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论文-潘砚鹏,陈红卫,陈文宽,陈刚,王娟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论文-潘砚鹏,陈红卫,陈文宽,陈刚,王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论文文献综述

潘砚鹏,陈红卫,陈文宽,陈刚,王娟[1](2019)在《二尖瓣成形与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至2017年,成人冠心病合并重度IMR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二尖瓣成形/置换术共106例,其中二尖瓣成形56例,二尖瓣置换50例。研究主要终点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二级终点:死亡、中风、二尖瓣再次手术、心力衰竭、NYHA分级恶化、二尖瓣再次反流、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30 d、1年复合心脏事件终点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1年LVESVI及LVEF改善、基于SF-12评分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二尖瓣成形组再发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P=0.002)。结论:对于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效果;全瓣保留二尖瓣置换术更低的远期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可能使患者更多的获益,但要权衡人工瓣膜置换的利弊。(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付威,张魁,赵洋,吴立松,曹剑[2](2019)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mitral regurgitation, IMR)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其病理生理学不同于粘液性二尖瓣、风湿性二尖瓣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二尖瓣疾病~([1])。IMR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主要的基础机制是心室肌疾病而不是瓣膜本身的病变。心肌缺血影响心肌而不是瓣膜本身,心肌供血减少会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导致左心室重构、左心室扩大、瓣环扩张、乳头肌移(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于春宇,郑哲[3](2019)在《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手术治疗的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心肌梗死后常见并发症,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但对于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最佳外科治疗措施仍存在较大争议。争议在于是否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二尖瓣手术。因此本文目的在于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及未来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肖琳,黄信生[4](2019)在《不停跳搭桥联合新型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停跳搭桥联合新型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不停跳搭桥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不停跳搭桥手术联合新型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左心室的舒张、收缩末的内径及内径差、二尖瓣反流程度、心功能分级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左心室的舒张、收缩末的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左心室的舒张、收缩末的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及心功能分级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使用不停跳搭桥联合新型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小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的内径,降低患者的二尖瓣反流程度并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9年05期)

