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口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头文学,裕固族,撒拉族,侗族,麻雀,庆阳,缅甸。

口头文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鸿雁[1](2019)在《裕固族口头文学虚拟交互保护模式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裕固族口头文学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目前,裕固族口头文学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着各种困境。主要探索在新媒体时代视觉文化日益盛行、文化产业大行其道的语境下,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电子技术为依托的影像媒介的优势,将裕固族口头文学中的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元素中的虚拟交互技术有机结合,以实现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达到保护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对虚拟交互的实施前提、路径、关键技术及应用传播也进行了解答。(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余冰清[2](2019)在《论金庸小说中口头文学的叙事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庸所着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民间传说、故事以及曲词这几种类型的口头文学出现较多,其主要具有的叙事功能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作者出于故事动机的嵌入,二是出于审美动机的插入。故事动机要求在作品中描写的事件,必须在故事的逻辑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功能性。金庸小说中,一些人物行动的逻辑起点,与口头文学有着颇为紧密的关系。与故事动机相对的审美动机,在故事的逻辑发展中不占有功能性的地位,但具有审美价值。出于审美动机写作的情节或是人物,如同歌唱表演中配合主唱的副唱部分,不在故事的"主旋律"之中,而具有修饰、烘托作用。(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3期)

沈美兰,米涛[3](2019)在《田野调查法在缅甸民间文学研究中的运用——以《文化和社会语境下的缅族民间口头文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田野调查法是多学科研究常用的有效方法,其对于民间文学研究同样具有可行性。《文化和社会语境下的缅族民间口头文学》是一书基于田野调查的民间文学研究着作。该书将田野调查与缅甸民间文学研究结合起来,对于研究田野调查方法在缅甸民间文学中的运用具有代表性。文章通过对该书作者进行缅族民间口头文学田野调查的分析,阐明田野调查方法在缅甸民间文学运用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周子超[4](2019)在《侗族“叁月叁”口头文学的民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月叁”是我国多个民族于春季举行的节日,其时间大致集中在农历叁月初叁前后,是男女聚会,祈福纳吉的节日。“叁月叁”口头文学包括与“叁月叁”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出现在“叁月叁”民俗活动中的口头文学。侗族“叁月叁”活动形式多样,民俗文化丰富。研究侗族“叁月叁”口头文学可以揭示侗族“叁月叁”背后的民俗学内涵,有助于对其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进行整体性观照。本文以报京地区“叁月叁”为代表,对侗族“叁月叁”进行了研究。文章除绪论外一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侗族“叁月叁”口头文学研究现状。第一章从宏观层面对侗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和“叁月叁”主要活动形式进阐释。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叁月叁”口头文学中的信仰习俗、婚嫁习俗、饮食习俗叁个层面描绘了侗族“叁月叁”的主要内容及其背后的民俗内涵。第五章揭示了侗族“叁月叁”口头文学的叁大功能:教育传承功能、社会礼俗功能、娱乐调节功能。第六章分析了侗族“叁月叁”的价值和保护。(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6)

韩翠萍,白梅香,李善福[5](2019)在《撒拉族语言与口头文学原始资料的数字化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撒拉族语言与口头文学原始资料的数字化处理背景与意义,分析原始资料的处理内容和采用的关键技术,根本目的是展示撒拉族文化遗产,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应用,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3期)

