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体培养论文-沈万芳

菌丝体培养论文-沈万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丝体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野生菌,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碳源

菌丝体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沈万芳[1](2018)在《一株黄山野生双孢蘑菇菌株菌丝体培养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温度以及pH对野生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野生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最佳氮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宜pH5~6。(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8年06期)

袁华伟,陶涛,周敏,魏溢,祝国华[2](2018)在《豆渣固态发酵培养杏鲍菇菌丝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豆渣的利用率,探究豆渣固态发酵培养杏鲍菇菌丝体的最优生长条件,以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情况和氨基酸态氮为指标,研究豆渣含水量、菌种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豆渣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L9(34)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主次顺序为豆渣含水量、菌丝体培养温度、菌种接种量;培养杏鲍菇菌丝体的最适条件为豆渣含水量70%、菌种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C,培养6天后豆渣杏鲍菇菌丝体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06%.(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帅,潘丹阳,朱朝阳,刘高强[3](2018)在《以松毛虫为基质培养的冬虫夏草菌丝体中多糖的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以枯叶蛾科昆虫马尾松毛虫为基质发酵所得)中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提法所得多糖的产率最高,影响提取的关键因素为液料比、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通过回归拟合,建立了预测虫草多糖提取的多项式模型Y=6.87+0.058A+0.085B+0.075C+0.032AB+0.046AC+0.069BC-0.16A2-0.37B2-0.11C2。经响应面最优化分析,获得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中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m L/g)6.3:1、微波功率520W、微波提取时间326s,此工艺提取验证后的提取率达到6.76%。(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跃非[4](2018)在《探析羊肚菌菌丝体富硒培养条件优化及其菌丝体硒多糖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就硒浓度、培养温度及p H值等因素对影响羊肚菌菌丝体硒多糖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及对羊肚菌菌丝体硒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利用100 ml/250 ml装液量,9μg/ml亚硒酸钠质量浓度,灭菌后p H值为7.0,24℃对羊肚菌菌丝体进行富硒培养,富硒率为18.34%,经过羊肚菌菌丝体硒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分析,得出羊肚菌菌丝体硒多糖拥有很强体外抗氧化活性,羊肚菌菌丝体在富硒培养条件下具有比非富硒羊肚菌菌丝体多糖更高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07期)

周连玉,更尕求卓,唐德华,米琴[5](2018)在《硒对液体培养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亚硒酸钠对黄绿蜜环菌液体培养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蜜环菌富硒培养适宜浓度为0.80 mmol/L;适宜添加硒时间为培养时间的第4天;培养时间5~8 d,硒促进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长,7 d时显着提高菌丝体生物量(P<0.05)。(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8年03期)

张晓宇,吕婷,刘涛,刘玉萍,苏旭[6](2018)在《青海互助北山林场羊肚菌菌丝体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海互助北山林场羊肚菌为试材,采用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碳氮比等单因子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了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青海互助北山林场羊肚菌在以可溶性淀粉、硝酸钾为碳氮源,且碳氮比为25:1,温度22℃,PH7,湿度为60%,且光照条件为黑暗时,羊肚菌生长最快,且质量最好。(本文来源于《2018第叁届全国羊肚菌大会资料汇编》期刊2018-03-09)

肖琦,林志伟[7](2017)在《不同培养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虫草菌的产业化生产,以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虫草菌菌株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菌丝生长速率及子实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虫草菌菌丝体在大米与马铃薯天然培养基中生长速率较快,分别为0.16和0.17cm·d~(-1);在15~30℃时菌丝均可生长,其中以20℃生长速率最快,可达0.21cm·d~(-1),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虫草菌菌丝体在大米及马铃薯培养基中,培养25d后均可形成子实体,且菌丝转色及子实体形成均需光照,以20℃对子实体形成最为有利。(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彭璐,杨健华,王巍,王琦[8](2017)在《柳生金针菇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及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柳生金针菇多糖产量,通过装液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箱转速单因素实验及正交优化试验,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取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液料比3个因素,以菌丝体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适宜柳生金针菇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20 m L/250 m 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3℃、培养箱转速150 r/min。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 h,液料比50∶1,浸提温度90℃,最佳工艺路线为:热水浸提2 h,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旋转蒸发仪浓缩发酵液至原体积的1/10,4倍体积无水乙醇4℃醇沉24 h,3500 r/min离心5 min,去上清,-80℃预冻过夜,真空冷冻干燥,称重,再次溶解多糖,离心去沉淀,上清液醇沉,再次干燥,得菌丝体多糖,多糖提取率为74.39%。(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7年05期)

