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论文和设计-刘铭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包括缸底、缸筒、缸盖、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缸底与缸盖分别与缸筒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塞位于缸筒内,活塞杆穿过缸盖与活塞连接,所述缸底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设有缓冲腔,缓冲腔与缸筒连通,所述缓冲腔内设有第一缓冲杆和第一弹性,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杆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杆的直径朝着活塞方向依次增大,所述连接块上还设有进油口,并且进油口与缓冲腔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活塞与缸盖和缸底之间的碰撞力度,从而实现对液压缸减震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包括缸底(4)、缸筒(7)、缸盖(8)、活塞(13)以及活塞杆(12),所述缸底(4)与缸盖(8)分别与缸筒(7)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塞(13)位于缸筒(7)内,活塞杆(12)穿过缸盖(8)与活塞(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4)上设有连接块(1),所述连接块(1)内设有缓冲腔(15),缓冲腔(15)与缸筒(7)连通,所述缓冲腔(15)内设有第一缓冲杆(3)和第一弹性件(2),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杆(3)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1)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杆(3)的直径朝着活塞(13)方向依次增大,所述连接块(1)上还设有进油口(16),并且进油口(16)与缓冲腔(15)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包括缸底(4)、缸筒(7)、缸盖(8)、活塞(13)以及活塞杆(12),所述缸底(4)与缸盖(8)分别与缸筒(7)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塞(13)位于缸筒(7)内,活塞杆(12)穿过缸盖(8)与活塞(1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4)上设有连接块(1),所述连接块(1)内设有缓冲腔(15),缓冲腔(15)与缸筒(7)连通,所述缓冲腔(15)内设有第一缓冲杆(3)和第一弹性件(2),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杆(3)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1)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杆(3)的直径朝着活塞(13)方向依次增大,所述连接块(1)上还设有进油口(16),并且进油口(16)与缓冲腔(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4)内还设有两个放置槽,两个放置槽分别位于第一缓冲杆(3)的两侧,所述放置槽均与缓冲腔(15)连通,放置槽内调节板(17)和第三弹性件(18),第三弹性件(18)与调节板(17)连接,调节板(17)能够移动至缓冲腔(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7)的内还设有进油通道(14),所述进油通道(14)一端与缸筒(7)的腔体连通,并且靠近于缸盖(8),进油通道(14)的另一端与放置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底(4)内还设有排油通道(19),所述排油通道(19)一端与缓冲腔(15)连通,另一端与进油通道(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通道(14)和排油通道(19)内均设有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杆(3)朝向活塞(13)方向末端的直径小于缓冲腔(15)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3)上还设有若干凹槽,凹槽朝向缸盖(8)方向,所述凹槽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6),缸盖(8)上还设有数量与凹槽数量相同的第二缓冲杆(11),第二缓冲杆(11)能够插入至凹槽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是用于工程建设的施工机械的总称。广泛用于建筑、水利、电力、道路、矿山、港口和国防等工程领域,种类繁多,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在世界各国,对这个行业的称谓基本类同,其中美国和英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设备,德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装置,俄罗斯称为建筑与筑路机械,日本称为建设机械。在我们国家部分产品也称为建设机械,而在机械系统根据国务院组建该行业批文时统称为工程机械,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国对该行业划定产品范围大致相同,中国工程机械与其他各国比较还增加了铁路线路工程机械、叉车与工业搬运车辆、装修机械、电梯、风动工具等行业。