葛玉光,王辉山,姜辉,陶登顺,金岩[5](2019)在《CABG、MVP联合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远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尖瓣成形术(MVP)联合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远期疗效,并与CABG单一手术进行比较,以期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7年9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CABG组及CABG+MVP组。其中CABG组69例行CABG单一手术,CABG+MVP组46例行CABG、MVP联合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近期疗效指标包括各项临床指标[左心房内经(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压(sPAP)、二尖瓣反流面积、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围术期事件发生率;远期疗效指标包括累积生存率、心脑血管事件免除率。结果两组均成功手术,围术期死亡8例,其中CABG组4例(5.7%),CABG+MVP组4例(8.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P组LVESD(P=0.009)、二尖瓣反流程度(P<0.05)及NYHA心功能分级(P<0.05)指标均优于CABG组。术后患者随访2~96(39.9±20.7)个月,死亡11例,其中CABG组7例(11.1%),CABG+MVP组4例(9.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生存率(P=0.205)及心脑血管事件免除率(P=0.535)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近期疗效CABG+MVP组优于CABG组,可有效改善患者二尖瓣反流及NYHA心功能分级;远期疗效在两组间无差异,仍需后续随访观察。(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芳,王婷,王婷婷,周丽,纳丽莎[6](2019)在《经食管叁维超声定量评价器质性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叶及瓣环形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对比研究器质性和缺血性二尖瓣反流(MR)患者二尖瓣瓣环和瓣叶的叁维几何构型变化,探讨不同病因致MR时二尖瓣瓣环及瓣叶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接受RT-3D-TEE检查的成人患者65例,分为3组,器质性组20例,缺血性组23例,正常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RT-3D-TEE检查,均采集存储二尖瓣瓣环及瓣叶的叁维图像,运用Qlab 7.0 MVQ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得3组患者瓣环及瓣叶的各项形态学参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器质性组患者的前叶叁维面积(A3DAnt)、后叶叁维面积(A3DPost)、脱垂高度(HProl)、脱垂容积(VProl)均>缺血性组,2组间的非平面小叶角度(θNPA)>正常对照组,主动脉瓣与二尖瓣之间角度(θ)、后叶角度(θPost)均<正常对照组(P<0.05);3组间前叶角度(θA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质性组与缺血性组的瓣环二维投影面积(A2D)、瓣环叁维周长(C3D)、瓣环前后直径(DAP)、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lPm)均>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器质性组患者瓣叶面积增大,缺血性组无明显改变,器质性组与缺血性组均可导致二尖瓣瓣环扩张,以及瓣环几何构型改变、瓣环整体趋于扁平化,提示以上改变在缺血性患者表现更为明显,可为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葛玉光[7](2019)在《心功能降低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治疗中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左心功能低下(LVEF<0.5)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外科治疗近中期疗效,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15例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行单独CABG手术,46例全麻体外循环下行CABG联合MVP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中期疗效,近期疗效指标包括LAD、LVEDD、LVESD、LVEF、s PAP、二尖瓣反流面积、NYHA心功能分级及围手术期事件发生率;中期疗效指标包括累计生存率、心脑血管事件免除率及二尖瓣反流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所选患者术前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自然情况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共死亡8例,其中CABG组4例(5.7%)CABG+MVP组4例(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随访两组术后近期及中期LVEDD、LVESD、LVEF均有显着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分析,CABG+MVP组与CABG组比较二尖瓣反流程度明显好转,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CABG+MVP组与单独CABG组比较,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两组患者均观察到有效逆转左室重构,同时CABG+MVP组在中期随访可以明显改善二尖瓣反流程度及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刘从兵,贺亚琼,何金朋,张荣林[8](2019)在《经食管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复合体构型变化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食管叁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定量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二尖瓣复合体构型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住院病房收治的IMR患者66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RT3D-TEE检查,测量二尖瓣前叶对合径(LC_(A3d1f))、后叶对合径(LC_(p3d1f))、前小叶总面积(A3DT_(ANT))、后小叶总面积(A3DTPOST),对比组间差异,Logistic分析IMR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IMR组LC_(A3d1f)、LC_(p3d1f)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IMR组(P<0.05)。重度IMR组MVA-FAC及CPI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轻度IM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P3dIf [OR=5.618 (95%CI:2.402~8.436,P<0.05)]、CPI [OR=1.925 (95%CI:1.108~3.346,P<0.05)]、MVC-FAC [OR=4.324 (95%CI:1.351~6.728,P<0.05)]、EROA [OR=1.401 (95%CI:1.034~1.898,P<0.05)]与中重度IMR相关。结论 RT3D-TEE可定量评估二尖瓣复合体构型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殷哲煜[9](2018)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是指二尖瓣结构正常,由于心肌缺血后左室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引起的二尖瓣反流。它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患者远期生存率明显降低。二尖瓣环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纤维环状结构,它的运动与左心室心肌纤维在纵轴方向上的变化有关。目的本文旨在应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环最大位移的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40人,前壁或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7人(排除二尖瓣器质性疾病)。应用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环运动自动追踪(TMAD)技术测量其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环最大位移(MAD)、二尖瓣环中点位移(MADmid)及其占左室长径百分比(MADmid%)。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即单纯心肌梗死无反流组和心肌梗死合并反流组;每组再根据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前壁组和下壁组。结果反流组与无反流组TMAD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梗反流组(IMR-AMI)和下壁心梗反流组(IMR-IMI)MAD测值较相应的无反流组减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前壁-下壁中点位移及其所占左室长径百分比减少,与无反流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二尖瓣瓣环位移(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MAD)指的是收缩期二尖瓣瓣环向心尖方向移动的距离。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tracking of mitral annular displacement,TMAD)是在斑点追踪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半自动法跟踪二尖瓣瓣环相对于心尖部的运动,从而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一种新方法。MAD是定量分析二尖瓣环运动参数的新技术,是在组织斑点追踪技术的基础上,在二维超声图像上应用半自动法跟踪二尖瓣环的运动轨迹,通过观察瓣环相对于心尖的运动来分析左室壁运动力学特点。本研究正常对照组中二尖瓣环室间隔侧位移较小,这与心室壁心肌纤维的生理解剖结构不同有关:室间隔侧二尖瓣环纵行纤维较少,而左室侧壁和前壁的纵行纤维较丰富,因而侧壁和前壁瓣环的位移较大。我们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存在反流,二尖瓣环最大位移、二尖瓣环中点位移及其占左室长径百分比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有反流组明显低于无反流组(P<0.05)。考虑原因在于二尖瓣环纤维是呈纵向走行的心肌纤维,并且这种纵向排列贯穿于整个左心室,心肌的收缩使二尖瓣环朝向心尖运动,当心肌舒张时,瓣环相对上移从而远离心尖部位,因此,瓣环的运动与心肌收缩力特别是左心室纵行的心肌纤维收缩力密切相关。由于左室纵行纤维主要分布于心内膜下,心内膜下的心肌缺血或发生梗死时,导致左室纵向运动幅度相应地减低,心肌的收缩力明显减弱,对二尖瓣环的牵拉能力减弱,导致二尖瓣环运动幅度减低,表现为位移变小。当局部心肌发生梗死后,相邻心肌受累处于缺血状态,心肌的收缩力量较弱,因此表现为梗死相邻部位瓣环运动也减弱。结论应用二尖瓣环运动自动追踪技术能够更准确地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可以用来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为定量分析左心功能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 。(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2-07)

