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芽力论文_庄华才,李洪波,杜彩娴,唐琪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种质,低温,发芽率,种子,东乡,发芽势。

发芽力论文文献综述

庄华才,李洪波,杜彩娴,唐琪璐[1](2018)在《几种药剂及组合处理对小冬瓜种子发芽力及壮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小冬瓜种子发芽力及培育壮苗,采用不同浓度的KNO_3、CaCl_2、GA_3、6-BA及几种药剂组合处理小冬瓜种子,研究其发芽力及壮苗情况。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小冬瓜种子萌发,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KNO_3 4 g/L、CaCl_2 1 g/L、GA_3 300 mg/L、6-BA 100 mg/L以及6-BA 50mg/L+KNO_3 500 mg/L处理的小冬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清水对照提高54.66%和21.69%、37.34%和13.20%、40.00%和20.74%、48.00%和16.98%、48.00%和26.40%,综合子叶面积、下胚轴粗和根长等壮苗因子,以6-BA 50 mg/L+KNO_3 500 mg/L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周国雁,隆文杰,汤翠凤,雷涌涛,蔡青[2](2018)在《云南不同水稻种子发芽力、衰退率和贮藏寿命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不同水稻种子的发芽力和在不同贮藏环境中的衰退率和寿命,选择5个云南育成的水稻品种种子密封贮藏在3种温度和3种水分含量组成的9种试验条件下,获得种子发芽率及对应贮藏时间的成对数据。对贮藏前后的发芽率进行比较,发现凤稻20号(FD20)和合系22号(HX22)种子在贮藏前的发芽率低于80%,具有一定的休眠性,沾粳9号(ZJ9)、云恢188(YH188)和云紫一号(YZ1)的种子则无此现象。分析IBM SPSS 19拟合的种子发芽率及死亡率对贮藏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发现FD20和HX22种子的衰退率比YH188和YZ1高,而贮藏寿命则比后者短。比较Origin Pro 8绘制的种子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发现FD20和HX22种子的曲线是呈直线下降和直线上升的过程,没有ZJ9、YH188和YZ1的缓慢下降和缓慢上升过程。所以,有休眠、发芽率低的种子,其贮藏寿命短的原因是它们在贮藏开始时便进入了生活力快速衰退的阶段。(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4期)

胡涛,宋佳瑜,吴爱婷,刘思彤,郭志富[3](2018)在《东乡野生稻低温发芽力QTL定位及超级稻耐冷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发芽力是限制直播稻种子成苗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发芽力遗传及分子机制对选育适宜直播的优良水稻新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东乡野生稻和超级稻沈农265通过多代回交和自交的方法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根据农艺性状和低温发芽力的综合表现,筛选了10份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且低温发芽力较强的株系,为超级稻沈农265低温发芽力的改良提供了基础材料。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共检测到4个标记与低温发芽力连锁,分别是2号染色体RM324和RM166、5号染色体RM534和9号染色体RM257。进一步通过连锁分析,鉴定出15个低温发芽力相关QTL,分别位于第1、2、4、5、6、7和11号染色体,这些QTL的LOD值介于2.57~5.00之间,QTL贡献率介于11.48%~17.72%之间。其中位于2号染色体的qGP-2-1和qGP-2-4与BSA法检测到的连锁标记RM324和RM166一致,这两个位点可用于低温发芽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马杰,余治家,张建虎,张尚沛,佘萍[4](2017)在《高温浸种消毒处理对胡枝子发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胡枝子种子采用不同浸种温度(20、50、60、70℃)、不同浸种时间(24、48、72 h)浸种消毒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浸种结合消毒处理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胡枝子的发芽率,浸种温度较低(50℃)时,浸种时间对胡枝子发芽率影响不大;浸种温度越高,浸种时间越长,发芽率越高,70℃浸种72 h后的胡枝子种子7 d发芽率达到94%。(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冯咏琪,王丕武,曲静,于淼,吴律[5](2018)在《不同发芽床和贮藏时间对玉米发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萌发特性是农作物种子检验的重要质量指标,发芽床是测定种子萌发的重要载体。本试验选用5个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发芽床和2种贮藏时间,采用叁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发芽床和贮藏时间对玉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芽床种类、种子贮藏时间和不同品种的发芽势存在显着差异。用国产发芽纸作为发芽床的发芽势最高,进口发芽纸的发芽势居中,沙床的发芽势最低;新种子比贮藏一年的种子发芽势高。发芽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发芽床种类和不同品种对种子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而种子贮藏时间对发芽率的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用国产发芽纸作为发芽床的种子发芽率最好,稍差的为进口发芽纸床,沙床的发芽率最低。(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02期)

