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以太网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控制器,以太网,协议,嵌入式,微处理器,网络,速率。
以太网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袁小军,张李超,张楠[1](2019)在《基于FPGA的以太网激光振镜控制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可移植性以及设备的网络化管理,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以太网激光振镜控制器。控制器采用FPGA作为主控芯片,利用FPGA并行执行的特性实现了对XY2-100协议的精确驱动,解决了在MCU的实现方案中,占用系统资源高和四路输出信号存在延时等问题。同时基于FPGA设计并开发了UDP模块和SDRAM模块用于数据的收发与缓存,以保证控制器稳定持续地输出控制信号。经测试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精确控制振镜的转角,并且可以灵活支持异构的上位机环境,解决了传统基于PCI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振镜控制卡在硬件与软件兼容性上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上位机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张高维,薛凌云,陈庆光,祝磊[2](2019)在《嵌入式实时以太网运动控制器设计与性能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标准以太网应用到运动控制领域存在的非确定网络延时问题,提出确定性调度配合延时补偿的方法提高系统性能。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提高时间同步精度,采用时隙划分调度策略保证数据交换的确定性,通过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对系统延时预测值进行补偿,使系统能跟随延时自适应调整,具有高精度多轴同步运动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将时钟偏移标准差由11.6μs降至7.9μs,有效提高了同步精度,基于延时预测并补偿的控制算法比传统PID算法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更高的稳态性能和同步跟随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王豪,吕洪武,王宏志[3](2018)在《工业以太网EtherCAT通信控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3C2440微处理器和P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建立了嵌入式EtherCAT通信控制器的硬件平台。通过PC机软件对控制器参数的设置,达到了对通信节点的开发,完成了逻辑控制主从设备之间的通信。(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黄懿,熊胜建,张瑞琳,曹恺,杨显国[4](2018)在《基于LwIP的自动驾驶控制器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基于NXP MPC5748G芯片的以太网通信模块的设计,介绍了在无操作系统的情况下LwIP协议栈的集成和程序架构。(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6)
[5](2018)在《自主企业级万兆以太网控制器芯片通过成果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5日,北京网迅科技有限公司"闪迅万兆网络智能控制器"获得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专家成果鉴定会通过,据悉这是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万兆以太网控制器芯片。报告显示,该科技成果具有局域网性能加速、网络安全、网络融合、网络虚拟化、数据中心桥接等多项功能,对于打破国外垄断,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该项(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安全》期刊2018年05期)
曾明[6](2018)在《一种基于DMA的千兆以太网MAC控制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千兆以太网MAC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多路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D)的传输机制和基于暂停帧的全双工流量控制;采用基于描述符的DMA结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并行度,实现了以太网高带宽、低延时的数据传输。(本文来源于《中国集成电路》期刊2018年05期)
罗俊梅[7](2018)在《MC-SOC中以太网MAC控制器的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以太网技术无疑是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MAC(Media Access Control)控制器作为以太网技术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实现了互联网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中MAC子层的功能。本文依托“MC-SOC(Module Changeable-System on Chip)芯片研制”项目,设计了一个以太网MAC控制器,作为MC-SOC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为其提供了可以远程升级硬件的功能。根据MC-SOC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对MAC子层相关协议的认真研读,明确了以太网MAC控制器的具体功能,并为其指定相关设计规范。本文所设计的以太网MAC控制器支持10/100/1000M网速下半/全双工两种工作模式,并且支持IEEE802.3x中全双工模式下的流量控制,提供与主机通信时使用到的AHB接口并遵循AMBA2.0相关协议,还提供与物理层通信时使用的GMII/MII接口并遵循相关协议规范。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本文制定出了以太网MAC控制器的模块划分方案,分别为:AHB接口模块、DMA控制器模块、MAC事务层模块、MAC核心模块,根据每个模块所需要实现的功能和接口定义,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对各个模块进行描述和实现。由于本文所设计的以太网MAC控制器是集成在MC-SOC当中的,所以在验证时选用SOC验证常用方法——软硬件协同验证。通过编写控制处理器的c代码,对以太网MAC控制器进行初始化后开始正常工作。本文对以太网MAC控制器的各个模块分别进行了功能验证,通过观察仿真波形可知,本文所设计的以太网MAC控制器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最终利用FPGA原型开发板进行了上板调试,结果表明,装载了以太网MAC控制器的FPGA开发板能成功和PC及进行通信,最终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以太网MAC控制器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15)
