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灰霉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病,杀菌剂,番茄,抗药性,葡萄,芽孢,菌株。
灰霉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萍,毕采利,龚静,赵存虎,王辉[1](2019)在《7种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盆栽防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5种化学杀菌剂和2种生物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通过EC50值和病原菌的抗性水平进行抑菌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在5种化学杀菌剂中,乙霉多菌灵与啶酰菌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139.64,155.96μg/mL时番茄灰霉病菌对其表现敏感;在2种生物杀菌剂中,3×108CFU/g哈茨木霉菌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为139.77μg/mL。盆栽试验结果也验证了乙霉多菌灵与啶酰菌胺可以较好地防控番茄灰霉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猛[2](2019)在《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检测了聊城莘县地区的燕塔街道、张鲁镇、古城镇、燕店镇、董杜庄镇、王奉镇、大王寨乡、俎店乡八个乡镇的芸豆、樱桃西红柿、番茄、茄子和辣椒五种作物的56株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抗药性。以1μg/m L为标准[7],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高达98. 21%,其中8. 93%的菌株为高抗菌株,51. 78%的菌株为低抗菌株。不同乡镇、不同作物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燕塔街道和大王寨乡出现了高抗菌株,张鲁镇和俎店乡也出现了较大比例的中抗菌株,董杜庄镇和王奉镇的灰霉菌株仍处于较低的抗药性水平。(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潘晓曦,关一鸣,李美佳,张亚玉[3](2019)在《人参内生细菌GS-1的分离鉴定及对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参根部分离出4株内生细菌,以灰葡萄孢菌为靶向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GS-1,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GS-1为多黏类芽孢杆菌,其活菌体能够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2.47%。由此判断菌株GS-1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凤舞剑[4](2019)在《草莓灰霉病菌的侵染过程与》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作者近年来对草莓灰霉病的有关探索,就草莓灰霉病菌对草莓各器官的侵染过程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农业措施管理、生态防控、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的预控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9年08期)
乔广行,黄金宝,周莹,李兴红[5](2019)在《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啶酰菌胺(boscalid)是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具有活性高、作用机理独特、杀菌谱广、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对作物安全,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主要防治灰霉病与菌核病,并且对其他药剂的产生抗药性病原菌亦有效,而且啶酰菌胺具有耐雨冲刷性和渗透传导作用,持效期长,可减少施药次数,是值得重视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菌剂。啶酰菌胺的作用靶标为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巴斯夫欧洲公司2005年登记该农药进入中国市场,我国2007年有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敏感性研究报道,国外近几年有研究报道灰霉病菌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随该药剂在北京地区推广应用有必要开展该药剂的抗药性检测,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啶酰菌胺对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58株菌株中有68株为相对敏感菌株所占比例43.04%,78株表现为低水平抗药性所占比例49.37%,低水平抗药性菌株所占的比例较大,并发现6株高抗药性与5株非常高抗药性菌株,说明北京地区存在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风险,针对高抗药性菌株利用分子生物学进行靶标基因克隆测序,得到靶标基因全长,通过序列比对明确琥珀酸脱氢酶亚基B (SDHB)基因非常高抗药性菌株中SHYyh1507外显子的815位脱氧核苷酸由A (腺嘌呤)突变为G (鸟嘌呤),该菌株对应SDHB蛋白氨基酸的272位氨基酸由H (组氨酸)突变为R (精氨酸),该突变与国外已报道高抗药性突变类型一致,进一步证明啶酰菌胺在北京地区存在抗药性风险,生产中应注意轮换用药,每个生长季节限制使用次数。为农业生产中番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延长该药剂的使用寿命应该加以重视,并且为啶酰菌胺的有效使用提出了预警,达到病害的有效防治以及杀菌剂减量增效使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刘梅,赵亚林,李亚萌,黄金宝,周莹[6](2019)在《几种非化学药剂对韭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韭菜灰霉病是北方地区露地、保护地韭菜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一般在每年的12月初发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通常引起叶片白斑、干尖以及湿腐等症状,随着韭菜的生长发育,病情逐渐加重,并可延续到翌年的2—3月,造成产量损失,严重时可减产30%以上,韭菜的食用性和商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经对北京地区保护地韭菜灰霉病菌进行鉴定,发现主要为葱鳞葡萄孢霉(Botrytis squamosal),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生产中使用化学药剂仍是防治韭菜灰霉病的常用手段,目前登记的防治韭菜灰霉病的药剂主要是腐霉利,另外嘧霉胺、百菌清、多菌灵等药剂也被用于灰霉病防治。由于化学药剂的频繁超量使用以及灰霉病菌极易产生变异等因素,导致病原菌抗药性问题加重,田间防效不稳定,腐霉利等农残超标问题频现。