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包括主体、滑槽和固定环,所述主体的内部贯穿有转轴,且转轴的底部连接遮板,所述所述主体与转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转轴与遮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卡槽安装在主体的一侧,且卡槽与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安置在主体的另一侧,且固定环与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该内部防污轮毂设置有遮板和保护板,通过遮板的使用,能够有效的避免泥水进入到主体内壁,从而避免了泥水对车辆行驶造成影响,而且可以降低使用者清理主体内部的难度,使得主体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而且保护板能够有效的减少泥水进入到轮毂的螺栓固定处,从而降低了轮毂内部受到泥水污染的可能,减少了人工清理的时间消耗。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包括主体(1)、滑槽(4)和固定环(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贯穿有转轴(2),且转轴(2)的底部连接遮板(3),所述主体(1)与转轴(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转轴(2)与遮板(3)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安装在卡槽(402)的一侧,且主体(1)与卡槽(40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5)安置在主体(1)的另一侧,且固定环(5)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包括主体(1)、滑槽(4)和固定环(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贯穿有转轴(2),且转轴(2)的底部连接遮板(3),所述主体(1)与转轴(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转轴(2)与遮板(3)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安装在卡槽(402)的一侧,且主体(1)与卡槽(40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5)安置在主体(1)的另一侧,且固定环(5)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板(3)包括拉块(301)、固定盒(302)、限位环(303)、限位弹簧(304)和限位块(305),所述遮板(3)的上方固定有拉块(301),所述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盒(302),且固定盒(302)的内部固定有限位环(303),所述主体(1)与固定盒(30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303)的内侧安置有限位弹簧(304),且限位弹簧(304)的顶部连接有限位块(305),所述限位弹簧(304)与固定盒(302)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遮板(3)通过转轴(2)与主体(1)构成转动结构,且遮板(3)与主体(1)之间为嵌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05)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遮板(3)通过限位块(305)与主体(1)构成固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包括保护板(401)、卡槽(402)、挡板(403)、固定磁石(404)、通孔(405)和卡块(406),所述滑槽(4)的内部安置有保护板(401),且保护板(401)的内侧固定有卡槽(402),所述滑槽(4)与保护板(40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卡槽(402)的外侧连接有挡板(403),且挡板(403)的下方安置有固定磁石(404),所述保护板(401)与挡板(403)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挡板(403)与固定磁石(404)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滑槽(4)的上方贯穿有通孔(405),所述保护板(401)的外侧安装有卡块(406),且卡块(406)与保护板(40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板(401)通过滑槽(4)与主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挡板(403)通过固定磁石(404)与保护板(401)构成固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401)通过卡块(406)与滑槽(4)构成拆卸结构,且保护板(401)通过卡块(406)与通孔(405)之间为卡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5)包括连接杆(501)、夹紧弹簧(502)、夹环(503)和橡胶增磨垫(504),所述固定环(5)的上方贯穿有连接杆(501),且连接杆(501)的外侧安置有夹紧弹簧(502),所述夹紧弹簧(502)与固定环(5)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夹紧弹簧(502)的底部固定有夹环(503),且夹环(503)的内侧粘接有橡胶增磨垫(504),所述夹环(503)通过与固定环(5)构成弹性结构,且夹环(503)的底部与橡胶增磨垫(504)的顶部之间紧密贴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部防污轮毂。
背景技术
