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度知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觉,深度,色觉,现象,压力,专项,视差。
深度知觉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士博[1](2017)在《压力与工作记忆容量对深度知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问题:压力下运动表现一直以来都是竞赛心理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这是因为压力对运动表现的作用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例如,深度知觉作为运动执行和决策的基础,为运动员提供了空间距离信息的判断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运动表现的结果。但是,相关文献显示,压力对深度知觉判断的影响究竟怎样并不十分清晰。进一步,工作记忆作为信息加工和临时储存的子系统,也可能会作用运动表现的结果。特别是工作记忆容量代表着个体在运动中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关研究建议,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个体在压力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工作效率。所以,了解不同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学生运动员在压力下的深度知觉表现可能是探索压力下运动表现的另一新视角,其研究有助于解释第叁变量在压力运动表现中不同的、更深层的发生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2×2混合的实验设计,观察不同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运动员分别在低压力和高压力情景下的深度知觉表现。研究随机选取40名视力正常以及矫正视力正常的大学生运动员。采用Howard-Dolman设计原理自制的深度知觉仪,让被试分别在低压力和高压力情景下完成深度知觉的判断任务。高压力情景的操作采用观众呈现、竞争奖励、时间控制和录像摄像的方法,并按AB/BA的平衡顺序同时展现在被试面前。所有被试按压力展示程序完成深度知觉的判断任务后,进行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采用AOSPAN的程序范式,让被完成工作记忆容量的测量,所获数据运用极端值筛选法,分别以得分高端的15名被试和得分低端的15名被试界定为高工作记忆容量组和低工作记忆容量组,共30名被试的操作结果用于实际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1)高压力情景下,30名被试的总体样本深度知觉判断相对于低压力情景下表现更差,但其中有20%的被试(n = 6)表现变得更好;2)低压力情景下,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深度知觉表现要优于低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但在高压力情景下,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这种优势效应则不再存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相对于低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最后,论文对实验过程呈现的结果及研究的限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01)
于龙[2](2017)在《两可图中深度知觉加工脑机制的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知觉是指观察者到物体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指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的部分的距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它对人类能顺利完成物体知觉表征的这一认知过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往关于深度知觉的研究大多数强调“在线索明确时,人们能够对物体获得清晰的认识,并且对物体的深度距离进行准确地判断”。但是很少关注如果线索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当线索不明确或者缺失时,人们如何进行深度知觉的判断。实践证明,当线索不明确或者缺失时,人们仍然可以对物体的深度知觉进行判断,但是相关实证甚少。在缺乏视觉线索时,把叁维立体物体作为知觉对象,能做出不同的判断,例如凹知觉或者凸知觉,然而这个过程中的神经机制和时间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使用两可图作为材料,探索不同知觉倾向的深度信息。前人对两可图知觉的认知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脑机制并不清楚,被试利用两可图中的信息进行深度判断的时间过程也不清楚。以往对两可图知觉过程的研究表明,其可能存在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或者混合的加工的过程。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个行为实验和一个脑电实验,使用优化后的两可图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判断图中两个不同颜色的圆点的相对距离。实验一结果表明,被试在知觉不同深度信息的两可图过程中,更倾向于转换状态的发生,其反应时比稳定状态的更长,反映了知觉对象的复杂性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凹知觉相比,被试注视两可图时更倾向于凸知觉。实验二的行为实验结果也表明被试更倾向于将两可图知觉为凸出的几何体,但在此情形下反应时更长。脑电实验结果表明:(1)凹知觉比凸知觉诱发更大的N1波幅,反映了个体在凹知觉条件下对深度信息的充分注意。