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论文和设计-曹海霞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测工位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四根探针和四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探针的后端,探针两两成组,两组探针分别指向电容的其中一个引脚,检测模块靠近引脚移动,探针的头部抵顶引脚后回缩,使得探针后端部触发接近开关。由于引脚一长一短,当某一组探针指向的是短引脚时,则该组中下部的探针不会抵顶到引脚,所以不能回缩触发接近开关。而指向长引脚的一组探针,均会回缩触发接近开关。通过四个接近开关反馈的信息即可自动完成引脚的极性检测。采用该装置可大大提高电容极性检测的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检测工位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四根探针和四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探针的后端,探针两两成组,两组探针分别指向电容的其中一个引脚,检测模块靠近引脚移动,探针的头部抵顶引脚后回缩,使得探针后端部触发接近开关。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检测工位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四根探针和四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探针的后端,探针两两成组,两组探针分别指向电容的其中一个引脚,检测模块靠近引脚移动,探针的头部抵顶引脚后回缩,使得探针后端部触发接近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穿插设置在移动检测头上,所述探针的后端部套装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探针的轴肩上,移动检测头的后端设置有压板,回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压板上,探针的后端部穿过压板后指向接近开关,回位弹簧提供弹力使得探针的头部伸出于移动检测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检测头通过滑动导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移动检测头连接有驱动其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对移动检测头设置的固定检测头,移动检测头移动至靠近所述固定检测头,移动检测头和固定检测头的两个侧部夹持固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检测头在面向固定检测头的一侧设置有呈上下间隔分布的横向凹槽,所述固定检测头在侧部间隔设置有可嵌入至横向凹槽的插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探针之间设置有竖向分隔片,所述竖向分隔片呈分段设置以便插片嵌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探针中位于下方的探针设置在较短引脚最长位置线和较长引脚最短位置线之间,两组探针中位于上方的探针设置在较短引脚最短位置线的上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对电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样的对电容生产设备效率、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容座板检测包装是电容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现有的电容座板检测包装一般采用全自动电容座板机实现。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电容座板机采用单个电容流水线式的加工方法,其工序包括裸品上料、极性检测、第一次切脚、引线打扁、座板、第二次切脚、印字、检测、包装等,流水作业的加工方法决定了这些工序的每一个都会影响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

市面上电容座板机多采用电子仪表的极性检测方法,效率低下,稳定性差。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可高效实现电容极性检测的自动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检测工位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四根探针和四个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分别对应设置在探针的后端,探针两两成组,两组探针分别指向电容的其中一个引脚,检测模块靠近引脚移动,探针的头部抵顶引脚后回缩,使得探针后端部触发接近开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探针穿插设置在移动检测头上,所述探针的后端部套装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探针的轴肩上,移动检测头的后端设置有压板,回位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压板上,探针的后端部穿过压板后指向接近开关,回位弹簧提供弹力使得探针的头部伸出于移动检测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动检测头通过滑动导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移动检测头连接有驱动其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正对移动检测头设置的固定检测头,移动检测头移动至靠近所述固定检测头,移动检测头和固定检测头的两个侧部夹持固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引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移动检测头在面向固定检测头的一侧设置有呈上下间隔分布的横向凹槽,所述固定检测头在侧部间隔设置有可嵌入至横向凹槽的插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组探针之间设置有竖向分隔片,所述竖向分隔片呈分段设置以便插片嵌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组探针中位于下方的探针设置在较短引脚最长位置线和较长引脚最短位置线之间,两组探针中位于上方的探针设置在较短引脚最短位置线的上方。

有益效果:本装置中探针设置成指向引脚且可回缩,4根探针划分为两组,每一个引脚通过上下两根探针实现极性判断。检测模块靠近引脚移动,当探针抵顶在引脚上时,检测模块继续前移,探针受到引脚的反向挤压向后回缩,进而触发接近开关。由于引脚一长一短,当某一组探针指向的是短引脚时,则该组中下部的探针不会抵顶到引脚,所以不能回缩触发接近开关。而指向长引脚的一组探针,均会回缩触发接近开关。通过四个接近开关反馈的信息即可自动完成引脚的极性检测。采用该装置可大大提高电容极性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探针检测左短右长状电容引脚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探针检测左长右短状电容引脚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为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检测工位上,用于实现对检测工位上电容的极性检测。