为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延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本研究选择了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丁子香酚等11种非化学药剂进行了韭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以明确这些药剂的抑菌活性,为筛选出有效的防治韭菜灰霉病菌的药剂以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供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测定,抑菌效果最好的为多抗霉素和枯草芽孢杆菌,EC_(50)值为0.004 06μg/mL、0.007 592μg/mL,其次是寡雄腐霉、蛇床子素,EC_(50)值为0.273 69μg/mL、0.752 74μg/mL,柠檬烯、苦参碱、香菇多糖的抑菌效果次之,EC_(50)值分别为1.504 71μg/mL、2.391 77μg/mL和5.935 48μg/mL,阿泰灵、大黄素甲醚和哈茨木霉的抑菌效果较差,EC_(50)值分别为88.808μg/mL、116.852μg/mL和202.446μg/mL。试验结果表明,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以及寡雄腐霉、蛇床子素等在室内对韭菜灰霉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可在田间进行示范验证,筛选出几种高效安全的非化学药剂以实现化学药剂的替代,促进韭菜的品质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任艳玲,王涛,王瑞,周富强,曹琦琦[7](2019)在《贵州不同地区蓝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敏感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贵州4个地区蓝莓灰霉病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5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不同结构类型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测试地区菌株对丁子香酚和氟硅唑相对比较敏感,表现为低抗,二者在测试地区的蓝莓灰霉病上均可作为首选药剂使用;不同地区菌株对腐霉利、嘧菌酯和多菌灵的敏感性差异较大,3种药剂只能在敏感或低抗菌株的地区作为首选,在中抗地区作为轮换药剂谨慎使用。为增强杀菌剂效果、延长使用时间,应根据地区病原抗性、杀菌剂持效期及作用类型科学确定药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9年04期)
王燕,王春伟,王琳,刘倩如,董田[8](2019)在《梨灰霉病菌拮抗细菌Pseudomonas extremorientalis的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防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灰霉病是梨贮藏期的主要病害,发病率高,为害严重。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利用平皿稀释法从梨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初筛,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L21,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鉴定为Pseudomonas extremorientalis。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L21的无菌发酵液对12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菌株L21能够分泌吲哚-3-乙酸(IAA),采用酪蛋白培养基平板检测菌株L21可以产生胞外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pH、硫酸锰和转速3个影响发酵的重要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菌株L2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0 g/L、牛肉膏20 g/L、硫酸锰3.00 g/L、甘油1 g/L、K2HPO4 1.50 g/L、接种量8%、温度34℃、pH 7.31、转速200.66 r/min和培养时间15h。处理96h后,菌株L21对梨灰霉病的防效为74.23%,与多菌灵的防效差异不显着。本研究表明菌株L21具有广谱抑菌活性,为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从军[9](2019)在《抗番茄灰霉病菌的内生短短芽孢杆菌W4菌株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内生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W4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2.0%、果糖1.0%、NaCl 0.2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8.0、接种种龄20 h、接种量5%、装液量50 mL(250 mL叁角瓶)、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50 r·min~(-1)、发酵时间24 h。产生的发酵液稀释25倍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达92.8%,比未经优化得到的发酵液提高26.9个百分点。通过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显着提高了短短芽孢杆菌W4发酵液活性,为进一步提取分离抗番茄灰霉病菌的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6期)
卡玛瑞(KAMARUZZAMAN)[10](2019)在《植物灰霉病菌中新型双分体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灰霉病是由死体营养型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一种重要植物病害。它的寄主范围广泛,可侵染1400多种植物,包括一些重要的经济作物,包括葡萄、草莓和番茄等。在作物收获前和收获后灰葡萄孢均可危害,并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大多数栽培的水果和蔬菜作物缺乏抗病品种,因此,灰霉病防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反复使用杀菌剂。虽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但反复使用杀菌剂会引起环境污染,并产生抗杀菌剂菌株。因此,探索安全、可持续控制灰霉病措施(例如利用真菌病毒进行生物防治)日渐重要。目前,在灰葡萄孢中发现了很多弱毒相关真菌病毒,但还没有成功应用于灰葡萄孢生物防治。可能的限制因素包括以下两点:(i)由于菌株之间菌丝营养体不亲和,限制真菌病毒从含毒菌株向无毒菌株的传播;(ii)由于含毒菌株菌丝生长较慢,竞争力较低。因此有必要筛选更多含有真菌病毒的灰葡萄孢菌株。在本研究中,从灰葡萄孢QT5-19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分体病毒属(Partitivirus)真菌病毒,对其分子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防潜力进行了评估。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果:1.获得了一株弱毒灰葡萄孢菌株QT5-19,从中鉴定出一种新的双分体病毒,发现该病毒与灰葡萄孢致病力衰退及发育缺陷(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相关。