液压缸使用完时,活塞杆推动活塞朝着缸底方向移动,为了防止活塞与缸底发生激烈碰撞,目前液压缸是通过在液压缸的缸底上安装缓冲垫来克服活塞撞击,然而安装的缓冲垫通常是橡胶垫,由于橡胶垫存在易老化,抗冲击能力弱等缺点,这样液压缸在使用的时候活塞容易冲撞缸底,产生震动,影响液压缸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提高液压缸的减震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使得活塞在朝着缸底返回至,设置的第一缓冲杆能够对活塞起一定的缓冲效果,从而减少活塞与缸底之间的碰撞,达到减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包括缸底、缸筒、缸盖、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缸底与缸盖分别与缸筒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塞位于缸筒内,活塞杆穿过缸盖与活塞连接,所述缸底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设有缓冲腔,缓冲腔与缸筒连通,所述缓冲腔内设有第一缓冲杆和第一弹性,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杆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杆的直径朝着活塞方向依次增大,所述连接块上还设有进油口,并且进油口与缓冲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缸底内还设有两个放置槽,两个放置槽分别位于第一缓冲杆的两侧,所述放置槽均与缓冲腔连通,放置槽内调节板和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与调节板连接,调节板能够移动至缓冲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缸筒的内还设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一端与缸筒的腔体连通,并且靠近于缸盖,进油通道的另一端与放置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缸底内还设有排油通道,所述排油通道一端与缓冲腔连通,另一端与进油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通道和排油通道内均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杆朝向活塞方向末端的直径小于缓冲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上还设有若干凹槽,凹槽朝向缸盖方向,所述凹槽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缸盖上还设有数量与凹槽数量相同的第二缓冲杆,第二缓冲杆能够插入至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当活塞朝着缸底方向移动时,并且靠近于缸底时,活塞作用于第一缓冲杆,在第一缓冲杆和第一弹性件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减少活塞对缸底的冲击力,从而减小活塞与缸底之间的碰撞强度,实现减震的目前;

2、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第一缓冲杆在压缩第一弹性件时,迫使第一缓冲杆朝着第一弹性件方向移动,由于第一缓冲杆的直径朝着第一弹性件方向逐渐减小,使得第一缓冲杆进入缓冲腔内的直径逐渐增大,进而减小了缸筒的无杆腔内液压油进入至缓冲腔的流量,达到减小活塞的移动速度,进一步减小了活塞与缸底之间的碰撞力度;

3、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当活塞靠近于缸盖时,设置的第二缓冲杆插入至凹槽内,并且作用于第二弹性件,利用设置的第二缓冲杆和第二弹性件对对活塞进行缓冲,从而减小活塞与缸盖之间的碰撞,进一步减小了液压缸的减震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当活塞靠近于缸盖时,进入至缸体的液压油通过进油通道进入至放置槽内,挤压调节板,迫使调节板伸出至缓冲腔内,减小缓冲腔内的液压油进入至缸体内的流量,从而减小了液压油推进活塞的速度,进一步减小了活塞与缸盖之间的碰撞力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连接块,2-第一弹性件,3-第一缓冲杆,4-缸底,5-第一密封圈,6-第二弹性件,7-缸筒,8-缸盖,9-防尘圈,10-第二密封圈,11-第二缓冲杆,12-活塞杆,13-活塞,14-进油通道,15-缓冲腔,16-进油口,17-调节板,18-放置槽,19-排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包括缸底4、缸筒7、缸盖 8、活塞13以及活塞杆12,所述缸底4和缸盖8分别与缸筒7的两端,所述活塞13位于缸筒7内,缸筒7与活塞1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5,所述第一密封圈5为O型密封圈,第一密封圈5套在活塞13上,保证活塞13在缸筒7内移动时,活塞13与缸筒7之间的气密性,所述活塞杆12穿过缸盖8,并且与活塞12连接,将缸筒7分为无杆腔和有杆腔,活塞12与缸盖8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0和防尘圈9,所述第二密封圈10也为O型密封圈,第二密封圈 10和防尘圈9均套在活塞12上。

所述缸底4上设有连接块1,连接块1内设有缓冲腔15,所述缓冲腔15与缸筒7的无杆腔连通,所述连接块1的缓冲腔15内设有第一弹性件2和第一缓冲杆3,所述第一弹性件2为弹簧,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与缓冲腔15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缓冲杆3连接,所述第一缓冲杆3的直径朝着活塞13方向依次增大,并且第一缓冲杆3朝向活塞13方向末端的直径小于缓冲腔15的直径,保证第一缓冲杆3能够从缓冲腔15内进入至无杆腔内,同时,由于第一缓冲杆3的最大直径小于缓冲腔15的直径,保证缓冲腔15内的液压油能够顺利从缓冲腔15内进入至缸体7的无杆腔内,作用于活塞13,第一弹性件2在未受外力的作用下,第一缓冲杆3的一部分位于缸筒7的无杆腔内;

