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论文_徐欢,徐秀段,宋伦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皮,细胞,造影,血管,视网膜,糖尿病,动脉。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论文文献综述

徐欢,徐秀段,宋伦[1](2019)在《PM2.5诱导HO-1表达并拮抗气道炎性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PM2.5污染已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寻找有效的PM2.5致健康危害防控策略已刻不容缓。PM2.5因能到达呼吸道深部,并可进入肺泡和血流,因此可引发全身性损伤。其中,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PM2.5暴露可引发以气道VEGF表达显着上调为代表性特征的呼吸系统炎性应激损伤效应,同时促发血管内皮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成分——血管紧张素ANGI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异常活化,并促发外周循环中ANGII表达异常升高。以上反应可最终协同诱导血管内皮的炎性应激和氧化应激损伤。我们的后续工作定位于寻找能够拮抗以上损伤效应发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损伤保护性机制,为寻找有效的PM2.5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M2.5暴露大鼠进行体内实验研究;采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进行细胞水平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方法涉及细胞转染技术、免疫印迹技术、RT-PCR技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结果:PM2.5暴露在诱发损伤性效应介导因子VEGF和RAS系统各成分表达水平升高同时,也能够在大鼠肺部、Beas-2B和HUVEC细胞中诱发具有广泛应激损伤保护性性效应的关键信号分子——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水平显着上调。HO-1的诱导表达可显着拮抗VEGF和RAS成分的转录诱导表达。通过分析以上损伤性因子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反应成分,发现了所有基因启动子具有的共性特征——都含有转录因子HIF1α的结合位点。因此我们推测:HO-1对损伤性因子表达的拮抗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功能而实现的。随后我们首先证实了HIF1α在VEGF和RAS成分诱导表达反应中的贡献;其次证实了HO-1对HIF1α转录激活作用的抑制效应。同时我们也确定了HO-1对血管内皮炎性应激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拮抗作用。最后采用HO-1的化学抑制剂在动物整体水平的体内实验中证实了HO-1的损伤保护性作用。结论:PM2.5暴露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性效应的同时,也会同时促发以HO-1诱导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内源性损伤保护性反应。寻找提高损伤保护性反应的有效策略可为缓解或阻断PM2.5的健康危害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徐欢,徐秀段,宋伦[2](2019)在《PM_(2.5)诱导HO-1表达并拮抗气道炎性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PM_(2.5)污染已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寻找有效的PM_(2.5)致健康危害防控策略已刻不容缓。PM_(2.5)因能到达呼吸道深部,并可进入肺泡和血流,因此可引发全身性损伤。其中,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PM_(2.5)暴露可引发以气道VEGF表达显着上调为代表性特征的呼吸系统炎性应激损伤效应,同时促发血管内皮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成分——血管紧张素ANGI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异常活化,并促发外周循环中ANGII表达异常升高。以上反应可最终协同诱导血管内皮的炎性应激和氧化应激损伤。我们的后续工作定位于寻找能够拮抗以上损伤效应发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损伤保护性机制,为寻找有效的PM_(2.5)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M_(2.5)暴露大鼠进行体内实验研究;采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进行细胞水平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方法涉及细胞转染技术、免疫印迹技术、RT-PCR技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结果 PM_(2.5)暴露在诱发损伤性效应介导因子VEGF和RAS系统各成分表达水平升高同时,也能够在大鼠肺部、Beas-2B和HUVEC细胞中诱发具有广泛应激损伤保护性性效应的关键信号分子——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水平显着上调。HO-1的诱导表达可显着拮抗VEGF和RAS成分的转录诱导表达。通过分析以上损伤性因子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反应成分,发现了所有基因启动子具有的共性特征——都含有转录因子HIF1α的结合位点。因此我们推测:HO-1对损伤性因子表达的拮抗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功能而实现的。随后我们首先证实了HIF1α在VEGF和RAS成分诱导表达反应中的贡献;其次证实了HO-1对HIF1α转录激活作用的抑制效应。同时我们也确定了HO-1对血管内皮炎性应激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拮抗作用。最后采用HO-1的化学抑制剂在动物整体水平的体内实验中证实了HO-1的损伤保护性作用。结论 PM_(2.5)暴露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性效应的同时,也会同时促发以HO-1诱导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内源性损伤保护性反应。寻找提高损伤保护性反应的有效策略可为缓解或阻断PM_(2.5)的健康危害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7)

