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借鉴Mincer收入方程,考察受教育程度对城市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影响,并从时间趋势的角度,分析2010~2015年间受教育程度所发挥作用的历史变动趋势。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于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从历史趋势上看,受教育程度所带来的流动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越来越显著;受教育程度对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强度各有不同,对新型流动人口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流动人口 受教育程度 收入
一、引 言
流动人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一个广受关注的群体。尽管2015年以来流动人口数量有所减少,但依旧保持着一个庞大的规模,2018年仍达到2.41亿人。与规模庞大相伴随的另外一个现象是流动人口的内部分化不断加剧,由最初单一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转变为在流动目的、流动方向、流动时间、受教育程度、就业构成等方面各异的多元群体。简单将其视为同质群体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深入理解这一群体特征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关注流动人口同流入地当地人口之间的差距,也要探究流动人口内部差异及背后的原因。这可以将流动人口内部分化问题和收入差距问题相结合,既弥补当前研究中的空白,又有助于分析现实,帮助政府和社会更加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武成龙迅速收敛狂放的心绪,他能悟出盘龙剑法没有的一招得自萧飞羽对盘龙剑法的解析,以致萧飞羽虽然比他年少他却将萧飞羽奉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明。他黯然地低声道:“成龙记住三少教诲,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文献回顾
人力资本理论是解释收入水平的基本理论,为我们理解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视角。一般认为,人力资本的提升对于劳动者收入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该理论同样适用于流动人口,多数针对流动人口收入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1-4]。
尽管目前专门研究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但还是有部分实证研究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借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人口的收入呈明显的增长趋势[5],但具有不同年龄、性别、居住时间、婚姻状况、健康水平、工作经验等个体禀赋的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显著[6-9],而受教育程度、职业行业、就业地区等特征是影响流动人口收入的最重要因素[10],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对于收入的提高有突出作用[11],但这种提高并非缩小流动人口内部的收入差距,而是拉大了中高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12]。同时,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也无法脱离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市场的异质性会限制流动人口收入的提高[13],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提升流动人口人力资本的收入回报率[14]。当然,不同研究、不同数据测算的影响强度各有不同。
从2014年9月新生开学开始,外籍教师进入大学英语课堂,在14级医学院进行视听说一体化试行。鉴于新生进校英语基础差、参差不齐,尤其是听力、口语几乎是零基础。这一教学改革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她们期盼外教能提高她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听懂并且运用口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会话等。教师可以通过音、视频等多种媒介将语言、文化、社交等多方面知识展示给学生,内容多为影视片段赏析、音乐欣赏、情景模拟等。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相关内容的赏析学习过后马上进入口语训练阶段,学生经过适当练习,很快能将听力练习中学到的新的表达方式应用于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迅速。
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将人口固定在特定的阶层中,只能通过有限的方式实现个人身份的转变。改革开放逐步放松了对身份的限制。流动人口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着变化由最初单一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转变为在流动目的、流动方向、流动时间、受教育程度、就业构成等方面各异的复杂群体,不再具有同质性,内部分化明显。
关于不同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为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和方向指引。但系统性地关注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收入影响的趋势性研究较少,对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影响差异的研究也较少。为此,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使用2010~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①本研究所使用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是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0~2015年间组织的关于流动人口的专项调查,属于连续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是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市(区、县)户口的流动人口(市辖区内人户分离除外)。调查内容包括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收支情况、就业情况等。该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基本状况及收入、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的重要数据。不同年份的样本量有所不同,但都在11万以上,在全国和地区层面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研究以就业流动人口作为主要研究对象,2010~2015年的样本量分别9.2万、5.7万、13.3万、17.5万、17.8万、16.9万。,全面、系统考察随着时间推移,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影响的趋势,以及受教育程度对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三、流动人口分类及收入基本状况
