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对语言特别感兴趣的精神分析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潜意识处于一种可以与外语相比的状态:因此需要一个翻译来阅读和理解它。语言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独特性都影响着日本的精神分析治疗。本文通过两个个案呈现这一特点:东、西方在这里相遇,为了这转瞬的生命与自然之美。
关键词:灾害性国家;自然治愈;时间
1 引言
精神分析在日本已经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同时存在着日本精神分析协会(Japan Psychoanalytic Society,JPS)和日本精神分析学会(Japan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JPA)两个学术团体。前者JPS的宗旨是遵循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IPA)的准则进行精神分析训练与实践。而后者JPA成员则多是以一周一次治疗的形式,开展各种动力学取向或精神分析性的临床活动。日本的分析师基本都隶属于这两个组织,这反映出精神分析在日本的多面性,对此小此木啓吾(1990)称之为“多神教”。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日本的精神科背景讨论为什么日本心理治疗多是“一周一次”。
2 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
2.1 灾害大国
在日本,心理治疗的设置中、维持治疗间隔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是非常重要的。40年前第一作者(Kitayama, 1979)曾写过这样的话:治疗师必须严格确保治疗间循环时间的规律性。
日本最常被采用的心理治疗形式是“一周一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治疗规律性所产生的“节奏感”( Okada, 2017),但如何维持这种规律性则是个问题。比如,对门诊时间规律性影响最大的因素——自然灾害和异常天气(图1)。“亚洲以其巨大的多样性和差异而闻名。世界总人口的一半生活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菲律宾,越南和泰国等八个易受灾害的国家中。”
在台风,暴雨或下大雪的日子,是否需要取消规律性的治疗,取消的话是否需要收费等等都是重要的问题。
可能在易受灾害的亚洲国家中,进行长期治疗的心理治疗师都有必要考虑大自然母亲引起的心理影响。个人执业的治疗师中、在台风天看着天气预报担心患者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暴风雨天气无法取得联络的情况下,既有等待患者的治疗师,也有用大半天的时间冒着大风大雨终于赶到治疗室的患者。在这里,正因为是一周一次的会面,所以治疗双方才会产生想要守护这宝贵的一次见面,守护治疗规律性的心理。反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方未能赴约,那么给另一方的不安往往是意想不到的,诸如患者死了、自己被治疗师放弃了之类的幻想都会冒出来。
在暴风雨中能够见面的感动也会推动治疗产生新的发展。因为治疗设置而被限制见面次数的我和患者之间,会由于大自然的卷入而发生变化。其中常见的是,在体验到大自然的无限威力之后,我和患者在治疗室内的对话里,两个人一边体会着美好的事物突然变得可怕,爱的人会突然死去之类的不安,一边讨论自然的两面性、无法预测性,和人的存在的 “转瞬即逝”(Kitayama, 1998)的东西。
图1 Rego, A.J.& Arambepola (2007) 《亚洲地区的脆弱性》
虽然日本是一个“灾害大国”,但人们常说“天灾在被忘却时降临”,我想引用日本神话中一个关于“不可被看见的禁忌”的故事来说明,这类容易发生但常被忽视的遗忘是多么的危险。在这个故事中,由于主人公无意间的窥视,导致其对同时具有丰饶和伤害两种属性的大自然母亲产生混乱,以致无法正视爱的对象。
2.2 “不可被看见”的禁忌
我想这个大地也好,人的内心也好,只要被挤得太满了,就会把积存的东西吐出来。虽然我自己对这样的比喻也存在抗拒,看着泥水海啸我也联想到昏暗的治疗室中那个难受的场景,与这个印象一起,人、房子、狗、红豆面包都生生地混入泥水中被冲走,回到大自然。
5.1 西宁及以东地区光照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夏季气温在22-25℃,总体表现出适宜在该地区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适应性强的月季品种。