(2)在P3时间窗口上,凸知觉诱发的波幅大于凹知觉,反映了被试利用较弱的深度信息,判断两点相对深度的决策困难;另外,凹知觉诱发的P300波幅存在明显的右半球优势,反映了在此知觉表征下右半球“where”通路加工深度信息的过程。这些结果表明,在缺少明确深度线索时,知觉系统不仅形成两个不同的对象,其知觉过程与神经机制也明显不同。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没有线索的深度知觉判断是一个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双向的认知过程(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Nimet,Unay,Gundogan,Belkis,Salman,Kotekin,AyseG,ul,Koak,Altintas[3](2016)在《大学生色觉辨别能力与深度知觉的相关性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色觉正常大学生的色觉辨别能力与深度知觉的关系。方法:选取巴什肯特大学医学专业学生52例,其中男性33例(63.46%),女性19例(36.54%),平均年龄21.18±2.52岁。参与学生视力正常(20/20),且经Ishihara假同色测试法显示无先天性色觉缺陷。运用Gundogan方法确定主视眼(DE)。通过法-孟二氏100色度试验(FM100HT)检验色觉辨别能力,包括左右眼及双眼(TE)的总误差分(TES)、部分误差分(LES)。误差分分为叁组:双眼、DE及非主视眼(NDE)。应用TNO检查双眼视觉与立体感,并根据480-15 arc/s范围的立体感水平分为四组。结果:FM100HT的误差分显示无性别差异的TES,蓝黄LES和红绿LES分别为61.22±30.32(58.50)[mean±SD],35.80±19.32(36.50)和25.42±14.65(24.00)。男性受试者(n=31)分别为67.45±29.95(61.00),40.25±18.83(39.00)和27.19±14.30(24.00)。女性受试者(n=19)分别为51.05±28.84(47.00),25.52±18.32(28.00)和22.52±31.13(23.00)。根据FM100HT的误差分,得出女性颜色视觉辨别能力高于男性。通过FM100HT将色觉辨别能力分为较高(6%,TES=0~20),中等(86%,TES=20~100)和较低(8%,TES>100),中等水平最为常见(P<0.05)。DE和NDE的红绿LES分别为24.12±14.70和32.20±14.21,DE和NDE的蓝黄LES分别为34.68±18.95和36.24±17.56。女性(n=19)DE和NDE的红绿色LES分别为21.89±15.06和31.00±22.42;男性(n=31)则为25.48±14.55和32.93±17.31。女性(n=19)DE和NDE蓝黄色LES分别为29.63±18.62和33.42±17.38,男性(n=31)则为37.77±18.78和37.96±17.73。所有学生的TE,DE及NDE的TES和立体视觉水平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研究表明色觉辨别能力和双眼深度知觉无关。结论:FM100HT的TES显示:正常人不同个体立体视觉水平无差异,基于色觉分离的TNO检测的深度直觉与色觉辨别能力不相关。在之前的研究中,DE色觉辨别能力优于NDE。但目前研究表明在深度知觉方面DE并非优于NDE。(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于明会[4](2016)在《深度知觉训练对体育院校篮球专项学生技术动作准确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着眼于不同运动水平的篮球专项学生其深度知觉能力存在的差异。深度知觉能力可以看作是篮球专项学生心理特点的一项指标。深度知觉能力涉及到叁维空间与叁维空间物体相对运动的能力。不仅仅能感知事物的高度和宽度,还能感知事物的距离、深度。提升大学生的深度知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经常进行球类运动能大大地提高深度知觉能力。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一系列的坏习惯,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而是无谓的追求精神食粮,陶醉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是一味的追剧等,荒废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使得大学生在深度知觉能力方面产生了差距,最为明显的就是普通高校大学生与体育院校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深度知觉能力还可以作为测评指标,为人才的选拔提供参考。本课题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吉林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深度知觉能力的测试与分析,启动SPSS软件分析研究,初步探析了深度知觉训练对体育院校篮球专项学生技术动作准确性的影响。验证了深度知觉训练对大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锻炼价值。本论文还报告了篮球专项学生的深度知觉能力与年龄,运动年限,性别,专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1、运动水平不同的篮球专项大学生其深度知觉能力存在着显着的差别。因此,这种能力可看作是描写高水平篮球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一项参考标准。2、在18--24岁这个年龄阶段,年龄因素不影响深度知觉能力。3、深度知觉能力是受训练影响的,但是在短期的训练中对深度知觉能力的影响不太显着,所以,在选拔高水平篮球学生时,应对这种能力先天比较优秀的学生应该优先考虑。4、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升篮球专项大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教练员以及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应该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深度知觉能力。5、高师体育院校篮球专项的大学生在这种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说明经过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深度知觉能力,并且还能为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吉林体育学院》期刊2016-05-01)