(一)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的划分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大和内部结构的异化,学者们开始关注流动人口收入的内部分化现象。流动人口内部子群体差异明显,收入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层现象,特别是户籍歧视普遍存在,非农户籍流动人口更可能获得高收入[15],而农民工的收入更多地是由教育、工作技能等获得性因素决定的[16][17]。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同户籍流动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以致在流动人口内部出现社会分层现象[18],而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解释因素[19][20]。还有学者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年代的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变化和差异,结合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强调了当前提升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对于提高收入的重要性[21]。当然,也有部分研究认为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很小,甚至不显著[22][23]。
在外出的过程中,流动人口会凭借自身条件、能力或者外部条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改善生活境遇,实现个人和家庭福利的改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像台阶一样逐级上升,形成梯度流动性。托达罗模型关于城乡之间存在的预期收入差距导致农村劳动力迁移的研究,可以视为对流动人口空间梯度流动的解释[24]。但是,中国的人口流动因为制度等因素,有其特殊性,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迁移理论来解释。为此,中国的学者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5][26]。改革开放40年来,流动人口的来源、构成、职业、目的等已经同过去有了明显区别。
借鉴梯度理论及社会分层理论,根据现有数据的结构和内容,将队列研究方法用于横截面数据的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横向分层、差异及原因,对于我们理解流动人口梯度流动的纵向规律具有借鉴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发现受教育程度在不同类型流动人口中所发挥作用的大小。
结合动态监测数据,本文将“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作如下界定:
表1 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在动态监测数据中的分类标准
类别 户口性质农民工 农业新型流动人口农业非农业职业商贩,餐饮,保洁,家政,保安,装修,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副、渔、水产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建筑,其他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无固定职业和其他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经商所有职业
(二)不同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
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同收入之间呈现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的月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2010年,未上过学的流动人口的平均月收入只有1870元,而大学本科及以上的流动人口则达到3208元,是其1.7倍。2015年,两者的收入分别为2895元和7838元,分别上涨了54.8%和144.3%。大学本科及以上流动人口收入的涨幅远远高于未上过学的流动人口,也高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的流动人口。这进一步拉大了高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同低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之间的差距,大学本科及以上流动人口的收入是未上过学流动人口的2.7倍。5年之内,差距扩大了一倍,显示出流动人口中也存在较高的人力资本回报率。
夕阳的余晖渐渐散去,祷过山下师生四人升起了一堆篝火。奇巧生搭了一顶简易帐篷,轩辕明从口袋里掏出几个大果子递给大家:“吃吧,这是刚才在树上摘的,暂时果腹。”
表2 按受教育程度划分的流动人口月收入水平(元)
受教育程度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合计2010年1870 2017 2205 2374 2708 3208 2251 2011年1974 2145 2314 2594 3422 4852 2535 2012年2440 2672 3018 3375 4050 5265 3193 2013年2581 2915 3204 3515 4253 5560 3391 2014年2747 3254 3772 4218 4950 6439 4015 2015年2895 3602 4177 4834 5936 7838 4552