父神与母神摇着海水做出一个岛,在那里结合,并生产了日本列岛和各位神祇。在最后孕育火神时,母神因为阴部烧伤而死去,葬于亡者的国家。父神对此十分伤心,为了能够带回母神而前往亡者的国度母神同意返回人间,但一定要父神答应“绝不窥视自己”。但父神打破承诺、看见了母神腐烂、遍布蛆虫的丑陋身体。感到害怕的父神开始逃跑,而母神为此感到羞辱与愤怒、派了几个丑陋的女鬼追赶父神(图2)。最后,他们交换了永别之辞,父神管理的生者国度与母神管理的死者国度分离、父神用禊(古代春秋季在水边进行的消除不详的祭祀)之类的仪式洗清了死的世界的所有痕迹。
我们作为读者,在这个自古流传下来的神话看见古母神与父神在自己做的岛上结合,母神生出各种神和国家(就像说我们自己),最后死亡。父神打破“禁止”承诺偷看了母神腐烂的遗体,抛弃了她,被羞辱的母神因此被激怒了。
图2 黄泉比良坂(青木繁)
但是对于“看不见治疗师”这样的变化,对于墙小姐的意识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过食呕吐的方法是如此的绝妙,以至于来访者绝对不想去改变。因为,只要把进食和呕吐的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体重和苗条的体型都不会发生变化,于是一定限度内过量进食,然后在厕所里吐掉、冲干净的行为,似乎成为一种仪式每晚进行着。而对我做的那些诸如“想向父亲撒娇”、或是“如果母亲死了”之类的解释,墙小姐也总是会在一周内全都忘记,让我觉得自己的言语全无作用,她完全无法理解。
3 “时间的流淌”与“自然的发展”
3.1 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
不久,来访者开始叙述她对丰满乳房的同性恋式的愿望。作为分析师的我在她的想象中是充满母性、中性化的、既是男性又是女性的存在,自然与我的关系中并不包含异性恋层面上的性爱意味。来访者如是说:“我曾经寻找过可以替代乳房的东西,这让我感到很羞耻。能够在这里说这些让我很开心……即使是现在依然感到迷茫……我在想能不能吮吸一下。能不能抚摸一下乳房。”
鞍山地区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该区域为设计地震烈度7度,设计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所以调整系数β为0.95,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为7。对9个钻孔17层砂土具体计算结果统计如下:
对于应收账款的计量,SFAS77提议将应收账款的数量、服务费用财务费用、转让日期的市场行情、发起人的信用评级和类似的其他金融或经济因素考虑在内,对应收账款的计量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所以我们认为,在没有“隔板”状态时,有必要强化他们的“防御墙”。墙破碎后“不能描述的难受”、“不堪入目的”东西被显露出来,与那些在精神上让人感到恶心和厌恶的“丑陋”混合物一起被体验到。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来简要说明一下在日本动力性治疗与精神分析的区别。综合我与其他一些论者的想法,我们认为,“一周一次”的治疗多是顺应自然,并不会积极地去破坏那些压抑禁忌的墙。其中,循环的时间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包含了:自然的周期性,调节退行程度给予自我支持的机能,包括寒暑、日夜、四季在内的日本的自然感等等。但是,正如村岡伦子(2017)在关于心理治疗转折点的研究中所揭示的那样,打破禁忌的意外肯定会在自然的发展中发生。
与“一周一次”的治疗相比,精神分析的面谈频率大大增加。在面对自然灾害或其他事故时,也不会对已有的约定过份苛求,紧急情况下取消治疗会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如果愿意花时间等待的话,或是即刻,或是数年,咨访关系总会发展成分析师与患者的二人世界。届时,“不可被视的禁忌”自然而然会被打破,显露出无意识的世界,那里面是被弗洛伊德比喻成“异国”的,轻易无法触及的无意识。
3.2 无意识的精神分析
来访者五十岁,主妇,以打零工为生。丈夫与来访者同龄,是个小业主。来访者育有三个男孩,身体基本健康。数年前来访者的父亲因病亡故,其后一年她的母亲也死于疾病。母亲走后的头一年,来访者的生活很平淡,但只要想起母亲就会哭泣,还经常去母亲离世的医院,发出强烈的“想死”的感叹。来访者在医院的时候会有母亲依然在世的感觉,这种幻觉受到场所的限制,我认为是一种歇斯底里的表现。治疗时使用躺椅,最初是一周一次,之后因为我的时间准许,增加到一周四次。
治疗的一开始,来访者就和我说了她不能告诉任何人的原本经历。“小时候和父母睡在一起,偶然看见父母过夫妻生活,觉得父亲在虐待母亲。”伴随着父母的死亡,性交和阴茎成为恐怖和不安的来源。
她说道:“因为只有一条路,所以很快就会导致背叛的结果”。换而言之,对于她来说,对儿子要么是亲密的要么是背叛的,对于母亲要么是合二为一融合的要么是各自独立分离的,“既……又……”这样重叠的概念并不存在。基本上,在想见母亲却无法相见这一点上,谁都会产生悲伤的感觉。因此,对于来访者诉说的自杀意念,我也时常会担心她在冲动下付之行动的可能性。
