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含油污泥是石油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处理一直是油田以及石油企业的难题,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热解技术是一种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将油泥中的重质组分转化为轻质组分,并加以回收的新的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可以更为彻底地处理含油污泥,且具有二次污染程度小、能量可回收利用的特点,是一种应用前景较广的处理方法。本文对国内外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介绍了温度、加热速率、停留时间、热解催化剂对于含油污泥热解效果及产物的影响,同时还阐述了热解动力学模型的拟合方法,分析了热解能量流动过程以及目前工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热解设备,并指出未来含油污泥热解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对含油污泥热解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黄静,刘建坤,蒋廷学,吴春方,许卓奇,马小东,文佳鑫,王淑荣
关键词: 含油污泥,热解,动力学模型,回收,能量分析
来源: 化工进展 2019年S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77079,21876042,21571108),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5JCZDJC40800),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AS1717),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7ZX07107-004-005)
分类号: X741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9-0682
页码: 232-239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524K
下载量: 782
相关论文文献
- [1].粉状煤炭热解技术工业化现状与瓶颈[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0(04)
- [2].陕煤化集团低阶粉煤快速热解技术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J]. 宁波化工 2016(03)
- [3].国内外褐煤热解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5(07)
- [4].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现状及展望[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09(01)
- [5].低变质煤的热解技术[J]. 榆林学院学报 2014(02)
- [6].污泥热解技术特性分析[J]. 中国环保产业 2011(08)
- [7].市政污泥热解技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20(06)
- [8].浅谈煤低温热解技术的选择[J]. 山东化工 2014(02)
- [9].热解技术资源化处理城市污泥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2(01)
- [10].生物质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J]. 山东科学 2016(04)
- [11].国内外煤热解技术专利分析[J]. 化工进展 2016(10)
- [12].城市污泥低温热解技术影响因素的分析[J]. 能源工程 2012(06)
- [13].低温热解技术在中试条件下修复汞污染土壤的研究[J]. 环保科技 2017(04)
- [14].含油污泥热解技术[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02)
- [15].城市垃圾中温热解新技术[J]. 能源工程 2009(02)
- [16].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11)
- [17].我国褐煤热解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广州化工 2013(16)
- [18].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低温热解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06)
- [19].生物油改性及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J].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9(05)
- [20].生活垃圾热解工艺现状[J]. 中国有色冶金 2018(04)
- [21].煤炭低温热解技术及其多联产发展方向[J]. 安徽化工 2016(01)
- [22].北京亿利康泰垃圾碳化热解技术:中小城镇提升综合治理美化生活[J]. 上海经济 2013(11)
- [23].城市污泥低温热解技术的探讨[J]. 浙江建筑 2012(10)
- [24].块煤中低温热解技术开发应用及研究方向[J]. 煤化工 2014(02)
- [25].基于顺流气化热解技术的秸秆气化工程研究与应用[J]. 应用能源技术 2011(12)
- [26].煤直接液化与残渣热解技术[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12)
- [27].低阶煤的结构特点与热解技术发展概述[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06)
- [28].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产业化急需解决的问题[J]. 大众科技 2008(06)
- [29].在线热解-光电离质谱法研究Li_2CO_3对松木热解的影响[J]. 质谱学报 2018(03)
- [30].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及产物提质改性研究进展[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