受教育程度不仅简单表示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更重要的是体现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这是一个简单而客观的素质指标。不同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进一步印证了教育能够改变命运的观念。受教育程度高的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不仅在横向上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流动人口,还在纵向上有更大涨幅。两方面的力量共同拉大了不同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
(三)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
流动人口收入同受教育程度之间正向相关关系不仅体现在全体流动人口中,在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中也表现出同样的结果。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无论是农民工还是新型流动人口,收入都不断上升。以2015年为例,未上过学的新型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只有4036元,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新型流动人口则达到8345元。同样地,未上过学的农民工的平均收入只有2746元,而大学本科及
γi为人力资本变量回归系数向量;
以上学历的农民工则达到5836元。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新型流动人口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13.6%、14.5%、12.2%、11.9%、26.6%;农民工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4.3%、12.5%、7.9%、15.1%、22.3%。新型流动人口的收入增长率相对平稳,而农民工的收入增长率波动较大,特别是在低受教育程度阶段和高受教育程度阶段变化比较大,而在中等受教育阶段的变化则相对较小。
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政策落实程度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的落实,如转化收入个人所得税收减免问题,建议徐州市政府从制度层面将国家和省关于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及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落实到位。
表3 2015年按受教育程度划分的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月收入水平(元)
受教育程度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合计农民工2746 3413 3840 4145 4771 5836 3865新型流动人口4036 4585 5251 5891 6592 8345 5969合计2895 3602 4177 4834 5936 7838 4552
表4 参与总体考察的主要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变量名月收入对数性别年龄年龄平方民族婚姻状况户口性质类型连续型二分类连续型连续型二分类三分类二分类编码男=0,女=1汉=0,少数民族=1未婚=0,在婚=1,离婚或丧偶=2农业=0,非农业=1说明流动人口上个月在流入地收入的自然对数被调查人的生理性别被调查人在调查时点时的周岁年龄年龄*年龄被调查人的民族属性被调查人的婚姻属性户口簿上登记的农业、非农业性质受教育程度 六分类 未上过学=0,小学=1,初中=2,高中/中专=3,大学专科=4,大学本科及以上=5本人接受国内外教育所取得的最高学历或与现有文化水平相当的学历(包括毕业、肄业、辍学及在校生)外出时间就业身份连续型四分类 雇员=0,雇主=1,自营劳动者=2,其他=3调查时点距离第一次离开户籍地的年数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雇用、受雇或自雇状况职业行业单位性质五分类五分类四分类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0,商业服务业人员=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2,生产、运输人员和有关人员=3,其他人员=4参与国民经济活动的个体的具体工作性质或内容农业=0,工业=1,流通业=2,传统服务业=3,现代服务业=4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经济活动类别个体私营=0,股份/独资/合资企业=1,国有集体机关事业单位=2,其他=3机关、团体、法人、企业等非自然人实体的所有制结构或从属性质地区 四分类 东部=0,中部=1,西部=2,东北=3被调查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经济区域。
从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的比较来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新型流动人口同农民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从未上过学阶段的1290元上升到大学本科及以上阶段的2509元;另外,从相同收入水平所对应的受教育程度来看,低受教育程度的新型流动人口收入同中等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收入基本相当。这两方面的特征都说明了教育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四、受教育程度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影响:时间趋势性
(一)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Mincer 收入方程[27],采用半对数线性方程作为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影响因素研究的基本模型,将流动人口月收入对数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等要素作为人口学变量,将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变量,将就业身份、职业、行业等作为社会经济变量[28]。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lnYi为流动人口月收入的对数;
α0为常数项;
12月17日,中华企业发布《关于签订重大销售协议的公告》,控股孙公司决定出售位于上海黄浦江沿岸一处房地产资产,销售总价款约30.85亿元。
βi为人口基本特征变量回归系数向量;
Wi为人口基本特征变量向量;
实例一:If people were always kind and obedient to those who are crueland unjust,the wicked people would have it all their own way,they would never feelafraid,and so they would never alter,but would worse and worse.