治疗开始的第五年,一直积极参加治疗的患者第一次无故失约,在之后一次的治疗中又第一次出现沉默不语。沉默意味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在这里存在着“语言的障壁”,墙的后面是不愿意见到的“死的世界”。之后伴随着“不知道”,沉默在多次的治疗中继续着。在无法挽回的时间的流逝中,来访者对于“丑陋”的死,以及我做出的解释,表达了“好像明白了”的意思。对着确实在恢复的来访者,我解释道,她最恐惧的是“代替母亲的分析师的死”,被压抑不想看见的是“与母亲离世时一样,分析师走向死亡的场景”。来访者偷偷承认自己会幻想分析师“死亡”之类不可预测的情境,也终于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发狂不安,恐怖和抑郁的感觉了。
另外,来访者还存在着“难以把现实和新闻、电影中的内容进行区分,无法区别现实与虚妄”这样危险的意识问题。之后,随着治疗的深入,来访者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在接受治疗的第二年,来访者报告说有被父亲性侵的恐惧,但我认为这是她因为缺少与他人的边界感而陷入的混乱。
其后,来访者开始引用了音乐剧《歌剧魅影》。剧中的男主角同时拥有丑陋的真脸和带面具的假脸两个造型。在这里来访者说出了与母亲的深刻的创伤经历,以及对乳房的矛盾心理。因为她母亲的奶水不足,所以就在乳房上涂抹芥末之类辛辣的东西,希望让还处于婴儿期的来访者强制断奶。来访者体验到的是如文字表述的涂上芥末的乳房和乳头,但对于我来说却有着更深的比喻含义。
并且来访者提到,越是敞开心扉,边界就越是模糊,自责的念头也会加重,有一种被尖锐的东西侵入的感觉。虽然我在治疗中倾向于接纳患者的退行,但对这位来访者表现出的激烈退行依然感到担心。但在治疗中她能“拥抱”那些“丑陋”的混合物,诉说内容也能够依从治疗的设定,按时来,准时走,并付清所有的费用。
遵循“不窥视”的原则,在临床上处理患者脆弱的自我意识时,“隔板”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师需要警惕自己的无意识进入,以免对患者造成侵入。在精神分析中,我把“隔板”理解为一堵用来压抑的墙。根据性发展理论,这种建立隔板的功能形成于依赖母亲的前俄期与开始自我独立的俄期之间,自我的发展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分水岭”(dividing line)(Abrham,1924)。
1.2.1 师资人员 选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在社区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社区护理实践经验的中级职称社区护理人员。共选拨总带教老师1名,带教老师6名。
来访者又说到,“我会害羞。我的身心不一致,这可真奇怪,但我到这里(咨询室)就会变得安心”,她还带着羡慕地说“我想进入母亲的身体”,“我觉得男孩子很好,因为他们有阴茎”。虽然来访者说的是她感觉似乎自己也有阴茎,但(日语中)“感觉有(ように感じる)”很容易引出“就是这样(そうだ)”的判断,符号和意义的“重叠”导致符号和意义间的距离被拉近,混淆在一起。
这样的对话和态度发生微妙变化是在治疗开始后的第四年。首先,来访者把自己的幻觉体验命名为“个人剧场”,分析师认为这代表她渐渐的开始走出剧场,治疗的阶段性目标达成。其次,来访者会为自己的困难起名字。例如,来访者在现实与幻想重叠的状态下,当幻想占优势时,常会说“不知为什么就不知道了,很混乱”,于是就产生了“重叠病”这样的名字。在命名时,来访者需要费力地从很多思考中挑选一个。
之后,来访者的现实感渐渐的增加,她的幻觉体验变成了发散性的梦样状态(dreamy state)。虽然还是会诉说诸如坐地铁时看到乘客的阴茎,在广场被脚侵入等内容,但随着诉说她的症状会逐渐减轻。并且,她有了另外一个人格——“彼得·潘”,一个即使是60岁也不会变老,生活在一个时间静止的世界的人,来访者在治疗中一直重复着这些内容。我注意到来访者的邪恶幻想正在冲击她的无邪体验。在转移的过程中,分析师既是好的对象,又是放弃她的母亲,对于这样的两面性来访者完全“不懂”(这其中包含了不理解not understanding与未分化undifferentiated两个含义)。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小组调查本县的生物种类的一些情况,不仅挖掘了地方的特色教学资源,训练了学生调查、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还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热爱家乡情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资料分析自主构建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以上是对综合性商业体在房产税方面的影响因素及相对应的筹划思路提供参考。各不动产所在地的执行政策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当地的纳税环境和公司在进行商务谈判时的优越条件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筹划方式,实现合法合规的筹划目的。
