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消融靶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频,心律失常,主动脉,心电图,早搏,肺动脉,心动过速。
消融靶点论文文献综述
杨坤,于乐[1](2019)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消融靶点术与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间盘突出症(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是由慢性劳损和椎间盘退变引起,发病率逐年递增~([1])。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消融靶点术与射频热凝靶点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CDH、椎间盘源性颈痛患者中均有应用~([2])。本研究探讨了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消融靶点术与射频热凝靶点术在治疗CDH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差异。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CDH患(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童鸿[2](2018)在《第86课 基于左心房下外侧慢径路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重整反应在选择消融靶点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中的近90%为慢快型,其顺向慢径主要由房室结向右下延伸形成,位于Koch叁角下方,消融此处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低。少数患者的慢快型AVNRT折返环前传支由房室结向左下延伸形成,距冠状窦口1~3cm的冠状窦顶部或二尖瓣环下间隔旁可成为靶点。极少数情况下,参与AVNRT的慢径与邻近二尖瓣环的左心房下外侧(IL-LA)基部相连接。我们称之为IL-LA慢径。由于多数患者并不表现经IL-LA慢径的逆传,且无法记录顺传慢径来定位,因此需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安全和成功的消(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8年06期)
黄深,薛玉梅,廖洪涛,魏微,张文昶[3](2017)在《新的兴趣窗设置识别心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舒张传导区作为消融靶点的研究——单中心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MATs)的保护性峡部多数位于舒张期。设置新的兴趣窗(WOI)识别大折返环的舒张传导区(DCZ)指导MATs的消融。方法所有患者均在EnSite叁维标测系统下进行高密度激动标测。MATs发作时根据P波顶点的位置计算WOI。WOI的起点位于折返环的舒张期,并通过激动图上白/紫相接部位识别DCZ。结果连续纳入心外科术后15例MATs的患者。一共完成了16种MATs[周长(259±56)ms]的标测。通过新的WOI设置识别16种MATs的DCZ[宽度(25.38±12.44)mm]均位于受保护的峡部。DCZ局部的传导速度明显慢于收缩期区域的传导速度[(38.9±13.68)cm/s vs(76.24±15.85)cm/s,P<0.05]。DCZ部位即刻消融成功率为100%。随访(11.5±5)个月,共有2例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结论通过新的WOI设置可以在电解剖标测图上根据白/紫相接的部位识别心外科术后MATs患者传导缓慢的DCZ部位。DCZ部位多数位于受保护的峡部,多数显示有碎裂电位。消融DCZ可以有效的终止心动过速。(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孙卫红,李文华[4](2016)在《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及其对射频消融靶点的判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特征及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68例成功消融的右室流出道(RVOT)和左室流出道(LOVT)室早患者的图形,测量胸前导联R/S值、R/S转换部位、V_2导联QRS波时限、V_2导联R波振幅指数和R波时限指数,探讨其与射频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 54例起源于RVOT与14例起源于LVOT的室早患者一般情况无显着差异。RVOT室早比LVOT室早时限更短(P<0.05),R/S转换在V_1~V_2导联的有12例,其中LVOT 11例,特异性91.67%,敏感性78.57%;转换在V_3导联的24例,其中RVOT 21例,特异性87.50%,敏感性38.89%;转换在V_4~V_6导联的为32例RVOT患者,特异性100%,敏感性59.26%;V_2导联R波振幅指数和时限指数对RVOT室早的定位价值低于对LVOT室早的定位价值(P<0.05)。结论 R/S转换在V_2或V_2之前对LVOT的诊断价值大;转换在V_4或V_4之后对ROVT的诊断价值大;对于R/S转换在V_2~V_3导联时,V_2导联QRS波时限、R波时限指数和R波振幅指数叁个指标对确定室早的起源部位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彭晖,孙志军,张鹤萍,吴永全[5](2016)在《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特发性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特点,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的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PVCs/VT)患者38例,借助叁维标测系统于PVCs/VT时建立右室流出道叁维构图,分析有效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点。结果所有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叁维激动/电压标测显示,最早心室激动点/消融靶点均位于RVOT肺动脉瓣附近的电压移行区上(0.5~1.5 m V),即电压移行区与正常电压区的交界处;其中有4例造影及叁维图像与CT融合证实于肺动脉瓣上标测消融成功,并在肺动脉瓣上可以记录到大于1.5 m V的电压电位(心肌组织)。结论电压移行区很可能是成功消融特发性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靶点区域;部分于肺动脉瓣上成功消融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束延伸有关。(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庞旸,程宽,徐烨,陈庆兴,朱文青[6](2015)在《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与电压异常区位置分布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PVC)及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的消融靶点分布特点及其电压特点;(2)探讨RVOT起源心律失常与RVOT局部低电压区的关系。