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介质访问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通信,水声,信道,终端。
介质访问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美俊,AKHTAR,Adnan,Ibne[1](2019)在《两种现场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实时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存取协议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建立PROFIUS-DP测试平台,剖析多主站令牌目标循环时间对高优先级报文排队延时的影响,阐述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实时性能;在已知网络消息模型的情况下,预先对CAN总线系统的通信实时性进行有效评估;建立CAN总线的仿真试验平台,比较两种总线对不同性质负载的平均延时与最大延时。实验数据表明,对于周期型信息和事件型信息,随着负载率的升高,CAN总线的平均延时时间和最大延时时间随之增加,适合低负载率应用场合;PROFIBUS-DP总线对周期型信息的最大延迟时间很稳定,对事件型信息的最大延迟时间明显增加,适合周期型信息应用场合。(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冉[2](2019)在《基于毫米波通信的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毫米波通信技术凭借其优秀的带宽宽、波束窄、探测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熟知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创新。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多跳中继、空间重用等方向。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彼此独立,并没有集中或者跨领域统筹考虑结合的问题,因此本论文希望在设备接入与发现领域和能量收集的可持续通信领域联合分析,针对毫米波频段频带极宽的特性,结合能量收割机制,研究新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可持续工作。文章首先结合毫米波通信特点以及数能同传特性,对所研究的IEEE 802.11Mac协议及其机制进行了介绍,同时针对毫米波与数能同传的特性进行了结合,对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机制进行系统建模及理论说明,对应用场景进行抽象建模,对协议机制中的理论部分进行了详细地推导和说明。之后文章对无线能量传输的室内场景中增强的CSMA/CA协议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针对于该控制协议无法主动收集能量的不足所提出新的改进方案——基于能量退避间隔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对其协议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改良特性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详细的举例说明。接下来对基于能量退避间隔的控制协议存在的一些特性进行说明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即基于能量分组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对其协议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进行了举例说明。接下来文章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通过对两种新的控制协议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说明详细的仿真参数设计,仿真对比上行链路吞吐量与STA的数量、上行链路吞吐量性能与分配时间资源比率μ、上行链路吞吐量与初始后退窗口大小W等验证了协议的真实效果。仿真发现两种新的协议上行链路吞吐量性能得到显着改善,同时通过适当地分配时间资源,可以最大化上行链路吞吐量。基于能量分组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可以更容易实现,并且比基于能量退避间隔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更节能。最终文章对于基于能量退避间隔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和基于能量分组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性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工作展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0)
李永锋,姜胜明[3](2018)在《一种基于接收端决策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网络环境中,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是导致信道资源浪费、网络吞吐量降低的关键因素。提出一种基于握手机制的以接收端决策为主的MAC协议。在握手阶段,接收端与多个发送端进行握手,获取发送信息并建立接收计划,再将接收计划告知发送端,使发送端能根据接收计划发送消息,从而解决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的问题。同时,此协议能够降低数据发送的等待时间,提高网络吞吐量,并获得较低的时延和丢包率。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计算机(专业版)》期刊2018年17期)
许宝化[4](2017)在《可见光通信技术组网方案的研究与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的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线网络接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面对用户对网络速率越来越高的需求,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其中利用可见光作为通信方式也经历了从出现到各项指标皆有巨大提升的长足发展。在可见光通信的发展过程中,将现有无线通信技术如MIMO、QAM调制和复用技术应用在可见光通信技术中,使接入终端数量以及通信速率越来越高。在最新的研究中,离线通信速率已能达到10Gb/s,通过均衡技术,LED矩阵能够将模拟带宽扩展到400Mhz。虽然单项指标在不断提升,但是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应用与实现还是凤毛麟角,尤其是在能够体现高速率的可见光通信组网方面,更是有较少的实时系统。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就可见光通信系统局域网中的MAC接入层设计与实现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论文定位于OSI七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的MAC层设计,首先研究了可见光通信系统特点,然后对现有可见光通信系统局域网的接入方案进行了研究对比,找出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确定出最终采用CSMA/CA接入协议作为MAC层介质访问控制方案。