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过继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免疫,抗原,树突,肿瘤,受体,疗法。
免疫过继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松,周迎春,李溪,李婳婳[1](2019)在《益气除痰方联合CTL免疫过继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思路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分子靶向药物及近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引入,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但由于耐药性和适用性人群狭窄,其总体疗效仍差强人意。在我国,中医药联合手术、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临床应用较多的方法,然而中医药结合免疫过继疗法的报道甚少。益气除痰方是本单位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验方。本文对益气除痰方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过继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二者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思路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医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达春和,刘丽君,王艳,付小文,边雨田[2](2019)在《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白银地区各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39例,随机分为苦参碱组、CIK组、苦参碱+CIK组,每组患者13例,分别给予单纯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单纯CIK细胞治疗、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比较叁组患者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水平;比较治疗过程中叁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伴随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叁组患者的AFP、CEA、CA199水平表现为苦参碱+CIK组<CIK组<苦参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苦参碱+CIK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伴随症状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苦参碱组和CIK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不良反应轻微,比较适用于无法耐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本文来源于《内科》期刊2019年04期)
王春键,贾晋松,江浩[3](2019)在《NK细胞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杀伤(NK)细胞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等。随着对NK细胞抗肿瘤机制深入认识、NK细胞扩增方法优化等方面的进展,以NK细胞为基础的血液肿瘤过继免疗法越来受到关注,尤其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疗效显着。随着精准医学发展、NK细胞抗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逐步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更为有效的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案会使更多的AML患者获益。本文就NK细胞生物学特点、细胞的制备方法、在非移植背景下AML中的临床应用及在AML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村,温珍平,梁俊青[4](2019)在《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进展期C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行DC-CIK联合化疗,对照组行化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3~+、CD8~+]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患者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RR)为61.54%(32/52),疾病控制率(DCR)为75.00%(39/5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0.38%(21/52)和55.77%(2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CD4~+、CD3~+、CD8~+及NKT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C患者行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XELOX方案化疗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弥补单纯化疗所造成的免疫抑制,为安全有效的疗法。(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邬素珍,许焕英[5](2019)在《健脾利湿法联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宫颈HR-HPV感染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法联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颈HR-HPV感染但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正常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 22例、单纯过继免疫治疗组(B组) 23例、单纯中药组(C组) 19例和空白组(D组) 22例。观察4组宫颈HR-HPV转阴率、脾虚证症状体征和免疫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4组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停药3月,4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转阴率高于B组、C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C组、D组转阴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1疗程和停药3月,A组、B组、C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C组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C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B组、C组Ig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B组、D组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治疗后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组CD4+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CD4+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B组CD8+值较治疗前降低(P <0.05);B组、C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B组、D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4组间CD8+值、NK细胞、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湿法有利于改善宫颈HR-HPV感染患者的脾虚证症状体征,提高宫颈HR-HPV清除率。(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9年04期)