方法:对97例心电图提示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术中共记录到99种PVC、6种VT。在消融前行叁维电压标测,电压小于0.5 mV的区域定义为低电压区,电压为0.5~1.5 mV的区域为电压移行区域,电压大于1.5 mV的区域为正常电压区域。结果:87例患者消融成功,10例患者消融失败。2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主动脉窦,95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RVOT。起源于RVOT的PVC患者,8个靶点位于低电压区,59个靶点位于电压移行区,30个靶点位于正常电压区。靶点处电压异常的患者中,3例的消融靶点位于肺动脉瓣下低电压区及电压移行区,34例患者的消融靶点位于局部低电压区及电压移行区。结论:对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射频消融,成功靶点大多位于电压移行区;肺动脉瓣下肌袖组织及局部纤维脂肪化心肌组织是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15年03期)
张中银[7](2015)在《主动脉根部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及消融靶点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起源于主动脉根部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体表和腔内心电图的特征。方法:选取11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确诊为主动脉根部特发性室早/室速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内27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确诊为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早/室速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回顾分析体表心电图、腔内电生理特点、消融靶点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等。结果:11例主动脉根部室早/室速,平均年龄51.64±8.72岁,男性7例,女性4例,27例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年龄54.32±10.24岁,男性17例,女性10例。二者QRS时限无明显差别(151.7±9.3ms VS 151.2±6.5ms,P=0.85)。所有病例下壁导联(II、III、a VF)均为高的R波,主动脉根部起源室早9例胸前导联移行在V3之前(即V3导联R波/S波振幅之比R/S>1),右室流出道起源室早4例胸前导联移行在V3之前,二者有差别,P<0.01。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成功消融22例,成功率81.48%,主动脉根部起源室早/室速消融成功7例,成功率63.63%。对22个RVOT有效靶点、7个主动脉根部有效靶点及32个无效靶点对比分析,最早局部电位提前QRS起始分别为33.83±8.12ms、35.54±7.42ms、32.42±7.86ms,主动脉根部有效靶点局部电位提前时限较无效靶点提前时限多。有效靶点出现锋电位及碎裂电位几率更大,锋电位对有效靶点预测的敏感性27.59%,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价值100.00%,阴性预测价值60.38%;碎裂电位对有效靶点的敏感性68.96%,特异性68.75%,阳性预测价值66.67%,阴性预测价值70.96%。结论:胸前导联移行于V3之前可作为主动脉根部起源区别于右室流出道起源的有效鉴别点;最早局部电位伴锋电位、碎裂电位对有效靶点的判断有较好特异性与阳性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王黎红[8](2014)在《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靶点虚拟单极电图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右室流出道(RVOT)特发性室性早搏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反复频发的RVOT室性早搏可致左心室功能紊乱或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上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且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射频消融不仅可以根治室性早搏还能使左心室功能的到改善。既往应用EnsiteArray非接触性标测系统下消融靶点的确定主要依靠系统自带软件工具(Tracking Virtual),但该工具定位的准确性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对消融靶点的识别不足,可造成多次无效放电,同时增加心内膜的损伤。因此,临床上尚需探索其他电生理指标用以辅助Tracking Virtual,从而增加RVOT特发性室性早搏消融的准确性。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RVOT特发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时有效靶点和无效靶点的虚拟单极电图,探讨虚拟单极电图的某些形态和/或电生理特征是否对有效靶点的确定具有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Ensite Array非接触性标测系统射频消融成功的RVOT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23例,按结果将所有消融靶点分为两组(有效靶点组与无效靶点组),比较两组间虚拟单极电图的如下特征:(1)局部最早激动较体表QRS波起始提前时间(V-QRS),(2)起始r波的高度(r),(3)局部最早激动3、5、10ms以后的S波的高度(VS3,VS5,VS10),(4)最大负向波S的高度(S),(5)波峰至波谷的时间(r-S)。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ROC曲线等统计学方法,评价上述指标对有效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结果:1、23例RVOT室性早搏患者均射频消融成功,手术标测时间26.8±7.5min,消融时间356.4±76.8s,X线曝光时间19.2±4.7min,手术总时间86.4±16.3min。2、有效靶点组虚拟单极电图的V-QRS、VS3、VS5明显大于无效靶点组,而r-S、r明显小于无效靶点组;两组间VS10、S差异无显着性。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虚拟单极电图的VS5及V-QRS可独立预测消融靶点是否有效(VS5:OR=4.918,95%CI:1.622-14.593,P=0.002;V-QRS:OR=3.625,95%CI:1.027-11.945, P=0.004)。