下面,报告一个每周一次治疗的个案。
3.3 对于“墙小姐”的动力学取向治疗
上述个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案例,但和其他的精神分析的个案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总之,就是在克服阻抗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流淌进入无意识的世界。
这位来访者的姓氏读音恰巧和“墙(Ka-be)”一样,初诊时34岁,反复过食呕吐,是一位体型瘦削、自恋的独身女性。从头到尾接受的都是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持续了20年。数年前,对来访者十分严苛的父亲去世,墙小姐不得不独力照顾母亲,自称“没人可以依靠”,又因为要经营自己的商店,所以每周只能在某个工作日很晚的时间段来接受治疗。
除了过食呕吐(overate, then vomited)以外,来访者还主诉自尊心低,无自信,感到孤独,人际关系不和谐,特别是和自己店里的顾客相处不好。另外一个问题是,对自己的外貌、体型、脸上细小斑点等不喜欢的地方,有着近乎妄想的,或者说是强迫性的注意,并一直为此自责。
治疗开始后的一段时间,最主要过食呕吐的问题基本没变化,不依赖人的来访者几乎无法感受和体验失去某人或某件东西的感觉。但还是有一些事情在逐渐地发生细微的变化,其代表就是对治疗价值的看法。最初来访者评价治疗是“无意义”的,并很快放弃治疗,在治疗的前半段就中断过两次。但几个月后,患者又会觉得除了治疗别无他法,再次回到了治疗室。
因此我觉得某些东西在稳定而缓慢地发生着变化,对于不想依赖他人的墙小姐来说,这样一周一次的治疗节奏似乎正合适。虽然我也曾想过做些什么来动摇固执的来访者,但最后还是觉得倒还不如一心一意用真诚来响应她。就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节奏中,治疗又进行了大约十年,直到某一天来访者说出这样的话,“只有在这里我才能这样说话”。虽然评价还是很低,但墙小姐终于在语言上承认了治疗的价值。治疗开始的第13个年头,我觉得来访者的依赖性开始向我这里转移,于是治疗由面对面交谈改为一周一次在躺椅上的自由联想。
如图3所示,θ面上的一个单元和θ+dθ面上所对应的单元构成了一个单元体。上述两个单元上均有应力作用。假设单元节点位移向量有一个虚位移δq(θ,t),那么上述应力所对应的虚功是
其中“不窥视”的承诺是一个“随着时间流逝会被打破的禁忌”,而母神代表了我们的母亲或大自然母亲,伤痕则是以象征的方式表现了“自然被破坏”。对于这个古代悲剧,我的解读是,描绘了那些依存于自然,与之融为一体,却又无法完全依赖自然的生存者的不安。1把日本神话中伊耶那岐命去冥界寻找死去的伊耶那美命的故事,和古希腊神话中奥尔菲斯的故事做比较。的确他们都因为违反承诺而导致永别,但从日本神话中可以获得的重要临床理解是,主人公在违反承诺的瞬间所要面对的痛苦是“丑陋”。与之相比,逐渐的幻灭才是比较理想、容易接受的。
无论你怎样挣扎或是碰撞,都有一堵坚固的“墙”在那里。伴随着一周一次循环往复的节奏,治疗也似乎进入了一个静止的无时间世界。有一次,来访者正在因为与邻居家的边界纠纷而烦恼时,又有一只大鼠闯入她家的屋顶惹出很大乱子,但最终这些对边界的侵犯,都被墙小姐那顽固的防御挡住了。而我觉得自己就像那只被驱逐的大鼠。
渐渐的,来访者心里产生的想法经过这么多次棉猴,都说了出来,但没有可以观察的效果。她也撞到了“墙”,于是经过15年的治疗,来访者又开始说治疗无用了。而身体老化、时间一去不回之类的感叹也开始出现。我也能感觉到,依靠过食呕吐得以完美保持年轻形体的墙小姐开始步入了中年,身体的线条也自然而然开始走形。
与此同时,来访者也说“已经过了50岁了,以后的人生可能没有什么的特别快乐,就这么死了”的感叹。我认为,治疗带来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时间,混合上这种无法逆转的线性时间,给来访者带来的体验是划时代的。事后想想,这或许就是万能感崩溃的征兆。
此后不久,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大地震。电视看见的海啸给墙小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整理出来她的体验,我能想到,这次灾害令其察觉到至今未有变化的边界发生破碎的可能性,并陷入无法想象的光景。
在阴郁的气氛中,墙小姐说起自己在电视里看见,那些家被冲毁的人和东西被海啸吞没的光景,并把自己过食后在厕所呕吐、冲洗的样子与之重叠。之后,我也有数次联想电视上的内容,来访者呕吐物在厕所内流过去和我的解释也活生生地流过去,这些印象不断在我脑中重叠。