表5给出了2010~2015年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回归结果。2010~2015年模型整体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调整后的R2分别为0.182、0.284、0.200、0.201、0.202、0.269。
δi为经济社会变量回归系数向量;
11月2日,在第七届绿色农药博览会开幕式上,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党委书记吴国强在致辞中说:“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发展绿色农业的要求,农药行业责任重大,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研发、生产、宣传、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和施药机械,大力发展绿色农药。”
Zi为经济社会变量向量;
测区北东侧为花岗岩体内凹接触带转折处,区内地层东西各异,西部出露地层为震旦系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东部为中泥盆统~石炭系的一套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测区西部与东部地层以断裂和不整合接触。其中,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局部夹粉砂岩,底部为砾岩,不稳定,并见有毒砂、黄铁矿化,中泥盆统棋梓桥组(D2q)局部夹白云质灰岩、灰岩,底部铁锰碳酸盐化十分发育,为本区主要赋矿层位。区内地层以单斜或复式背斜产出,测区西侧走向NNE,东侧为NNW,受岩浆侵入接触变质作用,部分变质呈板岩或变质石英砂岩,灰岩大理岩化。
其中,X′=[1,X1……Xn],β′=[β0,β1……βn]。
具体变量的定义、类型、归类和赋值如表4所示。
(二)结果分析
Xi为人力资本变量向量;
受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在多因素分析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尽管同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相比,差距有所缩小。2010年,本科及以上流动人口的收入仅相当于未上过学流动人口的1.1倍,甚至低于初中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随着时间推移,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收入回报率逐渐上升,尤其是高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015年,本科及以上流动人口的收入相当于未上过学流动人口的1.8倍,同其他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的差距也在拉大。受教育程度在流动人口收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提高受教育程度可以视为流动人口收入提高的重要途径。
从时间变化上来看,2012年、2013年,高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的收入相比其他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并未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而是有所波动,表现出同其他劳动人口不同的特征,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然而,长期来看,高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依旧表现出了明显的收入优势,拉开了同其他流动人口之间的差距。人力资本在流动人口收入中的作用得以增强,这可以视为市场竞争环境和规则得以改善的重要标志。人力资本在收入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流动人口社会地位的提高。当然,这一判断依赖于法治环境及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的完善等一系列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而非仅仅取决于流动人口内部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表5 2010~2015年流动人口收入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自变量(【】内的为参照组)201020112013 201220142015性别【男】年龄年龄平方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户口性质【农业】女受教育程度【未上过学】少数民族在婚离婚或丧偶非农业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0.208***0.027***0.000***-0.109***0.111***-0.156***0.048***0.008***0.078***-0.013 0.012 0.069**-0.256***0.036***-0.001***-0.071***0.079***0.088***0.049***-0.004 0.051***0.008 0.084***0.233***外出时间就业身份【雇员】-0.242***0.033***0.000***-0.032***0.067***0.097***0.058***-0.016**0.046***0.005 0.048***0.168***0.003***0.306***0.098***职业【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行业【农业】单位性质【个体私营】地区【东部地区】雇主自营劳动者其他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他工业流通业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股份/独资/合资企业国有集体机关事业单位其他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截距0.543***0.240***0.030*-0.150***-0.326***-0.110***-0.299***0.070*0.022-0.071*0.022 0.089***-0.007-0.093***-0.183***-0.091***-0.155***6.778***-0.142***-0.112***-0.026***-0.108***0.098***0.081**-0.018 0.055*0.016**0.018***-0.028**-0.176***-0.142***-0.093***7.070***-0.211***0.032***0.000***-0.063***0.091***0.094***0.066***-0.016*0.072***-0.005 0.041**0.166***0.001***0.480***0.241***-0.093***-0.121***-0.261***-0.069***-0.238***0.177***0.137***0.071***0.161***0.069***0.017**-0.024***-0.160***-0.123***-0.115***6.998***-0.122***-0.281***-0.065***-0.224***0.143***0.081***0.020 0.080***0.036***0.007-0.028***-0.149***-0.087***-0.089***7.215***-0.235***0.036***-0.001***-0.041***0.090***0.093***0.066***0.067***0.140***0.204***0.281***0.452***0.002***0.433***0.170***-0.041***-0.095***-0.325***-0.051***-0.262***0.140***0.061***0.005 0.087***0.060***-0.024***-0.022***-0.176***-0.119***-0.149***7.331***-0.227***0.044***-0.001***-0.048***0.119***0.146***0.106***0.076***0.162***0.261***0.397***0.577***0.004***0.558***0.222***0.007-0.104***-0.112***-0.14***-0.147***0.187***0.177***0.106***0.23***-0.003-0.076***-0.1***-0.191***-0.203***-0.223***7.213***