4、ROC曲线分析显示V-QRS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对预测消融是否有效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3.5ms,当V-QRS>13.5ms时,其对应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3.3%和85.1%;VS5的曲线下面积为0.625,对预测消融是否有效的最佳诊断阈值为0.26mV,当VS5>0.26mV时,其对应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23.9%;而两者联合预测消融是否有效的敏感度为75.5%,特异度为80.6%。结论:应用Ensite Array非接触性标测系统指导RVOT特发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靶点虚拟单极电图的V-QRS及VS5是预测消融是否有效的独立因素,并且将V-QRS>13.5ms和VS5>0.26mV结合起来,显着提高靶点定位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6-08)
刘霄燕,王靖,楚建民,赵英杰,郭琦[9](2014)在《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ASC-IVAs)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成功消融ASC-IVAs患者29例(ASC-IVAs组),另选我院同期成功消融的右心室流出道IVAs患者10例(IVAs对照亚组)和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对照亚组]作为对照组。建立叁维激动/解剖标测图,分析两组间异常电位的发生和分布,及ASC-IVAs组中异常电位与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 :ASC-IVAs组患者前电位发生率、消融前后晚电位平均振幅和消融后QRS-晚电位间期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ASC-IVAs组中,与非成功消融点相比,成功消融靶点的前电位平均振幅较小(P<0.05),且消融前后晚电位发生率显着增高(P<0.05)。QRS-晚电位延迟对ASC-IVAs患者成功靶点的预测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100%。结论 :ASC-IVAs消融靶点处常可记录到前电位和晚电位,其中晚电位指导消融的意义较大,晚电位延迟可作为成功消融靶点较为敏感和特异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韩战营,吴斌,邱春光,陈晓杰,卢文杰[10](2013)在《最终消融靶点位于左后间隔的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体表心电图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提示右后间隔旁道,而最终消融靶点在左后间隔的预激(WPW)综合征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方法:WPW综合征患者37例,经心内电生理标测到最佳消融靶点位于左后间隔(A组)9例,右后间隔(B组)28例;体表心电图的监测项目包括:①δ波40ms时方向。②V1导联δ波时间。③V1导联波型(rS或QS)。④Ⅱ、V1~V6导联的T波方向。结果:A组V1~V6导联T波正向的个数多(t=3.423,P<0.001),V1导联呈rS波型多(P=0.024),患者首次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年龄较大。结论:在B型WPW综合征患者的体表心电图上,V1~V6导联T波正向的个数多、V1导联呈rS波型,左后间隔旁道的可能性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消融靶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AVNRT)中的近90%为慢快型,其顺向慢径主要由房室结向右下延伸形成,位于Koch叁角下方,消融此处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低。少数患者的慢快型AVNRT折返环前传支由房室结向左下延伸形成,距冠状窦口1~3cm的冠状窦顶部或二尖瓣环下间隔旁可成为靶点。极少数情况下,参与AVNRT的慢径与邻近二尖瓣环的左心房下外侧(IL-LA)基部相连接。我们称之为IL-LA慢径。由于多数患者并不表现经IL-LA慢径的逆传,且无法记录顺传慢径来定位,因此需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安全和成功的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融靶点论文参考文献
[1].杨坤,于乐.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消融靶点术与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9
[2].童鸿.第86课基于左心房下外侧慢径路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重整反应在选择消融靶点中的作用[J].心电与循环.2018
[3].黄深,薛玉梅,廖洪涛,魏微,张文昶.新的兴趣窗设置识别心外科术后大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舒张传导区作为消融靶点的研究——单中心经验[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
[4].孙卫红,李文华.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及其对射频消融靶点的判断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
[5].彭晖,孙志军,张鹤萍,吴永全.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电生理特征[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
[6].庞旸,程宽,徐烨,陈庆兴,朱文青.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与电压异常区位置分布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5
[7].张中银.主动脉根部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及消融靶点图特征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
[8].王黎红.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靶点虚拟单极电图的特征分析[D].南昌大学.2014
[9].刘霄燕,王靖,楚建民,赵英杰,郭琦.异常电位对主动脉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预测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4
[10].韩战营,吴斌,邱春光,陈晓杰,卢文杰.最终消融靶点位于左后间隔的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体表心电图的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