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正义观论文-罗克全

社会正义观论文-罗克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正义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否定性,可能的生活,辩证批判

社会正义观论文文献综述

罗克全[1](2019)在《可能生活的敞开——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社会正义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的社会就是人能够而且必须保持类本质的社会。正义的社会是建立在人与社会自我否定的基础上的,自由的人的生活可能是无限延伸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辩证批判的。与规范性和描述性理论所建构或设定的社会正义结构不同,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观认为自由不是先验预成的或天才设计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社会正义观是在实践中、在人与社会的自我否定过程中,不断消解产生人的异化和对人的强制的"元价值",使"总和"的、全面的社会关系永远向人的生活敞开着可能。(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9年02期)

牛小侠[2](2018)在《马克思双重向度“社会正义观”的当代阐释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哲学界中,学者越来越关注马克思哲学中的"正义"问题,并从不同视角和向度来研究马克思"正义"的深层内涵,主要侧重于马克思的劳动正义、交换正义与分配正义的研究。这些正义是否具有实质性的正义主要取决于生产正义,因为生产决定了交换、消费和分配的各环节,生产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重向度,所以,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也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重向度,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法权下的社会正义观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实质性的社会正义观,即建构实质的生产正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交换正义和分配正义,以此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双重向度的社会正义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澄清目前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纷争;有助于中国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完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吴进安[3](2017)在《墨子社会正义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墨家是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年代中,与儒家并称"显学"分庭抗礼之学派,墨子基于悲天悯人之心不忍民生疾苦,提出"十务"之主张,以作为社会重建之具体实践方向,并作为恢复人间秩序之理型。"十务"包括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与明鬼等诸观念,因其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细探其思想根基及理论推演,实有其哲学基础为依据,其理论基础为"义利一元论",墨子亦以此论点作为重建人间社会之秩序与道德价值之入门,将人之自利心透过社会机制之转换,提升至以社会为本位之价值取向的"公利与公义",从而实现社会正义。"义利一元论"体现了墨子哲学之特质,墨子主张义即是利,追求义利合一,因此,本文之撰写首先是探讨"义利一元论"之概念,并加以分析申论,并试以"义为人我互动之内在道德基础"、"义之价值典范为人人必须之法仪"、"利为实现社会公义之外在事功"、"从‘义利一元’建构社会意识的平等化与制度化"四论点,来作为墨子"义利一元论"之内涵。确立此论点后,进而探讨墨家社会哲学所关切之处,亦即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利与正义"之社会,乃成为墨子必须探讨及提出的问题,墨子对于实现社会正义之途径,舍形上之讨论,直指社会现实机制之批判,提出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四论。其论点与"义利一元论"互通,就社会正义之观点而言有其哲学依据,建构内在关联性;就"义利一元论"而言,非攻、节用、节葬与非乐外在表现方式及可能途径,可为执政者所遵循,并以此建立公平与正义二元价值并备之社会。(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郭婷,杨瑶,刘祎[4](2016)在《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平正义自古就是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正义也是生态社会主义追求的目标。该文试从分配差异的视角探求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说明现存的分配中权利、空间和收入这叁个方面的差异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04期)

朱春晖,罗建文[5](2015)在《否定性的、寻求个人自由的社会正义观——哈耶克的社会正义思想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耶克认为,由于当代西方主流的社会正义范畴的内涵尚不明晰,因此人们不可能就社会公共利益达成共识;追求社会正义必然会摧毁自生自发的自由社会秩序,必然导致政府专权,导致群体利益之间的冲突。由此,他反对当代主流的社会正义思想,并提出了独特的社会正义观。哈耶克的社会正义规则是否定性的,核心内容是程序正义,最基本的分配方式是市场分配,价值目标是维护个人自由。他的社会正义观的合理之处是充分肯定了个人自由的价值、法治在保障人权中的重大作用、个人与群体地位上下流动的积极作用;其不足之处是对自由、平等、正义等范畴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哈耶克的社会正义思想启迪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处理好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保护人的自由权。(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5年12期)