杨志涛[6](2017)在《多样性国际稻种低温、缺氧发芽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农村主要劳动力往第二、叁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缺乏已成为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研发轻简的水稻生产技术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根本途径。水稻直播与传统的育秧、移栽种植相比具有省种、省时、省工的优点,是一种高效的水稻种植方式,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现有的许多主栽水稻品种低温和缺氧发芽力低,已成为我国直播稻推广的主要障碍。本论文研究以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已知70万个SNP基因型的379份多样性国际稻种为材料,分别在低温和缺氧条件下对这些水稻种质的发芽力进行系统评价,以获得低温和缺氧条件下强发芽力的优良水稻种质,为直播稻育种奠定材料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精确标记鉴定出低温和缺氧条件下发芽力相关的基因,以突破水稻强低温和缺氧发芽力分子育种的技术瓶颈。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379份多样性国际稻种低温发芽力和缺氧发芽力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表明这两个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质资源间低温发芽力和缺氧发芽力有极显着的差异。筛选获得了13℃低温条件下发芽率超过91%的水稻种质10份,缺氧发芽力强的种质10份;3.对籼稻、粳稻和Aus稻低温发芽力和缺氧发芽力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籼稻组的低温发芽力和缺氧发芽力均极显着强于粳稻组和Aus稻组。粳稻组低温发芽力也显着强于Aus稻组。但是,粳稻组和Aus稻组的缺氧发芽力并没有显着差异。本研究的籼稻发芽期耐冷性比粳稻好与以往普遍认为粳稻耐冷性比籼稻好不同;4.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标记鉴定出36个与水稻低温发芽力相关的QTL,31个与水稻缺氧发芽力相关的QTL。在36个水稻低温发芽力相关QTL中,有6个与以前报道的水稻低温发芽力QTL重迭或相近,30个为新鉴定的QTL。31个水稻缺氧发芽力QTL中,5个与以前报道的水稻缺氧发芽力QTL重迭或相近,26个是新标记定位的。有3个低温发芽力相关QTL与缺氧发芽力QTL在相同区间或重迭。本研究为水稻直播筛选出多个低温和缺氧发芽力强的优良种质,以及标记鉴定出一批水稻低温发芽力和缺氧发芽力相关QTL。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水稻低温发芽力和缺氧发芽力相关基因克隆和分子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推动直播稻的广泛开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杨志涛,李媛,张少红,杨梯丰,赵均良[7](2017)在《377份多样性国际稻种低温发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发芽力差是华南双季稻早季水稻直播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稻种资源中筛选鉴定强低温发芽力的种质,开展强低温发芽力水稻育种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了筛选强低温发芽力的种质,在13℃低温下对377份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样性水稻种质的发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稻种低温发芽率的变异范围在0~98.0%之间,平均值为37.6%,变异系数为76.4%,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鉴定出21份低温发芽率超过90%的优良种质。比较籼稻、粳稻和Aus稻3种类型稻种的低温发芽率结果显示,籼稻组平均低温发芽率为48.7%,粳稻组为33.6%,Aus稻组为22.9%,籼稻组低温发芽率极显着高于粳稻和Aus稻组,粳稻组低温发芽率显着高于Aus稻组。研究结果为水稻强低温发芽力种质的收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水稻低温发芽力改良和分子遗传研究挖掘了优良材料。(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林琪[8](2016)在《紫花地丁开花结实性及不同成熟度种子发芽力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紫花地丁果实成熟后果皮易开裂,种子四处散播不易采收等问题,开展了紫花地丁的开花持续期、结实性及不同成熟度种子发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花地丁"开放花"在3月中旬开始开放,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闭锁花"在6月初形成,可持续到10月份。经贮藏5个月后的"闭锁花"种子在恒温25℃时,Ⅱ级、Ⅲ级和Ⅳ级成熟度的种子发芽率均较高(80%)。而当年采收的开放花的Ⅳ级成熟度种子在室温14-28℃条件下的发芽率较高(>77%)。成熟种子千粒重0.80-0.96g。为获得较高的收获种子产量,建议在环境湿度较大时采收Ⅲ级成熟度的种子,即采收果皮黄化、蒴果直立但未开裂的蒴果。(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6年04期)

