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论文_张光亚,刘小兵,赵健,温志新,张荻萩

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边缘,大陆,原型,深水,古生代,裂谷。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张光亚,刘小兵,赵健,温志新,张荻萩[1](2018)在《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及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以鲁武马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气田,主要分布于鲁武马盆地,其可采储量达3.8×1012 m3。盆地经历了卡鲁裂谷期、马达加斯加裂谷期和马达加斯加漂移期等3期构造演化。其中,马达加斯加裂谷期形成下侏罗统—中侏罗统湖相-滨浅海相烃源岩,于早白垩世进入生油门限,晚白垩世达到生油高峰,渐新世进入生气窗。受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东非陆上断裂系统活动影响,大量富砂沉积物以块体搬运和深海滑塌方式向深水区堆积,形成了盆地内面积广、厚度大、岩性相对均一且物性良好的超大型深水重力流沉积砂体;漂移期海相泥页岩则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东非陆上早期隆升和叁角洲进积作用使鲁武马盆地形成重力滑动和盐底辟构造,渐新统—上新统内形成东非被动陆缘正断层带(EANFZ)和逆冲断层带(EATFZ),下伏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成油气沿正断层和深水区逆冲断层向上运移,聚集于构造-岩性-地层、构造圈闭中,形成大气田。(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8年02期)

朱伟林,崔旱云,吴培康,孙和风[2](2017)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以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的主要增长区。通过统计分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趋势,系统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进展,阐述了主要盆地的油气分布基本特征和勘探潜力,并提出了下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呈现出由浅水盐上走向深水盐下、由构造走向地层-岩性、由大西洋向印度洋拓展、由常规带走向极地、天然气储量比重日趋增大等5方面趋势,在深水盆地、深水沉积、盐下储层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是取得油气突破的重要原因。大西洋沿岸、印度洋西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律性的共轭关系,但其油气富集程度、分布和类型有很大差异,以共轭关系为主线对寻找新的勘探领域提供了新勘探思路。对于未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应重点评价近期获得突破的深水区盆地,并坚持对含盐盆地盐下裂谷期层系进行持续勘探,同时要加强超深水盆地的前瞻性研究。(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程涛,于水,陶维祥,郝立华,沈野[3](2017)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水沉积砂岩储层是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重点领域之一,对于深水沉积模式认识、沉积类型划分、储层分布规律及宏观演化规律能否实现系统深入的认知也成为制约全球油气勘探获得更多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典型深水沉积广泛发育的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尼日尔叁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为研究区,以地震资料为主,钻井资料为辅,开展针对性的深水沉积体系层序界面识别,明确研究区层序及体系域划分方案,建立深水沉积层序地层格架;综合2个研究区的深水沉积特征,探索建立了一套西非地区的深水沉积类型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陆坡峡谷、块体流、水道体、朵叶体、半深海泥5种亚相;将块体流细化为滑移体和滑塌碎屑流2种微相,将水道体进一步划分为高侵蚀充填型水道、低侵蚀过路加积型水道、过路高弯度水道、废弃水道、堤岸-漫溢5种微相,将朵叶体细分为末端朵叶和决口扇朵叶2种微相;同时系统总结解剖了各微相的岩性组合、地震反射及平面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深水沉积体系的宏观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认识到尼日尔叁角洲盆地深水沉积体系中水道体和朵叶体均有发育,自下向上,随着相对海平面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早期主要发育朵叶体沉积,晚期则转变为以发育大型浊积水道为主。刚果扇盆地深水沉积则主要为水道体沉积,朵叶体较少发育,早期水道规模小,中期开始发育多支复合水道并呈退积趋势,水道发育程度逐渐降低,至晚期水道能量及侵蚀能力复又转强,甚至形成较大的陆坡峡谷及多支水道体。(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7年05期)

温志新,徐洪,王兆明,贺正军,宋成鹏[4](2016)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类及其油气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板块学说理论,综合对比研究全球66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震地质,根据盆地结构构造差异将该类盆地划分为断陷型、无盐断坳型、含盐断坳型、无盐坳陷型、含盐坳陷型、叁角洲改造型和正反转改造型7个亚类。全球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伴随中、新生代大西洋、印度洋等的形成而生成的,经历了裂谷期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漂移期被动陆缘3个原型阶段的迭加。"断陷型"盆地以下部湖相/海相裂谷层系油气系统为主,上部较薄的坳陷层系仅作为区域盖层,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裂谷层系构造类圈闭之中;"无盐断坳型"盆地下部裂谷层系与上部坳陷层系均较发育,裂谷层系发育构造型成藏组合,坳陷层系斜坡扇体油气富集程度高;"含盐断坳型"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富集于盐下裂谷层系舄湖相碳酸盐岩和盐上坳陷层系深水斜坡扇;"无盐坳陷型"盆地因具有"窄陆架、陡陆坡型"盆地结构,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坳陷层系海底扇群中;"含盐坳陷型"盆地仅坳陷层系油气系统活跃,发育斜坡扇、盐构造及生物礁等多类圈闭;"叁角洲改造型"盆地从岸向深水形成独特的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4大环状构造带,各带上均可形成大油气田;"正反转改造型"盆地属受中新世以来全球造山影响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富集于反转层系挤压背斜之中。(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6年05期)