2.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论文对设计中的具体方案框架以及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关键参数给出了具体的设计与算法的优化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优化结果,证明在可见光通信系统中使用RTS/CTS控制帧的CSMA/CA接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网络吞吐率。3.在可见光通信中,受LED半功率角约束,需要多个AP尽可能增加网络覆盖面积,由此可能造成覆盖区域重迭,为了防止在重迭区域同一数据帧在不同AP中多次传输并上传至网络层,论文提出一种新的简单PHY层接入认证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无效传输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状态转移图与PHY层的可行性实验验证。4.针对上述方案,论文首先对每一过程的实现与控制,给出了MAC层FPGA与嵌入式软盒实现的总体框图与各模块的时序图。论文首先通过RS232串口通信方式连接电脑与MAC层,分别实现终端与AP的CSMA/CA接入控制方法;论文还测试了 MAC层与以太网芯片通过MII接口通信的连接方式,论文最后在物理层测试了接入层认证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1-16)
于明鹭[5](2016)在《车载自组织网络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hoc Network,VANET)作为智慧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用户带来安全舒适的行车体验。而VANET的网络性能取决于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由于VANET网络具有车辆移动速度快、网络拓扑快速变化等特点,使得原有的IEEE 802.11p协议中基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的MAC协议无法满足安全应用的要求。因此,如何针对VANET的特点来改进现有的MAC协议,使其满足安全应用对广播消息的平均到达时延和接收率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建立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具有优先级的安全消息传输性能分析模型,通过该模型分析出状态消息存在的情况下紧急消息的平均传输时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对选取合适的网络参数来减小紧急消息的传输时延及进一步研究VANET的其他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针对IEEE 802.11p的MAC层协议以及现有的改进协议在车辆密度较高的情况下性能较差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数据速率的MAC协议(Multiple-Data-Rate MAC,MDR-MAC)。该协议通过引入多数据速率的方式减小了消息的传输时间,降低了网络拥塞;通过集中式时隙分配的方式减小了消息之间的碰撞,从而保证了信标消息的有效广播;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信标消息的接收率和平均到达时延方面的性能均有所提升。最后,为进一步优化紧急消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紧急消息的时隙预约机制和协作传输机制。时隙预约机制通过减小紧急消息接入信道的时延,提高了紧急消息的传输有效性;协作传输机制通过识别接收紧急消息失败的节点、选择辅助节点、重传消息这一过程提升了紧急消息的接收率,从而提高了紧急消息的传输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保证紧急消息的实时可靠传输。(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1-18)
徐明,刘广钟[6](2015)在《基于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水声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声传感器网络低带宽、高延迟特性造成的空时不确定性以及网络状态不能充分观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OMDP)的水声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该协议首先将每个传感器节点的链路质量和剩余能量划分为多个离散等级来表达节点的状态信息。此后,接收节点通过信道状态观测和接入动作的历史信息对信道的占用概率进行预测,从而得出发送节点的信道最优调度策略;发送节点按照该策略中的调度序列在各自所分配的时隙内依次与接收节点进行通信,传输数据包。通信完成后,相关节点根据网络转移概率的统计量估计下一个时隙的状态。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水声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相比,基于POMDP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可以提高数据包传输成功率和网络吞吐量,并且降低网络的能量消耗。(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5年11期)
杨志忠[7](2015)在《非均匀分布多跳网络通信节点介质访问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均匀分布多跳网络中,需要对通信节点进行介质访问控制设计,提高网络通信节点的吞吐性和安全性。传统方法采用多路复用器输出端口信号检测方法进行非均匀分布多跳网络通信节点的介质访问控制,产生强烈的信道畸变,节点的通信控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协同调度的混合协议激振算法的非均匀分布多跳网络通信节点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将非均匀分布多跳网络通信节点分簇模型的服务器网络接收端和发送端数据的信息熵作为信道传递向量函数,构建协同调度混合协议服务器模型,求得非均匀分布多跳网络时延扩展与信道特性测量均衡后的频谱,可以有效提高信息传输的保真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对多跳网络的通信节点介质访问控制性能,提高了通信节点的吞吐性能,降低重复传输次数,保证非均匀分布多跳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保真性。(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5年08期)
徐明,刘广钟,孙伟[8](2014)在《基于进化博弈论的水声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水声传感器网络低带宽、高延迟的特性对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进化博弈论的MAC协议。该协议中,每个传感器节点可以采用空间复用和时间复用两种策略,并利用复制动力学方程得到进化稳定策略,达到进化稳定均衡,提高信道利用率和数据传输效率,进而实现MAC协议的性能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水声传感器网络MAC协议相比,基于进化博弈论的MAC协议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以及数据包发送成功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4年11期)
