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河源市环境监测站广东河源517000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文章从诸多方面探讨了当前对环境监测质量造成影响的有关因素,从实施能力建设、开展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提高监测的整体质量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保证;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当今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地位愈加重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监测结果科学、客观、公正的重要保证,是保证监测数据满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要求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抓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十分必要。这就需要对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深入分析研究,并要求找出改进的措施。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1.1监测过程

监测过程是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重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是应当根据实际监测过程确定关键环节,对其进行监督。样品处理与制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仪器性能、干扰消除状况等许多因素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测人员应当把握住对监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关键环节,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进行质量控制。二是加强环境监测的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分为3个部分,即接收样品、检测及报送结果。其中,实验室检测则是极为重要、复杂的一环,分3个环节,即样品制备、检测以及结果审核。环境监测人员的质控重点是样品的检测环节,而不同的监测方法,其复杂程度和设备自动化程度不尽相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掌握质控方法与技巧。

1.2监测人员

环境监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其监测项目不得超出上岗证所允许范围,由单位授权操作大型仪器设备、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监测报告。未持证人员和在培人员则不能出具正式环境监测数据和报告。

1.3仪器设备

对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有效的计量检定检定或计量校准期内使用,保证有唯一标识,并且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使用、维护记录。此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使用前后应对其校准状态进行校准、判断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并记录。质量控制人员应监督相关监测人员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操作和使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同时,质量控制人员还应关注在仪器设备因校准产生新的修正参数时,分析人员是否利用新的修正参数来及时修正监测结果。

1.4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对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直接影响。标准物质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标准物质应为有证标准物质,并在标准物质有效期内使用;存储环境必须符合有关要求,防止标准物质的污染及损坏。确定标准溶液配制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要求,是否在规定期间对标准溶液核查,核查结果是否保持标准溶液量值的置信度等。

1.5监测方法

在环境监测实践中应首先采用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和操作应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进行。对没有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的特殊监测项目,可以采用行业标准或国外监测分析方法。质量控制人员应确保监测人员采用的监测方法必须为现行有效的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监测人员根据环境样品的性状和浓度水平,正确选用监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操作,当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发生变更时,质量控制人员有责任告知并指导监测人员开展更新监测方法。

1.6样品管理

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制备、检测的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将对监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质量控制人员应对这些环节进行监督控制,重点检查环境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并按照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固定、保存;同时,应检查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唯一性标识、样品制备、样品保存条件是否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等。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2.1实施能力建设

环境监测站首先必须具备完成多个环境要素和一定数量环境监测项目分析测试任务的能力。包括可以完成相关工作的人力资源,具备完成相关分析测试工作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同时也具有可以满足相关分析测试的实验室。其中,人力资源是实验室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源不足以完成相关工作都将使实验室无法开展相关的分析测试工作。仪器设备是制约实验室分析测试能力的核心因素,实验室只有具备了相关的仪器设备才可能完成相关的分析测试。实验室条件则是保证分析测试结果准确度的制约机制,没有完备的实验室条件,也无法保证结果准确。

2.2开展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

对于提供依法行政数据的机构,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政府部门,都必须先实施计量认证,否则,所提供的数据将缺乏法律效力,无法作为依法行政的依据。根据计量法的要求,在整个计量认证的过程中,实验室实施分析测试的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以出具监测数据;同时实验室的所有计量器具都必须在规定周期内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或校准;实验室所有标准物质均必须能够确保溯源到国家基准。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的实施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规范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人员和设备管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制度,其包含了人员、设备、后勤、化学药品、报告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使之有效运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延缓一个单位的工作效率,但是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流程,确保使用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方法实施分析测试,从而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可靠。同时,当分析测试结果可能出现误差或偏离时,可以根据全过程的质量体系和审核追溯误差的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类似的问题不会重复出现。

2.4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对分析测试的全过程实施监督,保证分析测试结果符合环境监测“五性”的要求。具体的质量控制方法应根据分析测试的目的、对象、采用的分析测试手段等内容进行实时的调整,确保质量控制手段的准确可靠。

2.4.1监测采样。监测采样是正式监测工作的起点,采样工作的准确度直接牵涉整个分析测试的准确度。在实际工作中,采样过程是最容易引入误差的环节,也是环境监测和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一是采样之前,应做好充分的采样准备,包括采样器具的清洗和准备,采样仪器的校准,样品瓶的清洗和固定剂的准备和确认等。二是采样过程中,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环境要素、污染物性质和现场监测条件,按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必要时可以参照国外的监测布点原则,确保环境样品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只有确保采样时间的代表点位的代表性,才能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对某一对象的一次性监测,无法满足代表性的要求,最好通过连续、不间断的在线监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无法做到在线监测时,应尽量增加采样的点位和检测的频次。

2.4.2样品运输与交接。每一种环境样品都有一定的保存期限和保存温度要求,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送交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以免保存时间超期,影响测定结果。样品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即不同项目的样品应尽量分别存放,分别运输,以免样品之间因泄漏、挥发等因素造成交叉污染。另外,还要防止样品标示的错位、丢失造成样品无法辨认。样品交接中,应充分针对采样记录、采样任务书的要求核对分析项目、样品数量等信息,确保样品交接的顺利实施。

2.4.3样品分析。环境样品的分析检测,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必须先进行方法的认证和确认。样品测试分析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质量保证包括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空白分析、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质控样品分析、实验室内及实验室间结果比对、能力验证等质量控制方法。

2.4.4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包括测试结果有效位数的取舍、异常值的判断与剔除方法、误差的计算,这些过程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监测数据的记录、运算和报告,必须注意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用于表示连续物理量的测量结果,指测量中实际能测得的数字,即表示数字的有效意义。测定值的运算应按照近似计算规则进行,监测结果的修约规则参照《数值修约规则》(GB170-87)。

2.4.5监测报告编写。监测报告编写环节,应尽量做到格式规范,体现出各项目分析测试的依据、方法、原理等基本信息,同时也要体现出分析测试人员信息,以便对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对外发出的环境监测报告,要建立三级审核制度,经过有关质量控制人员复核,质量保证负责人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确保环境监测站出具监测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有效控制。

3结语

总之,环境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监测的生命,只有实现从采样到样品分析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获得完整准确的监测数据,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一个完整科学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人员配备,并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行,及时对偏离质量控制体系的监测环节进行识别和控制,对不合格项及时纠正,找出潜在的不符合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黄剑.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4(45)

[2]孙杰.浅谈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200-200

[3]庞玉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及控制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89-89

标签:;  ;  ;  

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