肖付诚,里程楠,乔志钰,葛翼鹏,程力剑[10](2018)在《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的倾向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未修复的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在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变化过程及研究其对住院结果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术前有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择期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了得到组间风险矫正后的结局比较,其中的30例患者(96.8%)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与术前无二尖瓣反流且实施了相同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匹配。然后进行组间复合住院结局(院内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主动脉球囊反搏及延迟拔管)及生存率差异的比较。未修复的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术后随时间的变化利用纵向数据分析方法对这些患者术后的超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53%及18%的患者术后缺血性二尖瓣的反流程度分别为中度、轻度、微量,且该比例在术后的随访中无明显变化(P=0.88)。虽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术后随时间无明显变化(P=0.68),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随时间有增长的趋势(P=0.07)。二尖瓣反流组与无二尖瓣反流组复合住院结局及术后4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4/30)比15.0%(9/60)、95%比100%](P>0.05)。结论多数术前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在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能得到有效且持久的缓解。此外,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增加这些患者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不降低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8年09期)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mitral regurgitation, IMR)也称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或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其病理生理学不同于粘液性二尖瓣、风湿性二尖瓣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二尖瓣疾病~([1])。IMR是冠心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主要的基础机制是心室肌疾病而不是瓣膜本身的病变。心肌缺血影响心肌而不是瓣膜本身,心肌供血减少会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导致左心室重构、左心室扩大、瓣环扩张、乳头肌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论文参考文献

[1].潘砚鹏,陈红卫,陈文宽,陈刚,王娟.二尖瓣成形与置换术治疗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比较[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2].付威,张魁,赵洋,吴立松,曹剑.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3].于春宇,郑哲.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手术治疗的现状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

[4].肖琳,黄信生.不停跳搭桥联合新型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轻-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9

[5].葛玉光,王辉山,姜辉,陶登顺,金岩.CABG、MVP联合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远期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9

[6].王芳,王婷,王婷婷,周丽,纳丽莎.经食管叁维超声定量评价器质性与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时二尖瓣叶及瓣环形态变化[J].宁夏医学杂志.2019

[7].葛玉光.心功能降低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外科治疗中期疗效分析[D].锦州医科大学.2019

[8].刘从兵,贺亚琼,何金朋,张荣林.经食管实时叁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复合体构型变化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

[9].殷哲煜.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价缺血性二尖瓣反流[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10].肖付诚,里程楠,乔志钰,葛翼鹏,程力剑.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反流的倾向匹配研究[J].中国医药.2018

标签:;  ;  ;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论文-潘砚鹏,陈红卫,陈文宽,陈刚,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