DW‐3000型小动物人工呼吸机,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ECG‐1350P型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T10型组织电动匀浆机,德国IKA集团;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伊耶那岐(父神)与伊耶那美(母神)是日本神话中的两位创世神。
此后,墙小姐就把地震和自己的问题分开,说现在知道自己在苦恼都是“小事情”。在行动方面,除了仅有一次复发外,每天过食呕吐的症状基本消失。但是,认为体型问题是小事的想法仅维持了几周。不管多少时间过去,她的空虚感也并未改变,对自身的评价也始终维持在低水平上。
再次出现治疗师的言语进不去她的心里,对话都如流水,语言如同吃下去又被吐掉、冲走的食物一般的状态。我觉得虽然过食呕吐的症状消失了,但其实什么也没变。地震后大约一年,来访者再次提起想要中断治疗。恰是此时,或许可以被说成是一种“共时性(synchronicity,荣格学派重要的概念)”,来访者母亲因脑出血住院,生命垂危。
来访者开始心神不定,想法也开始改变。与此同时,从地震中学到的“症状都是小事情”,也进而转变为“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呢?”这样的无力叹息。
我举出一句日文叫“ありがたい”,它同时包含了“有些困难”的现实意义,以及“表示感谢”的心理内容,这句话成为了治疗的关键词。接下来,墙小姐说出无法马上与我分离,终于承认了自己的依赖,还觉得自己曾经看不起的女店员不过是个普通而善良的年轻人,也变得能坦白地体会因为被周围的人守护而产生的感激之情。
来访者对把呕吐和海啸的场景联系在一起感到羞耻,之后不再提起该内容了。但是从她把大部分吃下去的东西都吐掉冲走这一事实来看,我想她是察觉到了自己“可怕而丑陋的”自我破坏的结果。自己的呕吐物和袭来的海啸混在一起成为“泥水的海”场景如同慢镜头一样“缓慢地”展现,这是在幻想和新闻中都看不到,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存在,超越想象的场景。躺在像是山的躺榻上,用着“缓慢的”时间,保持着沉默,重复几次。后来治疗师想到这个场景中海啸冲掉“海底”的一切,是父神虽然还是爱着母神,但结果还是抛弃。
传统上认为窖泥微生物总数和耐热芽孢杆菌数越多,窖泥质量越好。但经我们的研究发现,微生物总数和耐热芽孢杆菌数在优质窖泥和劣质窖泥中的分布并不存在明显的规律性,这就为从微生物方面制定窖泥质量评价标准带来了困难。虽然包括我们在内的白酒行业专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窖泥的微生物本质,但由于窖泥中的微生物体系太复杂,以行业现有研究水平和程度,要完全弄清楚窖泥的微生物学本质尚需时日。因此,只能对窖泥的微生物学评价标准进行简单描述,更科学、更系统的窖泥微生物学评价标准还需深入研究。
地震带来的冲击震惊了我和来访者。但在这之前,墙小姐一直顽固守护着的“墙”自然而然地开始崩坏。在自然的发展中,来访者的内在自然会与外界自然开始同步,认识到原来那种什么都不获取就这样过一辈子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件“ありがたい(困难又需要感谢)”的事请。日常生活中表达感谢意义的日语“ありがとう”是从它的字面上来看久意味着“难以存在”。于是,我站在墙小姐旁边,给她的自我以支持,去体会难得的万物皆“短暂”的认知。
地震两年后,这个治疗迎来了终结。虽然墙小姐已经决定结束治疗,但比以前柔韧得多的她,对这个决定产生了动摇。犹豫再三后,她还是为了增强自信心,做出了“结束试试看”的决定。我想,这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自然治愈”。此后墙小姐再也没联系过我。
4 思考与结论
我想在第二个病例中我做的主要工作是,温尼科特(Winnicott, 1954)在《抑郁位(depressive position)》一文中所强调的,“及时控制局势(holding the situation in time)”。虽然给予连续的抱持是母亲的机能,但另一方面,在连续的时间中也有无法挽回的切断,我想这就是父亲的功能所在。因“父亲式时间(Father Time)”切断有规律地提供恩惠的母亲式大自然(Mother Nature),来访者的抑郁位(depressive position)被激活,然后带着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活下去。2除此之外,N.科尔塔特(1981)那如诗歌般的文献《向着伯利恒鞠躬行走》也应该被列举出来。用W.B.叶芝的诗来结束本文,“何种野兽,终于等到了时辰,懒洋洋地走向伯利恒来投生”。
