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架体和连接结构;所述主架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主架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且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能够沿所述主架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梯门或所述第二电梯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施工电梯入口门时常出现忘记关闭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和连接结构;所述主架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主架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且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能够沿所述主架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梯门或所述第二电梯门处于关闭的状态。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体和连接结构;
所述主架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主架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且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能够沿所述主架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梯门或所述第二电梯门处于关闭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和所述防护栏;
所述防护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栏对称设在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梯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门架上,所述第二电梯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门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至少两根连接绳;
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设在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的上端,至少两根连接绳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滑轮和至少两个第二滑轮;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轮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轮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上还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
所述第一滑道设在所述第一门架上,所述第二滑道设在所述第二门架上,所述第一电梯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第二电梯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门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为U型钢,且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为两根,且所述连接绳为钢丝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的直径为8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的第一方钢,所述第二门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在第二方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梯门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且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的结构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在楼层的一侧会设有直梯,以便于施工人员快速的上下,同时也能够建筑材料快捷的被运输到所需的楼层上。
但是,施工现场施工电梯入口门时常出现忘记关闭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施工电梯入口门时常出现忘记关闭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架体和连接结构;
所述主架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主架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且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能够沿所述主架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梯门或所述第二电梯门处于关闭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主架体包括第一门架、第二门架和所述防护栏;
所述防护栏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栏对称设在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梯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门架上,所述第二电梯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和至少两根连接绳;
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分别设在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的上端,至少两根连接绳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滑轮和至少两个第二滑轮;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轮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轮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架体上还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
所述第一滑道设在所述第一门架上,所述第二滑道设在所述第二门架上,所述第一电梯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所述第二电梯门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为U型钢,且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门架和所述第二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绳为两根,且所述连接绳为钢丝绳。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绳的直径为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的第一方钢,所述第二门架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在第二方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梯门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且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架体和连接结构;所述主架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主架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且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能够沿所述主架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第一电梯门和所述第二电梯门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梯门或所述第二电梯门处于关闭的状态。采用上述的方案,由于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能够相对主架体上下移动,并且连接结构将设在主架体前后两端的第一电梯门和第二电梯门连接,这样在第一电梯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电梯门即向下运动,而第二电梯门向上运动,第一电梯门向下运动,这样能够保障第一电梯门或第二电梯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施工电梯入口门时常出现忘记关闭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00-第一门架;200-第二门架;300-防护栏;400-连接结构;500-第一电梯门;600-第二电梯门;110-第一滑道;210-第二滑道;410-第一固定杆;420-第二固定杆;430-连接绳;411-第一滑轮;421-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安全防护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架体和连接结构400;
所述主架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防护栏300,所述主架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且所述第一电梯门500和所述第二电梯门600能够沿所述主架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连接结构400将所述第一电梯门500和所述第二电梯门600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电梯门500或所述第二电梯门600处于关闭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能够相对主架体上下移动,并且连接结构400将设在主架体前后两端的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连接,这样在第一电梯门50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电梯门600即向下运动,而第二电梯门600向上运动,第一电梯门500向下运动,这样能够保障第一电梯门500或第二电梯门600处于关闭的状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现场施工电梯入口门时常出现忘记关闭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架体包括第一门架100、第二门架200和所述防护栏300;
所述防护栏300为两个,两个所述防护栏300对称设在所述第一门架100和所述第二门架200的两侧,所述第一电梯门500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门架100上,所述第二电梯门600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门架200上。
其中,防护栏300高度1500mm。
其中,两个防护栏300可固定设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的左右两侧,也可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的左右两侧,只要能够保障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左右两侧处于被阻隔的状态即可。
本实施例中,两个防护栏300对称设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分别可滑动地设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第二门架200上,保障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能够正常的开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400包括第一固定杆410、第二固定杆420和至少两根连接绳430;
所述第一固定杆4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杆420分别设在所述第一门架100和所述第二门架200的上端,至少两根连接绳430的两端分别绕过所述第一固定杆410和所述第二固定杆420与所述第一电梯门500和所述第二电梯门600连接。
本实施例中,至少两根连接绳430绕过设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的顶部的第一固定杆410和第二固定杆420,将设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上的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连接,这样,第一电梯门500或第二电梯门600运动时,即会带动第二电梯门600或第一电梯门500运动,以实现第一电梯门500或第二电梯门600处于关闭状态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40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滑轮411和至少两个第二滑轮421;
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滑轮411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410上,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滑轮421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杆420上。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固定杆410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滑轮411,在第二固定杆420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滑轮421,第一滑轮411和第二滑轮421的设置能够使连接绳430更好的将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连接,同时降低连接绳430移动时的摩擦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架体上还包括第一滑道110和第二滑道210;
所述第一滑道110设在所述第一门架100上,所述第二滑道210设在所述第二门架200上,所述第一电梯门500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道110上,所述第二电梯门600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门架200上。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门架100上设有第一滑道110,在第二门架200上设有第二滑道210,由于第一滑道110和第二滑道210的设置,能够使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稳定的设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上,且能够相对于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上下移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道110和所述第二滑道210为U型钢,且所述第一滑道110和所述第二滑道210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门架100和所述第二门架200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道110和第二滑道21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门架100和第二门架200上,从而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使整体装置的安全性更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绳430为两根,且所述连接绳430为钢丝绳。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绳430的直径为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架100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的第一方钢,所述第二门架200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在第二方钢。
本实施例中,连接绳430采用两根,且连接绳430的直径为8mm,这样即可达到使用的强度,同时第一门架100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的第一方钢,由于方钢在建筑工地使用较为普遍,材料容易选取,能够便于整体装置的搭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梯门500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且所述第一电梯门500和所述第二电梯门600的结构相同。
其中,第一电梯门500的的尺寸为3000mm×1500mm。
其中,多个减重孔均匀间隔的分布。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梯门500和第二电梯门600的结构相同,同时在第一电梯门500上设有多个减重孔,这样便于使用者推动第一电梯门500或第二电梯门6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0241.8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507355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6B 5/00
专利分类号:B66B5/00;B66B13/30
范畴分类:32F;33B;
申请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关南园路2号
发明人:陈业林;张爱龙;刘泽华;马雷;舒振宇;马恒吉;康昕
第一发明人:陈业林
当前权利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杨鹏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安全防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