具体地,该装置包括检测模块和固定检测头10,检测模块包括四根探针92、四个接近开关94以及一个移动检测头91。四根探针92均穿插设置在移动检测头91上,四个接近开关94分别对应设置在探针92的后端,探针92两两成组,两组探针分别指向电容的其中一个引脚。探针92的后端部套装有回位弹簧93,回位弹簧93的一端抵接在探针92的轴肩上,移动检测头91的后端设置有压板95,回位弹簧93的另一端抵接在压板95上,探针92的后端部穿过压板95后指向接近开关94,回位弹簧93提供弹力使得探针92的头部伸出于移动检测头91。固定检测头10用于放置电容,固定检测头10正对移动检测头91设置。移动检测头91通过滑动导向装置71设置在底座7上,同时,移动检测头91连接有驱动其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8,移动检测头91每完成一个往复移动,即可实现一个电容的极性检测。驱动机构8驱动检测模块靠近引脚移动,探针92的头部抵顶引脚后回缩,使得探针92后端部触发接近开关94。

本装置中探针92设置成指向引脚且可回缩,4根探针92划分为两组,每一个引脚通过上下两根探针92实现极性判断。检测模块靠近引脚移动,当探针92抵顶在引脚上时,检测模块继续前移,探针92受到引脚的反向挤压向后回缩,进而触发接近开关94。由于引脚一长一短,当某一组探针指向的是短引脚时,则该组中下部的探针92不会抵顶到引脚,所以不能回缩触发接近开关94。而指向长引脚的一组探针均会回缩触发接近开关94。通过四个接近开关94反馈的信息即可自动完成引脚的极性检测。采用该装置可大大提高电容极性检测的效率。

定义图3和图4中左上为2号探针92,左下为3号探针92,右上为1号探针92,右下为4号探针92。设定图3所示的电容呈统一的极性状态,其中1号、2号以及4号探针92触发接近开关94,3号探针92的头部对应的是短引脚的延伸方向,并未抵接到引脚,因此没有触发接近开关94。图4所示的电容其极性与统一的极性状态相反,其中1号、2号以及3号探针92触发接近开关94,4号探针92的头部对应的是短引脚的延伸方向,并未抵接到引脚,因此没有触发接近开关94。通过探针92触发的接近开关94实现电容极性的判断:如果是1号、2号以及4号探针92触发接近开关94,且3号探针92未触发接近开关94,则判定为所需的统一极性方向,在电容经过翻转工位时无需再行调整;如果是1号、2号以及3号探针92触发接近开关94,且4号探针92未触发接近开关94,则判定为与所需的统一极性方向相反,则在电容经过翻转工位时可通过极性翻转装置翻转180度,进而实现极性的调整;如果上述两种情形均未出现,则判定为电容引脚不良,在电容经过不良排料工位时由极性不良排料装置排除。

作为优选,固定检测头10正对移动检测头91设置,引脚搬运至与固定检测头10的侧部贴合,在驱动机构8的驱动下,移动检测头91移动至靠近固定检测头10,移动检测头91和固定检测头10的两个侧部夹持固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引脚。当探针92抵顶在引脚上时,固定检测头10可以限制引脚后移,确保探针92抵顶到引脚后均可实现回缩,保证了检测的精准性。

同时,移动检测头91在面向固定检测头10的一侧设置有呈上下间隔分布的横向凹槽,两组探针92之间设置有竖向分隔片,该竖向分隔片插入在两个引脚之间,用于交叉脚线的分开,防止因脚线缠在一起而影响极性检测准确性。该竖向分隔片呈分段设置,固定检测头10在侧部间隔设置有可嵌入至横向凹槽和竖向分隔片的插片。通过固定检测头10与移动检测头91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挤压引脚的动作,确保了在探针92检测引脚过程中引脚可保持固定状态。

为了使该检测装置最大程度的满足所有电容的极性检测,本实施例中,两组探针中位于下方的探针92设置在较短引脚最长位置线和较长引脚最短位置线之间,两组探针中位于上方的探针92设置在较短引脚最短位置线的上方。其中,较短引脚最长位置线由大批量生产的电容中较短引脚的最大尺寸值来界定;较长引脚最短位置线由大批量生产的电容中较长引脚的最小尺寸值来界定;较短引脚最短位置线由大批量生产的电容中较短引脚的最小尺寸值来界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设计图

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8256.5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570658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G01R 31/02

专利分类号:G01R31/02;G01R1/073

范畴分类:31F;

申请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85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华冠路1号

发明人:曹海霞;杨达奇;刘旭阳;马争晖

第一发明人:曹海霞

当前权利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辉

代理机构:4420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电容引脚极性检测装置论文和设计-曹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