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动飞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力学,航迹,油箱,刚度,腰椎,飞行器,转子。
机动飞行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梅小娟[1](2019)在《保障试验场“生命线”的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16年11月进入茫茫戈壁,到今年8月底的飞行任务“四战四捷”验收成功,时间过去了近4年。“4次发射,我们经历了零下20多度的寒冬,也体验过室外50多度沙漠高温炙烤。但我们探索出在沙漠戈壁特殊的地质下降低接地电阻的有效措施,为试验任务提供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11-13)
郭伟,郭建峤,李艺,任革学,赵平[2](2019)在《Herbst机动飞行腰椎肌骨多体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多柔体动力学方法,分析Herbst机动飞行时腰椎肌肉-骨骼系统内力变化,探讨载荷下飞行员腰椎间盘力学损伤机制。方法基于腰椎肌肉-骨骼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施加Herbst机动飞行产生的叁轴时变过载,仿真计算3种腰椎运动与飞行过载耦合工况,根据腰椎间盘内力、小关节接触力、肌肉及韧带应力水平,评价飞行载荷导致的力学变化。结果腰椎前屈与Herbst机头-足向过载耦合产生了椎间盘峰值内力最大值,这说明在过载过程中的腰椎前屈更容易损伤腰椎椎间盘,尤以L5-S1间盘最为明显,而腰椎伸展可以明显减小下腰椎负载,过载引发椎体间相对滑移,增大腰椎间盘剪切载荷与关节接触力,引起肌肉与韧带内力变化。结论多体动力学方法可以仿真计算腰椎肌肉-骨骼系统应力变化,为解释飞行中腰椎间盘疲劳损伤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空军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薇,马雪,孙俊鹏[3](2019)在《飞机爬升、下降与机动飞行性能计算软件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重复的飞机性能计算工作,设计开发了飞机爬升、下降与机动飞行阶段性能计算软件。利用Visual Basic 6.0,基于空气动力学和飞机性能相关计算,实现了性能工程师和学生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最常用的功能。其中包括叁个模块:基础模块、性能计算模块和理论知识查询模块。爬升和下降性能主要输出爬升、下降推力、爬升角、下降角和爬升、下降梯度等17种数值。方向机动性能主要输出转弯半径、转弯时间和转弯所需推力等7种数值。速度机动性主要输出最大推力、平飞加速度等5种数值。软件提升了飞机性能评估的工作效率,根据设计者的要求和用户需求的设计便于更新和深入学习。(本文来源于《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小彭,陈仁桢,尚东阳,陈延炜[4](2020)在《变刚度轴承-碰摩转子机动飞行动力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机动飞行状态下高速滚动轴承-转子耦合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爬升-俯冲机动飞行状态下含滚动轴承时变刚度的轴承-碰摩转子系统数学模型,并利用Newmark-β积分法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模型中考虑了滚动轴承时变刚度与转子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了转子偏心及滚动轴承径向间隙的影响.求解模型得到了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时域图、频域图及分岔图等,并以此为依据对高速滚动轴承刚度的时变特性、轴承刚度与转子动力学状态的相互影响、轴承-转子系统非线性特性、机动飞行状态对系统的影响及含碰摩故障的转子系统在机动飞行状态下的动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刚度的时变特性与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密切相关,是限制转子系统最高转速的因素之一;机动载荷会使转子系统产生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但当系统转速较低时,机动载荷的引入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稳定性;随着碰摩刚度的增大,系统稳定运动区间减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20年01期)
