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富苏峰论文_赖雅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德富苏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国,甲午战争,十八日,游记,东亚,日本侵华,右翼。

德富苏峰论文文献综述

赖雅琼[1](2019)在《日本右翼记者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以《中国漫游记》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近代日本最为着名的新闻记者、思想家、历史学家,德富苏峰一生多次到访中国,并于1918年出版了《中国漫游记》,详细记述了其中国考察的见闻与感想。通读游记,我们不难发现,德富关注中国的重点始终没有离开"中国是什么""中国将走向何处""如何与中国交往"这样的叁大基本问题。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德富苏峰的中国游记基于实证主义立场,直接而生动地再现了近代中国的风土人情与社会状况,对日本的中国认识的形成与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究其根本,可以说德富苏峰的中国考察是以拓展视野为契机,以付诸实践为方法,贯穿了以中国为"工具"、实质是"为了日本"的动机。(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赖雅琼[2](2017)在《战争与媒体:以日本右翼记者德富苏峰的思想历程为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富苏峰(1863-1957),本名德富猪一郎,创办了《国民新闻》《国民之友》等报刊,是近代日本独具影响力的新闻记者、评论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德富经历了日本整个近代、即自明治到大正、再到昭和的叁个时期,并始终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宣扬自己的思想和政见。正如日本近代史充满了波澜万丈的转折一样,德富苏峰的思想也经历了多重的演变,尤其是1894-1895年期间的甲午战争,更是对其思想转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自(本文来源于《人文论丛》期刊2017年01期)

周力[3](2015)在《从“如火如荼野心”到“日本膨胀论”(下)——日本侵华御用文人德富苏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本文来源于《共产党员》期刊2015年15期)

周力[4](2015)在《从“如火如荼野心”到“日本膨胀论”(上)——日本侵华御用文人德富苏峰》一文中研究指出说到日本侵华罪魁们,德富苏峰或许不如伊藤博文、东条英机、冈村宁次一伙那般广为人知,但如果提起"大东亚共荣圈""王道乐土"这些臭名昭着的侵华口号与谎言,几乎每个人都会联想到日军侵华时涂在炮楼、城墙上的那些荒诞无稽的标语和日军狞笑演说背后的血腥残暴。德富苏峰就是"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始作俑者之一,他的日本"膨胀论",实质即为鼓动日本政府抓住时机"膨胀"、侵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立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和"王道乐土"。(本文来源于《共产党员》期刊2015年13期)

徐冯原[5](2014)在《浅析德富苏峰的中国观——以《中国漫游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富苏峰作为日本明治和昭和时期的着名新闻记者、历史学家和评论家,在日本舆论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对中国的看法不仅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主流思想,也对近代日本思想和战争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漫游记》是德富苏峰记录1917年第二次游历中国时的游记,详细记录和分析了当时中国局势。从这部游记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德富苏峰中国观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12期)

金成花[6](2014)在《从《中国漫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富苏峰一生多次周游中国,发表过很多关于中国的言论。他对我国东北地区也非常重视,其东北认识在其中国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漫游记》体现了德富苏峰具体、直接、真实的东北认识:视东北为实现其"大日本膨胀"梦想的重要之地、日本享有特殊权益之地、日本统治成绩卓着之地。归纳总结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即他认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是必要、必然,而且是正当合理的。研究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中国观,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马兴芹[7](2014)在《论德富苏峰以甲午战争为契机的思想转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德富苏峰个人思想发展过程上有一个鲜明的转折点便是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之前德富苏峰倡导和宣扬的是平民主义思想,追求的是平民政治。但是在甲午战争爆发后,德富苏峰发表《大日本膨胀论》(1894年12月)标志着其思想的巨大变化。由平民主义转向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马兴芹[8](2014)在《德富苏峰中国观解析——以《七十八日游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十八日游记》是日俄战争结束后,德富苏峰怀着一种轻松的心态游历朝鲜和中国时所写的旅途见闻和感想。游记中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中国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虽有其客观的一方面,但因作者主观上"有所图谋"而使行文(特别是"触目偶感"部分)流露出自负和野心。德富苏峰的这篇游记为日本的决策者提供了"认识"中国的依据,成为其制定政策的一大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马兴芹[9](2014)在《从《中国漫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漫游记》是德富苏峰在继《七十八日游记》后写的第二部中国游记。1918年,德富苏峰的帝国主义思想日趋严重。《中国漫游记》的创作意图便是使日本人更加透彻地了解中国,同时为日本政策制定者对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在《中国漫游记》中,德富苏峰更加细致、透彻地分析中国政治和各方面的优劣势,并分别给中国和日本提出了一些"建议"。这部游记是德富苏峰中国观的重要体现。(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4年03期)

连永平,薛秋昌[10](2011)在《从《七十八日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十八日游记》是德富苏峰1906年历时两个月零十天游历中国的见闻及感想,很好地反映了日俄战争后德富苏峰中国认识的主要内容及特征。他在《七十八日游记》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人的自私自利、软弱、缺乏公益心、没有进取心、缺少国家国民意识等这样一种负面形象,并阐述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及政治局势的看法。不可否认,苏峰对当时中国(人)的认识是存在一定客观性的,但是苏峰的这些记述也是多有偏颇,行文中充满了作为"兴盛国家的国民"的自负与骄傲,以及对中国的鄙视情绪,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原因,造成了德富苏峰的上述中国认识。(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1年08期)

德富苏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富苏峰(1863-1957),本名德富猪一郎,创办了《国民新闻》《国民之友》等报刊,是近代日本独具影响力的新闻记者、评论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德富经历了日本整个近代、即自明治到大正、再到昭和的叁个时期,并始终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宣扬自己的思想和政见。正如日本近代史充满了波澜万丈的转折一样,德富苏峰的思想也经历了多重的演变,尤其是1894-1895年期间的甲午战争,更是对其思想转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富苏峰论文参考文献

[1].赖雅琼.日本右翼记者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以《中国漫游记》为对象[J].人文论丛.2019

[2].赖雅琼.战争与媒体:以日本右翼记者德富苏峰的思想历程为对象[J].人文论丛.2017

[3].周力.从“如火如荼野心”到“日本膨胀论”(下)——日本侵华御用文人德富苏峰[J].共产党员.2015

[4].周力.从“如火如荼野心”到“日本膨胀论”(上)——日本侵华御用文人德富苏峰[J].共产党员.2015

[5].徐冯原.浅析德富苏峰的中国观——以《中国漫游记》为中心[J].金田.2014

[6].金成花.从《中国漫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

[7].马兴芹.论德富苏峰以甲午战争为契机的思想转折[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

[8].马兴芹.德富苏峰中国观解析——以《七十八日游记》为中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

[9].马兴芹.从《中国漫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

[10].连永平,薛秋昌.从《七十八日游记》看德富苏峰的中国认识[J].社会科学论坛.2011

论文知识图

叁国志演义-清康熙大魁堂刊毛宗岗评本《叁...叁国志演义-明万历十九年(1591)金陵万卷楼...叁国志演义-清康熙贯华堂刊毛宗岗评本判定李叔同山水画真迹的理由-山水 唐肯判定李叔同山水画真迹的理由-山茶花 李叔同判定李叔同山水画真迹的理由-自画像 李叔同

标签:;  ;  ;  ;  ;  ;  ;  

德富苏峰论文_赖雅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