巴战龙[6](2019)在《裕固族口头传统研究的里程碑——李建宗等着《裕固族口头文学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建宗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合着的《裕固族口头文学研究》~([1])一书,以文化传播论为基础理论范式,对裕固族口头传统的学术史、传承方式和生存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评论,对裕固族口头传统的主要部类——"口头诗歌""口头颂词""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谚语和谜语"进行了分类描述、内容分析和意义阐释。这部60万字的着作旨在为读者提供裕固族口头传统的类(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改玛本[7](2019)在《吐蕃口头文学《麻雀故事》与应成式辩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妥妥日聂赞以前,历代吐蕃赞布以"仲"(寓言故事)、"德吴"(逻辑推理)和"苯"(原始苯教)治理"天下",《贤者喜宴》中把《麻雀故事》作为"仲"的案例。应成式是指在辩论过程中,以对方所承认的论据证成其不承认的论点,是藏族辩论模式的重要标志,也是藏族量论与古印度、汉地和日本因明的一个分水岭。然而,《麻雀经》中出现的狗头雕与鹅之间的应成式辩论没有遵循后期应成式辩论规则。文章从多方位考察得出:(1)《麻雀经》中所讲述的一系列故事正是吐蕃早期王族与苯教势力间的较量、吐蕃中晚期佛教引入及佛苯之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一种文学折射;(2)《麻雀经》是吐蕃时期口头文学《麻雀故事》的一种文字记载版。因此,《麻雀经》中出现的应成式段子之所以与现代寺院应成式的论证方式不相符,则有另一种解读方式,即它是吐蕃时期本土出现的一种破除对方谬论的说理方式。(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姜学龙[8](2019)在《表演与程式:民间口头文学“花儿”英译的民俗学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民歌"花儿"是一种典型的民间口头文学,与传统文人诗歌有着极大差异,其英译具有文学翻译与音乐翻译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要求我们在"花儿"英译时既要兼顾其文学性,又要考虑其演唱性,不能简单地套用译介传统诗歌的方法,必须另辟蹊径。口头程式理论和表演理论是美国民俗学视域下研究口头文学的两大重要理论,可为"花儿"的译介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本文以这两大理论为关照进行跨学科阐发,从"花儿"的民族化语言、固定化主题、前景化程式与表演性特征出发,其英译宜采用歌手、民俗专家、民汉译者、汉英译者的多元合作模式与民族志式的深度异化策略,即"花儿"所承载民族文化的异化保留、表演场域的多模态呈现及副语言描写、直译加注释的深度翻译,旨在为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做有益探索。(本文来源于《翻译界》期刊2019年01期)

张丹阳[9](2019)在《庆阳剪纸习俗中的口头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庆阳剪纸是除过庆阳香包、皮影、陇剧以外的又一灿烂独特的历史民俗文化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故与口头文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本身往往离不开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它演绎着它们,也传达着口头文学中的精髓与文化内涵。其中,也会渗透进风俗习惯、住宅风情、心理祈愿等多种文化因素。庆阳剪纸是古老淳朴的,但也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依旧并且会一直发挥它重要的现实作用,甚是珍贵,值得研究。(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亲荣[10](2019)在《非遗保护视野下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的当代价值及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样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广西的文化标签和社会文本,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兴起的今天,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不仅需要静态地保护,更需要通过多渠道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活态传承。(本文来源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口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金庸所着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民间传说、故事以及曲词这几种类型的口头文学出现较多,其主要具有的叙事功能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作者出于故事动机的嵌入,二是出于审美动机的插入。故事动机要求在作品中描写的事件,必须在故事的逻辑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具有功能性。金庸小说中,一些人物行动的逻辑起点,与口头文学有着颇为紧密的关系。与故事动机相对的审美动机,在故事的逻辑发展中不占有功能性的地位,但具有审美价值。出于审美动机写作的情节或是人物,如同歌唱表演中配合主唱的副唱部分,不在故事的"主旋律"之中,而具有修饰、烘托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头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鸿雁.裕固族口头文学虚拟交互保护模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余冰清.论金庸小说中口头文学的叙事功能[J].名作欣赏.2019

[3].沈美兰,米涛.田野调查法在缅甸民间文学研究中的运用——以《文化和社会语境下的缅族民间口头文学》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9

[4].周子超.侗族“叁月叁”口头文学的民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5].韩翠萍,白梅香,李善福.撒拉族语言与口头文学原始资料的数字化处理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

[6].巴战龙.裕固族口头传统研究的里程碑——李建宗等着《裕固族口头文学研究》评介[J].青海民族研究.2019

[7].改玛本.吐蕃口头文学《麻雀故事》与应成式辩论初探[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姜学龙.表演与程式:民间口头文学“花儿”英译的民俗学视野[J].翻译界.2019

[9].张丹阳.庆阳剪纸习俗中的口头文学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9

[10].刘亲荣.非遗保护视野下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的当代价值及传承[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  ;  ;  

口头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