曹桂元[9](2016)在《基于SSSL水稻种子低温和常温发芽力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活力是种子的重要农艺性状,水稻种子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的萌发活力决定了在田间条件下的出苗能力,与直播技术及其机械化技术密切相关,并最终决定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因此,研究水稻的常温和低温萌发的遗传机理,对培育高活力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29份水稻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为材料,在15℃和30℃下对水稻种子发芽力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进行了鉴定和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229份SSSL的代换片段来源于24个供体亲本,主要是在15℃、18℃和30℃下发芽都较好的W5、W6和W17,代换片段的平均长度为21.11 cM,基因组的覆盖率为74.9%。2015年早、晚季,229份SSSL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都呈连续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2、以低温发芽指数为表型指标,在2015年早、晚季共检测到44份SSSL与W0差异显着,通过代换作图共定位了24个QTL,分布在除3号的所有染色体上,平均长度为15.47 cM,平均加性效应在-3.56~1.57之间,加性效应百分率范围为-24.6~12.0%。其中,早、晚季稳定表达的QTL有qLTGI2-2、qLTGI4、qLTGI6-1、qLTGI7-1、qLTGI7-2和qLTGI11-1,新定位的QTL是qLTGI2-3、qLTGI8-1和qLTGI12-1,正效应的主效QTL为qLTGI2-4、qLTGI6-2和qLTGI11-2。3、以低温发芽率为表型指标,在2015年早、晚季共检测到52份SSSL与W0差异显着,通过代换作图共定位了29个QTL,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平均长度为15.64cM,平均加性效应在-0.22~0.27之间,加性效应百分率范围为-46.6~70.1%。其中,早、晚季稳定表达的QTL有qLTGR1、qLTGR4-1、qLTGR6-1、qLTGR6-2、qLTGR7-1、qLTGR7-2、qLTGR7-3、qLTGR11-2和qLTGR12-1,新定位的QTL是qLTGR2-2、qLTGR4-1、qLTGR8-2、qLTGR9-2和qLTGR12-1,正效应的主效QTL为qLTGR2-3、qLTGR3-1、qLTGR4-2、qLTGR5-2和qLTGR11-2。4、以常温发芽指数为表型指标,在2015年早、晚季共检测到44份SSSL与W0差异显着,通过代换作图共定位了24个QTL,分布在除10号的所有染色体上,平均长度为11.85 cM,平均加性效应在-6.98~8.97之间,加性效应百分率范围为-11.6~14.6%。其中,早、晚季稳定表达的QTL有qGI2-3、qGI3、qGI4-1、qGI4-2、qGI6-1、qGI6-2、qGI7-1和qGI7-2,新定位的QTL是qGI1-1、qGI2-1、qGI2-2、qGI3、qGI8-1、qGI9-3和qGI12,正效应的主效QTL为qGI8-1。5、以常温发芽率为表型指标,在2015年早、晚季共检测到44份SSSL与W0差异显着,通过代换作图共定位了22个QTL,分布在除10号的所有染色体上,平均长度为13.19 cM,平均加性效应在-0.2~0.22之间,加性效应百分率范围为-41.3~46.4%。其中,早、晚季稳定表达的QTL有qGR3、qGR4-1、qGR4-2、qGR7-1、qGR8-4、qGR9-1、qGR9-2和qGR11-2,新定位的QTL是qGR2-1、qGR3、qGR8-1、qGR8-3、qGR9-2和qGR12,正效应的主效QTL为qGR2-2、qGR3、qGR5-2、qGR6、qGR7-3、qGR8-3和qGR11-2。6、以上4个表型指标共定位了99个QTL,成簇分布在29个染色体区段内,其中8个区段检测到4个性状的QTL,10个区段检测到3个性状的QTL,8个区段检测到2个性状的QTL,5个区段在低温下特异表达,2个区段在常温下特异表达。本研究定位了一些水稻种子低温和常温发芽力QTL,初步揭示了水稻种子活力的遗传基础,为优良基因的图位克隆和高活力的直播稻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覃初贤,温东强,望飞勇,覃武[10](2015)在《库存玉米种质资源发芽力监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种质库贮藏玉米种质及其他作物种质发芽力监测、方法制定及安全保存期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对种质库中8种不同入库编号1729份的玉米种质资源取样进行发芽势和发芽率监测并将结果与入库前的发芽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藏27~32年后,种子平均发芽势为82.66%,平均发芽率为88.09%,有86.58%以上的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75%以上,但有73份种子发芽率已降至50%以下;贮藏31~32年的种质发芽率下降明显,而贮藏27~30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下降不明显。不同原产地的玉米种质经31年长期贮藏后发芽率下降不同,原产广西地区种质比原产区外、国外引种种质发芽率高。不同年份贮藏的玉米种质资源或同一年份贮藏的不同原产地的玉米种质资源经低温长期保存后发芽力下降趋势不同,玉米种质资源长期库的安全保存期限可达30年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5年33期)