五、受教育程度对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影响:梯度流动性
(一)模型再构
为了在同一个模型中同时考察农民工、新型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模型引入交互项,以改造第三节的收入模型,建立一个汇合分析(Pooled Analysis)模型;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本理论,模型进一步引入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的交互项,以更好地反映男女在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回报上的差异。这是因为流动人口作为相对弱势的群体,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从而对流动人口的收入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有必要给予更加细致的考察。
为了更清晰地表述模型形式,借鉴趋势分析和人力资本模型的修正经验[29],将第三节中的模型以矩阵形式表示如下:
εi为随机误差项。
为了体现农民工与新型流动人口之间的比较,进一步将上述模型表示为:
其中,S=tX,t是表示流动人口身份的虚拟变量,0表示农民工,1表示新型流动人口;δ是参数变量,表示每一个收入影响因素与流动人口身份t之间的交互效应。这样,上式中的β*′其实就是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在每个自变量上的回归系数。该模型将受教育程度改成受教育年限,以通过连续性变量的形式更好地反映人力资本的收益。
在行李寄存处常碰到客人取行李扯皮的事,什么东西少了、电脑坏了啊的,隔三差五就有,寄存处的人个个都练得一张铁嘴还有一张铁脸皮,他们从未败过,因此客人们只能是自认倒霉。
(二)分析结果
图1 2010~2015年各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同未上过学流动人口的收入比值变化
按照多元回归的要求在对相关变量进行必要检验,并确认符合相关要求后,将上述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得到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多因素分析结果。限于篇幅,本部分仅讨论2015年的结果。模型整体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调整后的R2为0.324。为了更好地对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进行比较,表6除了给出回归模型的结果(“农民工”列和“两者对比”列)外,还计算得到了新型流动人口的回归系数。
从受教育年限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农民工中,男性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是2.5%,也就是说,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收入可以提高2.5%;相应地,新型流动人口中,男性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则达到5.4%,是农民工的2.2 倍。通过受教育年限的回归系数和性别与受教育年限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女性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农民工中,女性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是3.0%;新型流动人口中,女性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则达到4.6%,是农民工的1.6倍。从上述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对新型流动人口收入的正向影响作用明显高于农民工,尽管受教育年限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新型流动人口更多地从事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或者经营工作。这些职业对于受教育程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是做好这些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自然也是获得相应收入的必要条件之一。人力资本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与开放,而流动人口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在受教育程度上依旧能够符合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假定,说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平和有效的,能够对劳动力素质进行较好的甄别,并按其进行收入分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年限同月收入对数的拟合方程分别如下:
(3)建立人才政策跟踪评价机制。完善人才政策评价机制,推动自主评价和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有机结合。人才主管部门定期开展调查评估,利用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发放科技人才政策执行效果问卷调查,对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根据企业、社会和人才意见及时修改完善政策体系。引入第三方智库,由专家团队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进行评价,对财政投入、产出及外部效应等政策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为人才政策调整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图2更直观地展示了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年限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回报率。无论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收入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均是男性新型流动人口、女性新型流动人口、男性农民工、女性农民工。因而,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新型流动人口的收入都要高于农民工;并且,在同一类别流动人口内部,男性的收入都要高于女性。而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则依次是男性新型流动人口、女性新型流动人口、女性农民工、男性农民工。两种方法的排序中,只有男性农民工和女性农民工互换了位置,其他顺序保持不变。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新型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都要高于农民工,人力资本要素在新型流动人口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这应该同新型流动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对受教育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有关,受教育水平是从事和做好这些工作的必要条件,并提供与之相应的报酬。
