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异体肢体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肢体,免疫,胸腺,骨髓,大鼠,细胞,牛膝。
异体肢体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陈祝锋,张震宇[1](2019)在《昆明山海棠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对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抗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9只Wistar大鼠为供者,18只SD大鼠为受者,通过手术方法建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只。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10 mL/(kg·d)灌胃,1次/d;观察组大鼠给予昆明山海棠片400 mg/(kg·d)+生理盐水2 mL灌胃,1次/d。观察术后2组移植肢体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存活时间,并行移植肢体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TUNEL法检测2组移植组织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结果对照组移植肢体发生排斥反应时间[(4.83±1.80)d]早于观察组[(8.38±1.19)d](P<0.05),移植肢体存活时间[(9.38±2.23)d]短于观察组[(13.94±1.48)d](P<0.05),移植肢体细胞凋亡指数(33.83±3.38)和排斥反应分级(2.33±0.57)高于观察组(25.33±5.65、0.66±0.57)(P<0.05);术后第7天,对照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49.95±7.14)%]及CD4~+/CD8~+比值(2.19±0.31)均高于观察组[(22.96±5.97)%、0.93±0.24](P<0.05)。结论昆明山海棠可减轻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发生排斥反应,可作为肢体移植术后的一种新型抗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或辅助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琳,孟媛媛,王立春,赵振宇,王强[2](2012)在《胸腺内注射供体MHC抗原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自体肢体移植组;B组:异体肢体移植组;C组:胸腺内注射组。术后观察肢体的存活时间,并在术后7 d进行移植肢体皮肤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及血清IFN-γ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C组肢体存活时间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C组出现的炎症排斥反应以及组织的改变明显较B组轻,与A组相接近。IFN-γ的检测,C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以对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岳宪虎[3](2012)在《输注AdCTLA4-Ig转染的供体特异性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大鼠异体肢体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尾静脉输注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分子胞外段与人工gG恒定区重组的融合蛋白(CTLA4-Ig)的重组腺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能性及其机理,为临床肢体移植诱导免疫耐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采用Adeasy同源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携带融合基因CTLA4-Ig的重组腺病毒,测定滴度;并用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检测外源基因CTLA4-Ig的表达。(2)构建肢体移植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静脉注射BMSCs;C组:静脉注射AdCTLA4-Ig;D组:静脉注射AdCTLA4-Ig转染的BMSCs。检测移植肢体发生排斥反应时间、存活时间;观测移植肢体皮肤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方法检测移植大鼠细胞因子工L-2的水平变化。结果(1)成功构建了携带基因CTLA4Ig的重组腺病毒,滴度为1.0*109efu/ml,并能有效感染骨髓间质干细胞,使骨髓间质干细胞表达CTLA4Ig。(2)肢体移植物存活时间,空白对照组、输注AdCTLA4Ig、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转染的BMSCs组分别为7.20±0.45d、10.04±0.55d、10.04±0.55d、19.40±1.14d。各治疗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均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输注AdCTLA4-Ig转染的BMSCs组植物存活时间均显着长于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组;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组无明显差别。(3)肢体移植物排斥反应出现时间,空白对照组、输注AdCTLA4Ig、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转染的BMSCs组分别为4.40±0.55d、7.20±0.45d、7.20±0.45d、14.40±0.55d。各治疗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均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输注AdCTLA4-Ig转染的BMSCs组植物存活时间均显着长于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组;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组无明显差别。(4)肢体移植术后5天细胞因子工L-2水平,空白对照组、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输注AdCTLA4-Ig转染的BMSCs组分别为159.83±9.85pg/ml、119.54±13.46pg/ml、118.79±12.88pg/ml、64.32±15.24pg/m1。各治疗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均显着长于对照组(P<0.05);输注AdCTLA4-Ig转染的BMSCs组植物存活时间均显着长于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组;输注BMSCs、输注AdCTLA4-Ig组无明显差别。(5)肢体移植术后5天移植肢体皮肤病理检查,空白对照组可见重度淋巴细胞浸润;输注BMSCs和输注AdCTLA4-Ig组可见中度淋巴细胞浸润;输注AdCTLA4-Ig转染的BMSCs组可见轻度淋巴细胞浸润。结论(1)采用Adeasy同源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可快速、简便获取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CTLA4-Ig。(2)经尾静脉输注AdCTLA4-Ig转染BMSCs可诱导大鼠肢体移植免疫耐受,并优于单独输注AdCTLA4-Ig和BMSCs。(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尚剑,刘伟,韩昕光,凌晓东,苏俭[4](2011)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他克莫司的应用剂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他克莫司应用于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免疫耐受已多见报道。目的:探索他克莫司在异体肢体移植时的最佳应用剂量。方法:建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大鼠模型,移植造模后设立给予不同他克莫司剂量的0.5,1,2mg/(kg·d)组及对照组,对大鼠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与结论:移植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时间分别是对照组(3.43±0.79)d、0.5mg/(kg·d)组(5.68±0.97)d、1mg/(kg?d)组(9.13±1.17)d、2mg/(kg?d)组(9.61±2.38)d,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4组分别为(2.61±0.38),(1.57±0.43),(0.85±0.24),(0.71±0.19)级。移植后各给药组CD4+、CD8+检测值均明显下降,CD4/CD8比值轻度增加或在正常值范围内;对照组CD4+、CD8+无明显变化,CD4/CD8比值明显增加。提示,他克莫司的应用剂量在1mg/(kg·d)时就能达到理想的抑制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用量后意义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31期)
陈琳,耿佳,王强,刘建宇[5](2011)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A组(自体肢体移植组)、B组(异体肢体移植组)、C组(异体肢体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D组(胸腺内注射组)。术后观察肢体的存活时间,术后7d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肢体存活时间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检查,D组优于B、C组(P<0.05)。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诱导对异体肢体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1年04期)
冯磊,张震宇,谷文光[6](2010)在《牛膝应用于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抗排斥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牛膝能有明显减轻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动物模型发生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肢体的存活时间,有希望成为肢体移植后的新型抗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0年33期)