黄会芳[6](2019)在《过继转移体外异体肝星状细胞诱导扩增的Treg细胞治疗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糖皮质激素或者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有效,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衰竭。AIH患者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存在数量及功能缺陷,Treg损伤在AIH中的实际作用仍有争议,但基于Treg的AIH治疗可能仍然有效,过继转移Treg细胞可能是治疗AIH很有前景的方法,如何扩增Treg并发挥免疫调节效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可能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肝移植早期可选择性地扩增同种异体Treg。为了观察HSC对Treg细胞的诱导和扩增作用,探讨Treg细胞过继转移对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小鼠AIH的治疗作用,我们设计了本实验。目的:寻找分离培养原代肝星状细胞(HSC)的有效方法,观察异体HSC对Treg细胞的诱导扩增作用,探讨过继转移扩增的Treg细胞对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OptiPrep密度梯度分离液对BALB/c雄性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进行原位手工灌注分离培养。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HSC自发荧光,油红O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结蛋白(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C57BL/6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Teff细胞,CFSE标记新鲜分离的CD4~+CD25~+Treg细胞,原代(0-HSC)、2代(2-HSC)与新鲜分离的CD4~+CD25~+Treg细胞共培养72小时,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的增殖,观察异体HSC对Treg的体外诱导增殖作用。并以不同浓度的HSCs与Tregs(1:1或者1:10)共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HSCs诱导Tregs的增殖能力。CFSE标记的CD4~+CD25~-效应T细胞(CFSE-Teffs)与Teffs或Tregs在有或无HSCs的情况下共同培养72小时,流式细胞仪检测CFSE-Teffs的增殖,以确定Tregs对Teffs增殖的抑制能力。同样,CFSE标记的Tregs与HSCs在Transwell培养板中共培养,以确定潜在的细胞-细胞接触依赖性,探讨HSC扩增Treg的机制。ConA诱导AIH小鼠模型,过继转移新鲜分离的Treg及体外异体HSC诱导扩增的Treg到AIH小鼠体内,24小时后观察肝脏HE染色的病理变化,血清ALT、AST水平变化,修正的Ishak肝炎活动指数(IMHAI)对肝脏组织学切片进行独立评分,观察脾脏细胞Treg和Th17细胞数及Treg/Th17比值,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小鼠血清炎症细胞IL-2、IL-4、IL-6、TNF-α、IFN-γ、IL-17A、IL-10的变化。结果:(1)我们分离出高得率和高纯度的原代肝星状细胞(0-HSC),在倒置显微镜下328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下自发蓝绿色荧光,油红染色胞浆中脂滴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在传2代培养的HSC(2-HSC)α-SMA、Desmin染色阳性细胞胞浆为棕色颗粒,达100%阳性,全部活化。(2)HSC与Treg共培养72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增殖率显示2-HSC诱导的Treg增殖率明显高于0-HSC诱导的Treg。(3)Treg与HSC以1:1的浓度共培养较10:1的浓度共培养Treg的增殖率明显增高,表明HSC诱导Treg的体外增殖是剂量依赖性的。(4)Transwell实验表明,诱导的Treg增殖是由细胞-细胞直接接触引起的,而非HSC分泌的细胞因子作用。(5)与HSC共培养的Treg抑制Teff的增殖比单独培养的Treg抑制Teff增殖的效果更好,诱导增殖的Treg体外发挥明显的免疫抑制功能。(6)ConA尾静脉注射成功制备小鼠AIH模型,模型小鼠肝脏汇管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明显,肝脏IMHAI评分和血清ALT、AST升高,细胞因子IL-2、IL-4、IL-6、TNF-α、IFN-γ、IL-17A、IL-10均明显高于正常,脾脏Treg和Th17的数量增加,Treg/Th17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IH小鼠体内存在Treg/Th17比值失衡。(7)将诱导增殖的Treg或新鲜分离的Treg过继转移至AIH小鼠24h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坏死减轻,IMHAI评分和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降低,脾脏Treg/Th17比值升高。HSC诱导扩增的Treg治疗效果最为明显。结论:OptiPrep密度梯度分离液分离培养出高纯度高得率的原代肝星状细胞;活化的HSC可通过细胞-细胞直接接触诱导异基因Treg细胞的体外扩增,体外扩增的Treg细胞可发挥对效应性CD4~+CD25~-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Treg/Th17失衡与Con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有关,过继转移体外异体HSC诱导扩增的Treg可有效改善Treg/Th17的失衡,降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有效治疗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3-16)