发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比较不同水稻种子的发芽力和在不同贮藏环境中的衰退率和寿命,选择5个云南育成的水稻品种种子密封贮藏在3种温度和3种水分含量组成的9种试验条件下,获得种子发芽率及对应贮藏时间的成对数据。对贮藏前后的发芽率进行比较,发现凤稻20号(FD20)和合系22号(HX22)种子在贮藏前的发芽率低于80%,具有一定的休眠性,沾粳9号(ZJ9)、云恢188(YH188)和云紫一号(YZ1)的种子则无此现象。分析IBM SPSS 19拟合的种子发芽率及死亡率对贮藏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发现FD20和HX22种子的衰退率比YH188和YZ1高,而贮藏寿命则比后者短。比较Origin Pro 8绘制的种子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发现FD20和HX22种子的曲线是呈直线下降和直线上升的过程,没有ZJ9、YH188和YZ1的缓慢下降和缓慢上升过程。所以,有休眠、发芽率低的种子,其贮藏寿命短的原因是它们在贮藏开始时便进入了生活力快速衰退的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庄华才,李洪波,杜彩娴,唐琪璐.几种药剂及组合处理对小冬瓜种子发芽力及壮苗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8

[2].周国雁,隆文杰,汤翠凤,雷涌涛,蔡青.云南不同水稻种子发芽力、衰退率和贮藏寿命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8

[3].胡涛,宋佳瑜,吴爱婷,刘思彤,郭志富.东乡野生稻低温发芽力QTL定位及超级稻耐冷改良[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

[4].马杰,余治家,张建虎,张尚沛,佘萍.高温浸种消毒处理对胡枝子发芽力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7

[5].冯咏琪,王丕武,曲静,于淼,吴律.不同发芽床和贮藏时间对玉米发芽力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杨志涛.多样性国际稻种低温、缺氧发芽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7

[7].杨志涛,李媛,张少红,杨梯丰,赵均良.377份多样性国际稻种低温发芽力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7

[8].林琪.紫花地丁开花结实性及不同成熟度种子发芽力初探[J].草原与草业.2016

[9].曹桂元.基于SSSL水稻种子低温和常温发芽力QTL定位[D].华南农业大学.2016

[10].覃初贤,温东强,望飞勇,覃武.库存玉米种质资源发芽力监测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

论文知识图

一5凡群体低温发芽力次数分布图与缺氧发芽力相关的SNP的Manh...缺氧发芽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模...份水稻种质厌氧发芽力有很大...群体发芽力性状在郑州点分布...4-1异交率与种子发芽力拟合图...

标签:;  ;  ;  ;  ;  ;  ;  

发芽力论文_庄华才,李洪波,杜彩娴,唐琪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