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公安消防局
摘要:历史文化古城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不仅有着巨大的历史价值,还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历史文化古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长的见证,应该保护和传承下去。目前国内很多历史文化古城的消防安全却不容乐观,不管是消防技术还是消防意识都令人堪忧。如何确保历史文化古城的消防安全已经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当下历史文化古城的消防安全现状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并且提出相应的意见,对确保古城消防安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历史文化古城消防安全技术保障研讨
历史文化古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长的见证,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古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但现在对于历史文化古城的消防安全现状不容乐观。自从2008年到2012年,云南丽江古城就发生了至少5次各种大大小小的火灾,这个数字是吓人的。说明了当下历史文化古城的消防安全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消防设施薄弱,公共消防意识不强,消防安全管理经验缺乏,建筑耐火等级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秉承尊重历史原貌、保护古城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原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一、历史文化古城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古城是是古代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有着至高无上的价值。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其消防安全的不可控因素也在逐渐增多。除了加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设施外,还要从技术的的角度研究。由于历史文化古城的建筑材料很多都是木材,增加了消防安全的难度。只有从源头控制火源,增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相应的增强消防安全设施和建筑耐火等级,才能确保历史文化古城的安全。
二、当下历史文化古城消防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消防安全管理经验欠缺
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的人员多,不可控因素也多。其管理起来也相对困难。只有平时加强培训,注重一些重点区域和场所,加强消防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并形成了一套管理机制,才能积累起管理经验。古城区还应该建立一套培训机制,对消防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现实生活中,古城区居住人员相对年龄较大,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缺乏相应的培训,平时消防管理较为松散,消防管理制度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筑物耐火等级低
由于历史文化古城的建筑材料很多都是木材,其结构很多都是砖木结构和纯木结构,耐火等级很低。对于一些年代特别久远的古建筑,经历了风吹雨打后其柱子、梁和楼板等已经很腐朽了,耐火等级相当低。在保持尊重历史原貌的原则下,应该把这样的古建筑物定位为观赏,并且与游客保持一定的距离。耐火等级低也增加了消防安全管理的难度。只有从源头控制火源,增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相应的增强消防安全设施和建筑耐火等级,才能确保历史文化古城的安全。
(三)消防设施薄弱
历史文化古城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火灾预防控制的重点,但是因历史原因,古城内道路狭窄,市政消火栓欠帐率高,消防水源不足,古城中很多建筑物没有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很多建筑连最基本的灭火器也没有配置。有的地方虽然设置了一些最基本的消防设施,但因缺乏管理,很多消防设施因长时间没有维护保养导致损坏。古城内完善消防安全设施是确保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四)公共消防意识不强
古城区内群众消防意识不强,违章用火、用电的现象时有发生,乱拉乱接电气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无疑增加了古城内火灾的风险。由于消防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人没有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或者及时发现了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提高古城区内群众的消防意识对于减少火灾隐患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
三、解决历史文化古城消防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古城区内各场所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是确保古城安全的必由之路。古城区内各类场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古城内经营性场所和各景点是消防安全的重点防控区域,应当每日早、中、晚分别对场所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做好巡查记录,消除火灾隐患,防止火灾事故发生,每半个月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并消除火险隐患。古城区内的经营性场所应该每年组织相应消防培训,要保证全体员工都应当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对于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要加强古城区内用火用电的管理,电动车应使用匹配的适配器充电,且应在室外停放和充电。经营性场所厨房的油烟管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清洗,电气和燃气线路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检测。
(二)提升技术保障措施
古城区内建筑防火间距不足、耐火等级低、防火分区过大、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等历史问题无法解决,那么要保护古城,除了加强管理外,提升技术保障措施也是必要的途径。首先在装修材料上,要明确除按传统民居建设的木结构主体(含门窗)外,其余内部装修、装饰不应采用易燃、可燃材料,鉴于目前古城区中存在彩钢板临时搭建建筑的实际情况,应明确不得采用可燃夹心彩钢板作为建筑材料。其次在疏散条件上,古城区部分建筑仅设置一条楼梯,或者楼梯宽度不足,针对此类情况,一要限定人数,明确古城区人员密集场所容纳人数不应超过0.5人/㎡,酒店、客栈等住宿场所不得设置“胶囊”房等密集床位房;二要设置逃生口,窗户不应设置金属栅栏、防盗网、广告牌等遮挡物,确需设置防盗网时,应设置从内部易于开启的紧急逃生口,并设置明显的标识;三要设置辅助逃生设施,当场所仅设置一条楼梯时,二层以上(含二层)的紧急逃生口每层至少设置1条(部)消防逃生梯、辅助爬梯等辅助疏散逃生设施。接着在消防设施设置上,明确经营性场所未达到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简易喷淋和无线组网的独立式火灾报警装置。市政消火栓按照间距不大于60m的要求设置,并要求场所配置5盘消防水带、一支水枪、一把消防栓扳手,以便火灾发生时可利用市政消火栓灭火。最后在电气火灾防控上,要求安装防火型漏电开关,对于建筑面积大于300㎡的经营性场所应当安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在技术保障标准上,还应根据古城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简单明确的各类型场所技术规定。
(三)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古城区的人员群体可分为四类:一是居民,此类群体以老人、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为主;二是各类场所经营人员;三是游客;四是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应分类别开展针对性宣传培训,全面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对于古城区的居民,应开展入户宣传,签订防火公约,主要从家庭防火、灭火、逃生等方面进行宣传培训。对于各类场所经营人员,他们一般是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要按照单位场所“四个能力”建设的要求,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对于游客,他们一般在古城区的停留时间短,但是不可控风险最高,应在各营业场所、旅游景点、主要街道设置消防安全提示牌、消防逃生疏散图,并将消防知识植入旅游网、旅游APP,在古城中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安全旅游的氛围。对于机关、团休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本身就是消防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要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业务水平,不断增加消防实战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火源、从细节上检查到隐患。古城区中,还应通过设置的广播系统、视频广告宣传消防知识,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固定消防宣传点。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古城的保护,在保障古城消防安全时,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尊重历史原貌,科学、合理开发古城旅游资源的原则,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来增进其安全性,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建筑物耐火等级,提高消防设施配置标准,全方位提高古城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全面降低古城区火灾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桥,陈锁忠,闾国年,杨旭.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模型实现技术研究[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1,6(9):912-917.
[2]沈立.关于重大隐患监控GIS模式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12(5):1-4.
[3]李春光.GIS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增刊: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