刘海波,宁静,刘华胜,贺鹏程,段晓丽[7](2019)在《多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观察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多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2例次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多细胞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培养扩增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采用FCM法检测各细胞表型,并按计划序贯回输给患者进行治疗。结果:69例(43%)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精神、食欲及睡眠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安全性分析显示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占15%,28例完成3疗程免疫治疗患者瘤体变化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 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 16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4%。结论: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叶学帅[8](2019)在《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特异性杀伤膀胱癌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但由于恶性肿瘤的进展迅速,易复发,患者本身状况不能耐受等因素而限制了这些常规治疗方式的应用。面对低治愈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迫切需要新型的治疗方式来对当前的肿瘤治疗方式进行补充。近年来过继免疫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成为免疫治疗抗肿瘤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以及通过T细胞受体或嵌合抗原受体对T细胞进行基因改良,使T细胞能够靶向并杀伤肿瘤细胞。DC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和共刺激能力,能够主动诱导体内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并且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因此基于DC细胞制备的DC疫苗或CTL具有强大的抗肿瘤能力。CAR T仅通过其表面表达的单链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而无须经过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提呈抗原信息,从而具有非MHC限制性。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CAR可以将抗原信号由胞外传递至胞内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从而启动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为了增强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的增殖及活化能力,研究者在胞内引入了共刺激因子。根据共刺激因子的数量将CAR分为第一、二、叁代。目前已有数百项针对不同肿瘤的CAR T疗法进入临床试验,靶向CD19的Kymriah和Yescarta已获批上市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是在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已有大量以PSCA为靶点的针对前列腺癌、胰腺癌的CAR T临床前及临床实验研究正在进行,部分已获得良好疗效。由此可见PSCA抗原在靶向实体瘤的肿瘤免疫治疗中可能成为理想的靶标,但其应用于膀胱癌的治疗当中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第叁代嵌合抗原受体PSCAscFv-CD28-CD137-CD3ζ制备的CAR T,不同于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使用慢病毒,腺病毒等病毒载体对T细胞进行转染的方法,我们通过电穿孔将含有PSCA-CAR的mcDNA载体质粒成功转入了T细胞,使其表达PSCA-CAR,从而使T细胞实现MHC非限制性特异性识别并杀伤PSCA表达阳性的靶细胞的功能。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成本低廉,临床安全性高的优点。本研究在简化传统的细胞培养步骤、缩短培养周期的同时,实现了高效能DC疫苗及CTL的制备,并与PSCA靶向CAR-T的杀伤效率进行了对比和验证研究,为今后针对实体肿瘤膀胱癌的治疗型DC疫苗、CTL、以及PSCA-CAR T等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第一部分PSCA-CAR T和膀胱癌特异性CTL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目的:制备靶向PSCA的第叁代PSCAscFv-CD28-CD137-CD3ζCAR T和膀胱癌特异性CTL细胞制剂,并探究其在体外抗肿瘤能力。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获取DC及T细胞,使用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DC制备DC疫苗及肿瘤特异性CTL细胞制剂;通过电穿孔将含有PSCA-CAR的mcDNA转导入T细胞,制备PSCA-CAR T细胞制剂;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GFP+细胞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CAR在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效率、PSCA在膀胱癌细胞株RT4及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表面的表达情况;CCK-8比色法测定CTL、CAR T对RT4和PC-3M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ELISA法检测CTL、CAR T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的浓度。结果:1.成功制备膀胱癌细胞株RT4特异性DC疫苗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2.电穿孔导入微环DNA转染T细胞,成功制备PSCAscFv-CD28-CD137-CD3ζCAR T,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表达率为47.9%。3.膀胱癌特异性CTL和PSCA-CAR T均对PSCA阳性表达的RT4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PSCA-CAR T杀伤效果优于CTL和普通T细胞。对于PSCA阴性表达的PC-3M细胞,PSCA-CAR T、CTL、普通T细胞的杀伤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膀胱癌特异性CTL和PSCA-CAR T均可在PSCA阳性表达的RT4细胞刺激下分泌大量的IL-2和IFN-γ且PSCA-CAR T分泌量大于CTL和普通T细胞。对于PSCA阴性表达的PC-3M细胞,PSCA-CAR T、普通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小结:使用微环DNA成功制备的CAR T和使用负载肿瘤裂解物的DC细胞致敏的CTL在体外能够特异性杀伤PSCA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第二部分PSCA-CAR T和膀胱癌特异性CTL在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目的:研究PSCA CAR T和CTL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PSCA+膀胱癌细胞株RT4构建NOD-SCID小鼠膀胱癌肿瘤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观察CTL、CAR T在小鼠体内的抑瘤作用;处死小鼠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处理肿瘤组织,检测其中的PSCA抗原的表达和人CD3~+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1.