乔智,王进[5](2015)在《压力状态下运动员深度知觉表现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运用一个2*2的实验测试不同等级的运动员分别在有压力和无压力条件下的深度知觉表现水平,旨在观察压力对运动员深度知觉的作用。随机选取32名不同等级的运动员(男性18名,女性14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5名,一级运动员11名,二级运动员16名),完成一个判断纵向放置于身前远处杆长度的实验任务,来测量深度知觉表现水平。压力的实施采用限时、实验过程摄像和实验结果即时反馈的方式。研究采用T检验和协方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高级运动员在深度知觉表现水平上优于一般运动员;2在压力状态下,高级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深度知觉表现水平有所提高;3且在变化幅度上,两组之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孙靓,周前祥,柳忠起,解芳,范晓丽[6](2015)在《装甲车辆乘员深度知觉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建立中国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阈限值数据库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7个自然地域,利用深度知觉测试仪采集565名17~32岁之间的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测试数据,对数据进行不同因素下的统计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变异刺激与标准不变刺激的距离对深度知觉阈限值无显着性影响;双眼与单眼的深度知觉阈限值具有显着性差异;不同学历和生活地区的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能力无显着性差异;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误差小于普通人群、海员以及驾驶员。结论研究结果能够为初步建立我国装甲车辆乘员的深度知觉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认知参数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乔智[7](2015)在《压力下深度知觉变化特征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和深度知觉同为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元素,然而压力下深度知觉的变化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以往有关压力和深度知觉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梳理,试图找到其中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5年05期)
曲连珠[8](2014)在《高校体育专项差异与学生深度知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着眼于不同体育专项学生间深度知觉能力的差异,提出以篮球为代表的叁大球专项学生的深度知觉能力强于其他专项学生,同时加强学生的深度知觉训练能够增强其体育运动能力。(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闫春华,刘平,邢筱冬,徐乐乐,田静[9](2014)在《视力对飞行员深度知觉影响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视力对飞行员深度知觉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疗养飞行员202例,采用空军招飞体检视力表进行常规视力检查,采用深度知觉仪进行深度知觉检查。比较不同视力及不同双眼视力相差行数飞行员深度知觉误差值。结果:(1)本组202例中,双眼视力均在1.0及以上170例,占84.2%;双眼视力相差0行(无差别)137例,占67.8%。深度知觉误差值为(0.48±0.38)mm(0~2.1mm),误差值在0~1.0mm为180例,占89.1%。不同年龄段深度知觉误差值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2)视力低于1.0飞行员深度知觉误差值显着大于1.0及以上飞行员(P<0.05);双眼视力相差≥3行飞行员深度知觉误差值显着大于无差别、相差1行及相差2行飞行员(P<0.05),相差2行飞行员显着大于无差别及相差1行飞行员(P<0.05),相差1行飞行员与无差别飞行员比较亦差异显着(P<0.05)。结论:飞行员视力下降及双眼视力相差程度对深度知觉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4年07期)