邵钫钰,冯娟,王宪[3](2018)在《抗磷脂抗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磷脂综合征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动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主要表现。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抗磷脂综合征显着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而抗磷脂抗体所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以及补体系统的激活被认为是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抗磷脂抗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生理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江丹,汤海欣,吕雄,莫伟,陆璐[4](2018)在《益气化浊法对糖脂代谢紊乱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具有健脾益气、化浊祛瘀功效的自拟中药舒络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管内皮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纤维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至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舒络饮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6例,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且血糖达标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服用中药汤剂舒络饮、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降低(P<0.01),且舒络饮组TC水平显着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络饮组甘油叁酯(TG)与治疗前比较显着降低(P<0.05);舒络饮组血清NO、ET-1、PAI-1与治疗前比较显着降低(P<0.01、P<0.05)。结论:舒络饮能够辅助西药降低糖脂代谢紊乱患血TC、TG、LDL-C水平,减少NO、ET-1、PAI-1分泌,降低高糖高脂对血管内皮的早期损害。(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赵铭,贾航欢,刘龙珠,毕学苑,徐曼[5](2017)在《活化迷走神经改善动脉血管功能紊乱及内皮细胞钙超载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存在原发或继发性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始动及促进因素,因此防治血管功能障碍是CVD治疗的主要原则之一。对于血管而言,内皮功能障碍是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损伤的主要特征,且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炎性浸润和钙超载现象。细胞内钙稳态主要依赖于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钙摄取、储存以及细胞膜(Plasma membrane,PM)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位于ER膜上的蛋白可与位于细胞器膜上的蛋白结合,形成纳米级连接的蛋白-蛋白复合物来参与钙稳态的调节。迷走神经是自主神经(Autonomic nerves system,AN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来降低炎症反应,临床研究表明提高心衰病人迷走神经活性可以有效降低心衰的发展进程,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但是,活化迷走神经抑制钙超载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系列研究以心肌I/R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运用shRNA或siRNA基因沉默技术、激光共聚焦、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探讨了心肌I/R损伤对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炎症因子TNF-α对内皮细胞钙超载的影响;以及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及其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对心肌I/R损伤的肠系膜血管和TNF-α损伤的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发现:①心肌I/R可以导致大鼠远端肠系膜动脉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结构退化和炎性因子产生增多,其损伤机制可能与血管炎症反应和ROS增多相关。②VNS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肌梗死面积,而且可以改善由心肌I/R诱导的肠系膜动脉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与此同时,VNS也能够增加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α7nAChR和M_3AChR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该部位血液中迷走神经递质ACh的含量。③VNS通过上调α7nAChR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来保护心肌I/R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主要表现为增加STAT3活性、降低NF-κB活性和抑制TNF-α的表达。④实验进一步探讨了迷走神经对抗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钙超载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TNF-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PM和ER的共定位;诱导NCX1-TRPC3-IP3R1复合物的形成,并且新发现的复合物NCX1-TRPC3-IP3R1参与了NCXl介导的细胞外钙内流和IP3R1介导的内质网钙离子释放。ACh可显着性降低TNF-α诱导的NCX1-TRPC3-IP3R1复合物形成;改善NCXl介导的外钙内流和IP3R1介导的内质网钙耗竭。运用M3ACh特异性阻断剂Darifenacin和siRNA技术沉默AMPK,结果显示ACh可以通过上调M3ACh/AMPK通路抑制NCXl-TRPC3-IP3R1复合物的形成及其介导的胞浆钙超载进而降低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该系列研究从炎症和钙超载的角度出发,证实了VNS通过活化心肌IRI大鼠远端动脉血管胆碱能抗炎通路改善血管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迷走神经递质ACh通过抑制炎性因子诱导NCX1-TRPC3-IP3R1复合物形成,降低内皮细胞内钙超载的新机制。揭示迷走神经的血管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抗钙超载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CVD,改善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第十四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17-10-20)

