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静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脉,闭塞,多层,螺旋,危象,磁共振,内皮。
小静脉论文文献综述
薛扬,刘娜,张苗怡,唐杰,付建辉[1](2019)在《高盐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小静脉管壁基质改变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盐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中脑小静脉管壁基质的改变。方法 10周龄雄性SHR及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各6只,给予SHR组10个月高盐饮食(1%氯化钠饮用水及4%高盐饲料),给予WKY组大鼠10个月正常饮用水及饲料。大鼠均饲养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恒温22~24℃,恒湿(55±5)%,人工光照明暗各12 h。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血管形态变化,通过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鉴别小动脉及小静脉,免疫荧光检测脑小静脉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纤连蛋白及层黏连蛋白(LN)表达情况。将脑组织划分为皮质、深部灰质、海马并对各脑区脑小静脉胶原沉积及相关细胞外基质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 HE染色可见高盐饮食SHR小动脉血管重构,符合小动脉硬化型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特点。(2)与WKY组比较,高盐饮食SHR组脑小静脉COLⅠ及LN沉积均明显增加(分别为:153±12比106±8,t=3. 253,P=0. 004; 135±11比99±9,t=2. 575,P=0. 017); COLⅣ沉积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2比99±4,t=1. 508,P=0. 142); F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4比101±3,t=0. 664,P=0. 512)。(3)与WKY组比较,高盐饮食SHR组皮质及深部灰质小静脉COLⅠ沉积明显增加(皮质:159±15比108±7,t=3. 075,P=0. 007;深部灰质:139±12比96±9,t=2. 868,P=0. 009),海马区小静脉COLⅠ沉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9±16比133±9,t=1. 926,P=0. 072);高盐饮食SHR组和WKY组各脑区的小静脉COLⅣ及纤连蛋白沉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WKY大鼠比较,高盐饮食SHR大鼠深部灰质小静脉LN表达显着增加(125±12比77±5,t=3. 767,P=0. 002),皮质和海马区小静脉LN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皮质:138±18比109±7,t=1. 460,P=0. 174;海马区:153±16比133±13,t=0. 960,P=0. 359)。结论高盐饮食SHR脑小静脉管壁COLⅠ及LN沉积增加,COLⅠ沉积以皮质及深部灰质最为显着,LN沉积以深部灰质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吴尧,董自强,陈步国,闫成士[2](2019)在《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诊行断指再植术的静脉危象患者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移植治疗,针对栓塞的血管进行修复,可以使缺损创面得以修复,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断指成活率为100.0%,优秀的患者为14例,占比为70.00%,良好的患者为5例,占比为25.00%,差患者为1例,占比为5.00%,优良率为95.00%。结论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1期)
唐菲[3](2019)在《影像学方法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综合症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小静脉闭塞综合症是一种肝脏血管性病变,临床少见且散发,由于临床表现与布加氏综合症、肝硬化相似,临床对肝脾肿大、腹水症状的患者极易误诊、误治,因此尽早诊断对该病的及时治疗和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种影像报道病例逐渐有增多趋势,故本文对各种影像学方法诊断肝小静脉综合症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2)
代志昌[4](2019)在《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38例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然后,观察单独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准确情况和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准确情况。结果 :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准确率〔92.11%(35/38)〕高于单独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准确率〔73.68%(28/38)〕,P <0.05。结论 :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15期)
程雪平[5](2019)在《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7月-2017年9月收治肝小静脉闭塞症患者53例,首先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记录至CT检查组数据;然后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把结果记录给联合组数据;并实施实验室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测的结果做金标准,确定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组检查准确率为79.62%,联合组检查的准确率为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肝腹水以及肝脏体积增大,两组检测后肝脏门静脉周围水肿、胆囊壁水肿及增厚、食管静脉曲张以及小肠管壁增厚等影像学表现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检查准确率略高于CT组。结论: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对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均较高,联合使用可显着提升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临床诊断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21期)