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贺正军,刘小兵[5](2015)在《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研究地震、地质及相关文献资料,恢复东非被动大陆边缘主要地质时期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开展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分析,结合已发现的15个油气藏解剖,建立3种成藏模式,探讨该区有利成藏组合及下一步勘探方向。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历经晚石炭世—叁迭纪卡鲁(Karoo)期陆内夭折裂谷、侏罗纪陆内—陆间裂谷及白垩纪以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3个原型阶段,各个盆地裂谷层系普遍发育,受拗陷期沉积充填厚度大小影响,形成"断陷型"、"断坳型"和"叁角洲改造型"3类被动陆缘盆地:"断陷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小于3 000 m,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寻找裂谷层系顶部发育的大型构造类圈闭为主;"断坳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5 000 m,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勘探方面以上、中斜坡大型滑动—滑塌—碎屑流沉积砂体为目标;"叁角洲改造型"拗陷期沉积最大厚度大于6 000 m且发育高建设性叁角洲,从岸向海形成独特生长断裂、泥底辟、逆冲推覆、前渊缓坡四大构造带,形成"叁源-多组合型"成藏模式,其四大构造带均可形成大型油气田。(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5年05期)

张光亚,刘小兵,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6](2015)在《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大气田富集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东非海域近5年来发现了一系列大气田,主要分布于鲁武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可采储量达3.8×1012m3。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晚石炭世—早侏罗世卡鲁裂谷期,以河流相、湖相和叁角洲相沉积为主;2中侏罗世—早白垩世马达加斯加裂谷期,以陆相和浅海相沉积为主,发育主力烃源岩;3晚白垩世—第四纪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以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为主,海底扇、斜坡扇和重力流水道等浊积砂岩构成主力储层,泥岩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大气田主力成藏组合包括鲁武马盆地渐新统—上新统、古新统—始新统砂岩及坦桑尼亚盆地渐新统、上白垩统砂岩。鲁武马盆地大气田主要分布于深水区逆冲断层带及其前缘,重力滑塌和侏罗系盐底辟构造使鲁武马叁角洲前缘广泛发育逆冲断层带,逆冲断层成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自深部烃源岩向上运移、聚集于逆冲断层带砂岩储层中;坦桑尼亚盆地大气田主要分布于斜坡重力流水道砂岩中,南北向正断层控制油气富集。(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5年04期)

李晓波[7](2015)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古生代地层沉积序列和被动大陆边缘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带北缘盆地群的中段,其西南部(简称塔西南)处于南天山造山带和柯坪隆起以及西昆仑造山带之间,包括巴楚凸起和塔西南坳陷的麦盖提斜坡、喀什坳陷与叶城坳陷等盆地内构造单元,以及盆地西南缘的铁克里克断隆(西昆仑山前冲断带)。前人根据对塔西南地区古生代地层序列、沉积特征以及区域构造的分析,认为塔西南地区经历了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期被动大陆边缘演化,其间的志留纪至中泥盆世为周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但对于两期被动陆缘的转换过程以及整个演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5)》期刊2015-06-24)