唐胜景,李梦婷,刘真畅,郭杰[5](2019)在《串置翼垂直起降无人机过渡机动飞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型串置翼布局推力矢量无人机在垂直起降、过渡机动飞行过程中强非线性、强耦合及控制冗余的问题,采用动态逆控制方法设计全局控制系统,无需针对不同飞行模式切换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二级递进式控制分配策略,将序列二次规划、链式递增方法相结合,对航迹回路和姿态回路的控制量进行综合优化分配。同时,根据任务需求及飞行状态,基于离线数据库在线实时更新直接力控制分配目标函数权值。采用松弛约束策略,局部放宽非线性优化问题约束,增加优化求解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有效跟踪高机动目标航迹。(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杨尚霖[6](2019)在《大过载机动飞行飞机油箱晃动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油箱内燃油在油箱壁面的运动下将发生晃动,晃动的燃油又冲击油箱壁面使壁面发生变形,这种飞机油箱壁面与燃油晃动相互耦合的问题便是飞机油箱晃动问题,是典型的流固耦合问题。飞机油箱晃动问题对飞机油箱结构的安全性和飞行操控性都有着重大影响,尤其在飞机执行空间机动飞行时,机动过程中飞机将产生大过载,油箱在承受燃油晃动冲击的同时还承受大过载惯性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下的飞机油箱晃动问题更加复杂,因此对机动飞行过程中的飞机油箱晃动流固耦合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飞机油箱晃动流固耦合问题在求解燃油晃动流场特征的同时还要求解油箱结构的动态响应,涉及到流体和固体的求解,考虑到计算流体力学在求解流体特征方面的优势和有限元法在求解固体响应方面的特长,本文联合有限元软件ABAQUS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CM+进行大过载机动飞行过程中的飞机油箱晃动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以某型飞机整体油箱为研究对象对半滚倒转和正常盘旋两种机动飞行下的燃油晃动特征和油箱结构响应进行了相应探究。经过对计算方法的验证和对比,证明本文方法可用于飞机油箱晃动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并且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更为合适。半滚倒转油箱晃动分析结果表明,燃油晃动和油箱应力应变均随着过载而变化,机动过载对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大于燃油晃动冲击;随着过载增大,燃油晃动逐渐减缓并聚集于油箱下半部,部件应力应变变化趋于稳定;不同充液率下,燃油冲击油箱壁面形式不同,随着充液率增加除上蒙皮外部件应力均增加,燃油晃动稳定时间增加。正常盘旋油箱晃动分析结果表明,流场特征和结构响应先随油箱滚转变化后随机动过载变化;满油状态下流场特征和结构响应均受惯性力主导;非满油状态下燃油在进入阶段晃动剧烈并产生较大冲击压力,随着充液率增加冲击时间提前,匀速盘旋阶段燃油在过载作用下逐渐聚集于油箱底部,充液率越大燃油稳定越快;充液率较低时,油箱滚转对部件应力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充液率较高时,盘旋过载对部件应力的影响程度较大。半滚倒转和正常盘旋机动过程中,燃油晃动在大过载阶段趋于稳定,晃动减缓,但此阶段的流场压力、油箱应力应变数值较大,可见机动过载对飞机油箱晃动的流固耦合效应有着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7)
赖辉,陈晓峰,刘海,赵博伟[7](2019)在《一种机动飞行条件下的飞机整体油箱流固耦合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校核飞机机动飞行条件下整体油箱的结构强度以及密封性能,基于ABAQUS和STAR-CCM+仿真分析工具,探索了一种机动飞行条件下的飞机整体油箱流固耦合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完成了某型飞机机身整体油箱的流固耦合分析,并采用SPH方法对比验证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雯洁[8](2019)在《无人机机动飞行的模型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的鸟类能够从平飞状态迅速减速,最终栖落在树枝或其它目标位置。如果固定翼无人机能模仿鸟类这种降落方式,即在平飞时将迎角拉大达到过失速状态、实现快速减速、最终精确降落在指定位置,则能实现无跑道降落,从而扩展固定翼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固定翼无人机的这种降落方式称为栖落机动(Perching Maneuver)。本文主要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研究固定翼栖落机动的飞行控制问题。首先,建立了固定翼无人机栖落机动的分段线性模型。设计了无人机栖落机动优化参考轨迹,将飞行器栖落机动控制问题转化为优化轨迹的跟踪控制问题。基于轨迹线性化将无人机纵向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转化为线性变参数模型,并建立了分段线性模型。