唐林垚[8](2018)在《基于MC-SOC的以太网控制器研究与uIP移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在SOC芯片中集成以太网控制器实现网络的访问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网络的访问还需要提供网络协议的其它层次,故在软件层面上移植实现TCP/IP协议栈也是必须的。本文基于实验室项目MC-SOC(Mode Changeable System On Chip)实现了以太网控制器的研究与集成,并在软件层面移植u IP协议栈,优化了连接函数,同时提供了UDP服务器及TFTP文件传输功能,最终利用FPGA实现了PC与MC-SOC的网络数据传输。本论文首先对以太网MAC控制器和u IP协议栈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阐述。然后对MAC控制器以及u IP协议栈所涉及到的TCP/IP协议、MAC协议做出详细的分析和介绍。随后给出了本次研究的硬件基础MC-SOC的系统架构,并分析了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模块如Cortex-M0、AMBA总线等。本论文针对MAC控制器自顶向下的进行了框架划分与嵌套,每个层次均对应各自的特殊功能,从MAC-CORE核心功能实现到MAC-AHB总线传输支持,使得各个层次结构清晰便于追踪。其次,针对MAC控制器的仿真测试搭建了整个MC-SOC软件仿真平台,通过模拟物理层信号的输入验证MAC控制器功能正确性,仿真结果均与预期相符合。同时在软件层面上,本论文一方面对开源的uIP协议栈进行裁剪优化以及功能增添,降低了uIP协议栈的资源占用,并实现了本来u IP协议栈不支持的UDP服务器以及TFTP文件传输协议。另一方面编写了底层MAC驱动函数,实现与硬件MAC控制器的完美兼容与支持。最后本论文通过Vivado烧写FPGA实现硬件部分MC-SOC的原型模拟,并利用Keil、Wireshark等工具实现了软件的调试,最终完成了PC与MC-SOC的以太网通信。(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张洁,朱磊,郭林源[9](2017)在《单片机扩展CH395以太网控制器的通信速率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CH395是一款集成TCP/IP协议栈的国产以太网控制器芯片,为给普通单片机扩展基于CH395的以太网通信功能,提供实测数据传输速率参考。以单片机C8051F340外扩CH395为例,给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CH395网络通信速率测试方案。该方案在硬件上选用C8051F340片上外设中占用硬件资源较少且速率较快的SPI接口与CH395互连实现网络数据交互。在软件上单片机C8051F340直接通过命令调用CH395自带的库函数并采用CH395内置的TCP/IP协议栈把单片机配置成服务器,用LabVIEW上位机做的客户端与其进行数据通信。通过一种测试方案两种测试方法并经过多次数据通信实验,在SPI单收和单发模式下不丢失数据的情况下网络通信平均速率可以稳定达到200KB/s。(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7年07期)
王志军,卢慧慧,郑哲[10](2017)在《以太网控制器在片上系统集成和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片上系统(SOC)中集成了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器(MAC),介绍了MAC的组成和结构,片上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二者的集成方法.通过开发的驱动软件对MAC进行了详细的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实现了10Mbps和100 Mbps两种传输速率,半双工和全双工两种工作模式,并实现了通过介质无关接口(MII)与以太网物理(PHY)芯片相连接.(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2017年05期)
以太网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标准以太网应用到运动控制领域存在的非确定网络延时问题,提出确定性调度配合延时补偿的方法提高系统性能。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提高时间同步精度,采用时隙划分调度策略保证数据交换的确定性,通过RBF (radial basis function)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对系统延时预测值进行补偿,使系统能跟随延时自适应调整,具有高精度多轴同步运动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将时钟偏移标准差由11.6μs降至7.9μs,有效提高了同步精度,基于延时预测并补偿的控制算法比传统PID算法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更高的稳态性能和同步跟随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太网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袁小军,张李超,张楠.基于FPGA的以太网激光振镜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张高维,薛凌云,陈庆光,祝磊.嵌入式实时以太网运动控制器设计与性能测评[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3].王豪,吕洪武,王宏志.工业以太网EtherCAT通信控制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8
[4].黄懿,熊胜建,张瑞琳,曹恺,杨显国.基于LwIP的自动驾驶控制器以太网通信模块设计[C].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5]..自主企业级万兆以太网控制器芯片通过成果鉴定[J].中国信息安全.2018
[6].曾明.一种基于DMA的千兆以太网MAC控制器的设计[J].中国集成电路.2018
[7].罗俊梅.MC-SOC中以太网MAC控制器的设计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8
[8].唐林垚.基于MC-SOC的以太网控制器研究与uIP移植[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张洁,朱磊,郭林源.单片机扩展CH395以太网控制器的通信速率测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
[10].王志军,卢慧慧,郑哲.以太网控制器在片上系统集成和测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