为什么在日本一周一次形式的心理治疗成为主流呢?一言蔽之,是因为精神分析准备的依赖性设定会引起我们/日本人的纠葛。并且,考虑到自然最好的想法,和茶道、插花、英语口语课一样,每周一次的治疗是最自然的,所以日本人并不喜欢不自然的高频治疗。可是,虽然很多人想要顺其自然地生活,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如愿。他们和病人一样,保护着为了防御自然而建起的“墙”,去抵抗那些无法阻止的“潮涨潮落”。即便如此,身体的老化、外界的海啸、重要对象的丧失,都可以粉碎我们的万能感。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了当前社会各种思想力量资源、反映和代表了社会各阶层主体的价值诉求和社会理想。它既突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又强调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既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人文传统的精华,又体现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动物园的动物饲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化服务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仅靠政府的投入是难以完全实现的,这也是制约动物园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在立足公益性服务本源和稳定票价的前提下,动物园可以继续围绕主业开展多元化经营,通过提供游览服务和特定的娱乐服务获得资金的支持,但要避免走入过度多元化和盈利陷阱,这在本次调研游客态度和满意度统计分析中已有数据支持。此外,动物园应该积极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企业获得非经济性的服务或设备来源,降低成本支出,走低成本之路。例如,动物园可以在服务性配套设施和电子信息平台等方面获得社会化资源的资助。
图3 倒映在水中的脸(喜多川 歌麿)
听到虫鸣就感觉知其意的日本人,常被人说是与自然共生的。很多患者在治疗室以外,不仅同外界的人、物相处,也会和自然相遇,同环境对话,并被它们影响。与自然共生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我们也会破坏和抛弃自然。从很久以前开始,我们对于象征了大自然母亲的伊耶那美命,对于大地,而今是对于精神分析,都是想依存却无法依存,想依赖却无法依赖,用土居健郎的话来说就是“想撒娇却无法撒娇”的状态。作为结论,和谐共处的与母神伊邪那美等于大自然母亲活下去是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现在,死亡后的母神伊邪那美以后有什么变化呢?1957年,名叫芥川纱织的女流画家作了一幅《来自古事记》。在她的艺术性幻想中,母神在亡者的国度回归大地,在这个大地培育桃子和葡萄等水果。这只是一个解释,让我们还能说母神伊邪那美真的是“大自然母亲”。
图4 烟火(小林 清亲)
图5 樱花(葛饰 北斋)
图6 萤火虫(栄松斎 长喜)
图7 肥皂泡(铃木 春重)
图8 神奈川冲浪里(葛饰 北斋)
5 后记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相互间都是用姓氏来称呼的。我的姓氏“北山”是北方的山(North Mountain)的意思,其他还有很多诸如“松木(Pine Tree)”、“藤山(Wisteria Mountain)”。等于说自然就是我们的家之,所以自然和我们之间很容易发生同化。
但是,人类想活得自然却无法自然的还活着,又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该如何处理那些围绕着对大自然依赖中的不合理与矛盾。
网板主要由丝网、网框和掩膜图形等组成。具体参数设置包括网板开孔尺寸、厚度及开孔方向。网板开孔尺寸主要由印刷板对应焊盘的尺寸决定;网板的越厚则开孔越小,越不有利于焊膏释放;焊膏释放在焊盘的长度方向与印刷方向一致时,印刷效果较好。常见网板设计工艺见表1。
最后,我想展示一些表现母子间嬉戏的浮世绘作品(图3—图7),这些画作让大家体会日本文化中的“转瞬即逝”。
1.写作兴趣不浓。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是推动学生写作的一种有效地内在动力,学生如果没有写作兴趣,写不出好的作文,所写之文不过是东平西凑,生拉硬拽。
伴随这些对象的明灭是有节奏的,它包含的不止是“没有啊(Fort-Da)”,还包括“啊有没(Da-Fort)”。也就是说不仅有“巨浪落下后又升起”,还有“巨浪升起后又落下”(图8)。ありがとう和谢谢!
参考文献
Abraham, K.(1924).A short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ido,viewed in the light of mental disorders.In: Selected papers of Karl Abraham(tr.Bryan, D.and Strachey, A.), London: Hogarth Press,1973.
