等机械性能,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具有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像移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王正玺.机载光电侦察平台高精度视轴稳定及像移补偿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2].汪奎.空间相机像移补偿系统中快速反射镜机构的设计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3].陈超帅,王世勇,李范鸣,黄飞,石永彪.一种实时视轴跟踪的IRST系统像移补偿控制技术[J].半导体光电.2018

[4].李永昌,金龙旭,李国宁,武奕楠,王文华.宽视场遥感相机像移速度模型及补偿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5].王凯迪,苏秀琴,李哲,吴少博.像移补偿快速反射镜时频特性优化控制(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

[6].陈超帅.红外面阵搜索系统快速扫描成像像移补偿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8

[7].胡庆龙.摆扫式天基红外成像系统光机结构设计及其像移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8

[8].陈超帅,王世勇,李范鸣,石永彪,黄飞.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像移补偿设计分析[J].半导体光电.2018

[9].杨洪涛.宽幅航空相机像移补偿和目标定位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7

[10].胥青青,李超,雷霏霖,丁昨凯,文江华.用于像移补偿的扫描电机控制系统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7

论文知识图

速高比为0.00691/s实验室动态成像实...像移补偿模型各坐标系的定义从...不同速高比下曝光时间和像移量关系曲...光学设计常规PID控制方法0.50/s速度响应曲线复合像移速度补偿控制方法0.5°/s速...

标签:;  ;  ;  ;  ;  ;  ;  

像移补偿论文_王正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