宋有鑫,马英华,王瑞鹃,陈宾,刘建丰[7](2010)在《短期免疫抑制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大鼠周围神经的损伤与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肢体移植后肢体生存时间的延长和移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关系到肢体同种异体移植能否在临床广泛开展的决定性因素。目的:观察短期免疫抑制治疗对肢体移植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短期组:肢体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14d;长期组:肢体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直到取材。对照组单纯肢体移植组术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足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形态观察评价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与结论:短期组与长期组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别(P>0.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观察显示短期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短期组与长期组神经纤维再生差异无显着性意义。长期组有3只大鼠因为免疫抑制剂影响导致死亡,对照组与短期组均没有动物模型死亡现象。结果提示,短期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可迅速减轻周围神经损伤后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快速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微环境,提高神经的再生速度和质量,取得了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同样的效果而没有致命的不良反应,对于临床应用免疫抑制剂有潜在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0年31期)
石作为,张信英,刘琰[8](2009)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方案(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通过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能够解决移植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慢性排斥反应等。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致死量放射线照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对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同期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材料: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单纯移植组、氟达拉滨组、骨髓移植组、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每组各10只。40只SD大鼠为骨髓移植供体。供体DA大鼠用于皮肤移植实验。方法:制作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模型,单纯移植组仅进行肢体移植;氟达拉滨组在肢体移植前1d,受体给予亚致死量60Co照射及腹腔内注射氟达拉滨50mg/kg;骨髓移植组肢体移植当天受体接受供体骨髓腔内骨髓移植1×1012L-1,10μL;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受体联合应用亚致死量照射、注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对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SD大鼠及DA大鼠皮肤移植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着延长(P<0.01)。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仅对第3方DA大鼠的皮肤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移植皮肤初为水疱、渗出,逐渐溃疡、糜烂、焦痂、变黑坏死。与单纯移植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氟达拉滨与骨髓移植联合方案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44期)
王健,朱雄白,滕红林,罗鹏波,陈雷[9](2009)在《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动态变化及环孢素A(CsA)抗免疫排斥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肢体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Wistar→Wistar)、排斥组(SD→Wistar)和环孢素A治疗组(SD→Wistar),术后1、4、7天获取移植肢体股动脉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肢体血管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供体移植肢体股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仅出现轻微肿胀与ICAM-1表达微弱,排斥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淋巴细胞大量浸润与ICAM-1的表达强度和数量明显增加,CsA治疗组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与ICAM-1表达较弱。结论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水平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关,CsA可降低移植肢体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抑制复合组织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本文来源于《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10-15)
张震宇,刘伟,毕郑钢,董清平[10](2009)在《靶向CD40的小RNA干扰抑制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后细胞凋亡及P53,P21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靶向CD40的小RNA干扰对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纯系SD大鼠为供体,纯系Wistar大鼠为受体,行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27只大鼠肢体移植后随机分为3组:A组:注射入梭华-Sofast(15u1)-siCD40-2/pSilencer(100ug)载体复合物600ul。;B组:(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9-09-25)
异体肢体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自体肢体移植组;B组:异体肢体移植组;C组:胸腺内注射组。术后观察肢体的存活时间,并在术后7 d进行移植肢体皮肤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及血清IFN-γ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C组肢体存活时间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C组出现的炎症排斥反应以及组织的改变明显较B组轻,与A组相接近。IFN-γ的检测,C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以对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体肢体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陈祝锋,张震宇.昆明山海棠抑制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2].陈琳,孟媛媛,王立春,赵振宇,王强.胸腺内注射供体MHC抗原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
[3].岳宪虎.输注AdCTLA4-Ig转染的供体特异性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大鼠异体肢体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D].中南大学.2012
[4].尚剑,刘伟,韩昕光,凌晓东,苏俭.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他克莫司的应用剂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5].陈琳,耿佳,王强,刘建宇.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
[6].冯磊,张震宇,谷文光.牛膝应用于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抗排斥反应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
[7].宋有鑫,马英华,王瑞鹃,陈宾,刘建丰.短期免疫抑制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大鼠周围神经的损伤与再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8].石作为,张信英,刘琰.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诱导方案(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9].王健,朱雄白,滕红林,罗鹏波,陈雷.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阶段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动态变化[C].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9
[10].张震宇,刘伟,毕郑钢,董清平.靶向CD40的小RNA干扰抑制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后细胞凋亡及P53,P21表达的研究[C].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