轿车的轮毂轴承过去最多的是成对使用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轮毂单元,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
市场上的轮毂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其内部容易进入污渍,造成轮毂清理的难度大,清理时间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降低污渍进入的内部防污轮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防污轮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轮毂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其内部容易进入污渍,造成轮毂清理的难度大,清理时间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包括主体、滑槽和固定环,所述主体的内部贯穿有转轴,且转轴的底部连接遮板,所述所述主体与转轴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转轴与遮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卡槽安装在主体的一侧,且卡槽与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安置在主体的另一侧,且固定环与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遮板包括拉块、固定盒、限位环、限位弹簧和限位块,所述遮板的上方固定有拉块,所述主体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盒,且固定盒的内部固定有限位环,所述主体与固定盒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安置有限位弹簧,且限位弹簧的顶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弹簧与固定盒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遮板通过转轴与主体构成转动结构,且遮板与主体之间为嵌套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遮板通过限位块与主体构成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滑槽包括保护板、卡槽、挡板、固定磁石、通孔和卡块,所述滑槽的内部安置有保护板,且保护板的内侧固定有卡槽,所述滑槽与保护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卡槽的外侧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的下方安置有固定磁石,所述保护板与挡板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挡板与固定磁石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滑槽的上方贯穿有通孔,所述保护板的外侧安装有卡块,且卡块与保护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保护板通过滑槽与主体构成滑动结构,且挡板通过固定磁石与保护板构成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保护板通过卡块与滑槽构成拆卸结构,且保护板通过卡块与通孔之间为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包括连接杆、夹紧弹簧、夹环和橡胶增磨垫,所述固定环的上方贯穿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外侧安置有夹紧弹簧,所述夹紧弹簧与固定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夹紧弹簧的底部固定有夹环,且夹环的内侧粘接有橡胶增磨垫,所述夹环通过与固定环构成弹性结构,且夹环的底部与橡胶增磨垫的顶部之间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内部防污轮毂设置有限位弹簧和限位块,通过限位弹簧和限位块的使用,能够增加遮板与主体之间的牢固性,防止了遮板在车辆行驶的与主体发生分离,从而避免了因为主体转动而造成遮板与主体之间发生碰撞,进而避免了遮板和主体受到损伤,提高了遮板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遮板的使用,能够有效的避免泥水进入到主体内壁,从而避免了泥水对车辆行驶造成影响,而且可以降低使用者清理主体内部的难度,使得主体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2、该内部防污轮毂设置有保护板,通过保护板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泥水进入到轮毂的螺栓固定处,从而降低了轮毂内部受到泥水污染的可能,减少了人工清理的时间消耗,而且卡槽必须用符合形状的拆卸杆才可以打开保护板,从而提高了保护板使用安全性,避免了保护板在轮毂转动时与轮毂脱离,从而避免了保护板遗失,节省了补装保护板的成本损失;
3、该内部防污轮毂设置有夹紧弹簧与夹环,通过夹紧弹簧与夹环的使用,能够对其进行辅助固定,从而提高了轮毂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而且橡胶增磨垫能够增大夹环与车轴之间摩擦,避免了二者发生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转轴;3、遮板;301、拉块;302、固定盒;303、限位环;304、限位弹簧;305、限位块;4、滑槽;401、保护板;402、卡槽;403、挡板;404、固定磁石;405、通孔;406、卡块;5、固定环;501、连接杆;502、夹紧弹簧;503、夹环;504、橡胶增磨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部防污轮毂,包括主体1、转轴2、遮板3、拉块301、固定盒302、限位环303、限位弹簧304、限位块305、滑槽4、保护板401、卡槽402、挡板403、固定磁石404、通孔405、卡块406、固定环5、连接杆501、夹紧弹簧502、夹环503和橡胶增磨垫504,主体1