付群英,雷蕾,王颖,解立怡[6](2017)在《银杏叶胶囊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银杏叶胶囊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终末期肾病拟接受MHD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2~3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叶胶囊口服(2粒/次,3次/d),疗程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一般临床情况(肾功能、血脂、电解质代谢情况)、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记录期间MACCE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磷、血钙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一氧化氮(NO)明显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升高或降低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的MACCE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银杏叶胶囊治疗与MACCE发生呈负相关,是其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66,95%CI(0.448,0.842),P<0.05]。结论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MHD治疗过程中,采用银杏叶胶囊干预能够抑制机体内血脂紊乱和高凝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并降低MACCE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性干预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29期)

钱明明[7](2017)在《载脂蛋白A-I模拟肽D-4F拮抗造影剂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I,apoA-1)模拟肽D-4能够拮抗造影剂(contrast media,CM)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功能紊乱,并进一步探讨apoA-I模拟肽D-4F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离与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e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利用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评估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利用管形成实验评估内皮细胞的成管能力;利用活性氧探针,即双氢乙酰乙酸一二氯荧光黄(dihydrochloride acetyl acid dichloride fluorescent yellow,DCFH-DA)测定内皮细胞中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释放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等蛋白的表达。结果:D-4F在体外能够促进HUVECs的迁移和新生血管形成;D-4F能够有效抑制CM诱导的HUVECs的凋亡;D-4F能够有效拮抗CM诱导的单核细胞(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THP-1)黏附及 HUVECs 中 ROS的释放;D-4F能够以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HUVECs中抗氧化蛋白HO-1和SOD的表达;D-4F通过诱导AMPK蛋白磷酸化激活,进而上调HO-1蛋白的表达。结论:载脂蛋白A-I模拟肽D-4F能够抑制造影剂诱导的ROS释放,从而拮抗造影剂诱导的HUVECs凋亡和炎症反应。D-4F可以通过诱导AMPK蛋白磷酸化途径上调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此外,D-4F可以促进HUVECs中SOD的表达,这些可能与D-4F拮抗造影剂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姜璐璐[8](2017)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寻找延缓甚至抑制DR的发生或进展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2015年3月到2015年12月在一附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及健康对照组62例的血样标本;(2)根据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增值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值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共四组;(3)检测血样标本中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相关性。四组患者所收集的标本均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AT-Ⅲ、PAI、t-PA水平。结果:本研究表明NDR组、NPDR组、PDR组和对照组AT-Ⅲ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NPDR组、PDR组和对照组的PAI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DR组、NPDR组、PDR组和对照组的t-PA水平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程度与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血管内皮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杨晓蕾[9](2017)在《高尿酸诱导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尿酸(uric acid,UA)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异常升高是痛风的主要因素。高尿酸血症定义为:女性大于6 mg/dl(360μmol/L),男性大于7 mg/dl(420μmol/L),近来研究提示血尿酸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脑血管事件相关,且独立于传统的危险因素,但也有相反的结论。