在新型流动人口中,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低受教育程度阶段相对较小,但由于男性的收入回报率更高,因而,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也就是说,收入的性别差异在新型流动人口中有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扩大的趋势。在农民工中,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低受教育程度阶段相对较大,但由于女性的收入回报率更高,因而,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可见,收入的性别差异在农民工中表现出了和新型流动人口完全相反的趋势。这反映出,尽管都属于农民工群体,男女之间的工作类型并不完全相同,女性所从事工作对于受教育水平的要求更高,从而女性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回报率,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农民工中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随受教育年限的提高而缩小,而新型流动人口中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随受教育年限的提高而扩大,一定程度上说明,职业类型的提升有可能并不利于男女之间性别平等实现,男性在就业中的优势地位将可能随着产业的升级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表6 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多因素分析及比较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自变量(【】内的为参照组)性别【男】 女年龄年龄平方民族【汉】婚姻状况【未婚】受教育年限性别*受教育年限外出时间外出时间平方少数民族在婚离婚或丧偶就业身份【雇员】行业【农业】单位性质【个体私营】地区【东部地区】雇主自营劳动者其他工业流通业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股份/独资/合资企业国有集体机关事业单位其他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截距农民工β-0.279 0.028-4.461E-4-0.059 0.108 0.121 0.025 0.005 0.005-3.532E-05 0.484 0.200 0.021 0.238 0.212 0.146 0.255-0.015-0.052-0.094-0.160-0.178-0.191 7.021 S.E.0.009***0.001***0.000***0.005***0.004***0.010***0.001***0.001***0.001***0.000 0.007***0.004***0.010***0.009***0.010***0.009***0.011***0.004***0.006***0.004***0.005***0.004***0.011***0.020***新型流动人口β-0.123 0.037-5.074E-4-0.033 0.117-0.085 0.054-0.008 0.011-2.389E-04 0.443 0.096-0.339 0.100-0.024-0.131 0.354 0.052-0.081-0.106-0.243-0.221-0.258 7.234 S.E.0.017***0.002***0.000***0.012***0.008***0.018***0.001***0.001***0.001***0.000***0.007***0.004***0.025***0.028***0.019 0.012***0.029***0.008***0.009***0.011***0.008***0.007***0.018***0.058***两者对比δ 0.156 0.009 0.000 0.026 0.009-0.206 0.028-0.013 0.006 0.000-0.042-0.104-0.360-0.138-0.236-0.277 0.100 0.067-0.029-0.012-0.083-0.043-0.067 0.213 S.E.0.019***0.002***0.000**0.013***0.008***0.019***0.001***0.001**0.001***0.000*0.008***0.004***0.026***0.030***0.020**0.012***0.030***0.009***0.009***0.012**0.009***0.008***0.020***0.059***
六、结论
研究发现,教育对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无论从流动人口收入变化的历史趋势来看,还是从受教育程度的收入回报率来看,教育都是影响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受教育程度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教育的收入回报率也不断提升,凸显了素质对于提高流动收入水平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些都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通过市场机制最终惠及到普通劳动者身上,从而体现劳动者素质所蕴含的价值。同时,这种现象也是市场竞争环境和规则得以改善的重要标志,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了公平的环境。
鎏镀工艺的目的,学界存有争议。或曰早期铜器表面镀锡(富锡)主要是装饰作用,至后期其保护功能始被发现和利用之[22]163。或曰铜器表面镀锡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外观美丽,还是为了实用、耐蚀,或兼有之,尚不能确定[23]95。我们认为,早期的镀锡工艺,极可能出于美观的目的,可能对铜器的保护亦兼而有之,但这极可能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其保护功能始被重视。纵观殷周时期,人们十分注重铜器的美观,从最初的简单装饰到繁琐复杂多样装饰均体现了这一点。总之,鎏镀工艺起到了美观和防腐的双重功效。
尽管从总体上看,教育是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有效手段,但对不同类型流动人口影响的强度各有不同。新型流动人口的收入高于农民工,并且,在同一类别流动人口内部,男性的收入都要高于女性。同时,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新型流动人口教育的收入回报率都要高于农民工,人力资本要素在新型流动人口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这说明教育在不同职业中所发挥作用的程度并不相同,需要更加精准地看待教育的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受教育程度要求较低,提高受教育程度并不能有效提升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这是行业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没有必要可以强调这部分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而应该结合这部分人的特征和需要,加强劳动保护,维护其合法权益,帮助其获取合理的报酬。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这部分流动人口的数量必将减少,新型流动人口在教育回报率上呈现的特征更加值得我们关注。我们应当努力构建有效的市场机制,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让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流动人口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图2 不同性别的农民工和新型流动人口的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拟合线
参考文献:
[1]周其仁.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J].管理世界,1997(5):81-100.