成功使用膀胱癌肿瘤细胞株RT4构建NOD/SCID荷瘤鼠模型;2.CTL和CAR T均能够在小鼠体内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且CAR T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CTL治疗组和对照组;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内高表达PSCA抗原,CAR T治疗组和CTL治疗组均可见CD3高表达。小结:使用微环DNA成功制备的CAR T和使用负载肿瘤裂解物的DC细胞致敏的CTL在荷瘤小鼠体内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能力。结论:1.通过电穿孔可以将含有编码CAR的基因序列的微环DNA载体转导到T细胞内并实现高效率的CAR表达。2.利用膀胱癌肿瘤细胞裂解物能够制备出膀胱癌特异性CTL。3.PSCA-CAR T和CTL在体外能够呈现出抗原依赖性激活和特异性杀伤,共培养上清中检测到明显升高的IL-2和IFN-γ;4.CTL和CAR T均能定向归巢到PSCA阳性的肿瘤组织内,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蒋亚楠,于怀海,孙雨飞,付强[9](2018)在《CAR-N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机体抵抗寄生虫和真菌、抵抗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胞、抵抗肿瘤细胞、以及机体的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肿瘤过继免疫疗法中极具应用前景的一员。随着CAR(嵌合抗原受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对NK细胞的深入研究,针对不同的肿瘤靶点设计出的CAR-NK细胞来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对实体瘤的治疗),在体外试验和动物模型中获得了显着效果。本文将着重介绍NK细胞及CAR-NK细胞在肿瘤过继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钱俊杰[10](2018)在《纳秒脉冲过继免疫治疗肝细胞癌》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作为一种新兴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纳秒脉冲相对于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传统热力学消融方法,在诸多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然而,另一方面,它是否具有显着的提升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作用,这一方面仍不清楚。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纳秒脉冲在治疗肝癌的过程中是否可以明显活化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及其与抗PD-L1治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构造C57小鼠原位Hep1-6肝癌模型,纳秒脉冲消融肿瘤,1周后取脾脏,外周血分离CD8细胞。1.FCM检测TNF-α~+IFN~+CD8细胞比例,IHC检测残余肿瘤灶浸润CD8的数量,GPC3特异性MHC Tetramer分离GPC3特异性的CD3~+CD8~+CTL,体外与Hep1-6肝癌细胞共同孵育,LDH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杀伤活性。2.FCM,IHC检测残余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量变化,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清及纳秒脉冲处理过的肝癌细胞悬液上清IFN-γ。3.将分离得到的GPC3特异性的CD3~+CD8~+CTL与抗PD-L1抗体自尾静脉注入荷瘤小鼠体内,小鼠肿瘤体积是否缩小,IHC检测ki67阳性率是否降低。结果:纳秒脉冲消融肝癌组织后,小鼠脾脏、外周血TNF-α~+IFN~+CD8明显升高,GPC3特异性的CD3~+CD8~+CTL杀伤活性增强,残余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量升高,小鼠外周血血清及纳秒脉冲处理过的肝癌细胞悬液上清IFN-γ升高,相对对照组与单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ki67阳性率降低。结论 :纳秒脉冲消融肝癌组织的同时可提升小鼠的抗肿瘤适应性免疫力,但也会通过凋亡过程中的肝癌细胞释放IFN入血引发残余肿瘤细胞上调PD-LI表达。联合纳秒脉冲过继免疫与抗PD-L1治疗可有效降低荷瘤小鼠的肿瘤负荷及肿瘤细胞增殖率。(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免疫过继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白银地区各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39例,随机分为苦参碱组、CIK组、苦参碱+CIK组,每组患者13例,分别给予单纯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单纯CIK细胞治疗、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比较叁组患者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水平;比较治疗过程中叁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伴随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叁组患者的AFP、CEA、CA199水平表现为苦参碱+CIK组<CIK组<苦参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苦参碱+CIK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伴随症状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苦参碱组和CIK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不良反应轻微,比较适用于无法耐受化疗的肿瘤患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过继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松,周迎春,李溪,李婳婳.益气除痰方联合CTL免疫过继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思路探析[J].中医肿瘤学杂志.2019
[2].达春和,刘丽君,王艳,付小文,边雨田.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内科.2019
[3].王春键,贾晋松,江浩.NK细胞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4].王村,温珍平,梁俊青.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癌症进展.2019
[5].邬素珍,许焕英.健脾利湿法联合过继免疫疗法治疗宫颈HR-HPV感染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
[6].黄会芳.过继转移体外异体肝星状细胞诱导扩增的Treg细胞治疗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7].刘海波,宁静,刘华胜,贺鹏程,段晓丽.多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9
[8].叶学帅.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特异性杀伤膀胱癌细胞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9].蒋亚楠,于怀海,孙雨飞,付强.CAR-N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8
[10].钱俊杰.纳秒脉冲过继免疫治疗肝细胞癌[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