所述连接块1上还设有进油口16,进油口16与缓冲腔15连通,保证液压油能够通过进油口16进入至缓冲腔15内,缓冲腔15内的液压油再进入至缸筒7内;同时当活塞朝着缸底4方向回退时,缸筒7内的液压油也能够从进油口排出。

由于第一缓冲杆3的直径朝着活塞13方向逐渐增大,当活塞朝着缸底4方向移动,并且作用于第一缓冲杆3时,第一缓冲杆3朝着第一弹性件2方向移动,压缩第一弹性件2,在第一弹性件2和第一缓冲杆3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活塞13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活塞 13与缸底4之间的碰撞力度;同时,第一缓冲杆3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缓冲杆3与缓冲腔 15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使得从缸筒7无杆腔内的液压油进入至缓冲腔15内的流量逐渐减小,导致活塞13的移动速度减小,进一步减小活塞13与缸底4的碰撞力度,达到减震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缸底4内还设有两个放置槽,两个放置槽分别位于第一缓冲杆3的轴线两侧,所述放置槽内均设有调节板17和第三弹性件18,第三弹性件与调节板17连接,第三弹性件18在未受外力作用时,第三弹性18产生的弹力使得调节板17位于放置槽内,所述调节板17能够从放置槽内移动至缓冲腔15内;所述缸筒内还设有进油通道14,所述进油通道14一端与缸筒7的腔体连通,并且进油通道14靠近与缸盖 8,进油通道14的另一端放置槽连接,当活塞13朝着缸盖8方向移动时,活塞13移动至进油通道14外侧时,缸筒7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从进油通道14进入至放置槽内,并且挤压调节板17,迫使调节板17从放置槽内伸出至缓冲腔15,减小了缓冲腔15内的液压油进入至缸筒 7的流量,从而减小了活塞13朝着缸盖8方向移动的速度,进而减小了活塞13与缸盖8之间的碰撞力度。

所述缸底4内还设有排油通道19,所述排油通道19一端与进油通道14连接,另一端与缓冲腔15连通,使得第一缓冲杆3朝着第一弹性件2方向移动时,第一缓冲杆3作用于调节板17,迫使调节板17缩回至放置槽内,而原本位于放置槽内的液压油能够通过排油通道19挤压至缓冲腔15内,保证调节板17能够顺利缩回至放置槽内。

所述排油通道19和进油通道14内均设有单向阀,单向阀为现有技术,排油通道19内的单向阀保证液压油能够从进油通道14进入至缓冲腔15,而缓冲腔15内的液压油无法进入至排油通道19内;进油通道14内的单向阀保证缸筒7内的液压油进入至进油通道14内,而进油通道14内的无法泄漏至缸筒7内。

所述活塞13上还设有若干凹槽,凹槽朝向缸盖9,所述凹槽内均设有第二弹性件6,所述缸盖8上还设有数量与凹槽数量相同的第二缓冲杆11,第二缓冲杆11朝向凹槽方向,并且当活塞13靠近于缸盖8时,第二缓冲杆11能够插入至第二弹性件6内,在第二缓冲杆11 和第二弹性件6的共同作用下,对活塞13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活塞13与缸盖8之间的碰撞力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242.1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510781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F15B 15/22

专利分类号:F15B15/22;F15B15/14

范畴分类:27J;

申请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申请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申请人地址:400000 重庆市江津区滨江新城南北大道1号

发明人:刘铭;朱永丽

第一发明人:刘铭

当前权利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代理人:伍星

代理机构:51220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液压缸论文和设计-刘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