[2]蔡昉.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0(4):1-10.
[3]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4):60-67.
[4]尹志锋,陈明,郭琳.异质流动人口与工资决定——基于2006年北京市的微观数据[J].经济经纬,2011(2):91-95。.
[5]马银坡,陈体标,史清华.人口流动:就业与收入的区域差异[J].农业经济问题,2018(5):80-91.
[6]方震寰.来京农民工工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4):154-155.
[7]周井娟.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8(2):98-100.
[8]李中建.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收入差异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统计分析[J].经济经纬,2013(5):30-34。
[9]徐愫,田林楠.流动人口收入性别差异的实证研究——以苏浙沪三省(市)数据为依据[J].贵州社会科学,2015(5):34-39.
[10]段成荣,孙磊.流动劳动力的收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1(1):54-61。
[11]钟水映,代书静.教育能够增加农民工收入吗?——基于乡城流动人口收入调查的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3):63-69.
[12]郑猛.教育扩张下流动人口教育收益率与收入差距[J].教育与经济,2017(5):48-60.
[13]阳玉香,莫旋,刘杰,谢汶莉.流动人口获得了公平的劳动收入吗?——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6):31-37.
[14]石智雷,吴为玲,张勇.市场能否改善进城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市场化、人力资本与农民工收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40-49.
[15]孙猛,许世存.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的禀赋效应与地区效应分析[J].人口学刊,2018(6):52-61.
[16]谭江蓉.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分层与人力资本回报[J].农业经济问题,2016(2):59-66+111.
[17]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社会学研究,2007(3):1-17+242.
[18]于潇,孙悦.城镇与农村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析[J].人口研究,2017(1):84-97.
[19]陈传波,阎竣.户籍歧视还是人力资本差异——对城城与乡城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布朗分解[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16.
[20]杨娟,赵心慧.教育对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03-115.
[21]郝翠红,李建民.不同出生年代组流动人口相对教育回报率的变化[J].南方人口,2017(2):22-33。
[22]都阳.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户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9(6):26-33。
[23]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2):64-74。
[24]Todaro,M.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1):138-148.
[25]杜鹏,张航空.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1(4):14-20。
[26]杜鹏,张文娟.对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理论思考[J].人口学刊,2010(3):25-29。
[27]Mincer,Jacob A.Schooling,Experience and Earnings[M].Columbi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83-96.
[28]张刚,姜玉.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7(5):43-50+57.
[29]谢宇.回归分析(修订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83-286.
Analysis on the Trend of Migrant Population’s Inc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ZHANG Gang,YANG Sheng-hui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incer income equation,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on the income level of urban migrants,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the role of education from 2010 to 2015.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come level of the migrants;from the historical trend,the income gap brought by the educatio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the degree of education has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income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grants,and the role played on that of the new migrants is more obvious.
【Key words】Migrants;Education;Income
【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9.04.002
【收稿日期】2019-01-22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19)04-0012-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分析:基于队列的分析”(15CRK005)。
【作者简介】张刚,男,山东枣庄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口与发展;杨胜慧(通讯作者),女,山东临沂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口流动与城镇化,人口统计。
标签:流动人口论文; 受教育论文; 收入论文; 农民工论文; 程度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口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西北人口》2019年第4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分析:基于队列的分析”(15CRK005)论文;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