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办学质量,更直接关系着高职教育为市场提供的技能人才质量。近十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较多地放在了实施各级各类大项目、中长期计划之上,相对而言,对于具有“改革最后一公里”性质的微观课堂,各方关注还不够。因此,将高职院校从名目繁多的项目化建设中解脱出来,将改革的重心和焦点聚焦到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上来,是当前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亟须开展的一项行动,而这正成为一些高职院校的重要改革策略。
高职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著名的职教领域专家在一次讲座中曾提及:“近70%的学生趴在桌上,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听音乐;只有30%左右的学生抬头看着老师,而其中一半的抬头学生基本上‘眼神无光’,这就是我们的高职课堂。”这一现状或许只是出现在部分高职院校的部分课堂,但关注“人”的存在、“人”的生命与“人”的独立性,或许是当前高职课堂亟须予以重视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呼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高职的课堂是否“充满生命的活力”?是否有学生真实生命、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的参与?教师是否真的把这些高职学生当作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并关注这些个体的独特性?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管理者与教师亟须关注的。
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智能技术引入课堂”不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也是高职院校必须完成的改革重任。将智能技术引入课堂带来的不仅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变,更多的是带给教师及管理者的挑战。比如,“互联网+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高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也必然倒逼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一种特殊类型,兼具高等教育与普通教育、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多重属性,其课堂教学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因此,在“独特性”上下功夫,或许是五年制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出彩”、保质的唯一选择。当然,“独特性”中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的独特性”。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等同于中职学生,也不等同于其他普通高职学生,其前期的学习积淀、学习基础、学习方式等都不同于同阶段的其他学生。因此,下大力气研究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独特的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方式及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将是保持五年制高职院校课堂生命活力的源泉与动力。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