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上(20℃),菌株QT5-19生长旺盛,产生粉红色色素,但不产菌核和分生孢子。QT5-19在苹果、黄瓜、油菜、草莓、葡萄、烟草和番茄等寄主上致病力极弱。通过病毒粒体提取,获得了一种球形病毒粒子,直径约为36 nm,包含两条双链RNA(dsRNA)片段,即dsRNA-1和dsRNA-2。对它们进行cDNA克隆,结果表明:dsRNA-1和dsRNA-2大小分别为1,909 bp和1,883 bp,分别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和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于RdRp和CP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dsRNA-1和dsRNA-2与Alphapartitivirus属病毒成员聚成一类,是一个新成员,命名为Botrytis cinerea partitivirus 2(BcPV2)。BcPV2可以通过菌丝接触(融合)传染到3个强毒灰葡萄孢菌株08168,B05.10和XN-1,传染后的衍生菌株08168T、B05.10T和XN-1T生长迅速,但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和菌核。且在番茄上表现出弱致病力。可见,BcPV2与灰葡萄孢弱毒特性及产孢和产菌核缺陷密切相关。2.发现菌株QT5-19具有较强的腐生竞争能力,通过腐生竞争QT5-19可抑制强毒灰葡萄孢和核盘菌对植物的侵染。在PDA培养基上测定了QT5-19和灰葡萄孢强毒菌株08168以及QT5-19与强毒核盘菌EP-1PNA367之间的腐生竞争能力。结果表明:QT5-19较菌株08168和EP-1PNA367腐生竞争能力更强。可能机制包括:(i)QT5-19菌丝旺盛生长;(ii)产生挥发性抗真菌物质。对QT5-19腐生竞争能力的生物防治潜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QT5-19菌丝碎片可以抑制强毒灰葡萄孢菌株08168和菌株Ep-1PNA367侵染油菜叶片。3.菌株QT5-19产生挥发性物质具有广谱的抗真菌活性。除了灰葡萄孢之外,QT5-19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B.aclada、B.pyriformis、B.sinoallii、Rhizopus stolonifer、Sclerotinia minor、S.sclerotiorum和Streptobotrys caulophylli等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用小麦粒培养QT5-19,作为物质挥发性物质来源,测试其对草莓果实腐烂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QT5-19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有效抑制由灰葡萄孢、核盘菌、冻土毛霉和匍枝根霉引起的草莓果实腐烂病。通过GC-MS检测及数据库比对分析,共鉴定出2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乙醛、庚醛、1-辛烯-3-醇、1-octen-3-ol、反-2-辛烯醛、反-2-壬烯醛、2-十一烷醇、2-癸烯醛、苯并噻唑、1-(2-羟基-5-甲苯基)-邻氨基苯乙酮和十四醇等。4.菌株QT5-19挥发性物质对番茄生长有显着促生作用。在密闭的生长容器中,用PDA培养QT5-19,用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熏蒸处理番茄幼苗,以新鲜PDA熏蒸处理为阴性对照,以PDA培养的菌株RoseBc-3熏蒸处理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相比,QT5-19挥发性物质显着(P<0.05)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QT5-19的挥发物质物质处理产生促生效应的最短时间为1周,利用qRT-PCR探究了番茄体内植物生长素(检测SlIAA9基因)、细胞分裂素(检测SlCKX1基因)、赤霉素(检测SlGAox1基因)和乙烯(检测SlACO1基因)等植物激素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QT5-19挥发性物质处理后,番茄幼苗叶片中SlIAA9和SlCKX1表达量显着上升。这一结果表明:QT5-19挥发性物质促进番茄幼苗生长可能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增加有关。本研究表明感染BcPV2的灰葡萄孢菌株QT5-19对灰葡萄孢和核盘菌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的潜力。QT5-19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不仅具有抗真菌活性,而且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灰霉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检测了聊城莘县地区的燕塔街道、张鲁镇、古城镇、燕店镇、董杜庄镇、王奉镇、大王寨乡、俎店乡八个乡镇的芸豆、樱桃西红柿、番茄、茄子和辣椒五种作物的56株灰霉病菌对腐霉利抗药性。以1μg/m L为标准[7],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频率高达98. 21%,其中8. 93%的菌株为高抗菌株,51. 78%的菌株为低抗菌株。不同乡镇、不同作物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燕塔街道和大王寨乡出现了高抗菌株,张鲁镇和俎店乡也出现了较大比例的中抗菌株,董杜庄镇和王奉镇的灰霉菌株仍处于较低的抗药性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灰霉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萍,毕采利,龚静,赵存虎,王辉.7种药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盆栽防效比较[J].北方农业学报.2019
[2].王猛.莘县地区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
[3].潘晓曦,关一鸣,李美佳,张亚玉.人参内生细菌GS-1的分离鉴定及对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凤舞剑.草莓灰霉病菌的侵染过程与[J].现代化农业.2019
[5].乔广行,黄金宝,周莹,李兴红.北京地区番茄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抗药性检测[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刘梅,赵亚林,李亚萌,黄金宝,周莹.几种非化学药剂对韭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任艳玲,王涛,王瑞,周富强,曹琦琦.贵州不同地区蓝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敏感性测定[J].中国南方果树.2019
[8].王燕,王春伟,王琳,刘倩如,董田.梨灰霉病菌拮抗细菌Pseudomonasextremorientalis的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防效评价[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9].杨从军.抗番茄灰霉病菌的内生短短芽孢杆菌W4菌株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蔬菜.2019
[10].卡玛瑞(KAMARUZZAMAN).植物灰霉病菌中新型双分体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