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白头羌“万年孝”文化的研究论文

杨森:白头羌“万年孝”文化的研究论文

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白行孝为先,白善孝为先,在白头羌的“万年孝”中体现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对古文化的共识,虽然我们处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空,但对文化、对音乐的共识是一致的,黑虎寨现在的建筑、交通采用了一些现代元素的材质,但他们的文化还是在采用传统的方式继承和传承。同时,面对新时代经济的发展、现代音响设备的诱惑,“万年孝”的文化、传统仪式、歌舞还能否继续传承,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黑虎寨的采风、调查、研究对黑虎寨的“万年孝”文化进行梳理,明确“孝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意义。更强调了“孝”的意义,强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我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十九大”精神的落实、迈向文明大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万年孝;白头羌;黑虎寨;黑虎将军

文化是一种载体,具有广泛的意义,通过人的衣、食、住、行得以体现。文化是一种形态,常常以情感存在于人的思维中。在四川茂县的黑虎寨一直流传着“黑虎将军”的故事,黑虎将军为了保护全寨百姓的安危,不惜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黑虎羌寨的人们为了感恩黑虎将军的感人事迹,形成了以“感恩”为主题的“孝文化”。后来,黑虎羌寨就因流传的故事和独特的风俗,成为了一支独具特色的羌族——白头羌。

一、“万年孝”的由来

孝是中国古文化的象征,从西周开始已有记录,影响着世代儿女。在中国的西部有一支来自河湟流域有着千年历史的部落穿越历史,来到了四川西北茂县的黑虎寨繁衍生息。在这里流传着很多故事,其中以“黑虎将军”和“万年孝”最为出名。相传明末清初的时候,寨中出了位大英雄。他就是“黑虎将军”,羌名格鲁丛宝,汉名杨文武。他是当时唯一能领导“黑猫寨”羌人英勇抗敌的英雄,其事迹被广为传颂,寨名后来也改为“黑虎寨”。格鲁丛宝头脑机智,带领羌民战胜了不断进犯的清兵,保卫着黑虎峡谷乡民们的生命安全。由于格鲁丛宝以黑色虎头帕为标志,故被当地的父老乡亲尊称为“黑虎将军”,那年他才19岁。但是,在黑虎将军22岁那年四月初八的深夜,他被清兵买通的歹徒用毒箭暗算,倒在了他亲手播种的兰花烟地里。噩耗传来,黑虎山寨的乡民们异常悲痛。按照羌人风俗,如果死者属非正常死亡,其尸体不能进屋,且必须进行火葬,也就是“人死无棺”“贵贱皆焚”。但“黑虎将军”牺牲后,黑虎寨的儿女怀着敬仰的心情,含泪把他埋葬在黑虎山寨主碉边的那片茂盛的兰花烟地里,让他与青山相伴。自那之后,黑虎七族所有的女性自生至死,都要头戴一顶用白布做成的留有两端尾翼(形如两片兰花烟叶)的虎头孝帕,成年男子则头裹青纱。族人议定,这种孝仪万年不改,如有不戴者就会受到众人的议论和谴责。当我们踏进黑虎羌寨时,首先看到的是经历千年风雨依然威风凛凛的碉楼,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白色孝帕格外醒目,一句承诺,万年不变。这就是黑虎羌寨传世文明的“万年孝”。

休闲之事古已有之。休闲一般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目的一种业余生活。因此,休闲有消遣、娱乐和修养身心的涵义。它不仅仅是娱乐,而是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它具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底蕴,它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影响到个人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1]。

二、白头羌的历史

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说文·羊部》中记载:“羌,从人从羊,西戒牧羊人也”,说明羌是游牧民族的泛称。古羌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古羌部族。东周时期,由于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和不断的战乱,大部分的羌族开始大规模地南迁,现主要聚居在四川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北川和陕西的凤县等地。黑虎寨古称“黑猫寨”“雪山羌”。史载:“州西北40里,有雪山羌,为党项羌之后裔”。在黑虎寨,不分老少,女性都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和一条黑色的裤子,在头上系上白色的斯帕;男性的服装与其它羌区大致相同,一般穿麻布或蓝布粗布长衫,外披一件泛着米白色的羊皮褂子。为了纪念黑虎的恩德,妇女们脱下了霓彩绣鞋和斑斓的长袍,摘去所有的饰物,穿戴上素服、孝帽;男子们也身穿麻衣来表达自己对黑虎的哀悼。人们独特的服饰也就成了黑虎寨区分其它羌区的特点,随之而来被叫作“白头羌”的俗称。

三、孝文化的含义及历史的发展

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衡量每一个人的伦理品质的重要标志。当然,孝文化在文化自信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培育每一代祖国花朵的环节。简而言之,“孝”是更有利于凝固每一个家庭和谐的重要力量,为五十六个民族、为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发展,孝文化在社会中占有着重要的影响。

用“转化器”来形容艺术家最合适不过,艺术家的转化能力或许决定了作品艺术的味道。对于创作女性主题绘画的人来说,无论使用何种笔触,都可转化为“色彩”,而不是停留在瓷画材料特性(颜料)层面。不仅如此,还要让色彩成调性配伍,无论粗细线条,都赋予其个性特色的“书写性”。创作女性绘画题材的纯粹,大概就是在这样敏感鲜活的心手之间源源跃出,而不单是为了形式,更不是为出奇。