然后,针对栖落机动的标称分段线性模型,研究了基于终端约束集的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切换系统等效无人机栖落机动的分段线性模型,对无人机栖落机动切换系统设计基于终端等式约束的预测控制器。针对该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保守性太强的缺点进行了改进,放宽末端约束条件,设计了基于终端约束集的模型预测控制器,并分析了整个切换系统的稳定性。其次,针对存在外部风扰动的情况,研究了栖落机动的鲁棒预测控制。引入非线性系统张量积建模法,将无人机栖落机动线性变参数模型转化为多胞形式。采用了能够保证鲁棒稳定性的无穷时域min-max MPC算法,将鲁棒预测控制器设计转化为无穷时域min-max优化问题求解。通过求解无穷时域min-max优化问题得到了状态反馈控制律,实现了无人机栖落机动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最后,针对存在外部风扰动和较大初始误差的情况,研究了栖落机动的鲁棒预测控制的改进算法。总结了鲁棒预测控制器的局限性,并分别设计了多步控制集的鲁棒预测控制器和减小计算量的鲁棒预测控制器,改善了鲁棒预测控制器保守性较强、可行域较小和计算量较大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付春阳[9](2018)在《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高机动飞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旋翼无人飞行器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欠驱动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特性。为了完成指定的飞行任务,多旋翼无人机常常需要运行在由物理结构、任务要求和安全需求限定的边界状态附近,并且需要适应不同的飞行工况。上述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飞行器的控制难度,如何提高飞行器姿态与航迹对多种工况的高机动响应能力是控制领域的一项挑战。本文针对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高机动飞行控制问题展开研究,考虑扰动、输入饱和、响应速度、姿态约束、传感器故障等诸多实际因素,进行多旋翼飞行器多工况姿态航迹跟踪控制,为实现飞行器的高机动自主飞行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建模。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高机动飞行控制的前提是刻画其动力学特性和运动规律。通过分析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机械结构并进行合理假设,将其视为具有空间六自由度的运动刚体。考虑风场作用产生的等效干扰,通过分析十二旋翼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将其运动分为质心平动和机体绕质心转动两种运动方式,并依据牛顿-欧拉方程建立飞行器的数学模型,为飞行器的高机动飞行控制打下良好基础。第二,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的鲁棒姿态航迹跟踪控制。考虑到飞行器高机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风扰、空气摩擦力和力矩、模型不确定、陀螺力矩效应等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提高系统对总不确定性和扰动的鲁棒性能对保证飞行器的控制精度十分重要。为解决以上问题,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飞行器各个通道的总扰动,并将扰动估计值前馈补偿给控制器,提高系统的抗扰动能力。结合自抗扰算法和反步法设计飞行控制器,保证姿态跟踪误差具有期望的收敛特性,在此基础上实现精确的航迹跟踪任务。第叁,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的有限时间航迹跟踪控制。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为实现高机动的自主飞行任务,需要具备快速的响应能力。有限时间控制策略具有收敛速度快,跟踪精度高和抗扰动能力强的优点,能够从理论层面提高飞行器的响应速度。因此本章针对飞行器的位移系统,结合反步法设计有限时间控制器,保证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原点的邻域。同时引入有限时间辅助系统,补偿升力饱和对飞行器控制性能的影响。本章设计的基于有限时间辅助系统的有限时间反步控制器能够保证飞行器位移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同时削弱输入饱和作用的影响。仿真实验、半实物硬件在环实验和实体实验均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第四,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姿态受限控制。