的内部贯穿有转轴2,且转轴2的底部连接遮板3,遮板3包括拉块301、固定盒302、限位环303、限位弹簧304和限位块305,遮板3的上方固定有拉块301,主体1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盒302,且固定盒302的内部固定有限位环303,主体1与固定盒302之间为固定连接,限位环303的内侧安置有限位弹簧304,且限位弹簧304的顶部连接有限位块305,限位弹簧304与固定盒302之间为固定连接,遮板3通过转轴2与主体1构成转动结构,且遮板3与主体1之间为嵌套结构,限位块305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且遮板3通过限位块305与主体1构成固定结构,按动左侧的固定盒302中的限位块305,接着向右侧推动拉块301,带动遮板3将主体1的空隙进行闭合,接着将拉块301推入右侧的固定盒302中,在其内部的限位弹簧304和限位块305对其进行固定,通过限位弹簧304和限位块305的使用,能够增加遮板3与主体1之间的牢固性,防止了遮板3在车辆行驶的与主体1发生分离,从而避免了因为主体1转动而造成遮板3与主体1之间发生碰撞,进而避免了遮板3和主体1受到损伤,提高了遮板3的使用寿命,而且通过遮板3的使用,能够有效的避免泥水进入到主体1内壁,从而避免了泥水对车辆行驶造成影响,而且可以降低使用者清理主体1内部的难度,使得主体1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主体1与转轴2之间为固定连接,且转轴2与遮板3之间为活动连接,卡槽402安装在主体1的一侧,且卡槽402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滑槽4包括保护板401、卡槽402、挡板403、固定磁石404、通孔405和卡块406,滑槽4的内部安置有保护板401,且保护板401的内侧固定有卡槽402,滑槽4与保护板401之间为活动连接,卡槽402的外侧连接有挡板403,且挡板403的下方安置有固定磁石404,保护板401与挡板403之间为活动连接,且挡板403与固定磁石404之间为活动连接,滑槽4的上方贯穿有通孔405,保护板401的外侧安装有卡块406,且卡块406与保护板401之间为固定连接,保护板401通过滑槽4与主体1构成滑动结构,且挡板403通过固定磁石404与保护板401构成固定结构,保护板401通过卡块406与滑槽4构成拆卸结构,且保护板401通过卡块406与通孔405之间为卡合结构,将保护板401顺着滑槽4转动90°,然后卡块406在其内置的弹簧作用作用下与通孔405固定在一起,接着对保护板401进行固定,通过保护板401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泥水进入到轮毂的螺栓固定处,从而降低了轮毂内部受到泥水污染的情况发生,而且卡槽402必须用符合形状的拆卸杆才可以打开保护板401,从而提高了保护板401使用安全性,避免了保护板401在轮毂转动时与轮毂脱离,从而避免了保护板401遗失,节省了补装保护板401的成本损失,固定环5安置在主体1的另一侧,且固定环5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固定环5包括连接杆501、夹紧弹簧502、夹环503和橡胶增磨垫504,固定环5的上方贯穿有连接杆501,且连接杆501的外侧安置有夹紧弹簧502,夹紧弹簧502与固定环5之间为固定连接,夹紧弹簧502的底部固定有夹环503,且夹环503的内侧粘接有橡胶增磨垫504,夹环503通过与固定环5构成弹性结构,且夹环503的底部与橡胶增磨垫504的顶部之间紧密贴合,向外侧拉动连接杆501,接着将主体1插入车轴上,然后夹环503在夹紧弹簧502的作用下对其进行辅助固定,通过夹紧弹簧502与夹环503的使用,能够对其进行辅助固定,从而提高了轮毂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而且橡胶增磨垫504能够增大夹环503与车轴之间摩擦,避免了二者发生滑动。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轮毂,首先向外侧拉动连接杆501,接着将主体1插入车轴上,然后夹环503在夹紧弹簧502的作用下对其进行辅助固定,通过夹紧弹簧502与夹环503的使用,能够对其进行辅助固定,从而提高了轮毂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而且橡胶增磨垫504能够增大夹环503与车轴之间摩擦,避免了二者发生滑动,接着将保护板401顺着滑槽4转动90°,然后卡块406在其内置的弹簧作用作用下与通孔405固定在一起,接着对保护板401进行固定,通过保护板401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泥水进入到轮毂的螺栓固定处,从而降低了轮毂内部受到泥水污染的情况发生,而且卡槽402必须用符合形状的拆卸杆才可以打开保护板401,从而提高了保护板401使用安全性,然后按动左侧的固定盒302中的限位块305,接着向右侧推动拉块301,带动遮板3将主体1的空隙进行闭合,接着将拉块301推入右侧的固定盒302中,在其内部的限位弹簧304和限位块305对其进行固定,通过限位弹簧304和限位块305的使用,能够增加遮板3与主体1之间的牢固性,防止了遮板3在车辆行驶的与主体1发生分离,从而避免了因为主体1转动而造成遮板3与主体1之间发生碰撞,就这样完成整个轮毂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9069.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719149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60B27/00
专利分类号:B60B27/00
范畴分类:32G;
申请人: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2304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仑苍镇水暖高新技术园
发明人:邱旭东;陈青森;刘建家;胡华良;王志华
第一发明人:邱旭东
当前权利人: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代理人:程昭春
代理机构:35221
代理机构编号: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转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