姚远[10](2014)在《深度知觉视角下中外男篮防守反击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落下了帷幕,中国队以5战皆负排名小组垫底的战绩结束了伦敦之旅,对于关注中国男篮的人们来说,每场比赛都是一场煎熬,而场均输给对手25.2分足以说明了一切。在如今篮球发展的速度之快来看,中国男篮与世界其他队伍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尤其是在“无姚明时代”中国男篮表现出来的是那么的没章法、那么的不自信。从深度知觉的角度上来分析这次中国队的伦敦之战,正因为深度知觉在篮球场上的体现正是在整个篮球场的范围内,自己与队友和对手相对距离的判断,所以用这个观点来审视这几场比赛中的中国男篮与对手由防守到反击的分析。本文就是利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等基于这5场比赛中国男篮与对手防守反击中的各项步骤对比的解析,应该说,这几场球惨败的原因有很多,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男篮在防守反击方面的不足,①防守的攻击性上的不凶猛,不能给对手以致命的压迫感,使得对手从容的组织进攻,反观其他队伍,不论是中国队后卫在后场运球时,还是运球刚过半场,对方都会给予压迫感,迫使中国队进攻不顺畅,频频出现失误,给对手打反击的机会;②在反击中的传球,中国队还是传统的将球传给身边的后卫,由后卫运球过半场组织阵地进攻,这是在有姚明的时代常用的打法,这样是为了迎合姚明的落位速度慢,而在“无姚明时代”不但进攻没了主要的进攻点,速度还是一如既往地提不上来,反观对手每当有队友快下的时候总能第一时间将球传出去,一传出叁分区、一传过半场的场面明显多于中国队,这样一来,快攻的次数上也就明显的高过于中国队;③反击中打法的选择上,中国队队员通常的选择会是面对着对方的防守硬是进行攻击上篮,这样会有很多受到阻碍,没能取分的情况出现,就是说明不能很好的判断出队友的位置,没能与队友达成默契,打出整体性的篮球,再反观其他对手,在反击中突破内传外,反击中内传内的次数上远远高于中国队,这样的内外结合,使得在以多打少的场面看来十分的轻松,打成的概率也得到提升。这叁点也足以说明了中国男篮的队员们在深度知觉上对篮球比赛的领悟没有对手那么高,在不断提高着中国男篮体能、速度、技术、战术的基础上,应多加强一些意识上的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加些情境式的教学,每当在比赛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球员们也会随之运用技战术更加的熟练自如。(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深度知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度知觉是指观察者到物体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指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不同的部分的距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它对人类能顺利完成物体知觉表征的这一认知过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以往关于深度知觉的研究大多数强调“在线索明确时,人们能够对物体获得清晰的认识,并且对物体的深度距离进行准确地判断”。但是很少关注如果线索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当线索不明确或者缺失时,人们如何进行深度知觉的判断。实践证明,当线索不明确或者缺失时,人们仍然可以对物体的深度知觉进行判断,但是相关实证甚少。在缺乏视觉线索时,把叁维立体物体作为知觉对象,能做出不同的判断,例如凹知觉或者凸知觉,然而这个过程中的神经机制和时间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使用两可图作为材料,探索不同知觉倾向的深度信息。前人对两可图知觉的认知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其脑机制并不清楚,被试利用两可图中的信息进行深度判断的时间过程也不清楚。以往对两可图知觉过程的研究表明,其可能存在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或者混合的加工的过程。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一个行为实验和一个脑电实验,使用优化后的两可图作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判断图中两个不同颜色的圆点的相对距离。实验一结果表明,被试在知觉不同深度信息的两可图过程中,更倾向于转换状态的发生,其反应时比稳定状态的更长,反映了知觉对象的复杂性对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凹知觉相比,被试注视两可图时更倾向于凸知觉。实验二的行为实验结果也表明被试更倾向于将两可图知觉为凸出的几何体,但在此情形下反应时更长。脑电实验结果表明:(1)凹知觉比凸知觉诱发更大的N1波幅,反映了个体在凹知觉条件下对深度信息的充分注意。(2)在P3时间窗口上,凸知觉诱发的波幅大于凹知觉,反映了被试利用较弱的深度信息,判断两点相对深度的决策困难;另外,凹知觉诱发的P300波幅存在明显的右半球优势,反映了在此知觉表征下右半球“where”通路加工深度信息的过程。这些结果表明,在缺少明确深度线索时,知觉系统不仅形成两个不同的对象,其知觉过程与神经机制也明显不同。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没有线索的深度知觉判断是一个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双向的认知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度知觉论文参考文献
[1].陈士博.压力与工作记忆容量对深度知觉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7
[2].于龙.两可图中深度知觉加工脑机制的新证据[D].辽宁师范大学.2017
[3].Nimet,Unay,Gundogan,Belkis,Salman,Kotekin,AyseG,ul,Koak,Altintas.大学生色觉辨别能力与深度知觉的相关性分析(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16
[4].于明会.深度知觉训练对体育院校篮球专项学生技术动作准确性影响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
[5].乔智,王进.压力状态下运动员深度知觉表现特征[J].浙江体育科学.2015
[6].孙靓,周前祥,柳忠起,解芳,范晓丽.装甲车辆乘员深度知觉特性的实验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5
[7].乔智.压力下深度知觉变化特征的探索[J].智富时代.2015
[8].曲连珠.高校体育专项差异与学生深度知觉[J].安顺学院学报.2014
[9].闫春华,刘平,邢筱冬,徐乐乐,田静.视力对飞行员深度知觉影响的观察[J].人民军医.2014
[10].姚远.深度知觉视角下中外男篮防守反击对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