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主体包括第一安全钳、第二安全钳、第一直梁、第二直梁、第三直梁、第四直梁、下梁组件、轿底托架以及第一联动机构,轿底托架为框架结构,轿底托架的两侧设置有下梁组件,下梁组件为槽钢,轿底托架两侧位于槽钢的凹槽内,槽钢外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安全钳和第二安全钳,第一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安全钳或第二安全钳连接,第一直梁、第二直梁、第三直梁以及第四直梁的下端梁体向内延伸并与下梁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减小了井道占用面积,降低了电梯维护成本,优化了安装工艺。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体包括第一安全钳(1)、第二安全钳(2)、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第四直梁(13)、下梁组件(8)、轿底托架(9)以及联动机构(10),轿底托架(9)为框架结构,轿底托架(9)的两侧设置有下梁组件(8),下梁组件(8)为槽钢,轿底托架(9)两侧位于槽钢的凹槽内,槽钢外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安全钳(1)以及第二安全钳(2),第一联动机构(10)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安全钳(1)或第二安全钳(2)连接,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的下端梁体向内延伸并与下梁组件(8)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体包括第一安全钳(1)、第二安全钳(2)、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第四直梁(13)、下梁组件(8)、轿底托架(9)以及联动机构(10),轿底托架(9)为框架结构, 轿底托架(9)的两侧设置有下梁组件(8), 下梁组件(8)为槽钢, 轿底托架(9)两侧位于槽钢的凹槽内,槽钢外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安全钳(1)以及第二安全钳(2), 第一联动机构(10)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安全钳(1)或第二安全钳(2)连接,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的下端梁体向内延伸并与下梁组件(8)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体还包括上梁组件(3)、第三安全钳(6)、第四安全钳(7),第二联动机构(11):
第三安全钳(6)设置在上梁组件(3)端面的外侧上,该端面与所述第一安全钳(1)所处的端面位置相对应;
第四安全钳(7)以及第三安全钳(6)对称设置在上梁组件(3)端面的外侧上;
第二联动机构(10)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三安全钳(6)以及第四安全钳(7)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梁(4)以及第二直梁(5)固定于下梁组件(8)设置有安全钳的端面上,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固定于下梁组件(8)设置有安全钳的另一端面上,第一直梁(4)与第二直梁(5)平行对齐,第三直梁(12)与第四直梁(13)平行对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为阶梯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为阶梯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与下梁组件(8)以及上梁组件(3)的水平面垂直。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与下梁组件(8)以及上梁组件(3)的水平面垂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电梯已广泛用于各种建筑中楼层之间的运输,其中在高层建筑以及需要承载大型设备或物品运输的建筑中,经常会出现超速、超重、坠落等电梯故障情况。针对此类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安全钳,将其设置在轿厢架或对重上,从而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系数。
在现有的安全钳安装设置中,对于不同的井道环境,例如顶吊式机房、顶吊式无机房、底托式有机房以及底托式无机房等需要考虑安全钳布置位置的环境中,分为上置安全钳以及下置安全钳:上置安全钳即是将安全钳设置在轿厢顶部,以扩大井底机房的占用空间;下置安全钳即是将安全钳设置在轿厢底部,以扩大井顶机房的占用空间。但是在这种分置的设计中存在安全钳失效的问题,例如安全钳装置内进入异物、使用过久而磨损、超重或超速而制动力不够,诸如此类的问题随时可能发生,由于一对安全钳是同步进行制动的,一旦一个安全钳失效,紧急制动就无法运行,后果将不可估量,所以上下双置的安全钳设置非常重要。
在现有技术的下置安全钳设计中,由于其安全钳安装在下梁上,而下梁设置在轿底托架底部,占用了较大的井道空间,并且在需要更换或维修安全钳时,要先拆除下梁才能进行安全钳设置的操作,另外,由于安装工艺比较复杂,其只能在工厂内进行装配,从而消耗了大量维修时间,增加了维修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减小了井道占用面积,降低了电梯维护成本,优化了安装工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主体包括第一安全钳、第二安全钳、第一直梁、第二直梁、第三直梁、第四直梁、下梁组件、轿底托架以及第一联动机构,轿底托架为框架结构, 轿底托架的两侧设置有下梁组件, 下梁组件为槽钢, 轿底托架两侧位于槽钢的凹槽内,槽钢外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安全钳和第二安全钳, 第一联动机构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安全钳或第二安全钳连接,第一直梁、第二直梁、第三直梁以及第四直梁的下端梁体向内延伸并与下梁组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原理是:轿底托架一部分架体焊接于下梁组件内部,即轿底托架与下梁组件合为一个整体,安全钳设置在下梁组件上一对相对边的边侧上。轿底托架位于下梁组件内,对轿厢进行承接。由于下梁梁边位于轿底托架外侧,安全钳通过螺栓固定在该梁边上,检修人员可直接对安全钳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直梁下端梁体向内延伸并焊接于下梁梁边上,由于下梁梁体的弯曲,下梁组件梁边的两对直梁下端梁体均往内延伸,进而改变了直梁下端的安装面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下梁组件与轿底托架设置调整为一个整体,从而减少了井道占用面积,加大了坑底的空间调整度。