针对飞行器姿态系统存在时变输出约束问题,提出了基于非对称时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Asymmetric Barrier Lyapunov Function,ABLF)、神经网络算法和动态面算法的自适应鲁棒反步控制策略,保证飞行器存在输出约束和外部扰动时姿态系统闭环信号的有界性。通过ABLF的引入将姿态角始终保持在约束集合内;引入自适应RBF神经网络算法逼近飞行器的模型不确定;动态面算法的引入避免了求取反步法中虚拟控制量的导数问题,降低算法复杂度,简化计算;最后通过鲁棒项的引入对系统外部扰动和神经网络算法的逼近误差总和进行估计和补偿。本章提出的算法在满足飞行器高机动飞行的姿态约束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跟踪精度。第五,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传感器故障容错控制。共轴十二旋翼无人飞行器具有足够多的执行器冗余结构,提升了系统对执行器故障的容错能力。然而,传感器故障会导致状态信息获取不准确,依然会降低飞行器的控制性能,甚至使系统失稳。为了保证飞行器高机动飞行的安全性,本章针对飞行器的陀螺仪传感器故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新型滑模控制算法,将陀螺仪传感器故障视为飞行器姿态系统的等效不匹配扰动;设计干扰观测器在线估计传感器故障;将传感器故障的估计值加入到滑模面中,使新型滑模面对不匹配扰动也具有不变性;最后通过双幂次趋近律的引入削弱系统抖振。本章提出的算法无需进行故障检测和控制器重构,设计简单,便于实现。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的有界稳定性,仿真实验也获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刘佩,王维嘉,陈向,朱雪耀[10](2018)在《空战机动飞行轨迹生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依赖于标准机动动作库或者驾驶员经验的机动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树搜索算法生成机动轨迹的方法,只需给定目标机动动作的初始和终止状态,通过反复搜索即可得到达成机动目标的操作序列;并设计前馈加反馈的复合控制器来提高轨迹跟踪的效果。实验以筋斗机动为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筋斗参考轨迹各项指标均接近职业战斗机飞行员的最佳表现;同时与传统的PID控制器进行对比,证明了复合控制器能显着提高筋斗轨迹的跟踪效果,为解决机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8年11期)
机动飞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多柔体动力学方法,分析Herbst机动飞行时腰椎肌肉-骨骼系统内力变化,探讨载荷下飞行员腰椎间盘力学损伤机制。方法基于腰椎肌肉-骨骼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施加Herbst机动飞行产生的叁轴时变过载,仿真计算3种腰椎运动与飞行过载耦合工况,根据腰椎间盘内力、小关节接触力、肌肉及韧带应力水平,评价飞行载荷导致的力学变化。结果腰椎前屈与Herbst机头-足向过载耦合产生了椎间盘峰值内力最大值,这说明在过载过程中的腰椎前屈更容易损伤腰椎椎间盘,尤以L5-S1间盘最为明显,而腰椎伸展可以明显减小下腰椎负载,过载引发椎体间相对滑移,增大腰椎间盘剪切载荷与关节接触力,引起肌肉与韧带内力变化。结论多体动力学方法可以仿真计算腰椎肌肉-骨骼系统应力变化,为解释飞行中腰椎间盘疲劳损伤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动飞行论文参考文献
[1].梅小娟.保障试验场“生命线”的人[N].中国航天报.2019
[2].郭伟,郭建峤,李艺,任革学,赵平.Herbst机动飞行腰椎肌骨多体动力学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9
[3].刘薇,马雪,孙俊鹏.飞机爬升、下降与机动飞行性能计算软件的开发[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李小彭,陈仁桢,尚东阳,陈延炜.变刚度轴承-碰摩转子机动飞行动力学响应[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20
[5].唐胜景,李梦婷,刘真畅,郭杰.串置翼垂直起降无人机过渡机动飞行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6].杨尚霖.大过载机动飞行飞机油箱晃动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赖辉,陈晓峰,刘海,赵博伟.一种机动飞行条件下的飞机整体油箱流固耦合分析方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王雯洁.无人机机动飞行的模型预测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9].付春阳.多旋翼无人飞行器高机动飞行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刘佩,王维嘉,陈向,朱雪耀.空战机动飞行轨迹生成与控制[J].兵工自动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