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膜传质论文_朱乐,齐亮,姚克俭,谢晓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跨膜传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质,低温,流电,磁场,速率,系数,定律。

跨膜传质论文文献综述

朱乐,齐亮,姚克俭,谢晓峰[1](2016)在《磁电复合场下正极钒离子的跨膜传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了全钒液流电池在外加磁场、电场、磁电复合场下正极电解液中的钒离子在Nafion117膜上的跨膜传质过程,以及在磁电复合场下硫酸浓度和电解液添加剂对传质过程的影响。根据达西定律拟合得出相应的扩散传质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正向电场会加剧钒离子渗透,且当电场强度达到30V·m~(-1)时渗透情况严重可达到无电场时的2.53倍。非匀强磁场的加入可明显降低钒离子的跨膜渗透性。且当外加磁场和电场复合场时,磁场对降低钒离子跨膜渗透的作用更加显着。实验还得出在不同的外加复合场中较高浓度硫酸有利于降低钒离子的跨膜渗透。此外丙叁醇、木质素磺酸钠正极电解液添加剂的加入也降低了VO_2~+的跨膜渗透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翁林岽[2](2012)在《细胞低温保存跨膜传质机理及保护剂溶液冻结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生物学是热科学、工程学和生物学与医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低温保存技术和低温医疗技术是低温生物学的两个最重要的应用。其中,低温保存技术对于胚胎干细胞、血液和珍稀动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及人体器官移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制约低温保存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冷冻保存对生物材料产生的低温损伤,如冰晶损伤和溶质损伤等。使用低温保护剂能够有效抑制低温损伤,从而大幅提高生物材料的冻存后复活率。因此,典型的程序化慢速冷冻保存过程包括低温保护剂导入、程序化降温、液氮温度下长期保存、复温和保护剂洗脱五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生物细胞和组织均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这些反应是由细胞内外温度、压力、溶液组成、蛋白质活性及新陈代谢率的变化引起的。所以,预测上述物化参数的变化,分析低温损伤机理,探索提高冻存后复活率的有效方法,对于低温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深远意义,也是低温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物理化学、热力学和传质学理论研究了程序化慢速冷冻保存细胞过程中的跨膜传质情况,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分别对醇和二甲基亚砜水溶液的冻结特性进行了量热分析和分子机理探究。首先,本文以保护剂溶液相图为基础数据建立了适用于非理想溶液的细胞脱水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传统的理想溶液脱水模型低估了冷冻过程中细胞的胞内水量。而后,本文从Gibbs自由能理论出发建立了计算冷冻和复温过程中水和保护剂跨膜传递量的热力学模型,该模型针对真实溶液环境建立,避免了传统模型对细胞膜的理想半透膜假设。本文应用该模型预测了ICR小鼠精子细胞和人角膜基质细胞在冷冻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另外,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甲醇/氯化钠/水和1,2-丙二醇/氯化钠/水叁元体系的相图,不仅进一步扩展了新模型的适用范围,而且证明了在有限浓度范围内利用甲醇/水、1,2-丙二醇/水和氯化钠/水体系的二元相图合成相应叁元相图的可行性。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冻结醇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未冻水量,建立了保护剂溶液中冰的融化潜热与溶液初始浓度的定量关系。量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冻结溶液中未冻水量增多。针对宏观实验结果,本文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统计计算了乙二醇、甘油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氢键特性和水的自扩散系数,发现未冻水量与保护剂-水氢键的比例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保护剂分子与水分子间氢键是冻结溶液中存在未冻水的直接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冷冻保存过程中细胞的生物物理反应,计算胞内水和保护剂含量的变化;扩展了低温保护剂溶液的热力学数据;从宏观和微观层次上解释了醇和二甲基亚砜的低温保护机理,为确定合理的低温保存方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6-01)