DAO,Van-phuong,赵力,左加阔,邹采荣[9](2014)在《水声通信网络中的MACA-C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是水声通信网络中的一种关键技术。与陆地无线通信系统使用无线电波有所不同,水声通信网络依靠水声进行通信。由于水声信道的传播时延长、可用带宽有限,使得设计适合于水声通信网络的MAC协议面临诸多困难。然而,水声信道的长传播时延特性允许在水声信道中同时发送多个数据包,利用该特性,基于MACA协议,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声通信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ACA-C协议。通过将发射数据包和控制包结合在一起,本文提出的协议能够克服水声信道长传输时延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MACA-C协议能够提高信道使用率,获得较高且稳定的吞吐量,降低端到端的延迟,并且保持较低的碰撞率。(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4年09期)
罗尚平[10](2014)在《介质访问控制层拒绝服务攻击的入侵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局域网安全防护手段的不足,结合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层拒绝服务攻击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准确性高的特点,构建支持向量机最优分类超平面和分类判决函数,对网络流量进行分类识别,完成对异常流量的检测。在OPNET平台下进行无线局域网环境入侵检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检测出针对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层的拒绝服务攻击。(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4年08期)
介质访问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移动通信、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毫米波通信技术凭借其优秀的带宽宽、波束窄、探测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熟知并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创新。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多跳中继、空间重用等方向。同时这些研究成果彼此独立,并没有集中或者跨领域统筹考虑结合的问题,因此本论文希望在设备接入与发现领域和能量收集的可持续通信领域联合分析,针对毫米波频段频带极宽的特性,结合能量收割机制,研究新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可持续工作。文章首先结合毫米波通信特点以及数能同传特性,对所研究的IEEE 802.11Mac协议及其机制进行了介绍,同时针对毫米波与数能同传的特性进行了结合,对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机制进行系统建模及理论说明,对应用场景进行抽象建模,对协议机制中的理论部分进行了详细地推导和说明。之后文章对无线能量传输的室内场景中增强的CSMA/CA协议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针对于该控制协议无法主动收集能量的不足所提出新的改进方案——基于能量退避间隔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对其协议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改良特性进行了说明,并进行了详细的举例说明。接下来对基于能量退避间隔的控制协议存在的一些特性进行说明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即基于能量分组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对其协议机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进行了举例说明。接下来文章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通过对两种新的控制协议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说明详细的仿真参数设计,仿真对比上行链路吞吐量与STA的数量、上行链路吞吐量性能与分配时间资源比率μ、上行链路吞吐量与初始后退窗口大小W等验证了协议的真实效果。仿真发现两种新的协议上行链路吞吐量性能得到显着改善,同时通过适当地分配时间资源,可以最大化上行链路吞吐量。基于能量分组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可以更容易实现,并且比基于能量退避间隔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更节能。最终文章对于基于能量退避间隔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和基于能量分组的毫米波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性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一步提出了工作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质访问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美俊,AKHTAR,Adnan,Ibne.两种现场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实时性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9
[2].郭冉.基于毫米波通信的数能一体化介质访问控制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3].李永锋,姜胜明.一种基于接收端决策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
[4].许宝化.可见光通信技术组网方案的研究与介质访问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7
[5].于明鹭.车载自组织网络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
[6].徐明,刘广钟.基于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水声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J].计算机应用.2015
[7].杨志忠.非均匀分布多跳网络通信节点介质访问控制[J].科技通报.2015
[8].徐明,刘广钟,孙伟.基于进化博弈论的水声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协议[J].计算机应用.2014
[9].DAO,Van-phuong,赵力,左加阔,邹采荣.水声通信网络中的MACA-C介质访问控制协议[J].信号处理.2014
[10].罗尚平.介质访问控制层拒绝服务攻击的入侵检测系统[J].工矿自动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