Kitayama, O.(1979).Psychotherapy and time factor: part 2[in Japanese].Japanese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23(2), 78-84.
Kitayama, O.(1998).Transience: its beauty and dang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79(5), 937-950.
Kitayama, O.(2010).Prohibition of Don't Look. Tokyo: Iwasaki Gakujutsu Shuppansha.
Muraoka, M.(2017).Therapeutic process and turning points[in Japanese].In: Takano, A.(ed) Introduction to Weekly Psychotherapy. Osaka: Sogensha.
Okada, A.(2017).On the rhythm of weekly psychotherapy[in Japanese].In: Takano, A.(ed) Introduction to Weekly Psychotherapy. Osaka: Sogensha.
Okonogi, O.(1990).Problems of free association and frequency in psychoanalytic therapy in Japan [in Japanese].Japanese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33(5), 387-396.
Rego, A.J.& Arambepola.(2007).Promoting urban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mitigation: making Asian cities safer.Presented at 7th IIASA-DPRI Forum Coping with Disaster: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 and Beyond 20th.
Winnicott, D.W.(1954).Depressive position in normal development.In: Through Paediatrics to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Basic Books.
Transience of Life and Dependence on Mother Nature
Osamu Kitayama*
Japan Psychoanalytic Society, Tokyo, Japan
Abstract: As pointed out by psychoanalysts who take a special interest in language, our unconscious is in a state that may be compared to a foreign language: an interpreter is therefore needed to read and comprehend it.The uniqueness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ll influence the psychoanalysis in Japan.This paper presents this feature through two cases: we, West and East, are meeting here for the transient beauty of nature and life.
Key words: disaster-prone country; natural cure; time
[心理学通讯, 2019, 2(3): 168-175 doi: 10.12100/j.issn.2096-5494.219053]
北山修,教授,精神分析师(私人开业),日本精神分析学会培训和督导分析师,日本精神分析协会主席,九州大学名誉教授。
*通信作者:
北山 修
kitayama@okitayama.com
(原文为日语,山崎贤吉译,沈灏校)
*Corresponding author: Osamu Kitayama, kitayama@okitayama.com
[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s, 2019, 2(3): 168-175 doi:10.12100/j.issn.2096-5494.219053]
基金来源
无。
利益冲突
作者声明本研究无利益冲突。
标签:来访者论文; 日本论文; 母亲论文; 自然论文; 时间论文; 《心理学通讯》2019年第3期论文; 日本精神分析协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