另有报告提出高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有关SUA和颅外段颈部动脉狭窄(supra-aortic artery stenosis,SAAS)之间的潜在关系,尤其是与椎动脉狭窄(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VAS)的相关性鲜有报道。在基础研究方面,高尿酸血症导致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已有研究证明高血尿酸可通过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导致血管损伤,而肾素(前体)受体(prorenin receptor,(P)RR)作为RAAS较新的成员,尿酸是否可激活(P)RR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未明确。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过程中,关键是外周血白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随后引发白细胞在内皮屏障中迁移和血管组织的浸润,进一步活化为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单核细胞在粘附、迁移中表现出比其他白细胞更强的变形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内皮细胞对单核细胞粘附、迁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同时也能为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更为准确、高效的作用位点。我们的横断面队列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颈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且尿酸升高后最容易累及椎动脉血管。由于高尿酸导致的血管狭窄具有部位特异性,促使我们探究是否由于血流动力学不同,导致了血管损伤部位的差异性。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在我国健康中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不同水平的血尿酸与颈部颅外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及高尿酸血症对不同部位血管的损伤程度差别,探讨高尿酸对血管内皮舒缩功能和对单核细胞粘附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时的高尿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差异及影响机制。方法:1.招募无症状体检人群,根据血清尿酸水平的四分位进行分组,尿酸水平分别为177.1-220.3,246.8-273.3,298.4-329.4及368.8-426.9μmol/L。以血尿酸水平最低的四分位组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血压、血脂、肌酐等生化指标;超声多普勒检查双侧颈部血管(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率。2.提取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尿酸、不同时间点干预内皮细胞,测定(P)RR蛋白表达以和反映血管舒缩功能的生物标记物蛋白,并检测相关m RNA表达。3.以不同浓度的尿酸干预内皮细胞,测定反映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生物标记物蛋白和m RNA的表达。4.设计微流控通道,计算相关指数,建立模拟血管的微流控模型,模拟人体中不同切应力水平的内皮细胞在尿酸刺激中的差异表现。5.在微流控系统中,观察高尿酸刺激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RR和粘附分子ICAM-1的反应,比较内皮细胞在静态培养与流体培养中的功能差别。6.通过微流控技术,实时观察在高尿酸刺激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之间的粘附效应。结果:1.超过正常范围的尿酸水平(>6mg/dl或360μmol/L)与升高的SAAS发生率相关。正常范围的SUA水平(≤6mg/dl或360μmol/L)则与SAAS的发生无显着相关。2.血尿酸水平超过360μmol/L后,SUA每增加10μmol/L,发生SAAS风险增加1.2~1.3%。3.健康中年人群中,当尿酸升高时,相比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发生狭窄的比例更高。4.6mg/dl和12mg/dl尿酸组的(P)RR表达未见明显增加,9mg/dl尿酸组(P)RR表达明显升高。5.9mg/dl尿酸刺激内皮细胞后,(P)RR表达在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后表达逐渐下降,但仍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低切应力组(P)RR表达较静态组升高更显着。6.9mg/dl尿酸浓度显着增加内皮细胞(P)RR的m RNA表达,12mg/dl尿酸浓度未继续增加(P)RR的m RNA表达。在9mg/dl尿酸浓度范围内,(P)RR表达水平与尿酸浓度呈正相关。7.ET-1、e NOS蛋白表达随尿酸浓度增加未见升高,NO释放量随尿酸浓度增加而减少。8.ICAM-1表达随尿酸作用浓度增加而增加。9mg/dl尿酸使ICAM-1表达至峰值,6mg/dl和12mg/dl浓度组使ICAM-1表达增加,但低于9mg/dl组。9mg/dl尿酸浓度显着增加内皮细胞ICAM-1的m RNA表达。低切应力组ICAM-1的表达较静态组升高更显着。9.高尿酸(9mg/dl)可增加内皮细胞对THP-1细胞的粘附性,较低切应力可使单核细胞粘附数量进一步增加。结论:1.高尿酸血症(>6mg/dl)与颈部血管的动脉狭窄相关,在无症状的社区人群中,当尿酸升高时,相比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的狭窄率,椎动脉发生狭窄的比例更高。2.我们首次发现高尿酸(9mg/dl)可启动脐静脉内皮细胞(P)RR表达升高。更低水平切应力使(P)RR表达进一步增高。3.高尿酸可使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高。高尿酸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4.在模拟血流动力学动态观察时,高尿酸与低切应力使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粘附作用更显着,并可能由此介导血管内皮损伤,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7-02-01)