丁忠伟,王楠,刘丽英,马润宇,杨祖荣[3](2005)在《微孔膜的可压缩性及参数变化对膜蒸馏跨膜传质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种聚四氟乙烯膜在膜两侧压差为10~100kPa范围内进行了气体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膜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随膜两侧压差的增大,膜孔径r减小,而膜孔隙率与有效厚度的比值ε/τδ是增大的,且其变化幅度随膜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方程得到了不同膜参数时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和真空膜蒸馏跨膜传质速率的预测值,与相同条件下的膜蒸馏实验测定的传质速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膜的可压缩性带来的膜参数变化能够使跨膜传质速率有所增长.采用相近压差下气体渗透实验测定的膜参数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膜蒸馏的跨膜传质速率.(本文来源于《膜科学与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丁忠伟,马润宇,Fane,A,G[4](2001)在《膜蒸馏跨膜传质过程的新模型——TPKPT》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水为介质,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测定了材料或性能参数不同的叁种多孔疏水膜在不同温度下的渗透通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了各种膜在不同温度下的渗透系数,发现渗透系数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一结果说明Poiseuille流动在跨膜传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提出了Knudsen扩散-Poiseuille流动两参数跨膜传质模型,即TPKPT模型。用此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了叁种实验用膜的模型参数。用这些模型参数计算膜在不同温度下的渗透系数,其值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说明TPKPT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膜蒸馏的跨膜传质过程。(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跨膜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温生物学是热科学、工程学和生物学与医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低温保存技术和低温医疗技术是低温生物学的两个最重要的应用。其中,低温保存技术对于胚胎干细胞、血液和珍稀动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及人体器官移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制约低温保存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冷冻保存对生物材料产生的低温损伤,如冰晶损伤和溶质损伤等。使用低温保护剂能够有效抑制低温损伤,从而大幅提高生物材料的冻存后复活率。因此,典型的程序化慢速冷冻保存过程包括低温保护剂导入、程序化降温、液氮温度下长期保存、复温和保护剂洗脱五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中,生物细胞和组织均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这些反应是由细胞内外温度、压力、溶液组成、蛋白质活性及新陈代谢率的变化引起的。所以,预测上述物化参数的变化,分析低温损伤机理,探索提高冻存后复活率的有效方法,对于低温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深远意义,也是低温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物理化学、热力学和传质学理论研究了程序化慢速冷冻保存细胞过程中的跨膜传质情况,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分别对醇和二甲基亚砜水溶液的冻结特性进行了量热分析和分子机理探究。首先,本文以保护剂溶液相图为基础数据建立了适用于非理想溶液的细胞脱水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传统的理想溶液脱水模型低估了冷冻过程中细胞的胞内水量。而后,本文从Gibbs自由能理论出发建立了计算冷冻和复温过程中水和保护剂跨膜传递量的热力学模型,该模型针对真实溶液环境建立,避免了传统模型对细胞膜的理想半透膜假设。本文应用该模型预测了ICR小鼠精子细胞和人角膜基质细胞在冷冻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另外,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甲醇/氯化钠/水和1,2-丙二醇/氯化钠/水叁元体系的相图,不仅进一步扩展了新模型的适用范围,而且证明了在有限浓度范围内利用甲醇/水、1,2-丙二醇/水和氯化钠/水体系的二元相图合成相应叁元相图的可行性。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冻结醇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未冻水量,建立了保护剂溶液中冰的融化潜热与溶液初始浓度的定量关系。量热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冻结溶液中未冻水量增多。针对宏观实验结果,本文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统计计算了乙二醇、甘油和二甲基亚砜溶液的氢键特性和水的自扩散系数,发现未冻水量与保护剂-水氢键的比例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从而证明保护剂分子与水分子间氢键是冻结溶液中存在未冻水的直接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冷冻保存过程中细胞的生物物理反应,计算胞内水和保护剂含量的变化;扩展了低温保护剂溶液的热力学数据;从宏观和微观层次上解释了醇和二甲基亚砜的低温保护机理,为确定合理的低温保存方案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膜传质论文参考文献

[1].朱乐,齐亮,姚克俭,谢晓峰.磁电复合场下正极钒离子的跨膜传质[J].化工学报.2016

[2].翁林岽.细胞低温保存跨膜传质机理及保护剂溶液冻结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3].丁忠伟,王楠,刘丽英,马润宇,杨祖荣.微孔膜的可压缩性及参数变化对膜蒸馏跨膜传质速率的影响[J].膜科学与技术.2005

[4].丁忠伟,马润宇,Fane,A,G.膜蒸馏跨膜传质过程的新模型——TPKPT[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膜表面温度对跨膜传质系数的影...Reynold5数对跨膜传质系数的影...6-16模拟情况下跨膜传质通量和...6-10吹扫气流速对跨膜传质通量...5-6跨膜传质通量、总传质系数与...6-7蒸发温度对跨膜传质通量的影...

标签:;  ;  ;  ;  ;  ;  ;  

跨膜传质论文_朱乐,齐亮,姚克俭,谢晓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