四、白头羌“万年孝”文化的价值

1.与羌族文化的联系

“SiFo Rotator是一款内置充电电池的马达驱动旋转盘,可以用于延时摄影和拍摄星轨。此时需要水平旋转相机以配合地球的自转,避免长曝光造成的模糊,使用时用可选的激光笔对准北极星。”8CD碟片

据调查研究表明,孝文化从字形的角度上去剖析其就是年轻人对老年人的一种背负。换而言之,就是年轻人和老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依靠或者是儿子对父辈间的一种侍奉责任。由此看来,孝文化清晰地展现了中华人民传统文化在家庭孝道中的一种伦理构造情况和尊老爱幼的一种传统型的社会观念。从参考文献调查研究发现,孝心的由来是社会历史经过千万年而发展形成的一种产物,并不仅仅是由人类原持有的一种善良的本性而演变而来的。在古老年代,是以游牧、采集以及狩猎为主的经济年代。那时,处于一个食物资源极其短缺的时代。再加上环境的险恶、劳动能力水平的低下,显而易见,那时候的老人无疑是会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在东亚地区,都会听说到一种抛弃老年人的传说。经过多年历史的演变之后,孝道才得到较好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国家的肯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归纳得知,孝在社会的实践发展当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由家庭伦理转变到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孝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的重视,其在社会文化自信中的地位也将不断得到提升。本文通过对黑虎寨的孝文化进行详细的探讨研究,反射出中国孝文化在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努力将孝文化回归到民族、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当中,以进一步促使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美好、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国家的强盛繁荣。

“万年孝”文化是白头羌文化的主体特点,在羌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羌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白头羌的孝文化源于茂县黑虎寨的民间故事,后人们为了纪念黑虎将军为抵御外来入侵誓死保护家乡的忠贞、伟岸的精神,体现出黑虎将军超群的智慧,黑虎寨的人们在抵御外来入侵者所发出团结的力量就像羌山飒爽矗立的碉楼一样。羌族的建筑主要以碉楼、索桥和栈道闻名,碉楼高达十余丈,可达十多层楼高,主要以石片、石块和稠米浆与泥土结合的粘合体构成,为了碉楼的稳定性,主要形状有四角、六角和八角等,碉楼的底层宽度大致有十米,向上逐渐缩小,到了碉楼的楼顶只有几米。在黑虎寨妇女们佩戴的“万年孝”由两根白布组成,在头顶上连包带盖,缠绕成虎头的形状,又在脑后留下两长两短的布头飘在背后。据说,孝的样式是在为将军举行葬礼时,一朵白云飘入火花,变成了白色的虎头。于是,羌族的长者或者有威望的人(释比)就说:“这就是黑虎将军在告诉我们的族人,以后,我们羌族的女人都给黑虎将军戴这种孝,一万年不变”。从羌族黑虎寨妇女们的头帕来看,具有西北一带农民牧羊人头戴的丝帕的风格,同样都是白色的,同时也印证了羌人西迁的说法。羌人信奉万物有灵,崇拜白石文化,信奉羊图腾,黑虎羌人还崇拜百兽之王的虎,这也跟虎头帕有着直接的联系。

2.与中国古代孝文化的联系

孝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国特有的,《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段玉裁注曰:“《礼记》:‘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畜者,养也。“孝”为社会学意义的名词,小则是孝敬父母,大则是尊敬民族、服务国家。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了孝道。影响最广的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我们前行在发展的路上,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孝是贯穿着整个发展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儒家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儒家思想汇集了一些《诗经》和《尚书》的观念。《尚书·酒诰》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这些都是描写对父母长辈的孝道德。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在孔子的思想理论体系中更加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提出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观点,“仁”是众德之总,而“孝弟”则又被视为众德之源、之总的“本”,其地位在整个传统理论中上升到了核心,同时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也从此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并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并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

孝文化在经过孔孟的思想论述后,已经覆盖到了现代孝道的各个方面。孝是一种社会形态意识,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传统美德。白头羌万年孝文化是一种感恩,与孔孟孝道德思想完全吻合,他们心中装着一种信仰,心中装着一种信念,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面对现状。

3.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十九大”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孝文化”作为黑虎寨特有的文化,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神。

结语

黑虎寨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全寨人们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黑虎寨的孝文化也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对黑虎子孙及其羌区人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具有独特风格的白色“虎头帕”也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黑虎寨的孝文化和中国古代的孝文化的共同点就是感恩,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才能促进仁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传承中铭记历史,在前行中感化他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感恩、善化的行列,将中国的传统的“孝”文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陈兴龙.羌族沙朗文化研究——羌族概述[M].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

[2]茂县人民政府,茂县文体广新局.黑虎羌寨[EB/OL].2014.

作者简介:杨森(1982.04—),男,四川都江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作曲、音乐理论。

标签:;  ;  ;  ;  ;  ;  ;  ;  ;  ;  ;  ;  

杨森:白头羌“万年孝”文化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