谢奋全,王黎栋,于炳松,张光亚,温志新[8](2014)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现今全球发现油气田数量最多的盆地类型,也是控制油气形成最重要的盆地类型.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分别阐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和运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被动大陆盆地的发育演化过程中为油气形成提供连续稳定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烃源岩物源;提供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储层;提供保存烃源岩并且形成盖层和圈闭的蒸发盐;提供烃源岩保存及盖层形成的构造等.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印峰[9](2013)在《中石炭至中叁迭世下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原型盆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二次创业的深入,海相地层已成为油气勘探领域的重点。下扬子沉积了巨厚的海相地层,其原型盆地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改造。通过对下扬子边界的讨论,对其进行系统的整体分析。在活动论构造历史观和盆地原型分析TSM工作程式的指导下,通过对下扬子中石炭至中叁迭世残留地层分布状况的分析,以及该时期沉积充填过程的分析,确定了中石炭至中叁迭世下扬子原型盆地的性质为被动大陆边缘,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硅质碎屑沉积物、碳酸盐岩沉积物和叁角洲沉积等方面。该时期在Ⅲ、Ⅳ区广泛分布有硅质碎屑沉积物序列,在Ⅰ、Ⅲ、Ⅳ区碳酸盐岩沉积夹杂有碎屑岩沉积,而Ⅱ区为纯灰岩区,而在苏浙皖的广大地区覆盖有龙潭组的叁角洲沉积,这些均表明晚震旦至中奥陶世其为成熟的被动大陆边缘。而下扬子区盆地迭加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中叁迭世晚期以来海相原型盆地又经历了:中叁迭世晚期-中侏罗世,前陆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晚白垩世-渐新世,断坳复合型伸展盆地;晚渐新世以来,反转盆地。由于这四个阶段的迭加和改造作用,导致下扬子区中石炭世-中叁迭世早期残留地层中心零星分布在乐平、铜陵、句容、泰兴、勿南沙以北等地区,最大残留厚度>1200m。由此,下扬子区中石炭至中叁迭世海相油气勘探方向应从迭加改造相对薄弱的地区寻找油气二次创业的突破口。(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8盆山耦合与资源环境效应及找矿突破分会场》期刊2013-10-17)

温志新,万仑坤,吴亚东,贺正军,汪永华[10](2013)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段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板块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多渠道资料来源,研究了西非沿海原型盆地形成演化过程,分段对比了古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大油气田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叁段""四类"盆地大油气田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叁段"盆地都经过了陆内裂谷、过渡期陆间裂谷及漂移期被动大陆边缘3个原型阶段,南段"裂谷层系发育型"盆地由于被动陆缘层系不发育,形成"裂谷层系构造-地层型"大油气田成藏模式;中段含盐型盆地以过渡期陆间裂谷盐岩充填为特征,其上、下的漂移期海相及裂谷期湖相沉积均可形成优质烃源岩,盐岩及海相页岩作为优质盖层,形成了"双源-双盖型"成藏模式;北段转换型盆地漂移期海相沉积厚度大,"窄"陆棚、"陡"陆坡型盆地边缘形成了"漂移期浊积砂体群型"成藏模式。尼日尔高建设叁角洲盆地形成了独特的"叁角洲基浊积砂体型"成藏模式,内环滚动背斜带油气最富集,中环泥运动背斜带、外环逆冲挤压背斜带的浊积砂体中都有大油气田发现。(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3年05期)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6年以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储量的主要增长区。通过统计分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趋势,系统总结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地质进展,阐述了主要盆地的油气分布基本特征和勘探潜力,并提出了下阶段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呈现出由浅水盐上走向深水盐下、由构造走向地层-岩性、由大西洋向印度洋拓展、由常规带走向极地、天然气储量比重日趋增大等5方面趋势,在深水盆地、深水沉积、盐下储层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是取得油气突破的重要原因。大西洋沿岸、印度洋西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律性的共轭关系,但其油气富集程度、分布和类型有很大差异,以共轭关系为主线对寻找新的勘探领域提供了新勘探思路。对于未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应重点评价近期获得突破的深水区盆地,并坚持对含盐盆地盐下裂谷期层系进行持续勘探,同时要加强超深水盆地的前瞻性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光亚,刘小兵,赵健,温志新,张荻萩.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及大气田形成主控因素:以鲁武马盆地为例[J].地学前缘.2018

[2].朱伟林,崔旱云,吴培康,孙和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展望[J].石油学报.2017

[3].程涛,于水,陶维祥,郝立华,沈野.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7

[4].温志新,徐洪,王兆明,贺正军,宋成鹏.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类及其油气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

[5].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贺正军,刘小兵.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

[6].张光亚,刘小兵,温志新,王兆明,宋成鹏.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对大气田富集的控制作用[J].中国石油勘探.2015

[7].李晓波.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古生代地层沉积序列和被动大陆边缘演化[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5).2015

[8].谢奋全,王黎栋,于炳松,张光亚,温志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对油气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墨西哥湾盆地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4

[9].印峰.中石炭至中叁迭世下扬子被动大陆边缘原型盆地特征[C].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8盆山耦合与资源环境效应及找矿突破分会场.2013

[10].温志新,万仑坤,吴亚东,贺正军,汪永华.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大油气田形成条件分段对比[J].新疆石油地质.2013

论文知识图

大巴山前陆盆地结构特征(据汪泽成,...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沉积相和地...南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位...非洲东西部不同类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南美洲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地层对...

标签:;  ;  ;  ;  ;  ;  ;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论文_张光亚,刘小兵,赵健,温志新,张荻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