赵宏宇[6](2015)在《儒家视野下的社会正义观:一个超越自由主义的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将正义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话题展开论辩,在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受此风潮所及,关于社会正义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学术话语中的重要议题,继知识论转向、语言哲学转向之后,哲学领域的研究再次实现了所谓的政治哲学转向。这种转向既是一种学术话语的偏移,也是出于对现实的深切关注而逐渐明晰的一种问题意识导向。只要我们对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公、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不合理的分配方式以及阶层之间的深刻隔阂等(本文来源于《原道》期刊2015年04期)

何蓉[7](2014)在《中国历史上的“均”与社会正义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基本意涵、多种应用及语境等方面入手,追溯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均"字所体现出的制度设计、社会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影响,例如,以"井地之均"所体现的土地制度与社会建设理想,以"均输"所体现出来的分担、摊派的做法,以"均贫富"所体现出来的财富平均分配要求,等等。基于此,本文认为,"均"体现着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正义观,其含义是多重的,与近代以来源自西方的平等思想在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质内容、前提条件、实现途径等方面则截然不同,同时,其影响的长期性、深刻性和社会动员的潜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方世南[8](2014)在《社会正义观: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社会主义抓住社会正义问题并将其作为分析生态问题的重要方法论,揭示出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社会正义问题,而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是产生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将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结合起来,从政治正义、经济正义和文化正义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的公正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走向公正社会。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对认识生态问题的成因以及有效解决生态危机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内在的理论缺陷,注定其与科学社会主义还相距甚远。(本文来源于《阅江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王体龙[9](2014)在《中国梦语境中的和谐社会构建探析——基于马克思社会正义观视角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语境中和谐社会的构建,核心议题是公平正义。马克思社会正义观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治理想和人民大众的价值诉求。坚持以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审视和分析中国现实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既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黄河[10](2014)在《从《快乐王子》透视王尔德的社会正义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快乐王子》故事的成功源于童话的深刻性,其作者王尔德把在真实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揉入故事,对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他毫不留情地抨击了当时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批判了社会对穷人的冷漠态度,探讨了解决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问题的路径选择,更对资本主义制度宣扬的功利主义道德原则的正义性提出质疑。在这个意义上,《快乐王子》是当时良心文人的政治信仰与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社会正义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当代哲学界中,学者越来越关注马克思哲学中的"正义"问题,并从不同视角和向度来研究马克思"正义"的深层内涵,主要侧重于马克思的劳动正义、交换正义与分配正义的研究。这些正义是否具有实质性的正义主要取决于生产正义,因为生产决定了交换、消费和分配的各环节,生产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重向度,所以,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也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两重向度,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法权下的社会正义观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实质性的社会正义观,即建构实质的生产正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交换正义和分配正义,以此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双重向度的社会正义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澄清目前学者对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纷争;有助于中国学术界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正义观论文参考文献

[1].罗克全.可能生活的敞开——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社会正义观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9

[2].牛小侠.马克思双重向度“社会正义观”的当代阐释及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3].吴进安.墨子社会正义观探析[J].职大学报.2017

[4].郭婷,杨瑶,刘祎.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观研究[J].科技资讯.2016

[5].朱春晖,罗建文.否定性的、寻求个人自由的社会正义观——哈耶克的社会正义思想评析[J].哲学动态.2015

[6].赵宏宇.儒家视野下的社会正义观:一个超越自由主义的想象[J].原道.2015

[7].何蓉.中国历史上的“均”与社会正义观[J].社会学研究.2014

[8].方世南.社会正义观: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J].阅江学刊.2014

[9].王体龙.中国梦语境中的和谐社会构建探析——基于马克思社会正义观视角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黄河.从《快乐王子》透视王尔德的社会正义观[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社会正义观论文-罗克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