崔文杰[9](2017)在《五个平菇品种菌丝体培养及性状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五个平菇品种进行母种鉴定、菌丝体培养,并比较各品种性状,发现早秋615、德丰5号长势良好,因此可作为主要品种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7年10期)

杨晓东[10](2017)在《叁种离褶伞菌丝体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离褶伞属真菌多为食药兼用的高等真菌,在云南分布的有10种以上。近年来,受过度采集、生境丧失、生境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离褶伞资源量遭到很大破坏。对现有离褶伞菌株进行培养性状的研究,优化其营养、环境因子参数,可以为进一步的人工驯化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从培养基营养成分和环境因子两个方面入手,营养成分包括C、N、矿质元素、pH值,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现有的3个菌株为研究对象,这3个菌株分别为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JZ013)、真姬离褶伞(L.shimej JZ033)、烟灰离褶伞(L.infumatum,JZ055)。研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时,JZ013、JZ033、JZ055叁个菌株最适C源分别是半乳糖、果糖、果糖,最适N源分别为玉米粉、硫酸铵、硫酸铵,最适矿质元素分别为氯化钾、氯化铁、氯化铁,最适pH值分别为6.0、5.0、6.0,最适温度为25℃、28℃、28℃,湿度和光照影响较小。因此只对培养基配方成分和温度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得到的最适合JZ013的培养组合是蔗糖20g/L、酵母粉2g/L、氯化钠0.5g/L、pH值5.5、温度28℃,JZ033最适合生长的培养组合是麦芽糖20g/L、玉米粉50g/L(取其上清液)、氯化钾0.5g/L、pH值5.5、温度28℃,JZ055最适合生长的培养组合是麦芽糖20g/L、酵母粉2g/L、氯化铁0.5g/L、PH值7.0、温度25℃,培养环境的空气湿度为60%,且需避光培养。与单因素试验相比,正交试验时叁个菌株的生长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菌丝体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豆渣的利用率,探究豆渣固态发酵培养杏鲍菇菌丝体的最优生长条件,以杏鲍菇菌丝体的生长情况和氨基酸态氮为指标,研究豆渣含水量、菌种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豆渣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L9(34)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杏鲍菇菌丝体生长的主次顺序为豆渣含水量、菌丝体培养温度、菌种接种量;培养杏鲍菇菌丝体的最适条件为豆渣含水量70%、菌种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C,培养6天后豆渣杏鲍菇菌丝体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0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丝体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沈万芳.一株黄山野生双孢蘑菇菌株菌丝体培养特性研究[J].食用菌.2018

[2].袁华伟,陶涛,周敏,魏溢,祝国华.豆渣固态发酵培养杏鲍菇菌丝体[J].宜宾学院学报.2018

[3].刘帅,潘丹阳,朱朝阳,刘高强.以松毛虫为基质培养的冬虫夏草菌丝体中多糖的提取研究[J].菌物学报.2018

[4].张跃非.探析羊肚菌菌丝体富硒培养条件优化及其菌丝体硒多糖抗氧化活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5].周连玉,更尕求卓,唐德华,米琴.硒对液体培养黄绿蜜环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初探[J].食用菌.2018

[6].张晓宇,吕婷,刘涛,刘玉萍,苏旭.青海互助北山林场羊肚菌菌丝体培养条件优化[C].2018第叁届全国羊肚菌大会资料汇编.2018

[7].肖琦,林志伟.不同培养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形成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

[8].彭璐,杨健华,王巍,王琦.柳生金针菇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及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J].食用菌.2017

[9].崔文杰.五个平菇品种菌丝体培养及性状表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

[10].杨晓东.叁种离褶伞菌丝体培养条件优化[D].云南大学.2017

标签:;  ;  ;  ;  

菌丝体培养论文-沈万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