杨丽,王向阳,徐晓平,陈哲,朱洪怡[6](2019)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丹参预防肝小静脉闭塞病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不同剂量丹参干预土叁七诱导小鼠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模型,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探讨丹参预防HVOD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予磷酸缓冲液(PBS)、土叁七、土叁七+100 mg/kg丹参、土叁七+200 mg/kg丹参灌胃,连续30 d后处死小鼠。通过修改后Deleve评分标准评价小鼠HVOD成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VEGF mRNA水平。结果丹参干预组与土叁七模型组比较,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200 mg/kg丹参组的VEGF表达水平较100 mg/kg丹参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不同剂量丹参可减少土叁七诱导小鼠HVOD的发生,抑制VEGF的表达可能是丹参预防HVOD发生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段英,李炜,全敏,赵莹莹,李贲[7](2019)在《草药土叁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临床特点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草药土叁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hepatic ver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7年1月至2018年5月确诊的12例土叁七致HVO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进展及肝损害程度分为肝功能衰竭组(5例)及非肝功能衰竭组(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56.41±14.18)岁,多数因保健、月经不调、骨折、腰腿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等服用土叁七药粉或代茶饮、药酒等。腹部CT或MRI具有"地图状"或"云絮状"不均匀强化灶、肝静脉显示不清等特征性影像特点。随着疾病进展,肝功能衰竭组患者AST和TBil显着高于非肝功能衰竭组,ALB和PTA显着低于非肝功能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服药史、CT/MRI特征性影像及肝脏病理有助于土叁七诱发HVOD的确诊。病情进展迅速导致肝功能衰竭可能与服用土叁七总剂量及疗程有关。土叁七引起的肝功能衰竭预后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孙明辉,刘园园,雷旭,李芳,李金科[8](2019)在《土叁七中毒(食源性)致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损害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副作用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中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herb- induced liver injury,HILI)在DILI中所占比例逐年升高[1- 4]。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HILI占药物性急性肝损伤的21.5%,占药物性肝衰竭的27.5%[5- 6]。鉴于HILI临床重要性,国内对HILI致病机理研究取得显着进展,并从中药中发现潜在肝毒性中药[7],(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黄菊,张曙[9](2019)在《土叁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15例服用土叁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服用土叁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病人的护理。[结果]15例病人均出现肝肿大、腹腔积液、黄疸等症状,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好转出院1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1例目前住院治疗中。[结论]肝小静脉闭塞症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护士的严密观察、细致护理同样不可或缺。(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16期)
白民学,邱成林,吴依宸,刘俊[10](2019)在《肝小静脉闭塞症的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经临床诊断或病理学证实并具备完整MRI资料的HVOD患者30例,通过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标准分别作出诊断,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HVOD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大、斑片状的信号异常;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多发小结节高信号病灶,部分肝动脉迂曲;门脉期可见斑片状强化、肝静脉狭窄、下腔静脉肝段受压呈细条状、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周围晕状改变;延迟期强化范围增大。MRI对HVOD的诊断敏感度为0.845,优于西雅图标准的0.485,MRI对HVOD诊断特异度为0.801,低于西雅图标准的0.921。MRI与西雅图标准对HVOD的诊断符合率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土叁七服用史及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HVOD的临床诊断,避免肝脏穿刺带来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小静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诊行断指再植术的静脉危象患者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移植治疗,针对栓塞的血管进行修复,可以使缺损创面得以修复,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断指成活率为100.0%,优秀的患者为14例,占比为70.00%,良好的患者为5例,占比为25.00%,差患者为1例,占比为5.00%,优良率为95.00%。结论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静脉论文参考文献
[1].薛扬,刘娜,张苗怡,唐杰,付建辉.高盐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小静脉管壁基质改变观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2].吴尧,董自强,陈步国,闫成士.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3].唐菲.影像学方法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综合症的应用进展[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暨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4].代志昌.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
[5].程雪平.多层螺旋CT及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9
[6].杨丽,王向阳,徐晓平,陈哲,朱洪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丹参预防肝小静脉闭塞病机制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
[7].段英,李炜,全敏,赵莹莹,李贲.草药土叁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临床特点及预后[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9
[8].孙明辉,刘园园,雷旭,李芳,李金科.土叁七中毒(食源性)致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并多器官功能损害1例[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9
[9].黄菊,张曙.土叁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9
[10].白民学,邱成林,吴依宸,刘俊.肝小静脉闭塞症的MRI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