2、固定安全钳的下梁梁边位于轿底托架外侧,安装工艺简单,并方便拆卸,降低了维修成本。
3、通过直梁形状的改变,从而进而使得导轨距扩大,从而扩大了井道调整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下梁组件的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梁组件的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直梁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直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梁、直梁以及下梁组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实施例1中,如图1及3所示,其主体包括第一安全钳1、第二安全钳2、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第四直梁13、下梁组件8、轿底托架9以及联动机构10,轿底托架9为框架结构, 轿底托架9的两侧设置有下梁组件8, 下梁组件8为槽钢, 轿底托架9两侧位于槽钢的凹槽内,槽钢外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安全钳1以及第二安全钳2, 第一联动机构10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安全钳1或第二安全钳2连接,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的下端梁体向内延伸并与下梁组件8固定连接。下梁组件内的其余组成部件为行业内周知的一般使用零件。下梁组件内部架设有数段钢架,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框架上固定安装轿底托架9以及行业内周知的其它部件,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安全钳的快速安装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下梁组件与轿底托架设置调整为一个整体,从而减少了井道占用面积,加大了坑底的空间调整度。
2、固定安全钳的下梁梁边位于轿底托架外侧,安装工艺简单,并方便拆卸,降低了维修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2及5所示一种安全钳的安装结构,其主体还包括上梁组件3、第三安全钳6、第四安全钳7,第二联动机构11:
第三安全钳6设置在上梁组件3端面的外侧上,该端面与所述第一安全钳1所处的端面位置相对应;第四安全钳7以及第三安全钳6对称设置在上梁组件3端面的外侧上;第二联动机构10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三安全钳6以及第四安全钳7连接。第三安全钳6以及第四安全钳7通过第二联动机构11进行同步动作,并与下梁组件8上的安全钳形成配合,以使得轿厢在发生故障险情的情况下更好的制动,另外对于会出现的上梁组件3中的一对安全钳失效或者下梁组件8中的一对安全钳失效的情况,两对安全钳的设置有力的提供了安全冗余。在为节约井道占用面积或者对安全制动要求小的情况下,只用进行下梁组件8上的安全钳安装,而在只进行上梁安全钳的安装中,也降低了去底坑维修安全钳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3及4所示,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梁4以及第二直梁5固定于下梁组件8设置有安全钳的端面上,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固定于下梁组件8设置有安全钳的另一端面上,第一直梁4与第二直梁5平行对齐,第三直梁12与第四直梁13平行对齐。第一直梁4以及第二直梁5分别位于安全钳1的左右侧,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分别位于安全钳2的左右侧,以便电梯钢丝绳与上述器件形成契合,并使得上梁组件3以及下梁组件8中的安全钳制动作用力均匀作用于轿厢,从而降低轿厢制动所带来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为阶梯形结构。直梁拉伸成形,其主体分为三段,第二段相比第一段角度向内弯曲30度,第三段相比第二段向内弯曲30度,由于直梁与导轨配合,进而减小了导轨距,从而减少了井道空间的占用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直梁4、第二直梁5第三直梁12以及第四直梁13与下梁组件8以及上梁组件3的水平面垂直。使得电梯钢丝绳顺直通过安全钳以及直梁,从而保证电梯上下行的流畅性。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59895.7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467992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66B 5/18
专利分类号:B66B5/18
范畴分类:32F;33B;
申请人: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1520 重庆市合川工业园区核心区
发明人:郑世云;张栋凌;李彬;唐川东
第一发明人:郑世云
当前权利人: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立荣
代理机构:50214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