陈宇,林静蓉,高平进[10](2016)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改善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内皮功能紊乱(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与线粒体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介导线粒体分裂的主要功能蛋白。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以及Drpl功能抑制剂Mdivi-1对AngⅡ介导的内皮损伤是否有减轻作用。AngⅡ或联合Drp抑制剂Mdivi-1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后,用Western blot检测Drp1、eNOS和凋亡相关酶的蛋白表达,用MitoTracker Red染色观察细胞内线粒体形态,用JC-1探针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用DCFH-DA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用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AngⅡ处理12 h后,HUVECs的Drp1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内皮细胞迁移、凋亡及ROS的生成显着增加,eNOS表达量显着降低;同时,AngⅡ处理还诱导了线粒体形态的改变,使网状的线粒体变成了短管状,并伴随着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Mdivi-可以显着逆转AngⅡ对内皮功能的上述损伤作用,提高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eNOS的表达量,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以上结果提示,Drp抑制剂Mdivi-1可以减轻AngⅡ介导的内皮损伤。(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第68卷第5期——庆祝中国生理学会成立90周年专辑(续)》期刊2016-10-01)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PM_(2.5)污染已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寻找有效的PM_(2.5)致健康危害防控策略已刻不容缓。PM_(2.5)因能到达呼吸道深部,并可进入肺泡和血流,因此可引发全身性损伤。其中,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PM_(2.5)暴露可引发以气道VEGF表达显着上调为代表性特征的呼吸系统炎性应激损伤效应,同时促发血管内皮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主要成分——血管紧张素ANGI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受体AT1R异常活化,并促发外周循环中ANGII表达异常升高。以上反应可最终协同诱导血管内皮的炎性应激和氧化应激损伤。我们的后续工作定位于寻找能够拮抗以上损伤效应发生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损伤保护性机制,为寻找有效的PM_(2.5)防控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M_(2.5)暴露大鼠进行体内实验研究;采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进行细胞水平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方法涉及细胞转染技术、免疫印迹技术、RT-PCR技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等。结果 PM_(2.5)暴露在诱发损伤性效应介导因子VEGF和RAS系统各成分表达水平升高同时,也能够在大鼠肺部、Beas-2B和HUVEC细胞中诱发具有广泛应激损伤保护性性效应的关键信号分子——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水平显着上调。HO-1的诱导表达可显着拮抗VEGF和RAS成分的转录诱导表达。通过分析以上损伤性因子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反应成分,发现了所有基因启动子具有的共性特征——都含有转录因子HIF1α的结合位点。因此我们推测:HO-1对损伤性因子表达的拮抗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的功能而实现的。随后我们首先证实了HIF1α在VEGF和RAS成分诱导表达反应中的贡献;其次证实了HO-1对HIF1α转录激活作用的抑制效应。同时我们也确定了HO-1对血管内皮炎性应激和氧化应激反应的拮抗作用。最后采用HO-1的化学抑制剂在动物整体水平的体内实验中证实了HO-1的损伤保护性作用。结论 PM_(2.5)暴露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性效应的同时,也会同时促发以HO-1诱导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内源性损伤保护性反应。寻找提高损伤保护性反应的有效策略可为缓解或阻断PM_(2.5)的健康危害效应提供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论文参考文献

[1].徐欢,徐秀段,宋伦.PM2.5诱导HO-1表达并拮抗气道炎性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C].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徐欢,徐秀段,宋伦.PM_(2.5)诱导HO-1表达并拮抗气道炎性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分子机制[C].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2019

[3].邵钫钰,冯娟,王宪.抗磷脂抗体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J].生理科学进展.2018

[4].江丹,汤海欣,吕雄,莫伟,陆璐.益气化浊法对糖脂代谢紊乱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

[5].赵铭,贾航欢,刘龙珠,毕学苑,徐曼.活化迷走神经改善动脉血管功能紊乱及内皮细胞钙超载的分子机制研究[C].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第十四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综合摘要、中国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17

[6].付群英,雷蕾,王颖,解立怡.银杏叶胶囊对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凝血功能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7].钱明明.载脂蛋白A-I模拟肽D-4F拮抗造影剂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

[8].姜璐璐.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

[9].杨晓蕾.高尿酸诱导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7

[10].陈宇,林静蓉,高平进.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改善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内皮功能紊乱(英文)[C].《生理学报》第68卷第5期——庆祝中国生理学会成立90周年专辑(续).2016

论文知识图

高血糖诱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中血管内皮功能医学教育与科研200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小鼠PBS灌胃组(A)和OPC灌胃组(B)测...3。本实验比较盐酸埃他卡林诱发正常血压...对照组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图

标签:;  ;  ;  ;  ;  ;  ;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论文_徐欢,徐秀段,宋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